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事關每一個人的安居和社會經濟發展,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我國自住房貨幣化改革以來,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房地產得到了快速發展。
中國改革開放40年間,我們最能體會到的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價格飆升,房價甚至遠遠超出了老百姓的負擔能力。
如今,買房都成為了一件奢侈的事,很多地方把子女的婚假必須要買房,作為了婚姻的必備條件之一,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講,衣食住行的東西本來是生活物質基本的需求,但如今卻變成了個人財富的體現,加重了百姓的生存成本的增加和生存能力的挑戰。
雖然,近些年來政府在有意調控限制,各地方也出臺了限購政策,並且在未來國家還有可能收取第二套房產稅或豪宅稅,但房地產市場仍然有很大的風險。
如今,房地產去庫存已成為我國供給測結構的重要目標,雖然政府連續降低房貸首付比例,上調公積金存款利率,但效果並不明顯,房地產泡沫仍然很大。
房地產泡沫是怎麼產生的?
房地產泡沫是由房地產價格長期快速上漲,導致的房地產市場交易價格遠超其實際價值的現象,其實,這幾年中國房地產出現了更大的泡沫,而縱觀其他國家也並不是說沒有出現此類現象,在90年代日本就出現了很大的房地產泡沫,甚至在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引起全球經濟大蕭條其主要的罪魁禍首,就是美國房地產泡沫。
縱觀歷史,縱觀各國房地產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如果房地產一旦出現,其價格高過於實際價格或者出現遠遠偏離其自身價值,就會對國民經濟造成很大的衝擊,對國家的經濟造成巨大危害。
當年美國和日本,為什麼都不選擇保房價?
我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三個方面:
其一,如果保房價,更多窮人拼命去買高房價。尤其是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大蕭條,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給沒有經濟來源的窮人貸款買房,而貸的款能否換得上?很多機構沒有考慮到?
如果窮人一旦違約不還錢就會引發次貸危機,而當時靠著給窮人貸款而發家致富的雷曼兄弟在輝煌了幾十年之後,由於美國窮人本身收入經濟來源微博,加上,國內通貨膨脹率的增速不斷提高,從而連自己的生活都保障不了還貸款來買房,我們想想他們能夠按時還款嗎?當然不能。
既而引發了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雷曼兄弟也在一夜之間破產。
如果我們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房地產如果有錢的沒錢的都把買房作為個人財富的體現,或者是做一種生活日常基本保障的需求,而陷入了大量的個人貸款,買了高房價房地產,如果佔據中國過大的GDP總量,其他的產業需求發展必將受到限制消費,必將進一步壓縮其他產品和服務在大批量的倒閉,更多人失業,這完全是得不償失的行為,正如:古人所講的,撿了芝麻漏了西瓜,中國的經濟發展會如何?
這正是日本房地產泡沫和美國房地產泡沫給中國最大的啟示。
其二,如果保房價,窮人大量貸款買了高房價?如果中國當前的買房環境還算健康的話,那麼對個人財務風險也做不成多大的危害,但令人沮喪的是現在中國人為了買房,舉三代之力先付首付,在按揭,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巨大,再加上,近年來就業率的持續下降,物價的飛速上漲,生活成本很高,如果我們暢想一個家庭把所有的財富都拿去買房,對於個人來說是致命性的打擊,把所有的錢都去買房,生活成本必將下降,在伴隨社會就業率的持續降低,生活壓力巨大。
對於國家而言,如果真正引導所有的人都去買房,房價還是每年進行宏觀調控,但調控的結果是每年房價都在以5%的上漲速度微漲。
消費擠壓後,大批量失業,最終很多人被迫斷供,那個時候引發的可能是銀行,金融等一系列產業的急劇破產,大批量老百姓房子沒有了,還欠著銀行和其他渠道的一屁股債,一輩子都還不起,那麼這個時候個人債務危機可能會大爆發,而國家也有可能會陷入金融危機當中,引發貨幣超發,物價飛速上漲等不良社會現象的湧現。
其三,如果通過貨幣貶值,保房價會引發國內經濟動蕩。如果通過貨幣貶值保房價,貶值一次,老百姓還無從查覺,但貶值幾次,老百姓肯定不再相信貨幣,富人移民海外或者把大量的美元,黃金等金融資產轉移到國外去,對於國內發展來講,是一比較大的損失,對一個人來講,這是為了轉移金融風險;而沒有太多資產的老百姓屯錢沒有,而久屯積大量的糧食,米麵油等,到時候造成市場經濟混亂,物價飛速上漲,一棵白菜100元的社會現象頻頻發生,人買不起房可能租可能回到農村,買不起糧食吃不起飯,這是怎麼樣的?
所以,房地產關乎國計民生問題,國家一方面要調控房價;另一方面,各省市要根據各省市房地產的發展情況,配合銀行方面制定出適合老百姓的貸款利率利息和按揭手續。
我們個人也要不斷謀求個人技能的提升,在從事主要工作以外,還要著力於謀求一兩份副業。正所謂:「副業剛需掙」,更多的錢,才能平衡物價飛速上漲,房價飛速上漲的社會現實,我們才會感到人生美滿與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