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編輯部 柯柯 常笑健康
上面的病例你看得懂嗎?
反正小編是看不懂的。
醫生寫字太狂放,一直都是被大家吐槽的點,很多人都在網上曬過醫生寫在自己病曆本上的「狂草」。
據說這是羅紅黴素藥膏,不要問為什麼,藥師說的。
這像不像泰語?其實這是中國醫生寫的,想不到吧。
這是哪國語言,小編也分不清了。
網友們的花式吐槽也是十分精彩的,「這絕對是一種新的字體,就叫醫生天書體」「這是中國醫生版摩斯密碼嗎?」「是不是醫生醫術越高超,字就寫的越爛啊」......
而更有趣的是,本來我們以為只有中國醫生才會寫天書。
結果天書不分國界,全世界的醫生都一樣。
這是法國醫生寫的,但這看著不像法語啊!
這厲害了,俄羅斯醫生寫的,看不懂吧,看不懂就對了。
醫生把字寫那麼醜是不是故意的?
01陰謀論:字寫草一點,將來出了事好賴。
有些人認為醫生們是故意把字寫那麼醜的,這樣在涉及醫療糾紛的時候,方便醫生推卸責任。
但是事實恰恰相反。
2014年11月,2歲男孩在北京某三甲醫院住院後不治身亡,父母起訴醫院索賠,因為病歷字跡潦草,難以辨別,導致司法鑑定機構在進行醫療過錯以及因果關係的鑑定中無法識別。最後法院判醫院賠償40萬元。
也就是說,如果在醫療糾紛中,因為病歷字跡潦草而導致影響鑑定的,法庭會將責任推定由醫療機構承擔。
所以說,醫生字寫的太草,更容易在醫療糾紛中承擔責任。
那麼為什麼醫生們總是寫天書呢?
02醫生太忙了,寫快了就飛起來了。
中國醫生有多忙,大家都知道的。
尤其是大醫院,每天的看診量巨大,醫生們經常忙到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如果再慢騰騰的一筆一划寫病歷,字是寫清楚了,但是後面排隊的病人要有意見了,所以只能加快速度,快點寫。
而且只要是人,字就有好壞。我們不能要求所有醫生都能寫一手好字,畢竟他們完成自己專業知識的學習已經很辛苦了,不能再苛責他們字寫得醜了。
03護士、藥師看得懂就行了。
其實病歷最主要的作用要讓護士、藥師、同科室的醫生們看的。因為是寫給同行的,所以裡面會涉及到許多專業名詞、英文縮寫。
本就涉及了專業醫學知識,一般人即使看懂了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再加上醫生寫得草,就更加看不懂了。
但是,護士藥師們因為長期看一個醫生的字,已經看出門道來了,所以對於醫生的「天書」,都是心裡有數的。
04保護性策略:獨門秘方不可外洩。
這種猜測在相對吃經驗的中醫方面更有說服力。一些獨門「秘方」如果沒有天書的保護,豈不是隨便來個阿貓阿狗花了5塊錢掛號費就能騙走了。
但是這種猜測醫學界一直是否認的,因為所有醫學生在學診斷學課程時都要學會病曆書寫,要求掌握規範的病歷格式,以及常用的醫學專用名詞、藥名。也就是說大部分醫生都是可以看懂的同行的病歷的。
還有一種更好玩的說法,醫生的「天書」過於個性化,以至於只有和自己長期搭檔的藥師才能看得懂,這樣病人就不能拿著醫生的處方去外面藥房買藥了,這樣就間接保證了醫院的收益。
找到竅門,醫生的天書還是能看懂的。
醫生天書之所以看不懂,一是因為醫生的字不好看,二是因為裡面包含了各種專業名詞、藥物名稱以及英文縮寫。
所以小編精心挑選了幾張相對能看的病歷和處方,給大家分析分析醫學界的「暗語」。
這個病例比較簡單,大概內容是:
1、建議查頭顱MRI,腦電圖
2、考慮:癲癇失神發作
3、丙戊酸鈉以0.2 Bid po
其中大家可能看不懂就是「頭顱MRI」和「Bid po」了
MRI就是我們常說的「核磁共振」,頭顱是位置,連在一起就是做一個頭部的核磁共振。
Bid是英文bis in die的簡稱,意思是「一日兩次」,代表的是服藥的頻次。同樣類型的還有:
Tid:ter in die,一日三次。
Qid:quater in die,一日四次。
Po是拉丁語per os的簡稱,意思是「口服」,整個連在一起就是,口服丙戊酸鈉0.2,一日兩次。
TIPS:
除了po,其他給藥方式也有自己專屬的英文縮寫:
常見給藥方式英文縮寫
ID
皮內注射
H
皮下注射
IM
肌肉注射
IV
靜脈注射
ivgtt/ivdrip
靜脈滴注
這張處方寫得很清楚,也就不用小編翻譯了。其中需要解釋就只有Rp、Sig、qd了
首先Rp的意思是處方,是拉丁文「recpt」的縮寫,有的時候醫生們還會直接簡寫成「R」。
除此以外,「Rx,recipe」也是處方的一種形式。
Sig(原文Signa,Signetur),意思為使用方法。
而qd能講的東西就很多了。首先qd為quaque die /every day ,意為一日一次。
那麼由q就衍生出了一系列的q氏家族,比如qh、qm、qn、qod了
qh
quaque hour/ every hour,每小時一次
q2h
quaque two hour,每2小時一次
q4h
quaque four hou,每4小時一次
qm
quaque morning,每晨一次
qn
quaque nocte,每晚一次
qod
quaque omni die/ every other day,隔日一次
這張處方乍一看沒有一個字認識的,但是實際上很簡單,這只是打一針破傷風而已。
TAT是破傷風抗毒素的英文縮寫,全稱是Tetanus Antitoxin。像這樣格式的常見藥物縮寫還有:
GS:glucose solution,葡萄糖溶液的英文簡稱,分別有5%、10%、50%幾種濃度,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糖水」
NS:normal saline,生理鹽水的英文簡稱,0.9%NS就是我們掛水用的最多的「鹽水」了。
PG:peillin G,青黴素的簡稱。
醫學名詞縮寫千千萬,在這裡小編只是舉例了常見的一些較為簡單的名詞而已,希望能幫到大家看懂醫生寫的病歷。
並不是所有醫生字寫的都醜的
醫生愛寫天書的思維在人們心中根生蒂固後,導致大家都覺得醫生們寫的字都不好看。
這裡,小編就要搬出一位醫學泰鬥來為醫生們正名了。
(上面兩張圖為林巧稚大夫所書寫的病歷部分拍攝照片)
這份病歷寫於1946年,是我國現代婦產科泰鬥林巧稚大夫,在坐診北平中央醫院的時候寫下的,整個病歷一半中文、一半英文,兩相對照,簡明扼要,句句都是重點。
雖然照片已經模糊,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看的出來,這種「細節見真章」的風範。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乏字跡工整的病歷。
所以並不是所有的醫生寫的都是天書的。
現在隨著病歷和處方的電子化,醫生的手寫病歷已經漸漸遠離了大家的視線。
藥師不用為了醫生們寫的天書而頭疼;
醫生們也不用每天承擔那麼多的書寫工作;
醫院對於醫生病曆書寫的規範也是越來越嚴格;
一直被大家詬病的醫生天書體也會漸漸消失。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
在醫學界,從來就不存在字寫得越爛,醫術就越好的說法。
中國醫生很辛苦,字寫得醜一點,也不要緊。
原標題:《醫護之間的「暗號」,患者眼中的「天書」!》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