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是什麼意思,有參考價值嗎

2020-12-25 照見古今

我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有太多習俗與文化得到傳承。而就今天來看,有些古人俗語也變成經驗之談,比如關於婚姻的這句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看上去沒什麼深意,但哪怕是在今天,對於擇婚論嫁的男女依舊有著經驗的借鑑作用。

娶妻先看娘,母親的個性裡藏著孩子的成長

我們將這句俗語分成兩句來看,首先,"娶妻先看娘",這顯然是對新娘子的了解與看法。那為什麼看一個新娘子的時候,要先看看她的母親呢?這可不是無稽之談,它有一定的實用性,而且從心理學上來講,還具有一定的經驗總結之意。

心理學家認為,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風向標,她的個性、習慣、行為等等方面直接影響著這個家的發展與走向。女兒作為母親的小棉襖,就更加容易被其影響。

這也就是說,母親的個性很容易對女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然,有些男孩子也會被母親的個性影響,但因為男女不同的思維方式,這種影響的表現又有所不同。

與此同時,母親作為在家帶孩子最多的人,她有著長期薰染孩子習慣的特點。一個母親平時如何處事,如何對待孩子,又如何和周邊的人打交道,這些無疑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女孩子在某種程度上要比男孩子成熟較早,而在她過早懂事的生長前提下,母親當然會是其最早的"老師"。

所謂耳濡目染,差不多就這樣潤物細無聲地"遺傳"到女兒的身上。其實我們常說言傳身教,這事實上就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言傳身教,母親將女兒視為小孩子,可能會不那麼在意她的感受,但事實上她行為所產生的結果都會投射在女兒的心裡。

其實,只要我們稍加留意一下,就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一個強勢的母親養育出來的女兒,很多都不會是弱勢的。她們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膽小,但這膽小只是針對相對害怕的人,相反,在她認為的理所當然的地方,就會暴露出強勢這一個性。比如母親在丈夫、孩子跟前強勢,那女兒長大之後通常不會受到老公的壓制。

相反,強勢的母親所培養出來的兒子卻會更加懦弱,這大概就是性別不同而產生的個性形成。女兒更多的是學習母親的一行一動,兒子則是受領導於母親的行動之中。而且,女孩兒因為個性中的早熟,會看更早地看到母親強勢個性所得到的結果,從而她會產生認同,並且學習,甚至樂於收穫自己強勢所獲得的結果。

另外,通常來說,母親會非常清楚,女兒未來是會出嫁的,所以在培養女兒的時候,她會過於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傳承給女兒,比如與丈夫、婆家相處的經驗等。而女兒則會通過母親的方式來反抗母親對自己的壓制,這就是學習,就是女兒像娘的說法。母親對此往往無計可施,因為她們會說:這孩子太像我了。

這種行為習慣在古時候早就被古人所了解,他們常說:看娘的腳後跟,就知道閨女有幾分。這種說法雖然過於專橫了些,但卻非常形象地表現出女兒像娘的現實:女兒會學習母親的行為習慣,甚至是母親的行動、語言。

這是基因的力量,雖然有些女兒會在後天因為知識等方面的改變而有意脫離母親的影響,可有些說話方式、待人接物上還是無可奈何地在第一時間展現出來。

其實這很容易理解,所謂家風、三觀這些東西,都是母親最早種在孩子心裡的種子,一個好母親會時刻找自己的不足,從而將優秀的一面展現給孩子,而一個專制的母親則會視孩子為無物,或者是為自己的作品,盡情去塑造。這樣一來,女兒像母親就非常現實了,連鄭淵潔都說:母親的含義是影響。

可見,年輕人在為自己選擇未來的妻子之時,多了解一下準丈母娘,多看看她個性中的優點與缺點,這可能會讓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妻子,從而有益於未來的婚姻生活。

嫁夫先看爹,因為父親對兒子影響最大

既然母親對女兒的影響如此深遠,那父親對於兒子的影響又是什麼呢?可能很多人不相信:父親對兒子的影響遠遠大於母親。

母親在小的時候,是孩子最大的依賴不假,但當兒子長到三歲之後,他開始有自己的主見,於是會在十歲之前為自己找一個偶像來崇拜。而這個偶像多以就近選擇的方式誕生,比如父親是大多數兒子的偶像,就是這個道理。

而且,父親與母親對於兒子來說有著鮮明的對比,哪怕是愛也不一樣。母親的愛總是那樣嘮叨又管天管地,而父親就不一樣,他相對漠然,孩子的成長被他視為一種必然,所以不會介入太多。這個時候,兒子會在父親那裡獲得更多的尊重,自然就更為重視父親的意義、建議等。

雖然不能說父親讓兒子更積極,但父親從個性中自帶的粗獷與愛玩,則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兒子學習的榜樣。可以這樣說,母親對於兒子更多的是瑣碎,是語言上的沒完沒了,但父親就不一樣,他更多地是用行動來表達。

這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而且兒子會像女兒學習母親一樣,向自己同性別的父親靠近,學習其沉著、不露聲色的個性與行為。

也正是因為如此,父親的個性在很大程度上會變成兒子未來的個性發展。可能在小的時候,孩子的個性不會那樣穩定,但長大之後,小時候很多小個性都會顯示出來,比如自信、安全、暴躁、強悍等特點,都會變成自己父親相似的樣子。有人說這是遺傳,不無道理,它是基因之中的一種個性遺傳,不能避免。

在這種情況下,那句"嫁夫先看爹"就變得非常有依據了。試想一下,一個幸福家庭中的丈夫是疼愛妻子,尊重老人,疼愛孩子的形象,而他的兒子必定會自信、陽光、會疼人,因為這是他生活中所學到的責任與習慣。如果女孩子能從男方父親的身上看到孩子的這一方面個性,那顯然是對未來的婚姻有所助益的。

當然,我們只能說在大多數情況下,兒子的成長是這樣一個過程。但在今天外界的影響也變得多渠道且寬泛,父親的影響就沒有母親那麼細緻。所以,嫁夫要嫁什麼樣的男人,除了看看他的父親是什麼人之外,他的朋友、母親包括成長過程、所處現實都很重要。

說到底,婚姻是一件嚴肅且重要的事情,我們需要參考外界的條件,也要看內在的因素。兒子與父親之間的關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聰明的姑娘肯定不會迷信別人的說法,但卻也不會忘記借鑑他人的意見。像"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的俗語,我們當然不能完全照搬照用,但用作參考還是很靠譜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在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是跟婚姻有著聯繫,這些俗語也經常被人家掛在嘴邊。特別是一些婚嫁的習俗,老人們更是常常說。在村裡每家每戶都是有一點親戚關係的,即使沒有親戚關係,那也是關係很要好的。
  • 老話說「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其中有各種或宏大或精美的物質文化,還有反映歷代人們生活的非物質文化,如唐詩宋詞、雜曲小調等等。當然,俗語也是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俗語不論對於前人還是我們當代人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給大家說一說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這句俗語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 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啥意思?老祖宗對結婚的忠告!
    比如老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看看娘的腳後跟,就知道閨女有幾分。這句話的引申義就是,母親是做什麼工作的,女兒之後大概率就會和母親一樣,所以才會有這種說法。雖然這些話聽起來比較玄乎,但還是有幾分道理的,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是怎樣性格的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性格。
  • 「娶妻先看母,嫁夫先看父」,啥意思?沒結婚的不妨看看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句有關結婚的俗語「娶妻先看母,嫁夫先看父」,什麼意思呢?就是娶妻之前先看看妻子的母親是個什麼情況,而在嫁丈夫之前先看看丈夫的父親,也就是未來的公公是個什麼情況,老祖宗為何要這樣說呢?有沒有道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古人的婚配觀對嗎
    古代有很多婚喪嫁娶的習俗文化,比如男女雙方必須要經過媒人的牽線搭橋,才能喜結連理。古代的年輕人結婚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就是很多父母為子女挑選結婚對象的依據。
  • 農村俗語:「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是啥意思?
    老農說:現在的年輕人相對象有許多自由,只要倆人相處得不錯就行。而古代相對象可不是這樣,古代相對象必須先由雙方的父母出面去相看雙方家的姑娘和小夥子,而且,還必須遵守一種原則,那就是互相要相看「口」與「手」,如果雙方父母分別對姑娘的「口」和小夥子的「手」滿意,那麼,婚姻就基本成功了,否則,就很難說了。「什麼?
  • 俗語「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是過去式了,現在看什麼你知道嗎
    畢竟是子女一輩子幸福的大事,在挑選上也是有標準的。首先從外表上要滿足「兩看」,也就是流傳下來的2句俗語:「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我們看古典小說的時候,形容女子生得美貌,除了身材婀娜多姿,眼睛顧盼生輝等,還有嘴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往往形容嘴小的女子是「櫻桃小口」,不僅要嘴小,還要有光澤,白裡透紅,這樣的女子美麗又健康,是最佳人選。古人認為,女人嘴小還有一個優點,說話謹慎,小心翼翼,不到處說閒話,招惹是非。嘴小的女子招人喜歡。
  •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女兒像爹吃穿不缺」,到底啥意思?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女兒像爹吃穿不缺」,到底啥意思?筆者經常聽到有些人說,兒子長得像母親,女兒長得像父親什麼的。子女的長相是由父母的長相決定的,從遺產學上來看,兒女的長相主要看父母的基因在細胞中的顯隱性表現,至於是像父親多一點還是像母親多一點,要看誰的基因表現顯性誰的基因表現隱性。所以也就不存在什麼兒子像母親多一點,女兒像父親多一點的說法。不過,為什麼人們會這樣說呢?
  • 中國傳統文化之民間俗語: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
    在我國民間有很多擇偶的方法,如查生庚八字,配生肖、看面相等,這些方法是否有效,我們暫且不論。今天我要告訴朋友們一個選擇對象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它是一句民間俗語,能為你選擇對象時快速找到理想的人。是一句什麼民間俗語能幫助人們快速選擇對象?那就是「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當你看到這句民間俗語後的第一感覺是什麼?你是不是在想,選擇對象有這麼簡單嗎?
  •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女兒像爹吃穿不缺」啥意思?是何道理?
    俗語「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女兒像爹吃穿不缺」啥意思?是何道理?文/農夫也瘋狂二胎政策放開了以後,在農村裡有不少的年輕人加入到了生二胎的行列中,其中還有一些70後的大叔、大媽們也來湊熱鬧了。而這時有些老人就常會念叨「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女兒像爹,吃穿不缺」這樣一句俗語,其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古人所說的這話是何道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先來看看前半句,「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其意思是說如果兒子長得像媽媽,那麼以後就會有出息,將來長大了會是大富大貴之人。老祖宗的這話是何道理呢?
  • 父親有哪些不同叫法,古人為何把父親稱作「爹」?說了你可別不信
    父親有哪些不同叫法,古人為何把父親稱作「爹」?說了你可別不信父親是我們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一個人物,也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可是在生活中,不知道你麼有沒有注意到,關於父親的叫法有很多,而古代人最喜歡的一種叫法是爹,我們知道父親的書面語,是平常在書中寫的時候都這麼這些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父親有哪些不同的叫法,古人為何要把父親稱作「爹」?說了你可別不信。
  • 農村人擇偶「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這是為什麼?
    農村人找對象 擇偶有一個潛在的規律,那就是「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這是農村人婚姻選擇配偶的一句古老的民間俗語,指出農村人婚媒選擇配偶時的最主要最關鍵的因素及標準,若是女人的口,男人的手,不達標的話,不能滿足雙方心意的時候,這門婚事基本上是不能夠成事的。
  • 「娶妻嫁漢全看手,糴谷糶糧全看鬥」看似買賣,背後盡顯古人智慧
    還有同樣重要的一點就是看面相五官以及手相,古人有著一套屬於他們自己的識人大法,會通過你五官的長相,來預測你這個人的性格或者為人處世風格,從而決定男女雙方是否要結為親家。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句「娶妻嫁漢全看手,糴全看鬥」就是其中一句,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 今日入伏,「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導讀:今日入伏,「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進入到7月份中旬了,天氣也是越來越悶熱了。而在今天(7月16日)還迎來了三伏天的第一天。而且今年還有兩個「中伏」,換句話說三伏天一共有40天,簡直就是超長待機的「燒烤模式」啊!桑拿天來臨了,農民最為關注的就是後面即將到來的秋收了,而在民間就有著「秋收不秋收,先看五月二十六」的老農諺,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俗語「娶妻不娶顴骨高,嫁漢不嫁連眉梢」有道理嗎?如今適用嗎?
    其實,古代面相學也是十分複雜的,會將人的氣質分成五行,同時也伴隨著不一樣的命運,其中正有一句時常聽到俗語也是關於面相學的,這就是「娶妻不娶顴骨高,嫁漢不嫁連眉梢」,那麼這話可信嗎?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 農村俗語:「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啥意思?
    現在有不少人覺得農村俗語只有老一輩人才會去說,它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到現在,不就是因為它的重要嗎? 每一句俗語都是老一輩人的生活啟發,他們把俗語傳承下來也是想讓自己的後人少走彎路,不要在無用的事情上浪費時間。
  • 古人常說,一言九鼎,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看完長見識!
    中國文化從古到今就是中國人一直遵循的經典,我們也知道,現在的文化都是經過先人們的沉澱之後的產物,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學習的典範。不知道大家對一些成語都有哪些看法,在我們的字典中,有這麼一個成語,那就是一言九鼎,相信這是所有中國人都熟知的成語,一般就是用來形容一個人舉足輕重的話語,甚至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對於它的使用,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已經開始了,什麼史記或者史書中都有對於這個成語的提及,我們知道一言九鼎,古代人常說之外,那你們知道其中的意思嗎?
  • 農村俗語:「娶妻嫁漢全看手,糴谷糶糧全看鬥」是啥意思?
    這位老農說:古代男女相親,可是有諸多講究的,其中有一條講究就是男女青年的家長會互相仔細打量一下對方孩子的手,如果雙方家長對「手」不認可,婚姻就成不了。「什麼?男女雙方的家長怎麼會互相打量對方孩子的『手』呢?其用意何在?」我不解地問老農。
  • 「二腳趾長不養爹和娘」指的是娃什麼腳型呢?你了解其中的含義嗎
    文/小庚庚爸爸中國有句老話說「二腳趾長不養爹和娘」,這句話你有沒有聽過,你知道它的真正含義嗎?畢業後的小丁,在城裡找了一個工作,也娶了城裡媳婦,現在還生了一個大胖小子,這一看,小丁的人生挺好了,挺圓滿了。但在小丁孩子的滿月酒上,卻因為父母的一句話變了味。小丁的父母說:小丁家的兒子腳上的二腳趾長,老話說二腳趾長的娃長大了不養爹和娘。
  • 古人說:「男怕屬雞,女怕屬羊」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根據嗎?
    ——漢·劉向《說苑·善說》古代,民間的忌諱非常多,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有很多人感慨,幸好自己沒有生在古代,不然真的沒辦法生活。說到最讓人忌諱的事情,莫過於屬相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聽到過很多關於屬相的說法,其中有這麼一句——「男怕屬雞,女怕屬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