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贏在起跑線上?

2020-09-05 那盞燈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健康的。那麼,擁有了健康,就希望孩子是快樂的。擁有了快樂,就希望孩子是聰明伶俐的……

人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我們都知道童年是珍貴的,所以,大多數的父母,都選擇了放任孩子的天性,盡情的玩樂。

網絡配圖

農村的孩子,可玩的場所很大,很多父母就講,我覺得農村的孩子比城市中的孩子要快樂。不可否認,農村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帶著,隔輩親,他們都比父母更加疼愛孩子。這原本沒有錯,可是,孩子的未來呢?

城市裡,一樣有不少父母,想給孩子一個天真無邪的童年,任由孩子玩耍。可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孩子,卻比別人的孩子差了很多。

網絡配圖

一個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是對這個世界探索的關鍵時期。不管是語言還是事物,對孩子來講,都充滿了誘惑。看到大人在洗衣服,他也想去搞一把。大人急忙連盆搬開,告訴孩子不可以玩水,這水很髒的……很多父母非常細心,會把家裡一切利器收拾起來藏好,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被孩子當玩具來玩,傷到他們。

做父母的,誰不愛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孩子會輸,是因為我們的眼光不夠長遠。

學霸們父母,從小就嚴格培育孩子。每天帶著他們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陪著他們一起動手執行家務手工,帶著他們進行運動文藝。每天的時間是有限的,很短的,學霸們的父母就以周為單位,這一周,要學習幾次音樂棋藝運動……劃分得清清楚楚。

網絡配圖

而我們呢,想得多做得少,畢竟孩子還小。我們可以給自己無數個理由,硬是覺得自己有理。

我們的孩子沒有贏在起跑線上,其實,是我們自己在無形之中阻止了孩子的好奇,我們沒有努力去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是我們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更不是我們的孩子真的比別人家的孩子要頑皮,真正的禍害是我們,還自以為我是愛孩子的。

網絡配圖

相關焦點

  • 論教育——我們要不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如此以往,折騰得家長累,孩子更累,反倒是讓外面的教育機構賺了一波。那麼就引出了今天的話題,我們的幼兒教育到底是要贏在起跑線上還是要做好長跑的準備在當前順其自然的發展。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是要起跑線上發力還是順其自然做好長跑的準備,各有各的好處,但是我覺得不應該單純的由家長決定。這件事的關鍵,我覺得還是在於我們受教育的主體——孩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古怪的命題
    印度有部電影,叫《起跑線》,影片講述的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常說的那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看得出,我們的孩子一生下來就站在了起跑線上。有的人說還要更早,從胎教開始。一群人在比賽場,站在同一條線前準備開跑,那條線是起跑線。
  • 教育最大的謊言之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教育界揠苗助長的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超前教育的提出知道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口號的是誰嗎?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他們把教育比喻成賽跑,誰贏在了起跑線就會贏在終點。然後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兩者一拍即合,「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成為了父母們的共識。《@所有人》演講者張釋文說:「城市越來越大,家長的焦慮已經從高考下沉到了小學、再到幼兒園,逐年下沉。」
  •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何以輸在了終點線上?
    德國人為什麼獲諾貝爾獎人數多?這與其基礎教育有關。任天軍先生撰寫過一篇文章《輸在起跑線的德國孩子》(原在《芳草(經典閱讀)》 2014年11期 ),文章中說:德國禁止過早和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德國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在上學前對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三個方面:基本的社會常識;孩子的動手能力;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 讀書郎:你的孩子也許不能贏在起跑線,卻能贏在終點線上!
    (原標題:讀書郎:你的孩子也許不能贏在起跑線,卻能贏在終點線上!) 迫於競爭的壓力,社會上出現了一批「狼爸」、「虎媽」的熱潮。「三十六計報培訓班為上策」,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先爭取在別人家孩子前面讓自家孩子把該學的學了,鋼琴、舞蹈、繪畫等等,能報的幾乎全報。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家長們都想讓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殊不知學得太繁雜,反而拖孩子後腿。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許我們都理解錯了
    當大量的培訓機構熱火朝天多如牛毛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這件事積極的一面。那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觀念的深入人心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展現,說明這是一個好事,是我們時代進步的體現,是我們社會發展的必然。但同時培訓熱更多體現了家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可問題是,很多家長只關注了起跑線而忘了終點線。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贏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吃完飯後,他有些抱歉地對我說到,快要開學了,所以有很多孩子的家長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幫他們的孩子分一個好班。我有些好奇地問道,現在小學班級就開始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了嗎?他笑笑說,那倒沒有,只是有些老師資格比較老,而且往年教出的孩子的成績也還不錯,所以家長們就想讓他們的孩子去這些老師的班上,這些家長的本意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他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耐人尋味的一句話,有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隨著越來越多綜合素質高的人成為了父母,大家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比以前更加重視了,不少父母甚至在育兒問題上達到了「焦慮」的地步。培養孩子成才的壓力讓這些父母不斷要求自己也要求孩子要從小「贏在起跑線」,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年紀不大壓力卻不小。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的輸贏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我們大部分父母漸漸的有了類似這樣的口頭禪是:你這孩子,怎麼就那麼不聽話呢?總感覺自家孩子差於人家孩子很多。所以很多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家長必須得注意這幾點,才能決定孩子的競爭力。要正確的樹立「起跑線」的觀念很多所謂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因為過早地透支了自己和家長,反而不一定能一直走在別人前面。
  • 怎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非常豐富的時代,當前的社會競爭異常激烈,而知識和技能在競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領先一步,那麼如何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呢?我們知道,兒童是積極的學習者,他們總是主動地探索周圍的世界,幸福的童年生活能保證大腦的充分發育,他們可能會有無數種新奇的想法,通過積累經驗快速成長為將想法付諸實踐的成熟個體,學習是高效的經驗積累的過程。兒童從進入幼兒園開始有目的的系統學習,但是在這些繁雜的學習內容中,哪些是比較重要的呢?
  • 大數據發現,早點上學,提前搶跑,並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暑假將至,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又在忙著為孩子報學前班、擇校和課外班等。但結果,很可能令家長失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中,「上過學前班的」多10%。結論是,學前班不僅沒能幫助小學生贏得任何學業優勢,反而因為讓孩子過早學習引發挫敗感,降低了孩子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從而產生了學業上的倦怠和鬆懈。
  • 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
    「我們不想一開始就把自己所有的體力、精力耗掉,不想急著衝刺,我們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上的花費也越來越高,「花樣」也越來越多,學區房也應運而生,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有甚者,有人花費巨資購買一間不能住人的倉庫當學區房,就是為了孩子能夠上更好的學校。
  • 家長應該重視的教育問題:孩子應如何贏在起跑線上?
    孩子應如何贏在起跑線上?「不進一個好的小學、中學、大學是起跑線嗎?如果以此為基準,以學習數學、認字等技能培養的早教模式固然是最合適的。大部分家長的普遍心態:怕輸在起跑線上的,不是孩子,是我們的家長。我曾經一直很困惑,很多想要自己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家長,為什麼他們的孩子並沒有如他們所願,成為最後的贏家?
  • 不給孩子報班的你,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你是否因為身邊的人都在給孩子報班,但你卻沒有給孩子報,而覺得焦慮?是否因為這樣,而覺得對不起孩子,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如果是,那我可以很清楚地告訴你:贏在起跑線上的人是你,輸的是因為焦慮、不問情由就給孩子報班的那些家長。
  • 多聽英語啟蒙兒歌,讓您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多聽英語啟蒙兒歌,讓您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多聽英語啟蒙兒歌,讓您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Nursery rhyme有兩大特點多聽英語啟蒙兒歌,讓您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二、壓力小多聽英語啟蒙兒歌,讓您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講道理,家長把兒歌一股腦塞給孩子
  • 你在孩子的起跑線上贏了嗎?
    我們總是聽到不少父母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真正的起跑線是什麼?是優越的物質條件?是豐富的學習資源?還是資深的師資隊伍,學校硬體設施?可這樣的真的會為孩子贏在起跑線嗎?並非如此!我們忽視了最豐富的資源寶庫—父母的語言!父母的語言才是最早最有效的起跑線!
  • 鄭強教授: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教育孩子成為了許多家長的一大難題,對於這些家長來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最重要的,所以為了讓自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起步早,不斷地逼迫孩子去學習,但這樣做真的正確嗎?在2020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上,身為網紅校長的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在現場演講時,又再度爆出金句表示:「我們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 「贏在起跑線上」是個偽命題
    教育上總是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或「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等。之所以說這些提法是似是而非的,是因為它只有個口號,初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又沒經過驗證,誰也不能明確是否真的有道理,或者有道理到什麼程度。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重要,還是贏在終點重要……
    她自己也發現確實你自己跟別人的孩子差了一大截,別的同齡孩子能夠當著一群大人的面,用流利的普通話和大人進行交流,一點都不怯場,可是自己家的孩子還畏畏縮縮地躲在自己身邊,更不用說和別人交流了。什麼是贏在起跑線上?是剝奪孩子的童年和快樂嗎?什麼年齡段應該有什麼年齡段的生活。
  •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麼做就對了!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大概是每個父母都會思考的問題,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外在的物質我們很難改變,其實孩子一生的健康,我們還是有希望改變的,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而且,我認為這個的贏比物質的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