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當家長的不免會擔心,到學校孩子會不會被欺負?老師能不能好好對待自己的孩子呢?
這些問題相信每個家長都會思考。
尤其是在如今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網上時不時曝光老師不好好對待小朋友的新聞,這讓原本就擔心的家長們變得更加敏感和焦慮。
有些家長不放心,堅持自己站在教室外面看孩子上課,更有些家長給孩子隨身攜帶錄音筆,無論是哪種情況,對孩子和老師都不利。
家長這樣做無非是不相信老師的照顧,也不放心孩子能夠獨立,雖然出發點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到孩子一天在學校的情況,但結果並不能盡人意。
試想一下,當老師察覺出家長對自己不放心時,會不會更加小心翼翼,時刻關注著那位孩子,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這樣下去老師又如何能在課堂上盡好自己的責任呢?
而孩子呢,雖然是獨立上學,但是一直在家長的注意下,孩子的內心裡依然是不能夠獨立的。
要是家長站在外面看著孩子上課,孩子會不會一直回頭看家長?
這樣下去孩子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上,那去幼兒園的意義就全無。
網際網路頻繁曝出幼兒園不好的事件,有一部分是真事件,有一部分是媒體為獲取關注而誇大事實,家長們還是要擦亮眼睛看清楚。
對於學校的不放心,家長完全可以在孩子入學之前就對幼兒園做一些初步調查,比如詢問一些朋友的建議、自己實地去幼兒園看看、跟園長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擔憂等。
如果真正確定了一所幼兒園以後,還是要相信老師,相信老師的為人就是相信自己的眼光。
作為成年人,大家都知道,從以往受教育的經歷來看,學生要是不喜歡哪個老師,是不會從這個老師的課堂上學習到知識的。
因為他完全不信任老師,即使班裡其他同學能在這門科目上取得優異成績,他也不相信這位老師能教給自己知識,從而成績下滑。
幼兒園的小朋友也一樣,家長的行為孩子是會看在眼裡的,家長對於老師的不信任會影響到孩子對老師的態度,孩子也不願意再相信老師。
長期下去很可能出現厭學的情緒,一旦出現厭學的情緒,很難讓孩子重新喜歡上學校,對孩子未來的教育也無利。
有一個植物學教授的女兒在學校裡看見一株草,問老師那是什麼植物,老師回答不上來,於是讓小女孩回家問爸爸,並說爸爸肯定知道。
第二天小女孩告訴老師爸爸也不知道,而且爸爸還讓小女孩交給老師一封信,信上寫的是該植物的名稱和生長特點,並附帶一句話「我想還是由老師來告訴孩子,這樣比較妥當。」
爸爸的做法讓人忍不住點讚。
老師並非聖人,總會有自己不知道的地方,爸爸巧妙地幫助了老師,而且在孩子心目中並未破壞老師的形象,這位孩子依然相信老師,後來與老師成為好朋友。
「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這樣的關係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更願意相信幼兒園,也會更願意去上學,他明白幼兒園是安全的。
發生事情的時候即使爸媽不在身邊,老師也可以幫助解決,這樣也會減少孩子的不安感。
即便發生一些問題,家長也應該與老師私下溝通交流,如果有什麼意見和想法,及時讓老師知道。
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若真不放心,大可不選擇此幼兒園,若是將孩子交給了幼兒園,那就對幼兒園多一份信任。
此外,家長應該多與孩子交流,在每天幼兒園生活結束後,多交流一些關於幼兒園的生活,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在幼兒園的感受,以及對老師和同學們的態度。
這樣家長能夠了解到孩子的上學生活,也能對孩子獨立上學更加放心。
其次,在日常教育中就教會孩子如何應對欺負,明確告知孩子什麼行為就是欺負行為,被欺負了以後該怎麼辦。
並讓孩子相信爸爸媽媽永遠是孩子堅強的後盾,即使在外面受了委屈,到家裡也可以說出來,爸媽也會幫助他的。
這樣無論他以後是在幼兒園裡受到委屈,還是被老師不公地對待,亦或是在社會上受到委屈,他都願意告訴父母,這樣父母才能安心讓孩子獨立長大。
【寫在最後】:
請堅守「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的教育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