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場上的蘇聯八大元帥

2020-12-22 鷹鯊侃歷史

伊凡·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元帥(1897年12月28日-1973年5月21日),軍事統帥、軍事家,二戰中和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並稱的蘇聯陸軍的野戰三駕馬車之一。他在軍事上所具有的敏銳而正確的直覺是罕見的。他擅長步炮協同作戰,能把強大的炮兵火力和步兵高速度下出其不意地進攻完美無缺地結合起來。他在1943年後打出了一系列經典的攻擊戰。戰後擔任第一代理國防部長、蘇聯陸軍總司令。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1896年12月9日-1968年8月3日),蘇聯元帥,統帥,軍事家。二戰時期蘇聯衛國戰爭中與朱可夫、科涅夫並稱為蘇聯陸軍的三駕馬車之一。他頭腦冷靜沉穩、處亂不驚,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的逆境時期屢建戰功,被後人譽為「逆境英雄」。1945年6月24日,羅科索夫斯基獲得了軍人生涯的最高榮譽。史達林命令他指揮了莫斯科紅場上的反法西斯德國勝利的閱兵式。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1974年6月18日),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是蘇德戰爭中繼史達林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勳,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深受俄羅斯人民的擁戴和敬愛。

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1895年9月30日-1977年12月5日)蘇聯傑出的軍事家,蘇聯元帥(1943),兩次蘇聯英雄(1944.7.29,1945.9.8)。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總參謀長,史達林格勒反攻作戰的指導者,克裡米亞的收復者和加裡寧格勒(哥尼斯堡)的解放者,蘇聯陸軍三駕馬車外最具有才華的將領,參與指揮、籌劃了蘇聯衛國戰爭中的所有戰役。華西列夫斯基與朱可夫元帥、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同為蘇聯二戰三大名將。

列昂尼德·亞歷山德羅維奇·戈沃羅夫,(1897年2月10日-1955年)具有出類拔萃的最強的組織能力,是公認的運用炮兵的大師,成功的組織了堅守列寧格勒及打破德軍對該城的包圍和封鎖,擅長從對方最強點尋找破綻,他的能力在2002年俄羅斯軍事學院的評定中在20個戰略性領導人,位居野戰三駕馬車之後排第6,而高於其他人。戰後出任防空軍司令直至逝世。

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1895年2月18日-1970年3月31日),軍事家。生於今敖德薩州富爾曼諾夫卡鎮。1915年加入俄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戰爆發後,先後任統帥部大本營主席、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成員、副國防人民委員兼西方向總司令、西方面軍司令、西南方向總司令兼西南方面軍司令、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司令,參與指揮過明斯克戰役、斯摩稜斯克戰役、史達林格勒會戰等。

庫茲涅佐夫(1904年—1974年),二戰時期的蘇聯海軍總司令,軍事家,蘇聯海軍元帥。「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在史達林晚年和赫魯雪夫時期曾兩度解除職務降級,為了紀念他,1991年服役的俄羅斯航母被命名為「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1955年年底庫被解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海軍總司令職務,第二年2月降為海軍中將退役。

崔可夫(1900年-1982年)近衛第8集團軍司令,戰後擔任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參加指揮過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庫爾斯克會戰、柏林戰役,榮獲了9枚列寧勳章、1枚十月革命勳章、4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1枚紅星勳章。崔可夫是蘇聯元帥中僅有的中國通,早年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漢語,兩次出訪中國,可以講流利的中國話。雖然崔可夫在二戰後才被授予元帥軍銜,但是他參與指揮了蘇德戰場所有的重大戰役,堪稱前線猛將。

相關焦點

  • 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場:蘇德戰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在1939年9月1日爆發的,既然是世界大戰,戰場就有很多。主要的戰場是西歐戰場、蘇德戰場、北非戰場、太平洋戰場、印緬戰場和中國戰場。相比較而言,在這些戰場中最慘烈的恐怕就要數蘇德戰場了。蘇德戰爭在軍事史上以殘酷而聞名,在二戰期間是交戰國之間死傷最為慘烈的一場衝突。
  • 蘇德戰場上最大的空戰:這一戰蘇聯以少勝多,戰損是德國的一半
    蘇德戰場上最大的空戰:這一戰蘇聯以少勝多,戰損是德國的一半血腥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了,德軍在這裡被打敗了,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同時也開始思念自己的親人。但即便再如何思念他們的親人,這些士兵也無法回去,因為戰爭還沒有結束,他們還要去往新的戰場。果不其然,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後沒有多久,戰局出現了反覆。當時的德軍雖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慘敗,但是德國仍然具有制空權,他們妄圖利用空中優勢來逆轉戰略上的頹勢。於是,二戰中蘇德戰場上有史以來最大的空戰爆發了,這就是庫班空戰。
  • 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戰,蘇聯紅軍如何攻克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
    歷經無數磨難的蘇聯紅軍,終於在1945年4月逼近了柏林,此時距離蘇德戰爭已經是第五年了,只要攻克了柏林,德國這個法西斯國家就會徹底滅亡。然而此時還不到勝利的時候,如果蘇軍要贏得最終的勝利,就必須攻克柏林這個納粹德國的黑色心臟,將勝利的旗幟插在德國統治象徵的國會大廈上。
  • 二戰中,蘇德戰場上蘇軍傷亡率總是高於德國,為何還能取勝?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背信棄義,單方面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集合數百萬軍隊向蘇聯發起突然襲擊,這場堪稱二戰中規模最為龐大、傷亡最為慘重的戰場,讓無數無辜平民付出了生命。原因是,蘇聯的士兵基數是遠大於德軍的,蘇聯在數量上面有優勢,德國的軍人數量較少,且對參戰人員有一定的要求,必須要訓練一段時間才能上戰場,所以士兵傷亡後無法及時補充,打到後面因為人數實在不夠,就開始放低標準,開始大量徵召外籍人員參軍,據不完全統計,曾經在德國服役的華僑、蘇聯戰俘以及北歐志願者超過二百萬人。
  • 美國公認的世界四大元帥,中國有一人上榜,他被稱為一代戰神
    在歷史上,美國曾通過戰功對世界各國的著名大將作出評選,評選出世界四大元帥。這四大元帥分別來自不同的國家。他們分別有美國,蘇聯和德國等,其中一位來自中國。他為中國的解放事業立下赫赫戰功。同時他也是中國人民心中和美國人眼中的戰神。他曾在朝鮮戰場上讓美軍聞風喪膽。
  • 美國人眼中世界上最厲害的三大元帥,其中有一位中國人
    所以,在美國人評選的世界上最厲害的三位元帥,分別來自不同的國家,也都為二戰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還有一位來自中國,是亞洲唯一的人選,曾將美軍打的心服口服。 首先是蘇聯的朱可夫元帥,他戎馬倥傯的一生可謂傳奇。
  • 蘇聯與芬蘭的冬季戰爭:一場「麵包」與「雞尾酒」的互扔之戰
    莫洛託夫雞尾酒打坦克的方法,後來被蘇軍學去,蘇德戰爭中也曾用來攻擊德國坦克。雙方互扔的結果,以蘇聯慘勝結束,最終迫使芬蘭在《莫斯科和平協定》上簽字。這份不平等條約使芬蘭失去了第二大城市維堡,同時割讓了4萬平方公裡領土。芬蘭因此喪失了20%的工業產值,12%的國民不得不進行遷移。
  • 二戰時期,蘇德戰場到底有多慘烈?看完這5張老照片就懂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目前為止世界上爆發過的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傷亡最慘重的一次戰爭,被稱為大型的絞肉機。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以及一些僕從國以法西斯為意志,向幾乎全世界的國家發動的一次大型的戰爭。
  • 二戰蘇德戰場上,蘇聯的取勝之匙是什麼?兩大殺器堪稱德軍惡夢!
    緊接著,德國又撕毀了互不侵犯的友好條約,對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在蘇德戰場上,德國一開始也獲得了巨大的戰爭優勢,可沒過多久就因為蘇聯的反擊損失慘重。最終德國因為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被迫轉到了戰略防禦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的軍事實力越來越弱,最終一敗塗地。那麼在蘇德戰場,蘇軍取勝之匙是什麼?這兩大殺器堪稱德軍夢魘。
  • 世界最著名的五大元帥,亞洲僅此一位,韓國打臉
    就世界現代史而言,上個世紀絕對算是時勢英雄湧現的井噴期,畢竟上個世紀一共爆發了兩場世界大戰,在這兩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各國軍隊都活躍於戰場之上,也是基於這個背景,美國以全世界為範圍,根據多方面考核評選出了「世界五大元帥」。我們這裡以美洲-歐洲-亞洲的順序介紹一下他們。
  • 蘇德戰場有多殘酷?士兵平均存活時間只有2分鐘,4年犧牲了1200萬
    導語:蘇德戰場有多殘酷?士兵平均存活時間只有2分鐘,4年犧牲了1200萬德國挑起戰爭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周邊的國家發起進攻,利用閃電戰的猛烈攻勢,迅速拿下了多個國家。1941年,眼看著英國久攻不下,希特勒突然調轉了槍口,朝著沒有任何防備的蘇聯攻去,同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面對來勢洶洶的德軍,蘇軍沒有較好的抵抗力量,前期的潰敗對士氣影響很大,頂上去的部隊很快就被消滅殆盡了,德軍不斷的取得勝利,攻勢越來越猛,蘇軍只能邊打邊退,以莫斯科為核心進行防守。
  • 納粹王牌狙擊手,kar98k橫行戰場,一天幹掉18名蘇聯女狙擊手
    所以二戰中的蘇德戰場,圍繞著狙殺與反狙殺,蘇德雙方展開了一次次你死我活的鬥爭。 在二戰時的歐洲戰場,誕生了許多優秀的狙擊手,特別是蘇聯時期的狙擊手,優秀的比較多。相對的在法西斯德國的軍隊當中,也出現過許多優秀的狙擊手。其中有位叫約瑟夫·澤普·阿勒貝格,就是德軍比較優秀的狙擊手之一。
  • 二戰電影中蘇聯女兵為何都穿著裙子,上戰場打仗不礙事嗎?
    如果要評選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哪裡的戰場最為慘烈,那麼自然就是蘇德之間的進行交戰的戰場無疑了,這兩方的損失都極其慘重。根據戰後的數據顯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總共有近八十萬的蘇聯女兵到前線作戰,都說婦女能頂半邊天,蘇聯女兵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即便是在戰場上他們的表現也不必男性差,女兵們在戰場上立下了數不清的功勳,在很多的影視作品中都有著對於蘇聯女兵的描寫和稱讚。
  • 1937年恐怖的蘇軍內部大整肅:導致了蘇德戰爭初期的一敗再敗
    1935年9月22日,由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和蘇聯人民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在蘇聯紅軍中建立軍銜制度的決議》,據此,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和蘇聯人民委員會於1935年11月20日,授予:布柳赫爾、布瓊尼、伏羅希洛夫、葉戈洛夫、圖哈切夫斯基等5名高級將領蘇聯元帥軍銜。
  • 39歲大將親自到前線視察,踩到地雷沒救過來,還差10天就當元帥
    今天我們要帶給大家的,就是在蘇德戰場立下汗馬功勞的年輕大將,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將軍的故事。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在蘇德戰爭爆發時,他還僅僅是一個師長。德國人突然發起的巴巴羅薩偷襲,讓蘇軍措手不及,就在潰退當中,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卻表現出了驚人的智慧才能。他多次在潰退中指揮隊伍對德軍帶來重創,而且帶領隊伍多次逃出生天。
  • 倘若英美沒有援蘇,而是蘇德一對一單挑,那麼蘇軍能否打敗德軍?
    文/紀布話說,很多朋友總是認為二戰蘇德之戰是德國是不自量力去打蘇聯,因為他們認為德國太小蘇聯很大。能出現這樣的情形,一方面是蘇聯縱深能力強,有強大的工業基礎,另一方面則是盟國的大力援助。那麼,在蘇德之戰期間,倘若蘇聯沒有盟國援助,僅憑他們自己能否擊敗德國?小編認為,幾乎是不可能的。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一大批,他們為什麼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上個世紀隨著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二戰剛爆發的時候英法對德國採用綏靖政策一味放任德國,導致了最後德國不斷壯大,佔領波蘭之後德國並沒有得到滿足。德劇當時進攻蘇聯的時候制定了巴巴羅薩計劃,在這個計劃之中希特勒打算集中大量兵力在冬季來臨之前就佔領蘇聯,而蘇德戰場開闢之後,希特勒看到蘇聯軍隊毫無反擊之力就更加自信,他堅定僅僅以夏季攻勢就可以打敗蘇聯。
  • 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蘇聯紅軍對德軍十次打擊的第七次打擊
    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1944年8月20日-8月30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烏克蘭第2、第3方面軍與黑海艦隊和多瑙河區艦隊協同,實施的戰略性進攻戰役,是蘇聯紅軍1944年對德軍十次打擊的第七次打擊。
  • 蘇德戰爭中,蘇聯紅軍和德國國防軍如何獲得乾淨的飲用水?
    眾所周知,蘇德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陸戰規模最大,也是最血腥的戰場。而交戰雙方如何獲得乾淨的飲用水其實是個比較冷門卻很有趣的話題。由於蘇聯紅軍在整個戰爭中的大多數時間裡是在本土作戰,因此行軍過程中的紅軍各單位基本是就地取材,從當地的可用水源取水,可能是從城市供水系統、村莊的水井中取水,也可能是從就近的河流、溪流或湖泊中取水。但是從河流、溪流和湖泊中取水,對其衛生控制就十分講究了。軍事衛生學家必須確定水質,選擇對其淨化和消毒的方法,然後方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