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過上課開小差當學渣的虧,所以,對女兒桔子,我很注意培養她的專注力。
為了讓她養成安靜和專注的習慣,我經常帶她爬山徒步,還有繡花撿果子找茶片採野菜,這些都是非常需要耐心才能做的事,我們經常蹲在田裡或者山裡,一件事要做上好幾個小時。
這種一心一意去做一件事的訓練,在桔子入學前就深入骨髓(當時並沒有想太多,只是憑著本能覺得孩子要專注才能成器)。另外,為了保護她對課堂知識的好奇心,我們家從不超前學習(考舞校需要除外)。
大約因為有這些基礎打底,無論是幼兒園老師,還是小學老師,都反映桔子聽課比較專注。儘管如此,桔子剛上小學那一段,做作業很不專心,經常是寫一道題唱兩句歌,一會要上廁所,一會又嚷著要喝酸奶。
為了改掉這些毛病,我給她定規矩:要求每天的作業都要在規定時間內做完,如果沒做完就不許她再做。這招有效,每次我一喊計時開始,她就趕緊投入到作業中去了,生怕耽誤了一分鐘。
這一招我是抄了一個下崗職工的作業,當我還在做編輯的時候,我們雜誌上發過一則育兒故事。
他只是湖北某個小縣城的一個普通下崗職工,他的兒子調皮好動,課堂上總是屁股抹油坐不住,成績也一塌糊塗。
這個父親輔導作業經常火冒三丈,後來他提出每天的作業都要計時,如果兒子完不成,他就撕掉作業本,不許兒子再做,至於兒子怎麼面對老師,他可不管。
最開始當然是撕掉了好些作業本,因為兒子沒有認真聽課,很多題做不出來。交不了作業,這個孩子經常被老師批評,在班上很沒有面子,為了改變現狀,他不得不認真上課,他很快發現,只要上課聽進去了,做起作業來快多了。
下崗職工發現了兒子的變化,對兒子進一步加碼,做作業的時間變得更短(他專門去打聽過兒子班上學霸做作業的時間,以此要求兒子,後來要求比學霸更快)。
兒子在父親「變態」的要求下,成績直線上升,最後成了超級學霸,考上美國某所名校。
記者採訪父子倆時,父親說:「我沒有什麼文化,我就是覺得學習應該是個簡單的事,把老師白天講的聽進去,消化成自己的東西就行了。我輔導不了他,只能通過作業質量倒逼他養成好習慣。」
兒子說:「我不認真不行,我爸就像一個豹子。我每天在家裡做作業,比學校考試還緊張,超一點時間,我爸就會撕本子,為了做起作業來又快又好,我上課必須全神貫注。天長日久,就養成了專注高效的習慣。」
這個故事,聽聽好了。這種普通人家把孩子逼到絕境的狠和絕,一般父母都做不出來。但是,如果你能領會這個故事的真意,消化成自己的理念和方法,你的孩子大約不會把簡單的題目做到深夜去。
有時候孩子身上暴露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庭的問題,是父母的問題。
有的的孩子能在語文課睡著,是因為提前學了語文知識,孩子覺得這課沒味,產生了厭倦情緒;有的孩子在上課時間吃辣條,是因為父母的規矩教育沒到位,允許孩子把零花錢或者零食帶到學校。
如果父母把這些漏洞全部堵上,再合理地引導孩子,應該會有改善。
我曾經開過一個幸福作文班,教幾個小學高年級孩子寫作文,幾個孩子的聽課習慣都不相同,有個叫悠悠的孩子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的課堂專注力非常好,兩眼雪亮,發言積極,每次聽課都會做詳實的筆記,在下課後會第一時間找我討論,當時就覺得,這是一個海綿吸水帶著問題來聽課的孩子。
後來,悠悠逐漸展現出明顯的學霸特質,考上一所競爭十分激烈的知名初中,現在她初三,在尖子班,成績十分穩定。
最近我跟悠悠媽聊天,發現她們家一直把聽課習慣當成頭等大事來抓,關於上課要不要記筆記,記筆記的利弊和把控原則,如何防止上課開小差,偶爾開小差後如何讓自己快速跑回來等等,母女倆經常就此事溝通探討。
把課外書帶到學校去看,把零食帶到學校去吃,打瞌睡,沉迷電子產品,這些低級錯誤早在小學階段就被她們扔進了垃圾桶。
學霸在不斷地精益求精地優化自己的學習習慣,而我們這些普娃家庭,還沒有這個意識……我立馬發現,桔子的學習中還存在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有些家長,急切地希望自家的孩子跑贏別人家的孩子,盲目地報各種補習班。我並不否定補習班的功效,它對一部分天賦很高有超前學習能力的孩子,以及一部分跟不上學校進度的學生確實有效。
但對大部分孩子會適得其反,有些急功近利的補習班,會破壞學校教育循序漸進的節奏,會破壞相當一部分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短期看提了幾分,長期看會摧毀孩子的未來。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馬拉松,家長的作用是幫助孩子練好內功,尤其是小學階段,是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樁子扎穩,後面才有可能上刺刀。
咱們這些普通人家,不要老是想著贏這個贏那個。
咱務實一點,咱耐煩來解決自家孩子的問題,不聽外面那些機構忽悠,不被身邊的浮躁家長帶到溝裡去,不搞那些虛假繁榮,行嗎?
今年日子不好過,家長們都在打腫臉充胖子,我們都務實一點,行嗎?好好聽課,孩子學得有趣又輕鬆,家長省錢又省力,你想要育兒捷徑嗎?這就是!
慧媽簡介
湯馨敏
長沙人,曾在《黃金時代》、《年輕人》和《知音》三家雜誌社從事編輯工作16年,現居長沙,自由寫作。女兒10歲。
「我是一個經常被孩子帶著瘋玩的媽媽。」
《慧媽手記》專欄
我們將邀請有「招」有「料」的媽媽們,
分享與孩子、家人相處的點滴感悟,
從這些生動鮮活的細微處,
去探尋一位智慧型媽媽的成長修煉課。
歡迎給我們來信投稿65252775@qq.com
在這裡同頻,遇見。
在《今日女報》 「辣媽聯萌」版相遇,悅讀。
本文編輯
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