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孩子為什麼不如城市孩子?專家:是輸在起跑線上!

2020-12-13 甜心麻麻育兒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帖子,網友的真實經歷:

一位高中生新入大學讀書,坐火車去新學校,對面坐了一個軍人,普通人的穿著,但卻能讓人一眼看到那種不一樣的精氣神!

他特別崇拜軍人,對著軍人微笑,軍人回他一個微笑!

他努了努嘴想和他說點什麼,卻無奈找不到話題放棄了,眯著眼假寐,在他還在想如何和他搭話聊些什麼的時侯,耳邊傳來了他和另外一個人的說話聲。

和他說話的小夥子也是高考完的一學生,從他們的聊天裡,他了解到,這小夥家境不錯,自小家人就支持他自己到處遊玩,他們侃侃而談各地風景,人文,各種未曾聽聞的事情道理直到那軍人下了車。

而後他就在思考,為什麼他能那麼自然的搭話,他卻在猶豫?因為自己生活在農村是經歷少,見識短?是因為膽怯不自信?

或許真的是因為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區別!

曾經就有專家跟蹤調查過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區別。結果是城市孩子完勝!

一、審美!

城裡孩子經常跟著媽媽逛商場,物質條件也相對好,耳濡目染,申美方面小小年級就有獨到見解!從小也更時尚漂亮。

所以要區分城裡孩子和農村孩子站一起就知道了。

農村孩子穿著隨意,膚色較黑(長期戶外玩耍導致的),城裡孩子時尚,較白!(城裡孩子玩耍大多是室內遊樂場)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二、教育!

農村教育資源落後,一個學校一兩百人還是多的了。所以相對來說各種教育硬體設施也不到位,師資力量薄弱,有些老師都是身兼數職,語文數學都是一個老師教完!

農村生活節奏比較慢,學習一般也就是按時完成課本學業。

放學時間孩子自由玩樂!

城裡孩子就不同了,更注重各方面全面培養,業餘時間是滑輪、跆拳道、舞蹈、鋼琴、畫畫!培養各種興趣愛好。

拿我自家的例子來說說城裡鄉下的教育區別吧。

我們家是地地道道的農村,我的妹妹從小在農村讀書,從小鄉裡玩樂、鄉裡學習。甚至初中以前從來沒有出過市。

她很努力、很刻苦。夢想考個好的學校,長大能找份好的工作!

從小都是班上成績最好的那幾個,一直到初中畢業都是全校前幾名。

中考順利考入縣裡一中,進入高中,從各地來的學生,城裡的、鄉下的混入一班。

現在才知道真的有區別:

在學習上,不管怎麼努力也趕不上來自城裡的孩子!(因為他們從小各種補習班,基礎非常好。)

業餘愛好也沒有,每次節假日,學校舉辦各種活動,她一直都是觀眾,看著他們在臺上唱歌、跳舞、彈琴。(他們曾經都是城裡上過興趣愛好班的。)

就連畫個手抄報,也比不上人家徒手亂畫的好看。(因為人家學過畫畫。)

所以她只能選擇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曾經沒比過,現在比了只有花費更多精力才不會輸得那麼慘!

因為我們來自農村!

三、交際能力!

開頭的例子說過的那個小故事,就能證明農村孩子見識確實沒有那麼多。

城裡孩子跟著父母見多識廣,遇人不論是談吐,還是待人接物,都能從容淡定,不卑不亢,而農村的孩子遇事遇人會緊張,會自卑!

農村和城市的經濟條件的差距,對孩子影響也特別大。農村的孩子會相對的節省一點,因為他們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有的孩子甚至都已經到了「摳門」的地步。而城市裡的孩子就不會這麼節省了,大方的人往往朋友也交的比較多!

這樣一比較農村孩子確實輸在起跑線上了。

但是這起跑線上並非是「農村」,也並非經濟,而是輸在了父母的見識、思維上。

農村父母大多學歷較低,只知埋頭苦幹,努力賺錢。對學習並不重視。

更有的是孩子留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自己在城市打拼。是無奈,是生活所迫。

忽視了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連跟孩子講個睡前故事的機會都沒有,監督孩子完成作業的任務也沒有完成。所以不怪孩子學不好了!

其實,農村孩子並非是不如城市孩子,他們輸在起跑線上,但是也有可能在今後的路上逆襲成為領跑者。這一切取決於他們的父母,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在於他們的父母、老師如何引導!(父母起的作用要大。)

在雲南省有這樣一個考生林萬東,在高考中取得了713分的好成績,通過清華大學「自強計劃」被該校自動化系錄取。

林萬東有姐弟三人,姐姐在讀大學,弟弟在念高一。父親因病不能幹重體力活,爺爺已經85歲,全家6口人僅靠母親在昆明一家工地搬磚背沙維持生計。

這樣的一個家庭,想要出人頭地,可想而知有多難,他曾經在高考後去工地幫媽媽幹活,寫下一篇日記,在日記開頭,一句「每個農村家庭走出來的孩子,自強不息這四個字對他都有特別的意義。唯有自強不息,我們才會有日後的無限可能」,讓人感慨萬千,眼淚也不由自主地流了出來。

這樣優秀的孩子,他的媽媽真不簡單,真正自強不息的不僅是在教室裡苦讀的孩子,還有那個在工地上咬牙搬起磚頭、背起沙袋的弱小身影。

是他媽媽自強不息的精神影響了他。一定要努力。如果是一般女人可能早就放棄讓孩子讀書了吧,可能早就讓孩子輟學打工了!

真正意義上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不是有多少錢,也不是報多少補習班。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父母怎樣做,孩子就會怎樣學。

父母一回來只看手機玩遊戲,那孩子學習肯定好不了。因為他已經被你分心了,無法集中精力學習,他也想玩手機。

同樣,父母對長輩尊敬孝順,孩子也定會有樣學樣。

真正的起跑線是父母以身作則,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努力向上的積極心。

相關焦點

  • 有人說農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真的輸了嗎?
    有人說農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看未必。所謂起跑線,大概就是人們理解的條件和環境。農村的孩子,從出生到上學,再到成家立業。所處的環境、家庭的薰陶、接受的教育,確實與城裡有很大的差別(當然這是指以前)。
  • 教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孟母三遷談孩子的起跑線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說法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已經無法考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句話在中國家長中非常流行。今天就讓我們來談一談什麼才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這一點上可能很多家長都不能做到了。農村的孩子,父母遠在外地,可能一年只有春節才能見一面。而城市的孩子就好了嗎?父母上班族,早上六點出門孩子還沒起床,晚上十點到家孩子已經睡了,這樣的情況也是大有人在。到了周末,公司電話簡訊連環轟炸,似乎也缺少高質量的陪伴。言傳身教?就連日常陪伴的時間都沒有,何來的言傳身教呢。
  •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一些教育機構為了招攬父母為孩子報各種培訓班賺錢,就想盡一切辦法找好的宣傳語,反覆誇大這句話「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先說說這句話的害人之處!「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讓很多家庭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導致了社會的攀比之風,很多家庭明明不需要報輔導班和培訓班,但是面臨身邊鄰居和朋友的討論,慢慢被影響,也開始為孩子報各種班,導致了孩子正常的生活狀態發生改變,性格也會收到影響,活的會更加壓抑,這種壓抑有可能產生性格上的變化,嚴重了會造成性格扭曲!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的孩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作者:積極的麥子經常會聽到許多家長,包括老師們總是口口聲聲說:「我們不能讓孩子輸在去跑線上。」然後,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就會瘋狂地給自己的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到最後,搞得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極大地厭惡和排斥。
  • 農村孩子容易輸在起跑線上,退休老師無奈道出:的確是真的
    農村孩子容易輸在起跑線上?退休老師無奈道出:的確是真的!我們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農村的孩子卻往往都輸在了起跑線上,退休老師說的這些原因想必大家也都深有體會了。第一,父母的影響農村很多家長都是小學或者初中學歷,有的甚至沒有上過學。本來就沒有什麼文化的父母能教育出來有文化的孩子嗎?
  • 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
    「我們不想一開始就把自己所有的體力、精力耗掉,不想急著衝刺,我們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上的花費也越來越高,「花樣」也越來越多,學區房也應運而生,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有甚者,有人花費巨資購買一間不能住人的倉庫當學區房,就是為了孩子能夠上更好的學校。
  • 鄭強教授: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教育孩子成為了許多家長的一大難題,對於這些家長來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最重要的,所以為了讓自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起步早,不斷地逼迫孩子去學習,但這樣做真的正確嗎?在2020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上,身為網紅校長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在現場演講時,又再度爆出金句表示:「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現在有些家長,從小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綜合理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個「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有些家長也會為了這個「起跑線」而焦慮! 家裡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難免不對「起跑線」這個詞感到敏感。
  • 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在起跑線上有差距
    對於農村孩子而言,可能要走的過程也許更為艱難 很多孩子的父母由於生活需要,出去打工,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比如一個農村的孩子,從小也許都沒有見過鋼琴,也許他們的同齡人,城裡的孩子鋼琴已經達到鋼琴幾級,甚至有很好的條件找名師調教,這時候你怎麼期盼從沒有接觸到鋼琴的農村孩子將來成為鋼琴大師那
  • 我們的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贏在起跑線上?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健康的。那麼,擁有了健康,就希望孩子是快樂的。擁有了快樂,就希望孩子是聰明伶俐的……人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我們都知道童年是珍貴的,所以,大多數的父母,都選擇了放任孩子的天性,盡情的玩樂。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能會讓孩子輸在終點線上
    撰文 | 丁玖十年前我回國時,讀到《文匯報》2009 年5月9日刊登的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專家楊東平的文章《奧數熱、擇校熱是不治之症嗎?》。該文批評了在中國膾炙人口的一句口號: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十年過去了,這句違背教育基本規律的口號依然響徹雲霄,成為數不勝數的教師、家長教育孩子的座右銘。
  • 上好大學的農村孩子,為何越來越少了?農村孩子有必要讀大學嗎?
    現在農村根本就沒有學生了,由於現在孩子家長都比較重視孩子教育。為了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砸鍋賣鐵在縣城買套房子不住只是為了能去上學!農村的師資力量,雖然我們村小學的教師也都是大學畢業至於是不是野雞大學咱不知道但是看成績說話。農村孩子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不是危言聳聽,也就不驚訝名牌大學裡的農村孩子少的原因了,你們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不知道什麼人,什麼時候,提出了一條並沒有什麼理論依據的觀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自從有了這條線,多少家長奔波這、焦慮著;多少孩子負重前行,挑起了與年齡不相符的重擔。可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誰也不知道。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古怪的命題
    印度有部電影,叫《起跑線》,影片講述的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常說的那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看得出,我們的孩子一生下來就站在了起跑線上。有的人說還要更早,從胎教開始。一群人在比賽場,站在同一條線前準備開跑,那條線是起跑線。
  • 「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這句話到底有多害人!
    首先這句話出自於商業宣傳,一些教育機構為了招攬父母為孩子報各種培訓班賺錢,就想盡一切辦法找好的宣傳語,在我看來一切建立在金錢和利益上的觀點,都要被重新審視和定義!先說說這句話的害人之處!「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讓很多家庭付出了慘重的經濟代價,導致了社會的攀比之風,很多家庭明明不需要報輔導班和培訓班,但是面臨身邊鄰居和朋友的討論,慢慢被影響,也開始為孩子報各種班,導致了孩子正常的生活狀態發生改變,性格也會收到影響,活的會更加壓抑,這種壓抑有可能產生性格上的變化,嚴重了會造成性格扭曲!
  • 25歲母親讓孩子喝水充飢,網友:孩子輸在起跑線,怎麼做才避免
    也有很多的父母根本就不敢生養孩子,畢竟生養孩子需要投入很多的成本,如果讓孩子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上,相信自己也會覺得於心不忍。可是卻沒有想到,有一位25歲的寶媽自己在家中生了4個寶寶,可是因為經濟能力較差,孩子只能夠喝水充飢。
  •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因為優秀拔尖的孩子畢竟是少數的,多半的家長在會後,會各種指責孩子,這裡問題,那裡錯誤,這樣的家長其實大多是在羨慕別人家孩子「真的很爭氣」的同時,恨鐵不成鋼地發洩自己內心的情緒。所以一到開家長會,很多孩子都戰戰兢兢的,內心充滿了焦慮。可是,「別人家孩子」真的就比自己家孩子優秀嗎?說好的同一起跑線起跑,為什麼有的孩子坐起了奔馳?
  • 人生感悟,多少孩子因家長疏忽而輸在人生起跑線上
    昔日孟母不惜以三遷而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更有徐母以自戕育子須德才兼備,當忠孝得以兩全。而現如今又有多少孩子因為家長的無知而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往往有些人因太過注重孩子學業而對品德疏於教導。然而,德才兼備德在前,有德者才能走走的更長遠。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是教育的一個偽命題
    這些觀念自然催生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中國式教育的「金科玉律」。西方權威詞典對教育的定義,「教育是知識傳授或獲得一般知識,發展推理和判斷能力,並為自己或他人在智力上為成熟的生活做好準備的行為或過程。」教育強調的是過程,而不是單純的「起點」;強調的是在「智力」為「成熟的生活」做好準備。
  • 鄭強: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在這次論壇上,他主要講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我們為什麼得不到諾貝爾獎?鄭強教授講到,我們的中小學,我們的奧賽哪一個不是把美國人、日本人打敗了,但為什麼日本美國那麼多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們卻這麼少呢?小時候不能玩,不允許玩,還被別人玩,整個社會都在玩我們的孩子,包括爹媽還有爺爺奶奶。小孩子小時候不能玩,所以成人以後最渴望的就是玩,哪還有心思專心的搞研究呢?第二: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累死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