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一所幼兒園,首先要考慮園址,選址是成功開辦幼兒園的重要因素。必須考慮到地理位置、周邊環境、交通和安全性等問題,目前很多幼兒園大多是轉讓承租的園所,或者重新改造原有的建築,可能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規劃,還需要顧慮排水、汙染、周圍居民情況等潛在問題。這裡我們主要從幼兒園選址的環境因素出發,來討論解決園所籌辦初期的重要難題。
1、外部環境
(1)地段選擇。應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環境適宜、交通方便、場地平整、排水通暢、日照充足、空氣流通、公用配套設施較為完善、遠離各種汙染源的地段。
(2)遠離噪音。嘈雜的聲音會影響幼兒園的正常的秩序活動,擾亂孩子上課、午睡休息,工地施工、大型娛樂場所附近、機場周邊等等都是不合適的,應避免與車站、工廠、高速公路、娛樂場等危險、嘈雜的場所為鄰。
(3)遠離危險。應避開地震危險地段、泥石流易發地段、滑坡體、懸崖邊及崖底、風口、河道、洪水溝口、輸氣管道、交通幹道、高層建築的陰影區及高壓輸變電線路、加油站等。幼兒園應遠離火災危險大的建築物,遠離易燃、可燃液體、氣體貯罐,易燃、可燃材料堆場、易爆鍋爐房等。園區內不得有架空的高壓輸電線路穿越等。
(4)不得與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和危及兒童安全的場所毗鄰。不應與集貿市場,公共娛樂場所,酒店,網吧,醫院,垃圾堆場,垃圾及汙水處理站,公安看守所,生產、經營、貯藏有毒有害危險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場所、通訊發射塔(臺)等輻射汙染源等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和危及兒童安全的場所毗鄰。
(5)公共設施。幼兒園附近是否有公園、醫院、圖書館、社區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考慮以後幼兒園要擴大,或使用戶外設施,以此來彌補園舍活動空間的不足,並作為規劃教學活動的相關資源。
2、內部環境
幼兒園建設用地包括建築用地、室外活動場地和綠化用地,新建幼兒園應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建築用地包括建築物佔地、四周道路、部分小型場地等用地;室外活動場地應包括遊戲場地、30m直跑道、活動器械場地、玩沙玩水區及種植、飼養區等,部分場地宜與集中綠地結合設置;綠化用地應包括集中綠地、種植園地以及房前屋後、道路兩側的零星綠地;綠地中嚴禁種植有毒、帶刺的植物。
託兒所、幼兒園應設室外活動場地,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幼兒園每班應設專用室外活動場地,人均面積不應小於2m2。各班活動場地之間宜採取分隔措施;
2 幼兒園應設全園共用活動場地,人均面積不應小於2m2;
3 託兒所室外活動場地人均面積不應小於3m2;
4 城市人口密集地區改、擴建的託兒所,設置室外活動場地確有困難時,室外活動場地人均面積不應小於2m2。城市人口密集地區改、擴建的託兒所,設置室外活動場地確有困難時,室外活動場地人均面積不應小於2m2。
5 共用活動場地應設置遊戲器具、沙坑、30m跑道等,宜設戲水池,儲水深度不應超過0.30m。遊戲器具下地面及周圍應設軟質鋪裝。宜設洗手池、洗腳池。
託兒所、幼兒園應根據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對建築物、室外遊戲場地、綠化用地及雜物院等進行總體布置,做到功能分區合理,方便管理,朝向適宜,遊戲場地日照充足,創造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特點的環境空間。
1、綠化
幼兒園內部的綠化面積也最好不低於用地面積的25%。綠色環境能為孩子營造一個更為自然的活動和視野空間,也有助於孩子身心的發育,使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2、空氣
孩子們抵抗力較差,容易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所以幼兒園遠離排放大量有害汙染氣體的工廠,遠離汙染源。幼兒園也要保持空氣流通,孩子所處的房間的空氣應該保持新鮮,沒有室內裝修等異味。
3、採光度、朝向
幼兒園所在地的採光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託兒所、幼兒園的活動室、寢室及具有相同功能的區域,應布置在當地最好朝向,冬至日底層滿窗日照不應小於3h。需要獲得冬季日照的嬰幼兒生活用房窗洞開口面積不應小於該房間面積的20%。
4、隔聲、噪聲控制
託兒所、幼兒園室內允許噪聲級應符合室內允許噪聲級的規定。生活單元、保健觀察室允許噪聲級(A聲級,≤45dB),多功能活動室、辦公室允許噪聲級(A聲級,≤50dB)。音體活動室、活動室、寢室、隔離室等房間的室內允許噪聲級不應大於 50dB,間隔牆及樓板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RW)不應小於 40dB,樓板的計權標準化撞擊聲壓級(LnT,W)不應大於 75dB。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作為幼兒園「地利」優勢的位置和環境,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