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區總面積僅佔本國1%,然而別看它面積狹小,但最近一段時間卻引起了全球的矚目,2018年10月1日,上百萬的衝繩民眾走上街頭用自己的選票表達出了自己堅決要趕走美軍的決心,從結果來看日本眾議院前議員玉成德尼成功當選衝繩縣新一屆知事,而該名知事可是反美駐軍的典型,由此來看未來正式上任之後美國恐怕又要一塊難啃的骨頭。而早在選舉之前美國媒體就開始持續關注衝繩的選舉,美國《華盛頓郵報》此次選舉對日本政府與美國的軍事同盟或將帶來一個極為棘手的問題,尤其是日本政府支持的候選人佐喜真淳落敗之後,這一問題將更加突出。
然而雖然這其中符合衝繩民意的玉成德尼成功當選衝繩縣新知事,但未來想要真正把美軍從衝繩縣趕出去恐怕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其中為何衝繩要趕美軍,美軍又為何非要賴在此處堅決不走呢?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要提句題外話,對於衝繩,相信更多國人更希望叫它琉球!二戰後,根據《波茨坦公告》衝繩被劃歸給美國進行代管,1970年美日兩國私底下簽署了《美日舊金山和約》,根據合約固定衝繩地區的管理權被移交給了日本政府,但美國實際上仍在此處繼續駐兵,並大規模的建立軍事基地。
其實美國在這一地區如此廣泛的駐兵實在是有戰略意圖,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衝繩位置居於日本九州島和我國臺灣島之間,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呈現出一條由上到下的鎖鏈形式,因此在美國提出的第一島鏈中衝繩擁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有它的存在可能成功的將中國東海與太平洋相隔離,如果戰時美軍將這一島鏈封死,我海軍想要走出去變得很難,而戰略物資想從海上運抵大陸也是難上加難,因此別看面積不大,但用"亞洲的戰略樞紐"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這一點看看二戰末期美日兩國就衝繩的爭奪整整持續了四個月,雙方共戰死了23萬人,也堪稱是一場絞肉機之戰了,至於雙方為何如此爭奪此地,其實看中的就是衝繩重要戰略意義。
截止2018年美國在此處建立了三十餘個或大或小的軍事基地,同時美國空軍在亞洲地區部署的戰機有70%部署在該地,就連美軍最為先進的F-22、F-35也都多次部署該地,同時作為亞洲最大的監視基地,美軍還在此處部署了"全球鷹"等諸多先進的偵察裝備,這麼一塊重要的"風水寶地"美國怎麼可能放棄?所以即便是新任衝繩縣知事堅決反對,只要是日本政府支持,恐怕想要將其趕出去基本是不可能了。
最後再來說說為何衝繩縣全縣一直如此強烈反對美國在此駐軍呢?原因也很簡單,試想一下這麼一個重要的戰略支撐,一旦日本或者美國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之後,這一地區必然會遭受滅頂般的打擊,看看我軍為其準備的"衝繩快遞"東風-26就能看出一般了,試想屆時受傷最嚴重的是誰?沒有疑問自然是衝繩居民,為了自身安全著想,衝繩居民自然想將美軍趕出。除此之外,美軍在這一地區經常出現各種醜聞,也令衝繩居民反感不已,綜合一下恐怕衝繩人早已忍無可忍了,但說句實話,想要實現真的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