《少年的你》:父母如何保護孩子,讓他遠離欺凌

2020-09-22 莊莊咖啡屋

文|莊莊

講真的,上周末看完了《校園的你》,整個人都處於惶恐的狀態,校園暴力真的是太可怕了:往凳子上潑紅墨水,故意用排球打人,甚至堵著不讓人回家,找一群小混混欺負人,簡直震碎了三觀。

校園霸凌,像噩夢一樣,侵擾孩子本該快樂幸福成長的空間,讓很多孩子處在水深火熱中。

讓我們不得不思考,要如何做,才能保護好祖國的花朵,讓他們在學校歡快地學習知識,而不是惶恐如小獸一樣,瑟瑟發抖,不敢也不能好好學習,甚至走上絕路。

1

看完《少年的我》電影的我,狼狽到不忍直視,手裡攥著好多用過的紙巾,眼淚流到停不下來。

起初,我完全是衝著四字弟弟的高顏值去的。因為我很少關注電影方面的新聞,在看電影前,並不知道電影的題材,只是單純覺得演員非常養眼,值得一看。

結果,電影中暴露出來的校園暴力,讓我感到不禁頭皮發麻,心疼陳念到不行。

陳念只是想好好高考,然後帶著媽媽離開那裡,結果,本都不應該成為願望的願望,都無法實現。

以「魏萊」為首的小團體,不停地欺負陳念,欺負到陳念都不敢獨自去上學甚至回家。幸好,陳念遇到了保護她的小北,兩個人互相依偎,彼此取暖,互相舔舐傷口。

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一個陳念都能遇到小北。

更多的人,不知道該向誰求助,害怕求助後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只能自己挨過一段又一段艱難的旅程。不敢告訴老師,因為會被打得更疼。不敢告訴父母,因為怕爸媽罵自己惹事。

求助無門,無力改變,可能是每一個經歷過校園霸凌的受害者,最痛苦的事。

2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霸凌者呢?

讀中學時,每隔幾周,就會有小夥伴不念書了。

我當時很不理解,好多同學成績不差勁,家裡也不是不供讀書,為什麼選擇回家放牛、種地,卻不願意讀書呢?

後來一次無意間聽到大人閒聊,我才明白過來。屯子裡的楊某(我曾經的同班同學,但是初一就不念書了),他之所以不念書,是因為有人逼他拿錢,"孝敬"校園裡的小混混,不給或者給錢少,就打人。他被打怕了,就躲著不去念書了。

這種欺凌根本就是毫無理由,看你不順眼,我就打你,這根本就是「強盜邏輯」。

還有人做幫兇,不幫忙打人,就覺得自己不夠朋友,不講義氣。

這種荒唐的事情屢見不鮮,"好玩、要錢、看你不順眼",都是任意欺負別人、踐踏別人自尊心的荒唐理由。

之所以會這樣欺負人,是一些人家庭教育出了問題,有些孩子被父母教育地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以欺負別人來顯示自己的高貴與優越感。

影片中的魏萊就是這樣一個人,當警官詢問魏萊媽媽時,魏萊媽媽特別趾高氣昂,不可一世,"我們這種家庭"如何如何,優越感撲面而來,而且,魏萊媽媽為了袒護魏萊,把責任都推給了別人,批評胡小蝶心裡承受能力太差,批評老師也有責任,唯獨魏萊,是最無辜的。

媽媽的態度,更讓魏萊覺得自己做得對,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殊不知,所謂優越感,不過是無能的另一種體現。這種教育只會毀了孩子一生,把自己活成了小丑而不自知。

還有魏萊的跟班,純粹跟風欺負人,但同樣可惡。

任其欺負他人,總會被人報復回去。

3

在孩子還沒有自救能力的時候,我們要怎麼做才能保護好他們呢?

首先,父母要獲得孩子信任。

如果孩子不信任父母,在父母那裡無法獲得安全感,那麼孩子就會寧願憋在心裡,也不敢向父母傾訴,不敢尋求幫助。

無路可走的時候,孩子自身的應激反應會過度保護他們。他們很可能把自己困在小黑屋裡,見不到光,一步一步靠近深淵,得不到救贖。

但是如果孩子信任父母,相信父母會和自己一起渡過難關,解決問題,也許他就不會那麼害怕,會及時和父母談心,大膽說出問題,全家人一起面對。

要告訴孩子,爸媽是你一輩子的堅實後盾,別怕,有我們呢!

其次,在告訴他們遇到問題記得求助的同時,告訴孩子真實的人性,。

不要覺得孩子的世界就應該是一張白紙,不能沾染任何塵埃。你覺得孩子小,壞人不覺得。

儘早告訴他們世界不全是光明,也有一部分黑暗。如果遇到傷害時,要記得即使求助,尋求幫助與保護,世界上還是好人多。

然後,父母要隨時注意孩子的動態。

誠然,做父母的真的很辛苦,每天工作加班其實已經快耗費所有的力氣,還有各種生活瑣事,真的讓人分身乏術,疲憊不堪。

然而,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真的懶不得。不要因為一時的疏忽,讓孩子遍體鱗傷,讓自己後悔不迭。

如果他真的被欺負了,一定會有和平時不一樣的反應。父母要聽聽孩子怎麼說,不要只顧著刷手機,忙工作,就對孩子敷衍了事,讓孩子孤立無援。

最後,校園暴力不是家長這一個 角色能夠解決的,需要老師、學校以及每個人共同努力。

學校出臺針對霸凌嚴厲的政策,多設置人員巡查。老師多關注學生的動態,而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每個普通人,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遇到霸凌時,撥打110,找警察幫忙。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份關愛,祖國的花朵會擁有更加明媚的未來。

校園暴力,不可姑息。

作者簡介:莊莊有酒窩但不會喝酒。世界很酷,也很苦,我想陪你一起成長,給你一抹甜。

相關焦點

  • 拒絕校園欺凌,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12.4」國家憲法日,民警進校園開展「法治之光,伴我成長」主題講座拒絕校園欺凌,如何保護「少年的你」「杜絕校園欺凌、遠離違法犯罪」活動現場。通訊員供圖華聲在線12月4日訊 今日下午,長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聯合長沙市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赴長沙市雅禮十五中學開展以「法治之光,伴我成長——杜絕校園欺凌、遠離違法犯罪」為主題的「12.4」國家憲法日宣傳活動。活動採用「現場+直播」課堂相結合的方式進行,2600餘名師生聆聽講座。
  • 校園欺凌發生時 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11月1日,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公開課「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邀請到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安全教育與安全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北京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和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嶽坤,討論如何預防和應對校園欺凌。兩位嘉賓尤其關注到校園欺凌中的隱性欺凌和改變旁觀者態度的關鍵性作用。
  • 告訴孩子遇到欺凌,要如何學會保護自己
    在群體中,確實會有這樣的人存在,控制欲比較強,喜歡通過壓制別人顯示自己,遇到這種人,要毫不客氣的還擊,如果他遭受到你的還擊,他就會轉移目標,尋找其他弱小的對象欺凌。 (二)讓孩子有正確的認知 孩子進入中高年級以後,漸漸會有自己的小夥伴,這個時候要告訴孩子,什麼是真正的友誼。
  • 面對校園欺凌,父母該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自從去年《少年的你》上映,大家終於明白「校園欺凌」並不只是大家口中的小打小鬧那麼簡單。校園霸凌在我國已經十分普遍,揪頭髮、扇耳光、下跪已經是家常便飯;拳打腳踢,語言侮辱,頭浸髒水是基本手段;老師家長眼中的「孩子之間的鬧著玩」,卻有可能讓孩子深陷自卑、恐懼、絕望、不安、焦慮、抑鬱的泥沼中難以自拔。
  • 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李玫瑾的方法很實用,預防是關鍵
    每次看到這類事件,我們除了對兇手的譴責,對逝者的哀悼,對家屬的同情,還給我們做父母的敲了個警鐘,我們做父母的不得不反思,該怎麼預防自己的孩子遠離校園欺凌?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該怎麼做,孩子該怎麼做?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家長最關心的關心的問題。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要普遍得多。
  • 杜絕校園欺凌:拿什麼保護你 我們的少年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不再沉默,他們勇敢地站出來,積極向父母、學校和司法機構尋求幫助,對校園暴力和欺凌說不。」走進電影院之前,26歲的王勝男就被身邊的朋友紛紛「劇透」,說他的故事被搬進了《少年的你》片尾彩蛋。
  • 保護少年的你,保護我們的明天——防止校園欺凌
    當前,校園欺凌的話題已經屢見不鮮。就在剛過去的幾天,貴州畢節一高中女生就遭到幾個男生的暴力毆打,被送進了醫院。因此保護我們的孩子免受校園暴力欺凌,已經迫在眉睫。一個朋友曾說過,在他初中的時候,就有一個初三的男生整天拉幫結派,欺負同學,強收保護費,甚至有一次把一個同學的耳膜差點給打穿了。等到了社會上,依然積習不改,後來據說因為在一次群毆過程中,將人打成重傷進了監獄,到現在也沒出來。
  • 【法治副校長】遠離校園欺凌 守護少年的你
    【法治副校長】遠離校園欺凌 守護少年的你 2020-12-10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是啥意思?《少年的你》亦落校園欺凌之俗套
    我想通過電影中被反覆表達的一句臺詞「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講講大草自己的感受,以及我的只能給60分的原因。一、若斯特敘事:我們該怎麼保護世界?若斯特是法國電影界研究電影敘事較為出色的人物,他認為電影敘事是時間性的,即一個事件向另一個事件的轉變。
  • 保護少年的你丨@各位家長 孩子遭遇學生欺凌事件該咋辦?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做了定義
    如何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對此,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首次對學生欺凌進行了定義,並明確規定,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等。「在我們學校,學生欺凌很少發生。」徐永清表示,每學期學校法制校長會對全體學生開展預防欺凌的相關教育,作為班主任,他會經常利用班會課對學生進行預防欺凌的教育。尤其在新學期,每當組建新的班級,他會仔細觀察班級學生的性格特點,叮囑班幹部多關心、幫助內向、敏感、自卑的孩子,以班幹部的帶動作用,引導全班同學互助友愛,預防欺凌。
  • 關注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少年的你」 向校園欺凌說「不」
    這部法律對家庭保護、校園安全、網絡保護等當前社會熱點問題作出了進一步規定。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有哪些亮點?將如何進一步織密法治之網、築牢法律基石,提升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化水平? 保護「少年的你」 向校園欺凌說「不」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首次定義「學生欺凌」 海口一些學校通過主題講座、設立安全員等方式護航學生健康成長
  • 電影《少年的你》,該如何保護孩子遠離校園霸凌的負面影響
    小北答應陳念在暗中保護她免受魏萊的欺凌,沒想到這一決定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負責調查胡曉蝶死因的警官鄭易(尹昉 飾)隱隱察覺到校園裡的古怪氣氛,可他的調查卻屢屢遭到校方的阻撓......當陳念艱難地度過這段時期,長大成人,並成為了一個關愛學生的老師,並且與小北再次相遇。故事給了一個令人慰藉的結局,但發人深省。
  • 阿榮旗人民法院:拒絕校園欺凌 保護「少年的你」
    2019年,一部電影《少年的你》引發了社會對校園欺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面對校園裡的這個隱秘角落,如何幫助孩子們免受欺凌,如何教育孩子們不去欺凌他人,如何給未成年人創造一個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這些都是家長、學校乃至全社會應肩負的重要責任。
  • 你家孩子常被欺凌嗎?教孩子5種方法,更有效遠離被欺凌
    被欺凌者往往身體弱小,性格內向,自卑、害羞、怕事,在同學間不受重視,只有很少朋友,在學校十分孤單。可見, 欺凌者總是喜歡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因此,作為家長,針對上面情況,教育你的孩子五種方法,更有效遠離被欺凌。第一,加強體育鍛鍊,擁有強壯的體魄。
  • 反對校園欺凌,保護「少年的你」
    此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也提請三審,擬加強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預防犯罪教育的職責在中國,為應對校園欺凌,保護青少年不受侵害,全國人大代表已多次提議推動相關立法,法制工作者也在不斷努力,希望明確界定校園欺凌行為。
  • 保護好「少年的你」,家庭氛圍很重要
    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引發了大眾對校園欺凌這一社會話題的廣泛討論。一些曾遭受校園欺凌的網友紛紛留言了自己的受傷經歷,令人不得不深思:我們要如何做才能守護好「少年的你」?校園欺凌的成因非常複雜,它涉及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學生人格特質等。其中,家庭成因是最基礎、最深刻的一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很大程度上,校園欺凌的原因在家庭。」
  • 未成年人保護法首次定義學生欺凌,專家解讀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近年來,由校園欺凌引發的悲劇時有發生,如何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 人間至惡——校園霸凌,當孩子遭遇校園暴力,誰來保護少年的你?
    少年間的情感,看起來是那樣的純粹,美好。給整部電影陰暗壓抑的色調都帶來一絲明快的色彩。「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小北對著陳念許下了這樣的承諾。他像一束光,驅散了黑暗,照亮了陳念。親密關係最核心的一點,便是孩子的信任。你的孩子是否信任你,是否願意告訴你他的小秘密,是否願意分享他在學校的經歷,是否願意告訴你他天馬行空的想像?而你,是否願意蹲下來,面帶微笑,耐心地聽孩子講話,然後告訴他你的想法?我們工作忙了、累了的時候,總會不小心忽略了孩子。但沒關係,孩子是可愛的,也是爛漫的,只要願意花時間,你一定能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
  • 《少年的你》,面對校園欺凌該怎麼保護自己?
    #小北說 「長大後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少年的你關於劇情:《少年的你》講的是正兒八經的校園欺凌故事,看劇時我有些把自己代入進去,試問誰沒有經歷過校園欺凌,少數的人是欺凌者與被欺凌者陳念被欺凌頭髮被剪得參差不齊,小北給陳念剃頭,小北陪陳念把自己頭髮剃了,陳念在哭她的屈辱,小北哭他的悔恨心疼,他為她剪去了一頭痞帥的頭髮,沒有一絲留念。
  • 從來沒有一節課教我們如何成為成年人,從《少年的你》看校園欺凌
    「 高考後,我們長大成人了,但從來沒有上過一節課教我們如何成為成年人」,這是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中一句經典臺詞,也深深震撼著每一位觀看完這部電影的成年人。直到遇到劉北山,一名13歲就被迫離家混跡於街頭謀生的小混混,從小缺少家庭的關愛,兩人從對方的身上彼此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困難中互相保護支撐著才走過了那段日子。而陳念的母親,雖然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至始至終,卻無法給予女兒任何的實際支持,除了時不時打幾個電話安慰一下陳念外,其它全靠陳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