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園林工人正在拆卸天安門廣場東側奧運主題花壇 攝/記者於佳 |
天安門廣場國慶花壇展期結束 預計三天清空花材 全部循環利用幾乎不糟踐 花壇今開拆搬家可再生
多年生植物入地再生 生命結束者留根再育 殘花集中堆肥大型景觀保存骨架
本報訊(記者陶穎)今天上午8點,天安門廣場國慶花壇正式開拆。市園林綠化局表示,「長城」等立體景觀全部保留骨架,撤走植物將分別入土再生、留根再育或堆肥,一點不糟踐。
今年天安門國慶花壇從9月下旬亮相,比往年延長展期近10天。
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副處長周建平表示,花壇總用花量達40多萬盆,包括130多個品種,其中有今年新啟用的20種奧運花卉。
截止到今天上午10點,中心花壇的串紅、黃菊等盆花已經全部撤下,東西兩側花壇正在搬運花材。預計整個拆運工作將持續三天。
今年雖延長展期,但絕大部分植物仍表現出良好的景觀效果,它們離開天安門後將身歸何處?
周建平副處長表示,花壇所有材料將分兩大部分保存,儘可能循環利用,不浪費一株草、一克土。
一方面讓植物花材回生產基地過冬再生。
另一方面保存「長城」、「奧運火炬」、「天壇」等立體景觀。於總經理表示,它們將大卸幾塊運回生產基地,將其植物「皮膚」揭下來,骨架置於防風防雨處完整保存;「皮膚」主要由五色草組成,將保留30%作為母本進行再生,其餘用來集中堆肥;而「天壇」將落戶古建公司庫房專用大棚。
花材再利用方法
一是木本植物
例如葉子草、松樹、榕樹等,南方樹回到溫室過冬,北方樹進駐苗圃繼續生長。
二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例如一品紅、金光菊、觀賞草,它們回到苗圃入地再生,明年繼續使用。
三是對於生命周期已經結束的植物 例如串紅、四季海棠等,保留其配方土壤再利用,同時取其種子或根部留作母本,進行轉接栽植,明年重生。
(責任編輯: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