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異獸眾多,能力強的,長得怪的一數一大堆,但記載最多的,最美的神獸,卻只有一個九尾狐。
說到九尾狐,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上神白淺、妖姬妲己和日本火影忍者。
因為受影視劇的影響,大家對這個九尾狐的形象,基本上很熟悉。估計到現在為止,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狐狸都是妖媚惑主、禍國殃民等形象。
但是,在最早的記載中,九尾狐是一種祥瑞之獸。
01
《山海經》是最早記載九尾狐的一部典籍,而且書中多次出現關於九尾狐的記載,比如:
《山海經.南山經》中記載:又東三百裡,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護,有獸焉;其音如嬰兒,其狀如狐而九尾,能食人,食之不蠱。
《山海經.東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long zhi)。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山海經.海外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人食五穀,衣絲帛。其狐四足九尾。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
大義是:四腳九尾,住在青丘之國,狀若狐狸,長著九條尾巴。吼叫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能吞食人,食其肉能使人不受妖邪入體。
郭璞曾在《山海經》中贊到:青丘奇獸,九尾之狐。有道翔見,出則銜書。作瑞周文,以標靈符。
他的意思是說,九尾狐總的來說,還是吉祥之獸。但是《山海經》明明記載九尾狐食人,為何又被稱為吉祥物呢?
02
要說祥瑞之兆,這就要從大禹說起來了。《呂氏春秋》《吳越春秋》都曾記載過大禹娶妻的典故。
據記載,大禹因為一直忙於治水,婚姻大事便被耽擱了,直到三十好幾仍是孤身一人。
這一年,他終於想起來自己應該考慮娶妻生子的問題,於是他便想找個意中人成婚,為自己開枝散葉。
但是,這個意中人在哪裡呢?大禹心想:在自己找到意中人之前,上天一定會給自己提示。
果然,不久之後,他在路過塗山的時候,看見一隻九尾白狐。
他想:白者為之狐也,其九尾者,王者之爭也。
就在這時,塗山上有位女子在唱歌: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成子家室,乃都攸昌。
意思是:若能與塗山女子成家立室,子孫將會世代昌順。
大禹心想,再怎麼說自己也不是一般人,娶妻肯定不能太過隨意,若能與塗山氏聯姻,往後整個東夷,都將為自己所用,如此一來朝中重臣大多都會支持自己。
之後,大禹便娶了塗山氏的姑娘,生下兒子取名為啟。從啟開始,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大禹的後代作為夏朝的首領,一直到商湯夏朝滅亡為止。
因此,在這段大禹娶妻的故事中,九尾狐不僅代表了多子多福,還有王者之氣的象徵。
03
《禮記》還記載了狐狸的另外一特殊習性,據說九尾狐在將死之時,頭必定會對著出生的方向。後來被引申為:禮不忘本。成語「狐死首丘」就是這樣的出來的。
除此之外,漢代石刻像和磚畫中,曾有九尾狐、白兔,蟾蜍以及青鳥,一併刻於西王母座旁。
漢代西王母的地位崇高,據說她是擁有不死的神仙,既然九尾狐在她的坐旁,也算得上是位列仙班。
因此,在後世的典籍中,也時常將九尾狐視為四海歸一,太平盛世的吉兆。
既然這種靈獸,既代表多子多福,又象徵著王者之爭,毫不忘本,哪有不成為祥瑞之物的道理呢?
但看過《封神榜》的朋友都知道,在商周時期,紂王的寵妃妲己,就是九尾狐的化身,她殘忍無度、禍國殃民。
後又成為周幽王的后妃褒姒,容貌傾國傾城;再後來,她又做了古印度,摩竭陀國斑足太子的王妃華陽夫人,她性情暴虐,被人看出是妖怪之後,用金鳳山藥王樹枝打造的佛杖打回原形,逃向北方,自此再無音訊。
04
1500年後,在日本出現了有關九尾狐的傳說。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有著很多相同之處,日本的九尾狐也是來自中國的《山海經》。
從很早開始,九尾狐便存在於日本的歌舞劇、木偶劇、圖畫以及現代漫畫中,大家比較熟悉的作品當屬《火影忍者》。
十多年前,一隻擁有巨大威力的妖獸,九尾妖狐襲擊了木葉忍者村,當時的第四代火影,拼儘自己的全力,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將九尾妖狐封印在了剛出生的鳴人身上。
在日本,關於九尾狐還有另外一段傳說。相傳九尾狐在早年間,被一對沒有子女的夫婦收養,九尾狐越長大越漂亮。
十八歲那年被強行送入宮中,更名為玉藻前,因才華美貌的突出,深受鳥羽天皇的寵愛。
但很是不幸,當時的陰陽師安倍晴明看出玉藻前的真身,是一隻九尾狐妖,九尾狐知道後,便逃得無影無蹤。
九尾狐逃跑後不久,在鄉野一帶,時常有婦孺無辜失蹤被害。朝也懷疑是九尾狐作怪,於是便發兵多萬進行搜尋抓捕。
九尾狐逃無可逃、無計可施之下,只好託夢求饒,沒想到卻被弓箭射中頭部,但又一次僥倖逃跑,後又變成有毒的石頭。
關於九尾狐是怎麼到達日本的呢?後世的說法各異,不管九尾狐是怎樣的形象,如今都只能歸於傳說,不管她是祥瑞的象徵,還是具有殘暴的形象,都不能否定她是《山海經》中最美的神獸。
如果你對《山海經》中奇聞異獸感興趣,關注我,下次繼續講解~~~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