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航編隊中的「金花」(右一為劉競進)。(海軍工程大學供圖)
護航亞丁灣的神聖使命中,時常有海軍工程大學教員們的身影。
截至目前,我國海軍已派出護航編隊十四批。而海工大有多名教員參與其中,主要擔負戰備值班、裝備保障、外事翻譯等工作。
他們有著怎樣的經歷和見聞?遠航的生活又是怎樣的?22日,記者與這些護航歸來的教員們面對面。
參與營救被劫船員
兵器工程系教員王學軍曾參與第十二批護航。他回憶,有次編隊剛過馬六甲海峽,就接到任務。臺灣籍漁船「旭富一號」被海盜劫持500多天,上面有26名來自大陸、臺灣、越南的船員。
原本談好了,贖金到位後,海盜放人,護航編隊乘快艇在海上接回船員。沒想到,海盜臨時反悔,要求我方上岸接人。當時,海上驚濤駭浪,快艇一放下就被掀翻。僵持20多個小時後,我方用直升機將船員接回。
直升機上向海盜喊話
蔣雯燕是個80後女孩,在第十批護航編隊中擔任翻譯,讓她最難忘的是那次「直升機上向海盜喊話」。
元旦那天,編隊正護航第406批商船。上午10時,蔣雯燕值班,看到艦上監測平臺發出警示:5艘疑似海盜船,進入我護航海域。12時35分,值班員發現,有5艘小船竄進編隊,海盜正向一艘義大利商船上掛梯子。「快!海盜幾分鐘內就會上船!」隨即,編隊拉響警報,直升機、小艇急速出發。蔣雯燕隨直升機上天,用英文向海盜喊話:「放下武器、趕緊投降!」半小時後,3艘小船逃走,其餘海盜舉手投降。
濃濃的護航情誼
茫茫亞丁灣,天氣變幻莫測。海上高溫、高鹽、高溼,還有沙塵暴。長期遠航,對身心都是巨大考驗。
作為海工大首個護航女翻譯,外語教員劉競進坦言,女人上艦困難更多,艦上沒有女兵生活區,衣服只能晾在住艙內;新鮮食物缺乏,營養跟不上,身體更易疲勞。「這些並沒有成為我懈怠的理由,即使查出嚴重貧血,仍一如既往地勤懇工作。」
教員田斌參與了第九批護航。一路上,幾個溫暖的小故事讓他印象深刻。出發前,一名戰士的母親生病。為讓他安心,母親說自己沒事。兩個月後,戰士值班時收到母親去世消息。他強忍淚水,委託妻子處理好後事。馬上,擦乾眼淚,重返崗位。
還有一名水兵,父親多年前在科威特去世後就地安葬。得知護航結束將順訪科威特,他想上岸「看望」父親。編隊負責人馬上聯繫駐科威特大使館,幫忙尋找。幾經輾轉,水兵如願以償。
大國形象影響深遠
「軍艦駛入亞丁灣,常有外國船隻申請加入中國編隊。」參與第六批護航的教員楊斌感嘆,這就是大國形象。
那天,楊斌在斯裡蘭卡上岸,想買點水果。擺攤老人得知他來自中國,豎起大拇指,嘴裡還蹦出漢語中國領導人名字!
類似的場景,幾乎每個護航隊員都曾經歷。蔣雯燕記得,順訪泰國時,一名老華僑走上艦船,仔細看了每一個哨位,輕撫甲板上的主炮,潸然淚下:「祖國,強大了!」「走到哪裡,都能得到認可。」楊斌說,國家強大了,出去臉上也有光。他還想去護航,為揚我國威貢獻力量。(陳會君 劉迎軍 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