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慶花壇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魚躍龍門 |
共享之花 |
永結同心 |
天安門廣場國慶擺花,絕對是一件可以媲美春晚,國慶節必不可少的一個「保留曲目」。從2008年開始,北京的各個區也逐漸加入了國慶擺花的行列,一個個立體花壇花樣繁複、推陳出新,成為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國慶花壇年年擺,今年又有啥不一樣?國慶花壇到底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呢?
擺花通常6月開始籌劃
6月,剛剛入夏不久,距離國慶節還有4個月,東城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徐莎就開始發愁起來。
籌劃每年的國慶擺花,通常從6月就開始了。「過去各個區縣也擺花,但是水平低,擺放的大多是串紅、雞冠花、小菊花等常見的花卉。」徐莎說,東城大規模開始擺花大概是從2008年奧運會開始的。2008年之前,全市還特意組織了培訓,推廣海棠、鳳仙等新的擺花材料。從那時候起,北京的立體花壇擺放水平才開始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國慶擺花一般都是歡樂祥和、為祖國慶祝生日,但實際上每年的主題又都不太一樣,比如去年擺花需要和 9·3 閱兵結合在一起,前年需要和國慶65周年結合,不能僅僅布置得歡天喜地就算行了。」徐莎告訴記者,過去習慣一遇上喜慶的日子,就用燈籠、彩旗等形式來布置花壇,但是,類似的元素用多了,就俗了,需要有所創新。
國慶,「祝福祖國」肯定是擺花的主旋律,但用什麼形式的花壇來表達「祝福祖國」的意思呢?徐莎琢磨著,不同的場合,要擺放不同的花壇,比如東二環商業區和地壇、鼓樓的環境不同,擺放的花壇肯定也要有區別。
地壇「中國結」是咋想出來的
每一個花壇的方案其實都要調整很多次。徐莎掰著手指頭算,「我們今年負責在東城的大街小巷一共擺放16個花壇。小規模的討論會、局長辦公會、花壇專題會……光是為了花壇的事,我們區園林綠化局裡開會都不下10次,最多的時候10多個人挨個兒提意見。方案訂下來之後還要匯報到區裡再進行審查,期間和設計公司電話、簡訊、微信溝通更是不計其數了。」
徐莎打開電腦,調出一組圖片向記者展示著說,像是地壇南門的立體花壇,最初設計公司一共提供了3個方案。第一個方案看起來像是個蝴蝶的抽象造型,感覺比較俗套。第二個方案是「福祿壽」三個字組成的花壇,和地壇的環境又不太搭。第三個方案是借用「開天闢地」的神話故事,用植物構建起抽象的山水骨架,似乎也不太理想。
幾輪溝通下來,最終,地壇南門外的花壇敲定了「中國結」的圖案。「歷來有天圓地方的說法,地壇本身又是一個方形,因此,特別設計了一款方形的中國結立體花壇,與 天圓地方 相呼應。另外,中國結還有永結同心的意思,寓意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徐莎感慨地說,有時候看起來挺簡單的一個東西,其實有很多美好的寓意在裡面。
龍潭「魚躍龍門」最難產
龍潭公園門口的立體花壇同樣也是從6月份便開始進入設計階段。徐莎說,這是今年16個花壇中「最難產」的一個。
最初,設計公司為龍潭公園的立體花壇提供了兩個設計方案。一個方案是一條鮮花組成的巨龍,而另一個方案則是五彩的花球。但是,對於這兩個方案,見多識廣的徐莎卻哪個都沒相中。糾結了幾天,徐莎給設計師發微信說,龍潭湖有水,花壇又是放在龍潭湖的龍門外,能不能做個鯉魚呢?借「鯉魚跳龍門」的寓意。
很快,設計公司的修改稿出來了,一條鯉魚平平地趴在鮮花營造的水波之上。
徐莎還是不滿意,繼續給設計師發微信,「這一稿動感不夠強啊,能不能讓這條魚 跳 起來?」倆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溝通了半天,合計著怎麼能讓鯉魚「立起來」。徐莎靈機一動,指點設計師說,「鯉魚跳起來的樣子,就像是英文字母的 J 一樣。」
一直到9月5日,龍潭公園立體花壇的方案才最終確定。
擺放立體花壇是個技術活
在沒有大風和霜凍的情況下,立體花壇能一直堅持到10月底、11月中旬都沒問題。「很多人都以為,鮮花是夏天開得最好。」徐莎說,其實七八月份時,高溫、高溼的環境反而不利於花卉的生長。像是現在這種晝夜溫差大的溫度,鮮花長得是最好的。鮮花最怕霜凍,十一期間一旦遇到霜凍,花會立刻枯萎,只能馬上換花。「已經提前都預備好了,大棚裡面早已經備好了候補鮮花。」
立體花壇是一種園藝技術的展示,有一整套技術在背後支撐,比如噴灌系統、花卉品種的選擇、花卉的基質等。徐莎說,北京立體花壇的擺放技術,在全國來說都稱得上最高水平了,「立體花壇是個技術活,可不是誰都做得了的,很專業,外地做立體花壇的就比北京少。」
比如在花卉的選擇上,國慶節,考慮到喜慶的因素,紅、黃、粉等豔麗色彩的花卉採用得較多,再搭配上嫩綠或是鵝黃的葉子才好看。植物的高度也有要求,一般要控制在5到8釐米之間,最高也不能超過10釐米。立體花壇的花卉在種植的時候,盆裡的肥料都是提前調配好的,看起來很少的一盆土,鮮花插在裡面,很長一段時間都鮮豔如初。絕對不能像農民種地似的,拿一疙瘩土,把花往裡頭一種。
擺放在東城大街小巷的16個花壇,總共耗資700萬元。徐莎說,除去左安門橋西北角和機場路沿線兩個常態花壇和公園內的花壇之外,其他10個花壇就需要花費500多萬元。
徐莎說,表面上看起來一個小小的花壇,為了防風和安全的考慮,隱藏在花壇下面的其實都是一個很大的鋼製底盤,用來穩定整個花壇。而且,有些擺放花壇的地方沒有水源,只能靠工作人員推著小三輪車運水,人工一點一點地為花壇澆水。本報記者 張楠 薛毅 攝 J204
(原標題:國慶花壇是怎樣設計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