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親家隔壁住,人熟禮不熟,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2020-12-17 小小嬴政

禮儀之邦是中國自古以來就獲得的稱號,周朝的時候國家治理依靠的就是禮制,所以說這個「禮」就滲透到了國人的骨子裡,時時處處都要講究個禮,這個禮的範圍比一般的文明禮貌要大得多。

「禮」涵蓋一切,滲透一切,很多時候人們不講理但是要講「禮」,比如說孔子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這明顯的不講道理,不管是父親還是孩子做了壞事,甚至是違法犯罪的事還要隱瞞嗎?這不是明顯要讓父親或者孩子進一步的犯下包庇罪嗎?

但是,這樣的不講理就是儒家的講禮,這個禮隨著封建社會的不斷發展走向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形成了封建禮教,這就是魯迅所說的,在字縫裡看見兩個字——吃人。

到了這種地步「禮教」對社會發展,個人成長都是一種殘酷的束縛,必須徹底打倒,但是打倒封建禮教,並不是要打倒禮節禮貌,禮節禮貌還是要講,這是對每個人的行為規範,也是調整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準則。

古人說「禮失求諸野」,意思是在鄉野之地還保存著傳統的禮制,如果失傳了就去鄉野裡尋找,農村也因此留存了很多與傳統的禮制相似的禮儀禮節,所以在農村傳統禮制的實際還有較大影響。

農村中有一句話「親家隔壁住,人熟禮不熟」,親家是結為秦晉之好的兩家人,因為他們的子女結合了,組成了新的家庭,才會被稱為親家。表面的意思就是,親家即使住在隔壁,人很熟,但是在禮節禮儀上不能因為熟悉就有所折扣,也就是說不管任何人、熟悉到什麼地步,都是要講禮節禮儀的。

這句話是十分正確的,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會隨著熟悉程度加深而加深,熟悉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出現,一方覺得都是自己人,而侵犯了對方的合法的權益的做法,引起對方的反感,進而引發一些矛盾,從而造成熟悉的人之間反目成仇。

這樣的例子古往今來比比皆是,這樣的教訓十分深刻,所以古人說了這句話,意思是熟人之間也要保持適當那個的距離,越是熟悉,越要尊重對方的感受和人格尊嚴,做到這一點比較困難,為此古人給出了答案,人熟禮不熟,人和人可以很熟悉,但是禮節上要想對待陌生人一樣,要給對方足夠的尊重,這就是禮不熟的意思。

有人說,人就像豪豬一樣,豪豬是一種渾身是刺的動物,人類是群居動物要抱團去回暖,但是不能靠得太緊,靠得太緊就會被彼此的刺扎傷,也不能離得太遠,離得太遠就無法取暖了。

這就是既要親近又要保持適當距離,這個距離就是禮節禮儀的距離,人和人之所以熟悉就是經常在一塊取暖,但是靠得太近不講禮儀禮節,肯定會被彼此的刺刺傷,人和人之間天然的就有距離,這種距離就是人和人的血緣上親疏遠近關係,身份上長幼尊卑的關係,地位上上下貴賤的差異。而這些關係全都要有一套準則來確定和規範,這就是禮節禮儀。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俗話說「親家隔壁住,人熟禮不熟」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因此就有了農村老俗話「親家隔壁住,人熟禮不熟」的說法。「親家」是什麼意思?看過《朝陽溝》戲曲的人都知道一句唱詞,「親家母,你坐下,咱們說說心裡話」。那麼,所謂的親家,就是有兒女婚姻關係的雙方父母等長輩人。那麼,作為長輩人,就要以禮相待,不可慢待。俗話說「禮多人不怪」,用到兒女親家身上,再貼切不過了。
  • 農村老話講「親家隔壁住,人熟禮不熟」啥意思?這是真的嗎?
    農村老話講「親家隔壁住,人熟禮不熟」啥意思?這是真的嗎?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陽叔敘說家鄉事」,了解更多農家事。你的一個點讚,一句評論留言都是我前進的動力!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意見都可以評論下來,小編都會參考回復,也歡迎大家積極轉發,此文章為本人原創,維權必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農村老輩人最看重禮法。「親家隔壁住,人熟禮不熟」而這句就是表示現在農村禮法有多看重。農村老俗話說「人親財不親」,人與人之間不管平時關係有多好,帶頭不見低頭看的,也要懂得禮數,逢年過節的,該走的禮數一樣也不能少。
  • 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然而農村老人對於知識的重要性,卻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就比如這句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它具體講述的是什麼意思呢?「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我們可以先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很久之前的農村,如果在房屋的前門不點上一盞油燈的話,那麼房屋的後院就會顯得非常昏暗。」字面上似乎沒什麼稀奇,但是這句俗語蘊含了老祖宗的智慧!
  • 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啥意思?背後蘊含老祖宗智慧
    文/Echo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啥意思?背後蘊含老祖宗智慧中國的語言文化沉澱了幾千年,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國。所以俗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相信很多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一說起俗語就會想到爺爺奶奶的教導。長輩們喜歡用俗語教導我們,因為俗語是先輩們總結的經驗,可以讓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對於一些深奧的俗語而言,很多人都不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今天小編將詳細為大家講解。
  • 俗語: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智慧
    農村有句俗語,叫「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跟大家一樣,在初念到這句俗語的時候有點蒙,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文化程度不夠。後來查了下資料,原來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要我們可以吃著肉,喝著酒,口裡念著佛,也不要吃著素去罵人。
  • 俗語「兄弟盼窮,親家盼富」,是什麼意思?社會的真實寫照!
    就像民間俗語,他們是勞動人民通過數百年來無數次的驗證從而得出的結論,所以口口相傳流傳至今。 或許有些人覺得這些話是封建迷信,但是在當時那個人人都食不果腹的年代,這些生活在農村的老百姓們,卻創造了這些俗語,這就是他們智慧的象徵,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也是深入人心。
  • 民間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智慧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的原話是"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家有滴淚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滴淚屋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說白了,滴淚屋就是在正屋旁邊,比正屋矮的房子。古時候房子的房頂都是用瓦片鋪蓋的,每逢下雨的時候,雨水就順著瓦片從高到低流下來。所以矮屋才被叫做滴淚屋,若是有人住在這樣的房子裡,是不好的。
  • 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分」,什麼才是親家之間正確的相處之道
    老祖宗留下了很多財富給後人們學習,這其中就包括很多俗語。但是有的俗語在現在看來已經失去原來的道理。例如農村的一句經典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分」。這句話的意思是:男女結婚後,女方的父母如果主動登門,會被鄰居們說三道四、指指點點,還會被看不起。
  • 老祖宗提醒:「兄弟盼窮,親家盼富」,簡單一句話,道出人性黑暗
    老祖宗提醒:「兄弟盼窮,親家盼富」,簡單一句話,道出人性黑暗如今社會發展神速,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和古時候人們的生活相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可以說是幸福無比了。而兄弟姐妹變多了,就有了很多關於親情的俗語流傳下來。今天,小編就來說一個老祖宗說過的關於親情的俗語。這句俗語是這樣的:「兄弟盼窮,親家盼富」。這句話具體有何含義呢?別急,且聽小編細細道來。從字面上看,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前半句是指親兄弟之間,並不希望彼此過得很好,而是希望兄弟們都變得很窮。這句話乍一聽好像並不合理,但事實上卻體現了人性的殘酷。
  • 民間常言「兄弟盼窮,親家盼富」到底是什麼意思,答案直抵人心!
    ,有很多老話其實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俗語表面上來看,沒有華麗的辭藻作修飾,卻有著深刻的內涵,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輝。我們讀俗語,能夠啟發我們的心智,學習其中為人處世的道理,也能了解世間百態。俗語文化可以說普及到了千家萬戶之中,流傳下來的老話更是多的數不勝數,有很多我們經常聽到,但是也有很多我們未曾耳聞,比如我們今天說的「兄弟盼窮,親家盼富」,很多人就是第一次聽說,那麼其中的道理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不妨來看一看。
  • 俗語「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啥意思?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日為大家帶來的俗語就是「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啥意思?什麼是「橫財」?
  • 俗語「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到底有何道理?老祖宗的智慧
    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是一個愛思考的民族,也是一個善於總結自省的民族,除了那些聖賢給我們留下的絕學經典,廣大的勞苦大眾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也形成了很多智慧,並代代相傳,成為了現在仍然為我們熟知的俗語俚語。俗語雖然往往來源於勞苦大眾,但是往往卻也蘊含了老祖宗的生活智慧、處世哲學。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老」與「殘」、「洩」與「精」並不是說讓老人純粹節慾,這種觀點其實也是違背自然規律。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誡後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要肆意妄為,在年老的時候不要過度節慾。
  •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不妨看看
    悠悠上千年,老祖宗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文化,俗語就是其中一種,俗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門前墳,屋後水」,什麼意思呢?
  • 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其實老祖宗的智慧被誤解了
    文/玉濁清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其實老祖宗的智慧被誤解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各種奇奇怪怪的事情,有一些事情還會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比如說當人們休息不好的時候,就會出現眼皮跳動的情況雖然說從前人們聽到這句話都會深信不疑,但是直至如今隨著科學知識的不斷普及,有很多的俗語都會被年輕人所摒棄,並且也覺得這些俗語是非常具有迷信色彩不足為信。那麼「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到底蘊含著什麼樣的道理呢?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中華文化傳承了幾千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瑰寶和智慧,而其中不乏很多流傳在民間的俗語和諺語。說到俗語,或許很多人覺得這些已經過時了,甚至看起來很土,而如果這樣理解就錯了。俗語大多經歷了數代人的社會實踐,是古人們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教訓總結出來的道理,而很多能夠流傳至今的,大多是真理。而對於古人的俗語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 俗語「男人要闖,女人要浪」,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依然適用
    我們拋開那些見於書本的名人名言不談,單就口口相傳,至今不衰的民間俗語,其所囊括的學識和真理,就很值得我們細品和揣摩了。俗語雖起於民間,卻是生活真理的典範,語句雖直白無修飾,卻是包含了生活百態。它們都是老祖宗一步一個腳印地歸納總結,並由後人一步步實踐證明出來的人生精髓,是時間驗證下的產物,更是祖輩先人智慧的體現。
  • 俗話說:「人怕老祖宗,豬怕白糧食」是什麼意思,它有什麼含義?
    俗話說:「人怕老祖宗,豬怕白糧食」是什麼意思,其中又包含了哪些道理?在我們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俗語,它們大多來自於農村,看上去可能很多人不明白,但了解下來卻非常的有趣。很小的時候不懂這些俗語,只覺得老人們講的故事很好聽,也很神奇今天小編留給大家說說「人怕老祖宗,豬怕白糧食」是什麼意思,他到底蘊含了什麼道理?其實我們大家應該還知道一句話:人怕出名豬怕壯。這句話就是人出名了到哪都會受到關注,做什麼都有人知道,想藏一點隱私都很難。
  • 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什麼意思?老祖宗忠告謹記心中
    導讀: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什麼意思?老祖宗忠告謹記心中可能在很多人眼中,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一般比較懂事,這是由於他們經常受到一些老人的薰陶,大人們經常會向他們灌輸一些道理,比如一些農村的俗語,我們知道在農村俗語中關於蓋房建樓的比較多,畢竟對於人的一生中,蓋房娶媳婦算是兩件大事了,而關於蓋房的講究,就不得不提一些農村俗語了,就比如今天我們要了解的「屋內填瓦,財走人敗」,這句話究竟有什麼意思呢?
  • 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具體指啥?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具體指啥?老祖宗的經驗之談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建築風格,比如在南方的農村,人們在建造房屋的時候,一樓一般都不會住人,這一層是用來存放雜物的,二樓才會住人。生活在西北地區的人,建造出了很多窯洞,別看它看起來不雅觀,住起來十分舒適,冬暖夏涼。除了這些,還有蒙古獨有的蒙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