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辛棄疾《醜奴兒》之感慨

2020-12-22 豫南詩話
辛棄疾

辛棄疾出生在即踐踏英雄,又呼喚英雄的時代,不早不晚,嶽飛走了,他來了,辛棄疾是人狠話不多,不僅會喝酒寫詩歌,而且上馬能殺敵,下馬能安邦,專治各種不服,他一心想去抗擊金兵,但是南宋朝廷不信任他,把他調來調去,當各種的救火隊員,而且是上房了就抽梯子,吃飽了就罵廚子,但辛棄疾是誰呀,打不死的小強啊,朝廷虐我千百遍,我待朝廷如初戀,一次次彰顯了一個成熟男人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但直到晚年,辛棄疾依然壯志未酬,遺憾地寫下了一首詩《醜奴兒》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爾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後面這名神來之筆,痛徹心扉的憂愁你是說不出的,明明欲哭無淚,卻突然一個反轉,秋天好涼快呀,這是歷盡滄桑中年之後的幽默,泰戈爾說,這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相關焦點

  • 讀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感
    讀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感】「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在辛棄疾的幾百首詞中,這一首傳頌最廣。年少之時,我們往往取酒還獨傾,無病呻吟,自私還誇大自己的痛苦。究其原因大約有二:其一,是對人生的無知,不負責任,沒有經歷過大痛苦,遇到點小煩惱就當成大痛苦。其二,把痛苦當成不去努力奮鬥的理由,看到別人進步了,心裡不平衡,找藉口退下來享福。隨著年紀漸大,真正飽經滄桑之後,才明白,人生的小煩惱是不值得說的,大痛苦又是不可說的。
  • 史上最經典的《醜奴兒》,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哪首詞呢?
    說起這個詞牌想必大家都曾聽過,而在大多數人的記憶中這個詞牌的經典詞作似乎只有一首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南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這首《醜奴兒》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中!詞通過寫少年的故作深沉「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下闋則寫如今對愁已然有了真切的體驗和感受,再次登樓卻是「欲說還休」,突然留下一句「天涼好個秋」的感慨!
  • 最美的詞,詞牌卻叫《醜奴兒》
    《醜奴兒》,詞牌名。第一次看到這個詞牌名的時候就覺得怪異,看其他的詞牌,《沁園春》、《如夢令》、《雨霖鈴》,多美的詞牌,這詞牌怕不是來搞怪的?仔細讀了《醜奴兒》的詞作後,才發這個詞牌下的名作真不是一般的驚豔。
  • 品讀《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向來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劇中人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全詩年少輕狂,未諳世事的如玉少年郎,當然不知道憂愁的滋味,他喜歡登高遠望,看無限江山。古風的少年郎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辛棄疾閒居時期的作品,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鐵馬金戈,決勝於兩陣之間的少年將軍了,而是個有志難酬,有心殺敵卻又無力回天的失意老者,年少時的自己
  • 辛棄疾最憂愁的一首詞,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
    兒時的美好一去不復返,記得那個時候讀辛棄疾的詞是不能夠理解,他為什麼會那麼傷感,直到長大了之後,再次讀他的作品,突然發現那種傷感,還有那份憂愁,其實與自己極其想像,以他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來說,每一句都感人至深,道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一生的委屈。
  • 初中古詩詞第二十六彈 | 宋朝辛棄疾《醜奴兒》《破陣子》最全考點整理
    眼看國是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INTRODUCTION TO THE ORIGINAL TEXT醜奴兒南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詩詞朗讀: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點上方綠標收聽唐詩宋詞朗讀者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醜奴兒:詞牌名。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少年:指年輕的時候。不識:不懂,不知道什麼是。
  •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文|笙離歌人對南宋時期的愛國詞人留下的名篇,我的記憶裡印象最多的也就是辛棄疾,蘇軾等人。但宋詞裡有婉約和豪放之分,按照喜歡詩的朋友們的概念來說,我今日主要想談下辛棄疾這位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詞人所寫的一首詞。
  • 「少不讀蘇東坡,老不讀辛棄疾」
    唐詩下酒,宋詞伴茶,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被唐詩宋詞和各種古典名著包圍的我們,都知「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卻不知「少不讀蘇軾,老不讀辛棄疾」。東坡讀之如品一壺茶,一尊還酹江月;稼軒讀之如飲一壺酒,壯懷激烈。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 辛棄疾的「事業心」——值得每個男人一讀
    出生於被金人佔領的地區,童年時,他就在爺爺的教導下飽讀詩書、強身健體,從小苦練刀劍、不忘故國,以報效祖國為己任,有一顆愛國的忠義之心。鐵膽豪氣李白詩中曾寫「酒後競風彩,三杯弄寶刀。殺人如翦草,劇孟同遊遨。」 「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意思是說自己很厲害,殺人如麻。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當懂已不再是少年!
    辛棄疾的詞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無論是他早期的作品,還是晚期的作品,那都是有一種憂愁之感,這也正是辛棄疾詞作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而且讀他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憂愁也何滋味。其實說起辛棄疾的作品,相信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而且他的作品,自有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特別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而且描寫的很是生動,也非常的悽美,同時也要極為感人,例如他的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那更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詩人描寫的很是憂愁,把內心的那種憂愁之感,以一種非常詩意的方式,描繪的淋漓盡致。
  • 《醜奴兒》的成功是因為什麼?是因為它,讓我們不敢面對
    《醜奴兒》的成功是因為什麼?是因為它,讓我們不敢面對。草東沒有派對主唱聲音極具魅力,冷酷、不羈的聲線卻個性十足,若在大型唱片公司或許會被打造成另一個黃立行吧,專輯《醜奴兒》中曲目真實的有點殘酷,與市場上泛泛的情歌形成強烈的對比,也讓專輯顯得與眾不同。筆者認為《醜奴兒》的成功並非一蹴可幾,剛好近幾年2、30歲的年青人意識抬頭,對社會諸多不滿卻無力改變現況下默默形成獨特的氛圍,同時也凝聚成一種意識形態。
  • 辛棄疾最傷感的一首詞,為悲苦的一生做總結,字裡行間儘是悲傷!
    雖然辛棄疾也上過戰爭,但是朝廷也只是派他去鎮壓一些地方的武裝起義,這也令詞人痛苦不已,看到山河破碎,可是他卻又無能為力,這也使得他最終痛苦了一生,從而也使得他的詞作中,處處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那種悲苦之情,例如他的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那便是他眾多作品中最為悲痛的一首,詞人同時也為悲苦的一生做總結,字裡行間儘是悲傷,同時也告訴了我們什麼才是真痛苦,寥寥數語
  • 辛棄疾閒居時創作的《賀新郎》,字裡行間充滿對南宋朝廷的愛和恨
    千年後,南宋一代詞宗辛棄疾發出了同樣的感慨。 再後來,由於朝廷小人的誣陷和誹謗,辛棄疾被罷官免職,開啟了長達20年的閒居生活。 宋寧宗慶元四年,也就是公元1198年,此時的辛棄疾閒居信州鉛山地區,已經離開朝廷4年之久。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寫得生動有趣,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
    辛棄疾是詞中之龍,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而且他的詞自成一派,寫得也是生動有趣,尤其是後期的作品,每一首都令人都是精品。雖然辛棄疾在文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不如意,作為當時堅定的主戰派,他一直堅持收復北方的失地,但是對於南宋朝廷來說,卻是一味講和,這也使得辛棄疾一直是被人壓制,始終是沒有任何的機會,這也使得他內心痛苦不已,所以後來他被人彈劾,一直生活在江西上饒。
  • 李清照的詞不好模仿,辛棄疾沒事挑戰了一首,結果流傳800多年
    辛棄疾和李清照合稱「濟南二安」,清代文學家王士禛這樣評價他們,婉約派以李清照為代表的,豪放派中辛棄疾頗有建樹,他們都是濟南人。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辛棄疾詩南宋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辛棄疾的詞風格多樣,深沉豪邁之餘有不乏細膩柔媚。同樣是南宋時期的詞人,但李清照和辛棄疾之間差了五十幾歲。
  • 辛棄疾向偶像李清照致敬的詞,越往後畫風越不對勁,李清照沒你皮
    但學生們的理由倒也簡單:一個是易安居士,一個是幼安居士;一個是詞中皇后,一個是詞中之龍;再加上數首詞中,辛棄疾都曾模仿和引用過李清照的經典。最後我不得不拿出史料證明了自己的觀點,卻仍有學生表示:原來這是一場暗戀!對此,我當真是反駁不了。辛棄疾確實曾在不少場合,不少詩詞中表達過對李清照的欣賞,這一點在本期的這首詞中就可見一斑。
  • 「詞中之龍」辛棄疾六句稼軒詞,讀懂詞中的大丈夫!
    詩句選自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千古興亡多少事?」這句問語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悠悠」者,兼指時間之漫長久遠,和詞人思緒之無窮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辛棄疾很自戀的一首詩,一改往裡的錚錚鐵骨,讓人讀起來忍俊不禁
    南宋的辛棄疾可是位文物雙全的傳奇人物,不僅在詩詞方面的造詣很高,帶兵打仗這方面的才能也很卓越。"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便是他憂國憂民且英勇無畏的重要見證。辛棄疾的作品大多數都是抒寫自己渴望竭盡全力恢復國家統一的願望,傾訴自己人到暮年卻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當然其中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 少時不讀蘇東坡,老來不看辛棄疾
    品稼軒之詞,若濁酒,一飲壯懷激烈。蘇軾和辛棄疾,後人合稱做「蘇辛」,都是宋代詞壇的佼佼者,皆為豪放派代表。為何說少不讀蘇軾,老不看辛棄疾呢?  若年老時仍糾結於往昔之事,它會讓你迷失在當下,心難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