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網絡過度使用的社會,網癮症候群無疑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網癮患者常常無節制的花費大量時間上網,在使用過程中必須增加上網時間才能或得滿足感,一旦不能上網會使他們的情緒異常煩躁,最終導致學業失敗、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人際惡化的現象出現。
在這個網絡過度使用的社會,網癮症候群無疑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網癮患者常常無節制的花費大量時間上網,在使用過程中必須增加上網時間才能或得滿足感,一旦不能上網會使他們的情緒異常煩躁,最終導致學業失敗、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人際惡化的現象出現。
引發網絡成癮的原因有哪些
一、性格因素:
據觀察發現,沉迷網絡的人大多數性格上都有一些不良因素,如性格孤僻、內向,不愛與人打交道,當自己發生一些事情或是心裡有什麼苦惱,無法排解時,不喜歡當面與人發洩,而是選擇上網傾訴。與陌生人交流反而更容易讓他們放鬆,這樣的一種感受很容易就讓他們迷上網絡。
二、精神空虛:
迷戀網絡的孩子或許還有這樣的一個特徵,他們的家長並不知道要怎樣關心他們,對於孩子的照顧只停留在滿足於吃飽穿暖,兜裡有零花錢的現狀,由於長時間無法從父母那裡獲得本該有的溫暖與愛,於是就到網上尋找安慰與寄託,化名與網友聊天,宣洩感情。
三、學習壓力:
現在孩子的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很容易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從而演變成逃課、上網,沉迷網絡。
四、環境影響: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外界的環境多多少少也對青少年有著一定的影響,小至剛入學的娃娃,大到已退休的老人,對電腦都能駕輕就熟。各處的網吧也隨處可見,網上的東西良莠不齊,網吧經營者本著贏利的目的,為那些還沒有完全具備辨別是非能力的未成年孩子大開方便之門,這樣很容易讓這些孩子在眼花繚亂的虛擬世界中迷失自己。
網絡成癮症主要有下面幾種症狀
症狀一:極度戀網
患者長時間的背負著網癮者的標籤,想要擺脫但卻還是無法控制自己,調查顯示,網絡成癮者平均每周上網25至30個小時,且不分白天黑夜。與非成癮者相比,他們的上網頻率高出1倍,多耗費2倍的時間。
症狀二:不諳人際
對著電腦屏幕行文如水、滔滔不絕,丟掉鍵盤滑鼠就變得沉默寡言,網絡正在讓當代年輕人的人際交往能力逐日退化。調查表明,56.3%的網絡成癮者人際關係較差。相比之下,46%的非成癮者能將自己與同學、親友的關係相處得很好。
症狀三:身心成疾
網絡是無形的,當你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它將麻痺神經,摧毀精神。調查發現,網絡成癮者起初對網絡只是精神上的眷戀,而後則發展成為軀體上的依賴。由於長期坐在電腦前,缺乏活動並處於同一姿勢,時間一久,腰痛、背痛、頭昏腦脹、雙手顫抖、疲乏無力就會接踵而來,更有甚者因此患上了頸椎和眼部疾病。
要想治療這種問題,首先要明確患者患上網癮的詳細原因有哪些,從源頭改善問題,治療網癮需要科學的手段而不是病急亂投醫,盲目治療會使患者處於一個危險的境地。
溫馨提示:青少年沉溺網路遊戲,已被世衛組織(WHO)歸入精神疾病的範疇,因此僅靠單純的說教、心理輔導和藥物讓他們遠離網絡是行不通的。山東遠大青少年網癮戒斷中心,是濟南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危機幹預中心臨床合作單位,其獨有的「身心同戒MDT安全自然徹斷體系」,從青少年心理精神的根源出發,根據不同的病症,一般21至30天可戒掉網癮,不體罰、不強制,保障孩子健康發展,180天戒後跟蹤管理,確保戒網癮、斷心癮、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