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實指導意義

2020-12-13 人民論壇網

【摘要】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有機組成部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認識與改造社會的理論體系的基本闡釋,其主要特徵是革命性同科學性融合在一起,體現了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相互統一。正確地認識與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可進一步完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  理論關聯  實踐思辨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組成世界哲學體系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對世界進行認識的一種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將實踐作為其發展基礎,系統地闡述了思維同存在之間的聯繫,進而實現唯物主義同辯證法之間的統一,並藉以實現了將唯物論同本體論統一。

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關聯

理論關聯在宏觀上的體現。從宏觀的角度上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以及科學社會主義共同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學說。在這三大構成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最重要的組成。應該說,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有機組成部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認識與改造社會的理論體系的基本闡釋,其主要特徵是革命性同科學性融合在一起,體現了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相互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其他兩部分起到了指導與發展作用。

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其它組成部分即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礎。同時馬克思主義通過實踐不斷檢驗自身的理論,俄國十月革命的領袖列寧就曾經表示過,不能將馬克思主義看作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理論,真正的革命黨人要通過自身的實踐經驗不斷的將其進行強化與推進。這一說法也是來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反思批判功能。通過對自身哲學體系的不斷完善,來豐富以「具體的分析具體的情況」為靈魂的馬克思主義學說。

馬克思主義不斷對自身理論體系進行強化,就必須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豐富和發展,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我創新又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引,不斷實現自我超越。二者之間不斷地相互強化與相互作用,共同促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當中,二者的共同目標也都是通過自身的強化與發展,最終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理想——共產主義。

理論關聯在微觀上的體現。第一,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與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通過實踐方式不斷地進行檢驗與深化。一方面,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唯物論來看,物質決定了意識的形成與發展,認識的來源是實踐,而中國國情是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偉大實踐,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之中,不斷地要求主觀符合客觀,不斷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道路;另一方面,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辯證法來進行分析,矛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無論什麼問題,都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以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要積極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這就是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導下的偉大實踐。

第二,馬克思主義對理論與實踐的闡述。馬克思主義在理論和實踐的關係上進行了正確處理,進而為馬克思系統理論的發展提供養料。一切的理論都來源於實踐,同時也不斷地通過實踐來進行修正、以實踐為標準,進而形成新的理論。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前提來逐漸發展完善的。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在不斷地強化與被強化的過程之中得到發展的。中國共產黨在這種思維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地用發展的思想武裝自己,強化自身,形成了現在適合我國國情與發展的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

第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對馬克思理論體系的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思想智慧,由馬克思對於現代科學思想進行揚棄,通過歷代偉大的思想家與革命家不斷地進行總結,成為了具有時代標誌的智慧思想。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通過對過去歷史經驗的判斷,不斷地對未來進行預測,從整體上把握人與世界的基本關係。在馬克思主義中,解放思想以及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所在,同時這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了強大的識別與改造武器。只有通過解放思想才能打破思維的僵化,實現主觀與客觀的進一步結合,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因此可以看出,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我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中,自始至終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從而為我國「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提供理論上的支持和保障。

馬克思主義同馬克思主義哲學間的實踐思辨

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念的實踐過程之中,可以證明,正確地認識與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可進一步完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活動就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處理好認識同實踐之間的思辨關係,不僅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與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而使自身在理論構建中能不斷進行反思。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產生是以理論同實踐之間的關係為前提的,同時也是基礎。馬克思主義作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思想理論之一,是實現解放人類以及共產主義的偉大思想,也是世界觀和方法論,它的產生為世界無產階級以及人類社會提供了認識、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工具,馬克思主義理論並非是天生存在的,而是源自於深刻的人類實踐活動。它是將理論同實踐結合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對資本主義矛盾的一種深層次揭露。如果沒有當時工人階級運動的發展和19世紀自然科學的偉大發展,也就沒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思想方法論,不斷進行否定之否定,利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方法論不斷地指導自身的實踐,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有效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在馬克思主義學說中,有兩個關鍵問題,分別表述為社會主義發展問題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理論上,以及實踐上都有效和科學地指導了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從形式上來看,是對實踐過程的一種總結,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要深化改革開放。如今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新常態,如何做到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立足國情制定方針政策,堅持社會主義發展是首要問題。改革開放可以說是我國結合馬克思主義以及我國實際國情而選擇的一種發展方式,同時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偉大實踐。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等各種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在進行著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實踐創新,必將給理論的創造、學術的繁榮提供強大動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偉大實踐。正是掌握了馬克思主義,中國的富強之路才會越走越寬闊,在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改善了中華民族的落後面貌。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是對社會發展的一種精確掌握,是對社會發展的有效指導。

馬克思主義依靠實踐探索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人類發展的角度來說,實踐是人類存在的形式,而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實踐永無止境,也就意味著人們對真理的認識也是沒有盡頭的,更意味著人們對哲學以及理論的創新同樣也是沒有窮盡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地揭示了無產階級在未來社會發展中所承載的使命,馬克思主義將無產階級視為自己的革命武器,反之,無產階級的發展也將進一步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提供著充足的支撐。馬克思主義發展哲學的一項歷史性任務,就是將哲學家從書本中解放出來,變為人民需要的思想武器,只有這樣,哲學思想才能從根本上發揮自身的用途。

(作者單位:中共撫順市委黨校)

【參考文獻】

①[美]尼布爾:《光明之子與黑暗之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②包立峰:《詹姆遜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批判本性的回歸》,《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1年第3期。

③[美]拉塞爾·雅各比著,洪潔譯:《最後的知識分子》,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責編/潘麗莉  美編/王夢雅(見習)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方法論思考
    原標題: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方法論思考   在2016年5月17日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對進一步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特別強調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功能
    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覺地意識到和貫徹著反思的原則,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概括了自己時代的本質和規律。2 概括功能。概括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功能,是這種哲學把握人與世界的總體性關係的基本思維方式。立足於對事實和科學的概括,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純思辨的哲學思維區別開來。3 批判功能。馬克思主義哲學並不滿足於概括地描述人與世界的現實關係,而是以一種批判的態度對這種關係做出評價。
  • 德國觀念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記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 通訊員史金鈴)11月21—22日,德國哲學專業委員會、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共同主辦的「德國觀念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三屆德國哲學青年論壇」在上海召開。
  • 哲學對現實生活,有沒有指導意義?
    幾乎每一個文科生從高中剛開始接觸哲學的時候都會有疑問,學辯證唯物主義有什麼用,對現實生活有什麼意義。其實這裡談到的,應該也不僅限於「辯證唯物主義」這一個哲學流派本身,而問題關鍵在於哲學有什麼用。實際上很多人也僅僅是從高中或大學開始正式接觸哲學,但很少有人專門的學習哲學,故而也最多只能從所學的部分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點來談。哲學不僅有辯證唯物主義,但是即使通過辯證唯物主義同樣可以至少讓我們看問題可以通過別的方式或者一些角度來看。此外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也是同樣。
  •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和意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及其歷史形態。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中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形態和基本特徵。
  • 劉奇葆在社科院調研: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研究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 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調研,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貫穿到學術研究中,貫穿到各個學科和專業建設中,把握正確方向,掌握科學方法,更好地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
  • 常識丨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關的高頻考點
    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歐洲一些國家的無產階級已經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先後爆發了法國裡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裡西亞紡織工人起義。由於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和先進政黨的領導,這些工人運動先後失敗了。無產階級迫切需要指導自己行動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總體性概念
    總體性是馬克思從黑格爾處所汲取的多重靈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在的、隱含的概念,也是馬克思思想深處的「潛流」。從某種意義上說,總體性從根基處塑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形態與理論特徵,構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邏輯,因此,當盧卡奇重提總體性時,激起了學界的持續關注與深入研討。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哲學星空群星燦爛,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其中最明亮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改變了哲學與哲學家的關係,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不是沙漠裡的高僧,也不是喜歡閉門孤寂沉醉於自我直觀的「高人」,而是投身時代洪流的思維著的哲學戰士。中國共產黨從創立的時候起就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作用。毛澤東同志說過,馬克思主義有幾門學問,但基礎的東西是哲學。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全黨尤其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
  •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五個核心問題
    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不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事關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能否繁榮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提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這一重要論斷,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努力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重讀《大眾哲學》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參觀艾思奇紀念館時強調:「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批能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講好的人才,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艾思奇《大眾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精品力作。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重讀《大眾哲學》,感悟經典魅力,傳承經典精神,對於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重要意義。
  • 把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看家本領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以下簡稱《費爾巴哈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經典著作之一,「是恩格斯在馬克思逝世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所作的全面梳理、總結和發展,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哲學基本問題,系統論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內容,是關於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概論式著作」。
  • 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
    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傳統哲學的兩極,然而,二者又有一個共同的缺陷,那就是,都不理解實踐活動的意義。由此導致舊唯物主義哲學僅僅從客體的角度去理解「對象、現實、感性」,唯心主義哲學則「抽象地發展」了主體的「能動的方面」。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1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內涵。(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性質(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內容(3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功能(4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性、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哲學。(根本特徵.
  • 馬克思主義哲學(二)馬哲及其特徵
    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進步性1、舊哲學企圖把哲學變成保羅一切科學知識的學問,將哲學凌駕於一切具體科學之上,充當科學的裁判。馬克思科學地規範了哲學與科學之間的辯證關係,強調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具體科學以哲學為指導。
  • 李瀟瀟: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方法論自覺
    面對這個問題,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在於紮實地開展基礎理論研究,觀照當代中國現實問題,更在於方法論自覺,即在方法論自覺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的學術話語解析中國的發展道路、發展理念和制度特點。
  • 馬克思主義哲學(九)辯證法的五大範疇
    3、指導意義3.1、看問題、解決問題,要特別注意事物的內容,杜絕形式主義。3.2、看內容的同時,要重視形式對內容的作用,反對形式虛無主義。3、指導意義3.1、反對所有事情都是必然發生的宿命論;反對現實中沒有必然性,發展純粹是偶然的唯心主義非決定論。3.2、自己探索並遵循必然性,同時充分重視防止偶然性,善於利用偶然性中的積極因素。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馬克思在當《萊茵報》編輯期間開始面對關於自由貿易和保護關稅的辯論,並要對「所謂物質利益發表意見」,這是促使他研究經濟問題的最初動因,但恩格斯對經濟問題的研究也一定意義上啟發了馬克思,使他認識到,哲學要被人民群眾所掌握,就必須抓住事物的根本,為此,就必須紮根現實基礎去研究經濟問題。馬克思早年開始思考和研究經濟問題,主要體現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
  • 毛澤東執政黨建設理論的哲學基礎及現實意義
    原標題:毛澤東執政黨建設理論的哲學基礎及現實意義 在中國踏上復興之路進行艱難跋涉和上下求索的奮鬥歷程中,我們一以貫之的仍是毛澤東思想特別是執政黨建設理論,因為它既遵循了馬列主義建黨學說的基本原理,又緊密聯繫了黨在局部執政和全國執政的實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變革及其當代意義
    來源:光明日報馬克思主義哲學蘊涵著豐富而深刻的實踐思想。馬克思主義在對傳統哲學的變革中,從歷史唯物主義視角,全面揭示了實踐的科學內涵和本質特徵,為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