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日,網曝江蘇連雲港市一市民「去醫院看病,發現醫生寫的病歷和處方上的字潦草難認!」的消息再次引發網民集體吐槽。
錢夙偉(浙江 職員):「天書病歷」難絕,有醫生表示是出於無奈。但如網民所說:「工作忙就可以胡亂地書寫嗎?如果醫生連寫病歷都缺乏耐心,那問診又怎麼能夠做到心平氣和呢?」實際上,書寫病歷,本身就是看病的一部分。病歷也是寫給患者看的,如果患者看不明白,醫生就是做了無用功,是不稱職的。
主持人:「天書病歷」最大的問題在哪裡?它僅僅是字體潦草這樣的表面問題嗎?
朱昌俊(四川 媒體人):現代醫患關係中,醫患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越來越受到關注。這種不對稱局面多數是基於職業屬性與專業門檻所決定,但有些卻可能是由於人為因素放大和加劇——比如一份對於普通人而言幾近於「天書」的病歷。首先,相較於書寫規範,讓患者易於辨識的病歷,一份不知所云的病歷,難免讓人對於醫生的就診態度打折扣;其次,連病歷信息難被患者知曉,只會進一步加大醫患之間的信息隔閡。就此來說,病曆書寫的規範,看似只是細節,但其對於彌補醫患關係其實大有卑益,是增強患者信任的一道不可忽視的環節。
主持人:大力推行電子病歷是否能解決字跡潦草問題?
羅志華(廣西 醫生):當前用電子病歷來治理醫生的「天書」,恐怕並非最佳時機,相信接觸過電子病歷的一線醫生,都會對此有深刻的感受。比如,電子病歷容易修改,其證據的嚴謹性受到質疑,即使被人為地反覆修改,患者發現痕跡也決非易事,不會像塗改手寫病歷那麼直觀。正因如此,當前出現醫療糾紛後,仍習慣封存手寫病歷。種種原因導致,即使實現住院病歷電子化的醫院,仍保留有手寫病歷,這樣一來,醫生以前只要手寫病歷就行了,推出電子病歷後,反而要書寫兩類病歷,醫生查完房後開處方,開完處方上電腦,手寫加錄入,反而顯得更加忙碌,一線醫生為此叫苦不迭。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