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江西世為魚米之鄉,土地豐饒、人民勤勞,農業發展底蘊深厚、前景廣闊,應有可為、大有作為。要以問題為導向,加快補齊洪災中暴露的短板弱項,全面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鞏固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果,打造農業品牌,增強保險意識……」
據《江西日報》報導,8月5日,江西省委書記劉奇來到南昌市調研防汛救災工作。廿四聯圩內,廣袤的田野上,晚稻接天連地、綠波萬頃,他深有感觸。
報導提到,南昌市新建區共有8萬畝稻田被淹,目前正全力加強排澇,水退到哪田就種到哪。劉奇給予肯定,要求細化措施、強化保障,確保不出現撂荒現象。
澎湃新聞注意到,「災後重建」是沿鄱陽湖多個縣市近期重點工作之一。
據永修縣當地媒體報導,8月5日,永修縣召開三角鄉災後重建工作部署會,縣委書記許斌強調,災後重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事關和諧穩定大局,必須高度重視、全力以赴。尤其這次洪澇災害不同以往,全縣18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近20億元,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受災程度前所未有,其中災情主要集中在三角鄉,如果不迅速開展災後重建,將給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巨大影響。
他強調,災後重建是當前檢驗幹部作風的主戰場,全縣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決做到到崗到位、從嚴從實,堅決完成縣委、縣政府交付的重任。要通過這項工作,凝聚幹部心氣,提升幹部鬥志,讓幹部切身感受到大災大難面前應該怎樣作為,怎樣與上級保持同頻共振,切實以擔當的勇氣和務實的作風贏得群眾認可。
另據鄱陽縣政府網站消息,8月3日上午,鄱陽縣十六屆人民政府第61次常務會議在縣政府四樓常務會議室召開。縣委副書記、縣長胡斌要求,要爭分奪秒開展生產自救和災後重建,及時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幫助和引導受災群眾搶種,科學開展補種補養,盡最大努力減少農業損失。要做好農業保險理賠,積極組織災後復產,堅決做到水退到哪裡,恢復生產就推進到哪裡,全力以赴打好打贏災後重建攻堅戰。
胡斌強調,要迅速開展核災報災工作,為開展災後重建提供科學依據,推進受損房屋修復重建。要迅速恢復受災地區基礎設施,及時修復道路、電力、供水,加快水毀工程修復,確保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工作順利開展。
今年7月以來,鄱陽縣遭受了嚴重的洪澇災害,特別是水稻生產受災非常嚴重。今年,全縣水稻大災保險分別由人保財險、國壽財險、太平洋財險、大地財險等四家保險公司共同承保,承保面積160.2873萬畝,涉及農戶123268戶。截至目前,全縣水稻受災理賠資金達到3574.1318萬元,仍在進一步核實理賠之中。
與此同時,鄱陽縣數個鄉鎮發布了「災後重建募捐倡議書」。
鄱陽縣銀寶湖鄉黨委、政府提出倡議:懇請全鄉各界人士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向受災群眾伸出援助之手,為災後恢復重建貢獻一份力量。
倡議書提到,今年7月以來,受強降雨影響,鄱陽縣遭遇特大洪澇災害侵襲,鄱陽站出現超1998年歷史極值水位,並且長時間處於超警戒線狀態,特別是7月上旬,問桂道圩、中洲圩相繼漫決,各處圩堤險情頻發,受災人口之多歷史罕見、經濟損失之大前所未有,給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根據初步統計,全縣超過22個鄉鎮(街道)、400餘個自然村不同程度受災,涉及人口90餘萬,經濟損失逾40億元。
鄱陽縣田畈街鎮人民政府8月4日發布「災後重建募捐倡議書」稱,災後重建任務繁重,迫切需要社會各界慷慨解囊、共克時艱。
消息提到,洪水無情,人間有愛,為匯聚更多力量支持災後恢復重建,使廣大受災群眾早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根據縣委、縣政府部署安排,由鄱陽縣紅十字會即日至8月31日,組織發起「匯聚人間大愛 重建美麗鄱陽」助力災後恢復重建募捐活動。在此,田畈街鎮黨委政府向社會各界人士提出倡議:希望各界人士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向受災群眾伸出援助之手,為災後恢復重建貢獻一份力量。
澎湃新聞獲得的《雙港鎮災後重建募捐工作方案》提到,面向全鎮啟動公開募捐,在動員村民捐款的基礎上,重點開展黨員幹部、行業部門、企事業單位等領域的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