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下崗工人把成績一塌糊塗的兒子送進了名校,這個「狠招」絕了

2020-09-16 今日女報

我吃過上課開小差當學渣的虧,所以,對女兒桔子,我很注意培養她的專注力。


為了讓她養成安靜和專注的習慣,我經常帶她爬山徒步,還有繡花撿果子找茶片採野菜,這些都是非常需要耐心才能做的事,我們經常蹲在田裡或者山裡,一件事要做上好幾個小時。


這種一心一意去做一件事的訓練,在桔子入學前就深入骨髓(當時並沒有想太多,只是憑著本能覺得孩子要專注才能成器)。另外,為了保護她對課堂知識的好奇心,我們家從不超前學習(考舞校需要除外)。


大約因為有這些基礎打底,無論是幼兒園老師,還是小學老師,都反映桔子聽課比較專注。儘管如此,桔子剛上小學那一段,做作業很不專心,經常是寫一道題唱兩句歌,一會要上廁所,一會又嚷著要喝酸奶。


為了改掉這些毛病,我給她定規矩:要求每天的作業都要在規定時間內做完,如果沒做完就不許她再做。這招有效,每次我一喊計時開始,她就趕緊投入到作業中去了,生怕耽誤了一分鐘。


這一招我是抄了一個下崗職工的作業,當我還在做編輯的時候,我們雜誌上發過一則育兒故事。


他只是湖北某個小縣城的一個普通下崗職工,他的兒子調皮好動,課堂上總是屁股抹油坐不住,成績也一塌糊塗。



這個父親輔導作業經常火冒三丈,後來他提出每天的作業都要計時,如果兒子完不成,他就撕掉作業本,不許兒子再做,至於兒子怎麼面對老師,他可不管。


最開始當然是撕掉了好些作業本,因為兒子沒有認真聽課,很多題做不出來。交不了作業,這個孩子經常被老師批評,在班上很沒有面子,為了改變現狀,他不得不認真上課,他很快發現,只要上課聽進去了,做起作業來快多了。


下崗職工發現了兒子的變化,對兒子進一步加碼,做作業的時間變得更短(他專門去打聽過兒子班上學霸做作業的時間,以此要求兒子,後來要求比學霸更快)。


兒子在父親「變態」的要求下,成績直線上升,最後成了超級學霸,考上美國某所名校。


記者採訪父子倆時,父親說:「我沒有什麼文化,我就是覺得學習應該是個簡單的事,把老師白天講的聽進去,消化成自己的東西就行了。我輔導不了他,只能通過作業質量倒逼他養成好習慣。」


兒子說:「我不認真不行,我爸就像一個豹子。我每天在家裡做作業,比學校考試還緊張,超一點時間,我爸就會撕本子,為了做起作業來又快又好,我上課必須全神貫注。天長日久,就養成了專注高效的習慣。」



這個故事,聽聽好了。這種普通人家把孩子逼到絕境的狠和絕,一般父母都做不出來。但是,如果你能領會這個故事的真意,消化成自己的理念和方法,你的孩子大約不會把簡單的題目做到深夜去。



有時候孩子身上暴露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庭的問題,是父母的問題。


有的的孩子能在語文課睡著,是因為提前學了語文知識,孩子覺得這課沒味,產生了厭倦情緒;有的孩子在上課時間吃辣條,是因為父母的規矩教育沒到位,允許孩子把零花錢或者零食帶到學校。


如果父母把這些漏洞全部堵上,再合理地引導孩子,應該會有改善。


我曾經開過一個幸福作文班,教幾個小學高年級孩子寫作文,幾個孩子的聽課習慣都不相同,有個叫悠悠的孩子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的課堂專注力非常好,兩眼雪亮,發言積極,每次聽課都會做詳實的筆記,在下課後會第一時間找我討論,當時就覺得,這是一個海綿吸水帶著問題來聽課的孩子。


後來,悠悠逐漸展現出明顯的學霸特質,考上一所競爭十分激烈的知名初中,現在她初三,在尖子班,成績十分穩定。


最近我跟悠悠媽聊天,發現她們家一直把聽課習慣當成頭等大事來抓,關於上課要不要記筆記,記筆記的利弊和把控原則,如何防止上課開小差,偶爾開小差後如何讓自己快速跑回來等等,母女倆經常就此事溝通探討。


把課外書帶到學校去看,把零食帶到學校去吃,打瞌睡,沉迷電子產品,這些低級錯誤早在小學階段就被她們扔進了垃圾桶。


學霸在不斷地精益求精地優化自己的學習習慣,而我們這些普娃家庭,還沒有這個意識……我立馬發現,桔子的學習中還存在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有些家長,急切地希望自家的孩子跑贏別人家的孩子,盲目地報各種補習班。我並不否定補習班的功效,它對一部分天賦很高有超前學習能力的孩子,以及一部分跟不上學校進度的學生確實有效。


但對大部分孩子會適得其反,有些急功近利的補習班,會破壞學校教育循序漸進的節奏,會破壞相當一部分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短期看提了幾分,長期看會摧毀孩子的未來。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馬拉松,家長的作用是幫助孩子練好內功,尤其是小學階段,是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樁子扎穩,後面才有可能上刺刀。


咱們這些普通人家,不要老是想著贏這個贏那個。


咱務實一點,咱耐煩來解決自家孩子的問題,不聽外面那些機構忽悠,不被身邊的浮躁家長帶到溝裡去,不搞那些虛假繁榮,行嗎?


今年日子不好過,家長們都在打腫臉充胖子,我們都務實一點,行嗎?好好聽課,孩子學得有趣又輕鬆,家長省錢又省力,你想要育兒捷徑嗎?這就是!


慧媽簡介


湯馨敏

長沙人,曾在《黃金時代》、《年輕人》和《知音》三家雜誌社從事編輯工作16年,現居長沙,自由寫作。女兒10歲。

「我是一個經常被孩子帶著瘋玩的媽媽。」


《慧媽手記》專欄

我們將邀請有「招」有「料」的媽媽們,
分享與孩子、家人相處的點滴感悟,
從這些生動鮮活的細微處,
去探尋一位智慧型媽媽的成長修煉課。

歡迎給我們來信投稿65252775@qq.com

在這裡同頻,遇見。


在《今日女報》 「辣媽聯萌」版相遇,悅讀。


本文編輯

小清

相關焦點

  • 下崗工人培養出兩個「名校博士」兒子,他們的教育秘訣有"四點"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對下崗工人夫妻培養出博士兒子的教育故事。他們分享到的自己的四點教育秘訣,我想是可以給我們的家庭教育帶來很多啟發的。雙胞胎兄弟,哥哥叫李國平,弟弟叫李國安,他們因為成績優異,雙雙被保送北大物理學院本碩連讀。
  • 郭英森的理論是否科學無關「下崗工人」標籤
    主角是遼寧下崗工人郭英森,他在節目中提到自己發明了幾個新理論,可以實現「未來的各種車輛都不用有車輪」等。當時他這番言論遭到了包括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內多位嘉賓的嘲笑。在同一段視頻中,他還提到了時下火熱的名詞「引力波」,為郭英森鳴不平者,就是以引力波已被實驗證實,而要求方舟子等人向郭英森道歉。
  • 38歲下崗工人蹬三輪為生,被復旦大學錄取為博士生,現在怎麼樣
    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個事情,2009年,一個下崗工人靠蹬三輪車維持生計,但是只有高中學歷的他卻成為了復旦大學的博士生,這是因為他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學習換來的,而現如今已經是個博士的他,過得如何呢?正文這個工人名叫蔡偉,1971
  • 下崗工人養出兩個博士兒子,他們的"教育秘訣",關鍵在於這3點
    而有這樣一對父母,他們都是下崗工人,有一對帥氣的雙胞胎兒子,家庭背景普通。甚。而他們將兩個雙胞胎兒子全都培養成了博士。現如今雙胞胎不是稀奇事,可家境一般的情況下,將兩個孩子同時被培養成高學歷,也著實令人感到驚訝。
  • 下崗胡同住的都是下崗工人?北京這條胡同容易有歧義,但京味不錯
    很多人到北京旅遊,都希望能夠體驗老北京生活的原汁原味,於是北京的傳統胡同就成了很多遊客發現老北京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途徑,北京無數的胡同中間,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名字讓人覺得有歧義,3分鐘就能逛完,京味十足的胡同。在北京市的西單附近的二龍路,有一條胡同名字奇怪,讓所有人都容易有歧義,正是因為歧義,這條胡同吸引了很多人去參觀,這條胡同的名字叫做下崗胡同。
  • 你支持下崗工人50歲退休嗎?
    下崗工人太難了。但是恐怕支持也沒有用。因為現在退休年齡不可能提前,以後只會延遲退休。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下崗工人50歲退休,你支持嗎?支持但然並卵下崗職工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98年三年國企改革大調整時下崗的人員。雖然很多人同情這個群體,希望他們能早點退休,領取養老金,但是恐怕支持也是沒有作用的。因為退休年齡的政策目前修改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
  • 下崗工人到底包括哪些人?他們的現狀如何
    文/水流雲在草青青下崗工人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現在大多數場合,除開玩笑之外,人們口中提到的下崗工人,大多指狹義的類型,即國企正式編制被下崗人員,而不是泛指失業人員。1、廣義的下崗工人泛指丟了工作的工人,是失業者的代名詞。廣義的下崗工人可以是任何單位,任何崗位,任何年齡的勞動者。不管是事業單位,機關單位,國企,外企,合資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也不論你是哪個層級的員工。這類下崗人員,可以是被動離職,也可以是自己主動離職。
  • 工人下崗買斷工齡交社保,並有優惠政策,農民下崗可以參照嗎?
    工人被解僱就是城市戶口的人無事可做,現在這種現象比較少,不想工作的可以說是跳槽。當然,目前國有企業比較多,部分正式工人在上港一帶,如果企業裁員,就會出現解僱工人的現象。工人被解僱一般是給予一定金額的資金補貼。也就是說,失業收購工作年限,以及個人繳納社會保險。
  • 有人說下崗工人成了國企改革的「冤大頭」,你說對嗎?
    有人說下崗工人成了國企改革的「冤大頭」,你說對嗎?有不少下崗工人是同意這個觀點的。認識幾個那個年代下崗的熟人,啥紡織廠毛紡廠印染廠的,下崗後做保安的擺地攤的賣冰棍的剃頭的打燒餅的,還有個三十多的大老爺們情人節那天晚上批發了一包絹花滿大街追著小年輕去賣花的,說起來滿滿都是淚,現在他們都快退休了,這輩子呀……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
  • 蔡偉是三輪車夫,下崗工人,復旦大學為什麼破格錄取?天賦的重要
    在這個社會,貧富差距還是很大的,我們有時候會羨慕別人的生活,但是卻缺少一個機會,而高考恰恰就是這一個機會。在我國也是有著例外的,他是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三輪車夫,是一個下崗工人,但卻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獲得了博士學位。這也是讓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議,你知道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嗎?
  • 他把4個「問題」兒女全部送進世界名校,教育「秘訣」就一個詞
    面對一個「神獸」已經讓父母們頭疼不已了,而他卻把四個問題少年都送進了世界名校,這位父親就是黑幼龍。他有四個兒女,大兒子立言成績、性格都讓人放心,唯一差強人意的是有點不善言辭;二兒子立國是名副其實的「壞孩子」,打架、闖禍、罵髒話,甚至曾經試圖把點燃的火柴扔進鄰居家汽車的油箱裡;三女兒立琍則是讓他們最擔心的一個孩子,小學六年級就已經開始濃妝淡抹,跟男生打趣,初中更是開始早戀;小兒子立行雖然成績不錯,但性格卻很要強,不服管教、不聽約束,叛逆情緒十分嚴重。
  • 上世紀90年代的下崗潮:那些國企工人下崗後,都去幹啥了?
    後來引申為進入一個好的單位或部門工作,收入穩定,一生無憂,其中最好的,恐怕就是國有企業的鐵飯碗。而我大學畢業的父親,開始蹬三輪,起早貪黑賣滷豬腳;母親則每天拼命給人織衣服,換點錢買菜……後來導演賈樟柯拍攝了一部名為《二十四城記》的影片,講述的就是當年的那段歷史,那時候,一個在廠裡勤勤懇懇工作了20多年的工人,激動地對著廠長說:「20多年了,我有沒有遲過到?20多年來,我哪一年不是先進?
  • 我拍了一部紀錄片,講述五線城市工人下崗後的生活-虎嗅網
    20年前,我拍了一部片子,叫《渡口》,講述了我老家的三位工人在下崗之後的兩個月是如何生活的。賀國平是其中之一。之後二十年,我一直都在故鄉跟蹤拍攝。今年3月,我完成了一部關於賀國平的紀錄片《渡口編年·賀家》。
  • 蔡偉:從下崗工人到復旦博士 3教授聯名舉薦考博
    一位是38歲的下崗工人,一位是39歲的打工婦女,卻在不同地點、不同境遇下圓了心中的求學夢。我們有理由期望,這樣的「幸運」不再是特例。  38歲的下崗工人蔡偉只有高中文憑,今年卻被列入了復旦博士生擬錄取名單。4月28日,記者分頭走訪了復旦大學和蔡偉在遼寧省錦州市的家,所見所聞讓人深有感觸:鑄就這個傳奇的,是蔡偉近20年堅持不懈的追求,還有復旦不拘一格選人材的學術氣度。
  • 為進名校,硬把白人兒子說成黑人,最終這位富豪媽媽把自己送進監獄....
    2017年,Klapper的小兒子也到了申請大學的時候。辛格賄賂了一位監考,在ACT考試結束後,為小兒子改動了答案。成功後,Klapper就向辛格的「慈善機構」匯款1萬5千美元。隨著調查的深入,檢察官還發現辛格動手腳的並不只有考試成績。
  • 下崗工人希望50歲退休,三個原因都很現實!從這三個辦法解決
    與年輕人相比,這些下崗職工因為在原單位幹了一輩子,一旦到了一個年齡段,就伴隨著各種職業病,或許不同行業影響程度不同,但是無論如何。只要過了50歲,下崗工人受到各種疾病困擾,就希望能夠提前退休。2.因為年齡原因就業難。高齡再就業非常困難,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大部分下崗工人,年齡都集中在四五十之間,在接受新鮮事物方面,遠不如年輕人。
  • [視頻]38歲高中學歷 下崗工人考復旦博士生進複試
    進入[朝聞天下]>>     央視網消息(朝聞天下):遼寧錦州有一位38歲的下崗工人叫蔡偉18年中,無論是當工人還是下崗後登三輪、做小買賣養家餬口,他都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和追求。1997年,蔡偉發表的一些文章引起了學界教授們的注意,並希望他直接報考研究生,繼續深造。    但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只有高中學歷的蔡偉沒有報考博士生的資格。於是復旦大學決定為蔡偉尋找另外的辦法。2008年9月,復旦大學特邀蔡偉參與《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項目的整理工作,藉此對他進行了深入的考察。
  • 好消息,新規定落實後,下崗工人很可能不會延遲退休年齡
    我真的很高興能聽到這個消息,但是冷靜的思考一下,延遲退休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現在也沒有關於延遲退休的文件落實,我們下崗工人的退休年齡還是正常退休,女性50周歲,男性60周歲,所以說延遲退休談不上被取消了,因為延遲退休還沒有開始;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從7月1日開始,我們的企業退休人員的中央調劑制度開始落實
  • 在美國,誰能把孩子送進哈佛?
    哈佛的新生調查也印證了這個結論,在聘請過中介機構的學生中,有42.9%的人都來自家庭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的家庭,而他們也確實比同齡學生獲得了更高的SAT成績。那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還有機會上哈佛嗎?從數據來看,仍然是有很大可能的,儘管哈佛的確是美國精英階層的聚集地,但在去年入學的新生中,仍有近30%的學生來自年收入低於8萬美元的家庭。
  • [視頻]38歲僅有高中學歷 下崗工人報考復旦大學博士生進複試
    進入[午夜新聞]>>    央視網消息(午夜新聞):遼寧錦州有一位38歲的下崗工人叫蔡偉,從學生時代起就對古文字學情有獨鍾。經過將近20年的刻苦自學,從未上過大學、只有高中文憑的蔡偉今年被教育部破例批准報考復旦大學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