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念中,人們總會認為寒氣都是會從腳底而來,對於腳部保暖格外重視,尤其是身體嬌小的寶寶來說,媽媽們更是要操碎了心。
生怕孩子腳部受涼,大部分的寶媽都會想要給寶寶穿襪子。
隨著時代的推進,不難發現有的媽媽的育兒理念在發生著改變,不再強迫寶寶非得穿襪子,光著腳到處跑的現象也越來越多。
小雨自從生產之後,為了可以生活和工作兩不耽誤,便請婆婆前來幫忙帶孩子。
由於年齡的原因,兩代人的育兒理念存在著許多不同之處,常常會發生衝突也是在所難免。
這天因為穿襪子的這件事產生了強烈的衝突 ,這天小雨在廚房忙著給孩子做早餐,婆婆便去給孩子穿衣服起床,每次穿衣服的時候只要穿襪子孩子就總是不樂意。
在廚房的小雨突然聽到孩子哭了,急忙去屋子裡查看,發現孩子一邊揪著奶奶要給他套上的小襪子一邊哭,實在不忍心就和婆婆說:「天氣不冷,她不穿就不穿吧」
沒想到就這麼一句話,婆婆立馬變了臉色:「你怎麼當媽的,孩子小,不穿襪子腳丫冰涼,會拉肚子的,哪兒能說不穿就不穿」。
被婆婆指責小雨也特別生氣,於是頂了句:「我看樓下好多小孩子也沒穿襪子,也沒有拉肚子呀」。
就這句話讓婆婆瞬間氣憤不已:「你要能帶,你自己帶吧」於是氣呼呼的摔門離開了家。
就因為給穿襪子,引發了婆媳之間不必要的矛盾,那孩子究竟是穿還是不穿襪子呢?對孩子有何種影響呢?
針對這一問題,網絡討論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陣營,寶媽還是要依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分析才好。
「光腳派」的寶媽會認為只要室溫合適,孩子不穿襪子也沒有關係。
再說寶寶自己也會感知冷熱,既然不想穿襪子,就說明孩子嫌熱,不必強求。
寶媽會認為現代的育兒理念值得學習,光腳活動有助於增強孩子的感知能力,讓寶寶的活動更加隨性一些也是蠻不錯的。
「穿襪派」的寶媽認為,孩子本來抵抗力就弱,平日裡更是要多注意保暖,才能有效地預防疾病侵襲。
俗話說「寒從腳底生」,穿襪子總比光著腳要好。寶媽認為不止日常活動中需要穿襪子,休息時也要穿襪子,最好時刻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安心許多。
1)氣溫低,保暖需要
一般情況下,寶寶如果在室內,就要根據溫度或是自己的感知來判斷。如果溫度低於25℃,體表也會感到寒冷,就需要及早為寶寶穿上襪子。
室外活動更不用說了,特別出外旅行,天氣環境都有不確定因素,不只要準備襪子,必要時還需一雙小鞋子。
寶媽還需要注意的夏天的天氣炎熱,如果室內開空調怕寶寶受涼,可以為孩子選擇輕薄舒適的襪子。
2)根據寶寶體質
每個孩子的體質情況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有的寶寶本身就會害怕寒冷,時常地備一雙襪子是非常有必要的。
寶媽要依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寶寶的體質情況本就怕寒受涼,身體也比較虛弱一些,做好保暖措施很重要。
一般擁有特殊體質的孩子,受涼之後會容易生病感冒,這樣的情況還是需要穿襪保暖的。
1)直接觸感方便學走路
孩子學習走路需要一個過程,其實平日裡人們不難發現,光腳學走路的孩子,比穿鞋走路的孩子的速度會更快一些,這和孩子的腳掌活動有著很大的關聯。
寶寶在光著腳走路時,腳部的神經觸碰到地面會有更直接的感覺,這樣可以很好的培養孩子的感知能力,促使寶寶的神經觸覺發育。不止如此,對於寶寶的大腦開發也非常有利。
2)增強抵抗力
孩子光腳行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起到增強體質的作用。大部分寶媽會認為寶寶光腳跑很容易受涼生病,這樣的想法實屬考慮不夠周全。
寶寶的活動量較大,身體容易發熱,光腳跑有助於體內熱量的散發。
為了寶寶的健康考慮,適當讓小腳接觸周邊環境,不僅能鍛鍊孩子的感知力,而且有助於提高孩子身體的抵抗能力。
3)促進足部發育
孩子的足底感知神經豐富,光腳走路的進程中可以鍛鍊寶寶的腳部關節,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
寶寶光腳走路可以直接接觸到地面,地面與腳部之間的摩擦力增大,這樣寶寶的腳部肌肉會得到很好的鍛鍊,更有助於增強平衡能力。
【糖果育兒寄語】
寶媽有時可以不墨守成規,如果在氣溫允許的情況下,那麼儘量選擇讓寶寶多去光腳行動。不管是光腳還是穿襪,只要對寶寶的成長發育有好處就是正確的選擇。
【糖果互動】你的寶寶平時的光腳多,還是穿襪子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