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十美堂鎮: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

2020-12-13 湖南在線

農村教育如何才能實現公平,農村孩子怎樣才能享受有質量的教育?這是當下從中央到地方都在著力研究探索的事情。

常德市鼎城區十美堂鎮應是率先走出了可供參考的程序——

六一兒童節這天,我們在黑山嘴子敬幼兒園,看到了一個集田園風光與城市理念為一體的城市化的農村幼兒園的表演。全園孩子人人上臺表演,個個純真、活潑、可愛,那些節目有英文的,有國學的,有形體舞蹈,有街舞、長拳的,有合唱,有話劇,有遊戲,那真是一個兒童的樂園——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鼎城區區長們,人大、政協主任主席們,教育局局長們,十美堂鎮書記、鎮長們係數在場,在這個慶典上還有一個「湘潭子敬慈善基金會」百萬捐贈儀式,旨在助力「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行動。

一個邊遠的鄉村幼兒園,緣何如此風光,故事得從頭講起:

農民的自發

在十美堂鎮有一位農民,想盡一切辦法,將自己的兩個孩子先後送到了省城長沙同升湖實驗學校讀書,爾後,兩個孩子先後走出國門,學習深造。這位農民說,習主席指示,發展鄉村教育,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這應該是我們每一位國人都應該履行的職責,於是他開始了他的踐行路:

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這是他的想法。

他,就是湖南文理學院會計專業畢業的現系黑山嘴的農民陶翼功。

他曾對他的姐姐說,他起早貪黑,不吃不喝都行,只希望姐姐能教女兒一年,兒子是姐姐教了一學期的。但高三那年他姐在理科,女兒在文科,他說並不是你能教她多少知識,而是你那種學習的態度、思維的方式,堅持的精神能夠讓孩子終身受益。姐姐說,能不能像陶銘那樣碰上教他,這要靠機緣。

將孩子送到省城,不是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都有條件的,能碰上最合適的老師也未必都有這種機緣,若將城市先進的教育教學資源、教師引進農村,農村的孩子不就能夠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麼?

於是,他從幼兒教育開始,在2016-2017這個寒假,他自己墊資將黑山嘴中心幼兒園從硬體上做了改善,並向社會發出了第一張招聘幼師的廣告。

為了「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高薪聘請科班出身,在城市工作的幼師來黑山嘴中心幼兒園任教。

有追求,有情懷的老師是很多的,廣告一發,老師來了,有湖南一師的,有英語過了八級的,有經驗豐富的,幼兒園不再是原來只是照看式幼兒園了。

同升湖的老師來看了後贊道,這和省城只是地方不同了。

區人大鐘澤英副主任與陶翼功聊後說道,陶翼功當這個園長很合適,有思想,理念新,有組織能力,又捨得幹,能得到多方支助,一定會辦出一所高標準幼兒園的。

政府的鼎力

有時候想做一件事情,並不一定有機會,何況「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這樣一個宏大的構想,一個只有政府才能落實的事情。於是,他向當時黑山嘴中心校校長聶井獻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聶校長說,這是現在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的一件大事情,你願意來做,這是好事情,你就從我們中心幼兒園做起吧。聶校長向十美堂鎮陳謀昌書記提出聘請陶翼功擔任黑山嘴幼兒園園長的構想,陳謀昌書記說,有這樣的人提出來做,多給支持,並表示在他的能力範圍之類提供資源。聶校長又向鼎城區教育局匯報,也得到了大力支持。

在這些具有一心想將農村教育做好的基層領導的支持下,陶翼功有了自墊費用對幼兒園進行硬體改善的機會,有了向社會發出招聘廣告的窗口,而十美堂鎮政府則免費為外聘老師提供了住房。

2017年2月,中心校長換了龔和平先生,龔校長說,我如前任一樣支持你「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這一行動,只是,我也和聶校長一樣的說法,我們暫時沒有公立幼兒教師,我們學校公用經費又嚴重不足,老師的工資你得自己想辦法解決。

此後,鎮黨委陳謀昌書記多次到幼兒園調研,除了資金外其他一切均給予支持,教育局塗華軍局長也是幾次去園指導,並將這裡作為常德幼專教師的實習基地,補充教師外聘的不足,且強調說由教育局去落實,不要陶翼功跑來跑去。

家族的幫襯

陶翼功是靠著自己做一些農村小本養殖賺錢供養孩子享受城市教育,並走出國門學習深造的,如今要做這樣一件需要有很大資金支撐卻不會有豐厚回報的略帶公益性的事情,顯然,這對於他來說提襟見肘的。幸好,他的哥哥,他的姐姐姐夫,侄兒外甥們都支持他。他的姐夫說,「慢慢來,若支撐不下,我們每年拿出十萬補貼你」,作為工薪階層每月拿幾千元工資的人,誰都知道,這不是一筆小錢,但對於要辦一所精英的農村幼兒園卻又是杯水車薪了。

家族裡,更多的是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方法、那種學習的態度,思維的方式,堅持奉獻教育的精神傳遞給幼兒園的老師們。

陶翼功家的家訓很簡單:做人要光明正大,不要傷害他人。待人當以心換心,要真誠的待人家。做人要有責任有擔當,知錯能改。做人必頂天立地,有能力為自己,為親人,為這個社會貢獻出自己該做的。兄弟姐妹之間應該要團結友愛,共同發展。

他父親在教育單位工作,兢兢業業。93歲駕鶴西遊,臨行前,告誡自己出國的孫兒孫女們,如果有所成,必要回來報效生你養你的地方。

陶翼功有哥哥、嫂子、姐姐多位從事教育,當教師的。

其中一位姐姐陶妙如是湖南省特級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熱愛教育,熱心公益。著有《讓愛智慧》《做溫暖的教育》等獲得「教師必讀的幾本書」「中國影響力圖書」之譽的教育專著。一貫告誡自己、引導學生「會用眼睛看美好,能為家族、國家和世界作出貢獻」。

同升湖助力

陶翼功有非常好的家族做教育的氛圍,但自己畢竟才正式開始走進教育,向專業人學習是必修的課。於是,他打點行裝,來到了同升湖,住在姐夫家,整天在同升湖水韻幼兒園向谷金瑛園長、姚良玉園長和幼兒園的老師學習。並向國際部張修明主任請教,如何在幼教階段為孩子開拓國際視野,開闊世界格局胸懷。

作為同升湖的老家長,同升湖給予了陶翼功全面的幫助。在孫培文校長的支持下,在張修明主任的贊同裡,陶妙如不但自己支助,還邀請了有公益情懷的其他老師一道去鄉村送教。老師們支教後,寫下了真實的記錄:

吳婷老師這樣寫到:

有人問:人活一世,意義何在?答:做有意義的事!於我而言,既是在做教育,亦是在教育中和學生們一道成長。今天,我,Belinda,丹丹和陶老師一道,歷時三小時,來到這十裡花海地,浪漫河洲旁,走進黑山嘴,走進156班,進行偏遠鄉村支教。十美堂鎮政府,黑山嘴幼小初的教育工作者,一群滿懷教育情懷,可愛的大朋友們,一群充滿活力,熱情而禮貌的小朋友們。「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沒有停留在口頭上,而是真正地在一點一滴中落實;沒有停留在計劃裡,而是逐步地在各地各處生根發芽!孩子們眼中所放射的光亮,所迸發的能量,感染著我上課的每一分每一秒!國之大計,教育為重,教育之本在人,人的區別在格局,在視野,在情懷!「帶著慈悲做教育,懷揣敬畏教學生」,對每一個生命個體永遠保持著學習的本心,無關城鄉,無關身份。「會用眼睛看美好,能為家族,國家和世界做貢獻」,只有沉得下心氣,扎得深根基,耐得住寂寞,不被功名利祿遮住雙眼,不為世俗評價打亂腳步,不求回報必有回報!支教的意義既在影響他人,也在影響自己,農村教育現狀在改變中,很榮幸我在參與!

尹瑜琳老師這樣寫:

十裡花海,浪漫河洲。今天終於來到了花海之鄉—-開啟支教之旅。在這裡我們感受了人們的善良、樸實、熱情和博大的教育情懷。

震驚

走進黑山嘴幼兒園,映入眼帘的是:「讓農村的孩子享受和城裡孩子一樣的教育」讓我很是吃驚。在當下,很多農村的朋友們抱怨沒有優質的資源,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的全家打包帶務工所在地,孩子為了求學,四處輾轉。有的留守兒童仍在家鄉,但父母一直憂心忡忡。但有那麼一些有教育胸懷,敢當天下的人,不為名不為利,試圖改變這種現狀,在農村辦精英教育,為大師奠基。

心動

在陶老師的帶領和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們走進了黑山嘴中學,這裡的鎮領導和校領導高度重視並盛情款待,希望學校不停注入新鮮血液,不斷活躍校園。懂事的孩子們一見我們進校園,畢恭畢敬的招呼感染了我們,課間孩子在走廊嬉戲,跳皮筋,讓我憶起自己的中學時代的生活。看到渴望的眼神,於是我們幾個趁還有點時間,再次共探我們的課堂。課堂裡一雙雙明亮的眼睛,爽朗地搶答聲及笑聲,讓我覺得路漫漫其修遠兮。而我此時最想說:為了孩子們渴望的眼神,為了無悔的青春,我覺得有必要將支教進行到底。

張丹丹老師說:

一直有想去邊遠地區支教的想法,今天終於如願。十美堂十裡花海,浪漫河洲;美麗農村的田園風光,樸實的民風,油菜溼地公園的美景,還有孩子們禮貌的問候和歡樂的笑臉讓我一直處於緊張又興奮的狀態中。臨別前她們大聲表達著想和我們再次見面的意願,讓我內心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讓農村的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看著幼兒園外牆上醒目的標語,感受到這種實踐真是非常有意義。鄉村那麼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老師們的感慨,感染了孩子們,也感染了家長。「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的概念便成了同升湖校園電視臺的周新聞,於是,引來了無數學生的關注,紛紛提出願望,願意支持農村教育,加入「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這一活動中。

湘潭子敬慈善基金會百萬捐贈

看了老師們寫的感言,看了陶妙如老師2017年5月12日寫的「十美堂鎮: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網誌文章,同升湖國際部55班學生張敬崇同學打通了父親的電話,「爸爸,有一個叫做「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裡孩子一樣的教育」的項目,我們家的基金可不可以捐贈一些」。他的爸爸張剛強先生說,「孩子,你能發現項目,並能主動提出這就很不錯。我們的捐贈必須捐贈給真正需要的人,要雪中送炭。我派人去調查一下,再回覆你」。三天後,父親回復了兒子,這是一個值得大力贊助的項目,說首次捐贈一百萬,並直接聯繫了陶翼功。十天後,也就是5月25日,一百萬到了黑山嘴中心校帳上,只說明「專款專用」,沒有提出任何其他要求。

常德市鼎城區教育局塗華軍局長覺得愛心人士如此大力支持,這是鼎城的榮耀,鼎城人們應該永遠記住,要大力弘揚這一善舉,於是將「常德市鼎城區黑山嘴公立幼兒園」更名為「常德市鼎城區黑山嘴子敬幼兒園」。

於則,我則想到了美國哈佛大學的哈佛先生,想到比爾蓋茨,想到......他們都在關注教育,助力教育,而人們都為他們塑雕像,立紀念碑,用他們的名字命名學校、建築物,以此來記住他們,倡導善舉。

在捐贈儀式上,張敬崇同學代表湘潭子敬慈善基金會作了質樸而又富生活哲理的演講:

讓我們的捐助變得更有意義

——張敬崇同學在捐贈儀式上的演講稿

(國際部高一55班張敬崇同學代表家族基金在助力「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項目上的演講)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各位小朋友們,你們好呀!接下來我將進行簡單的致辭,隨便一點,不用那么正式,對於你們來說快樂是最重要的。

「子敬基金會」的成立是因為有我老爸張剛強我媽賀新娥和我姐姐張敬若的存在,當然我的存在也是我爸媽的功勞,我能變成現在這樣除了我的家人,當然還有我的一切老師,和陶妙如先生,老爸時常跟我說要做一個好人,要活得有意義,要對社會有貢獻,起碼不要有害,這也是我們所有人要記住的。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意思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贈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帶來的溫馨都會在贈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騰、瀰漫、覆蓋。但現代人不會去查看它的真正意義,就只會理解為,送給人玫瑰之後手裡還有香味尚存,還可以聞到花香,有些人在送過別人玫瑰之後還會故意聞一下手中所謂殘存的花香。但是其實沒有多少人會在乎餘留的花香,真正在乎的是送完之後受花者的一絲微笑害羞,和心裡浮出的溫暖。就像我們「子敬基金會」捐助這所幼兒園,為的就是能看到孩子們的微笑,能夠享受好的待遇和教育,雖然我們的幫助可能微不足道。

小朋友們,不要覺得我們好像幫助了你們,你們開心就好,快樂就行,你們生活得好就是給我們最大的回報。做自己快樂的事情,做有好處的,和這裡的小朋友們一起健康快樂的生活。

在場的所有老師,領導,請讓我們的捐助變得更有意義,意思就是一定要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要去發現每一個小朋友的擅長的每一點,就像我的老師陶妙如先生指導我們的「會用眼睛看美好」一樣,去鼓勵每一位小朋友,用你們各自的奇特方式,展示你們的特殊才能,如果你認為展示不出,我分享一點我的經歷,供你參考。對於青年和成年人來說,我的理論讓他們贊同,在成年人和青年人甚至老年人中我都相信我可以做的很好,你們也知道了,我最搞不來的也即是這些可愛天真的孩子們,對於他們我可是沒有辦法,我引以為豪的想像力來說就差太多,對孩子經驗也不夠,他們也沒有中學生的理智和正確事物的思想,根本不存在能成為他們的老師。但你們現在是他們的老師,你們有能力讓他們快樂的成長,但是不要小看這份工作,想想看在各種情況下該怎麼辦,展現你們能力的時候到了。

小朋友們,看著你們可愛天真的面容,我也想起我的幼兒園時光,很多的中學生都會想回到幼兒園時,但是我又一次不一樣了,我在幼兒園的時候,雖然有一些老師很照顧我,但因為一些繁瑣的小事,我被一些老師不斷的罰來罰去,我就只會哭,而且他們不會正確的教育方式,導致我那時候過的很迷茫,或者說是不開心。那時候只會乖乖的聽話,畢竟那是一個需要教育的年齡,擱到現在我一定要破口大罵。人人生來平等,我希望你們農村孩子享受先進的正派教育,以後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這裡是指城市也有一部分不好的教育,我希望他們接受那一部分好的教育,並沒有對鄉村的教育的歧視}。

「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裡孩子一樣的教育」這個提法正是現在這個社會需要的一種方式,將城市優秀的教育資源往農村引,既能緩解城市務工子弟讀書難,又能整體提升國民素質。2013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紀念活動上發表視頻賀詞時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2015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時強調,發展鄉村教育,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老師們這是時代賦予你們的重大任務,文字只具有概括意義的作用,所以我只能說加油,讓我們看到一大群幸福快樂的孩子們,盡到一位老師的責任。

感謝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各位小朋友。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強,中國強;農村教育強,中國教育強!把農村建成城市化格局的城鄉一體化農村這是中國發展的方向,也是實現農村教育公平,讓農村孩子享受有質量的教育的舉措之一。常德市鼎城區十美堂鎮這種由農民自髮式的「讓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助力教育的舉動同時又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與支持,得到省城同升湖實驗學校的支持,得到張敬崇同學家族基金的捐贈,這便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落實模式。如同鼎城區主管教育的鐘區長所說,每一位農村人都像陶翼功先生一樣站出來為教育出力,每一基層部門都像十美堂鎮一樣通力服務,每一位企業人都像張敬崇同學家族一樣,為農村教育助力,習主席對農村教育的指示就會快速落實,農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就能得到普及。


相關焦點

  • 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
    農村孩子,父母大多數外出務工,經濟條件差,常年在外務工,文化知識少,陪伴子女少,對教育也不夠重視。農村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家的很少,經常都是公婆作為監護監,管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隔代教育,鞭長莫及,很多家長經常來到學校,連孩子在幾年級幾班都搞不清楚,有的父母也是如此,連班主任老師都不認識,談何關心教育孩子。
  • 農村孩子是否應該接受差等教育?
    教育向來講究公平公正,而真正實行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城市和農村的教育環境、師資力量、學生水平的差異簡直是大差大離,那麼農村的孩子是不是就應該接受差等教育呢?只是,在城市化推進過程中,城市教育摻雜了更多的社會資本,成集團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而農村的學校卻也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只不過是另外一番樣子,合校並點,說是集中教育優勢資源,其實還是和城市教育相去太遠,望塵莫及。上級撥發教育教學設備的時候也是先照顧城市學校,然後才是農村學校,城市學校可以選拔成績好的學生,而農村學校卻只能被選擇,撿那些被城市學校挑剩下的學生來教。
  • 農村孩子「喝粥」城市孩子「吃肉」,疫情後張文宏醫生能醫教育嗎
    城市的孩子上網課相對容易些,而農村的孩子幾乎是第一次接觸網課。城市孩子父母文化水平相對比較高,而農村孩子的父母大多數都沒法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學習輔導。我家外甥女在上課,女孩子學習已經算很自覺了。知識改變命運,這是許多農村家庭都堅信的信條。但農村缺乏家庭教育的條件與氛圍,全靠學校教育與孩子的自覺性。可是,農村教育資源遠不如城市教育資源豐富。
  • 「三個課堂」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高質量教育
    茂名網訊 「老師,我想告訴您,我們是一群山區的孩子。在這裡,有很多好奇的目光在關注您,有很多渴望的眼神在盼望您。我們總希望在科學課的電視裡見到您……」這首題為《老師,我想告訴您!》的詩歌,是一個山區孩子的習作,訴說著山區孩子的心聲,表達了他們對城市那邊小學科學專遞直播課堂老師的感激之情。
  • 中國最「害人」的綜藝節目,城市孩子一步登天,農村孩子怨恨父母
    相信很多朋友們都看過湖南衛視的字體檔綜藝節目《變形記》,《變形記》這檔節目就是讓農村和城市的主人公們互換生活,去體會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 教育資源城市集中化,那些城市買不起房的農民,孩子教育怎麼辦
    本來孩子上學,接受教育應該是都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資源,無論這孩子住在那裡,都不能因為他家庭窮,就剝奪了他享受同等教育資源的權利。但現在事實就是這樣,現在很多的農村,村子上根本就沒有了學校,有學校的,和城市的教育資源也沒法相提並論。
  • 把孩子「放養」在農村,有這4個好處,城市孩子比不了
    在大自然的雕琢中,人類所生活的環境分為了城市和農村兩大類。而且伴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經濟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遷往城市定居生活。而他們的孩子也成為了生活在城市裡的一種群體。,教育先進,而且工作機會多可以讓父母們為了生活更好的打拼,而孩子也能夠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 讓農村娃享受到與城裡孩子一樣的教育——霑益區花山街道教育見聞...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霑益區花山街道的義務教育從學校環境、師資隊伍、現代教育信息化手段等諸多方面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各方面優化教學資源特別是在最大限度縮小城鄉差距方面,取得令人鼓舞的實效,使教育進一步朝著有利於培養造就社會人才這一目標,闊步邁入教育事業的快車道。
  • 要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音樂的快樂
    今年暑假,她聯繫上了地處偏遠農村的茨芭鎮竹園溝小學,當了一名支教老師,義務給孩子們教授音樂。 在學校裡,她教孩子們唱歌、跳舞、識簡譜,還用自己帶來的30個小鐘琴,教孩子們鐘琴演奏技法。 「農村孩子普遍性格內向,不自信。第一節課上課時,我讓學生們作自我介紹,全班沒有一個孩子敢舉手。」韓培茹說,「音樂能舒緩心情,排解不良情緒,讓人勇敢自信,這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十分有利。」
  • 出嫁後戶口沒遷出,孩子隨母親落戶農村,能享受農村戶口權益嗎?
    關於戶籍所帶來的一切權益和責任我們一定要明白,這些事的唯一判斷依據就是戶籍在哪裡,如果是戶籍在農村,那麼就享受農村的權益,如果是戶籍在城市,那麼就享受城市的權益,這跟人具體是在哪裡生活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 城市裡的孩子跟農村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嗎?網友:氣質不一樣
    氣質也是在一個圈子裡養出來的,比如農民工,絕大多數時間在城市,但是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是城市裡的人,因為那個圈子依然是農村的圈子;其次是思維方式,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農村人一般保守謹慎,城市人則相對變通活泛,這些在很多細節上面也會體現出差別。當然氣質也不絕對,有特殊,也有改變,但是總體來說,差別還是一目了然。
  • 「農村媽媽」和「城市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差別很明顯,發現了嗎
    隨著時代在發展,城鄉差距也在逐步縮小,但並不代表城市和鄉下的生活習慣、思想觀念沒有區別。很多父母也自知這一點,會在孩子上學以後到市裡生活,為的是孩子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從小身邊的環境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以至於農村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和城裡孩子還是有明顯的區別。
  • 當代農村的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城市的孩子各種輔導班,你怎麼看?
    很多人應該發現了當代社會的一個明顯的現象:生活在農村的大部分孩子沉迷於遊戲不能自拔,而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大部分被各種輔導班圍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差很大的情況呢?難道農村的孩子都不需要輔導班嗎,還是城市的孩子不玩知道玩遊戲呢?
  • 素質教育並非城市孩子的特權,農村學校更應該重視素質教育
    當然,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只有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幫助農村學生擺脫原生的成長環境,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之所以這個話題會產生會這麼大的爭議,主要還是因為家長們對素質教育的理解不夠全面,農村學生其實更應該重視素質教育。‍
  • 農村孩子為什麼不如城市孩子?專家:是輸在起跑線上!
    或許真的是因為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區別!曾經就有專家跟蹤調查過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區別。結果是城市孩子完勝!一、審美!城裡孩子經常跟著媽媽逛商場,物質條件也相對好,耳濡目染,申美方面小小年級就有獨到見解!從小也更時尚漂亮。所以要區分城裡孩子和農村孩子站一起就知道了。農村孩子穿著隨意,膚色較黑(長期戶外玩耍導致的),城裡孩子時尚,較白!
  • 為何城市裡長大的小孩,普遍比農村孩子顏值高?並非是因為基因
    比方說,那些在城市中生活的孩子,就和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不一樣,但是從顏值上來看,差別就非常之大。接受的教育不同城市裡的孩子和農村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是不同的,城市裡的父母都非常在乎孩子的教育,會培養孩子各種特長。而這些特長會影響到孩子的氣質,也會提升孩子的顏值。
  • 農村孩子的周末跟城市孩子的對比,差別竟然這麼大,驚訝
    農村小孩和城市小孩之間存在的差異。一邊是水和土壤的影響,另一邊是人。農村的教育環境和成長環境,包括鄰居們的日常談話、工作,甚至父母的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只有通過長時間的努力學習和努力,農村出生的學生才能在城市買房子。雖然這些是大多數出生在城市的孩子標準配件。但是所謂的氣質也有一定的距離,教育環境和條件幾乎是所有的農村孩子們的主要閱讀書籍,他們可以忽略藝術和技能。誠實的人通常會說,父母通過少花錢多辦事來教育孩子。但是城市裡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得上各種培訓班、輔導班,選課條件也比較多。為什麼我說氣質後天也可以產生和培養呢?
  • 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差距,從外在表現得很明顯,不是穿衣打扮
    後來才知道,一個人從城市出來和跟從農村出來,不管他年齡多大,身上永遠烙有這樣的印記。當然現在生活水平高了,父母們普遍重視孩子成長,吃的穿的都不差,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衣著上區別不大。但從外在依然能看出差距的,是孩子們的體型。農村孩子多為「豆芽菜」,城市孩子更健壯。
  • 為何在農村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少,越來越多農村孩子選擇在城市上學
    其實這也是我在學校六年級的時候特喜歡奧數,但是那時候的學校對於奧數屬於超課綱,所以只能自學,又能像城市裡面還能出去補習,到初中問老師,老師只說想學好基礎知識。其實老師並沒有錯,很多農村的教育不能培養頂尖人才,但是在綜合基礎上還是遊刃有餘。
  • 張家港南豐小學永聯校區:讓農村孩子享受優質的教育
    中國日報網張家港10月21日電(記者 嚴玉潔) 10月當秋日的陽光溫柔地撒向大地,一群活潑的孩子,背著書包,手提著小提琴走進校園。這場景不是發生在城市的某個學校,而是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的南豐小學永聯校區,一所中國農村最基層的學校。目前學校1030名學生均來自農村,其中75%為來自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的新市民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