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辭海》迎來第六次修訂 增加了這些新詞彙!

2020-12-15 央視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5日電(記者 上官雲) 「對不對,查《辭海》。」這是很多讀者的口頭禪。如果從1936年初版在上海問世算起,《辭海》已歷經84載光陰。

  日前,《辭海》(第七版)面世,總條目近13萬條,新增條目(含義項)11000餘條,75%以上的條目都有程度不同的修訂或更新。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供圖

  上海辭書出版社副總編輯張敏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提到,這已是《辭海》的第六次全面修訂。在時光流逝中,這部辭書也從各個方面反映出社會的變遷。

  第七版《辭海》有哪些更新?

  最新編纂而成的第七版《辭海》,「新」在哪裡?

  比如,《辭海》(第七版)新增交通運輸科學、環境科學等新興學科,使學科體系更趨完備;對經濟學、法學、航空航天等學科的收條進行了系統性增強,學科架構更趨完善,其中有些學科新增條目超過80%,如「第三方支付」「跨境電子商務」「眾籌」等。

  在人文學科方面,此次修訂也有新進展,如外國文學的東歐文學部分條目增加幅度約40%、系統增收「海外中國學家」等條目。

  「文藝學科中,增收了『春江花月夜』『寶蓮燈』等舞蹈藝術條目。」張敏介紹,文藝學科的人物類,還收錄了最近十年中去世的著名人物,如畫家吳冠中、賀友直和歌唱家周小燕等。

  她說,2019年5月20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了國際單位制(SI)基本單位變革的決議,7個基本單位「千克」「秒」等將採用最新的定義方式,本次修訂及時進行了更新。

  一部大型綜合性辭書的誕生與修訂

  《辭海》是中國唯一一部以字帶詞,集字典、語文詞典和百科詞典主要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辭書,其中,百科條目約佔全部條目的三分之二以上,可謂包羅萬象。1915年,著名出版家、中華書局總經理陸費逵動議編纂《辭海》。

  第一版《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供圖

  不過,最初的編纂過程歷經坎坷,直到1936年,《辭海》初版才在上海問世,收詞82827條,為了滿足不同經濟水平的讀者需要,有不同的版本,定價從10元到24元不等。1981年,《辭海》立下了「十年一修訂」的規矩。

  「2015年4月,《辭海》(第七版)編纂工作啟動,這也是《辭海》第六次修訂。其實在2012年,我們就啟動了前期準備工作。」張敏表示。

  這些工作涉及編纂、審校、印製等諸多方面。比如對《辭海》(第六版)進行學科解剖,分析收詞釋義方面的不足……最終形成了80多篇解剖報告,為第七版的編纂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

  「《辭海》(第七版)的正式編纂歷經五年多,參加撰寫的作者近1500名。」張敏說。

  當然,《辭海》收條並不是「只增不減」。她介紹,每一次修訂,減的是過於陳舊的或見詞明義、查檢率較低的條目。

  正是《辭海》的高質量和不斷地修訂更新,從第二版到第六版,共發行600多萬套,各分冊累計發行冊數近2000萬冊。

  第六版《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供圖

  修訂背後的故事

  歷版《辭海》對詞條的釋義都努力追求精益求精,第七版也同樣如此。

  一名之立,旬月踟躕。新版語詞學科分科主編王繼如教授在撰寫「稷」條釋文時,為深入了解其與「黍」「穄」等有何不同,與今天的小米、大黃米、糜子是何關係,查閱了大量文獻。

  他還想出一個特別的辦法,登上某電商平臺,與內蒙古、山東等地的賣家交流。並買來了小米、大黃米、糜子等,煮熟後進行比較,最後才寫出釋文。

  再比如,新聞學家「黃天鵬」這個條目,其生年有1905年、1908年等說法,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新聞學科分科主編黃瑚教授特意聯繫了遠在臺灣的黃天鵬家人,獲得了一手資料,得出黃天鵬生於1909年的結論。

  「觸網」的老牌辭書

  在網際網路時代,《辭海》也開啟了自己的「觸網」之旅。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供圖

  《辭海》(第七版)網絡版,以紙質版為基礎,充實豐富相關內容,使用起來方便快捷。可以檢索詞目或者釋文,也可以按學科瀏覽;可以單一關鍵詞檢索,也可以多個關鍵詞組合檢索;手機用戶還可以語音識別檢索、拍照識圖檢索等等。

  張敏介紹,《辭海》(第七版)網絡版為所有詞目增加了拼音標註和人聲朗讀,朗讀由知名主持人海霞領銜的團隊進行。並為8105個通用規範漢字提供了規範書寫動態筆順。

  查閱感受也可以更直觀。比如,有的條目專門製作了3D動態模型,直觀展示了遠古生物、歷史建築和部分天體等的形態,呈現出多維立體的特點。

  「《辭海》有著光榮的歷史,曾經許多人家都會備一本《辭海》。我們希望在當下,在網絡時代,它仍舊走進千家萬戶,為人們提供準確、權威、科學的知識。」張敏稱。(完)

相關焦點

  • 陳至立任《辭海》主編 新版《辭海》將推網絡版
    中新社上海五月九日電(記者李佳佳) 中國唯一大型綜合性辭典《辭海》九日在上海迎來了第四任主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  《辭海》第六版的修訂目前已進入關鍵階段。九日,陳至立在出席辭海主編擴大會議時指出,將集中力量加大《辭海》第六版的修訂力度,力爭於今年國慶前夕,將其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華誕的獻禮與讀者見面。  一九四九年起至今,新《辭海》已經發行了近六百萬套,各學科的分冊近兩千萬冊。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啟動的第六版修訂工作是《辭海》的第五次修訂,經過三年半時間的努力,目前編纂工作已進入後期。
  • 《辭海》是如何「與時俱進」的?
    這些問題連同因蔣家王朝覆滅而引發許多事物,諸如國名、國都、國旗、國歌等的變化,都在第一次修訂,即編纂1965年出版的第二版《辭海》(未定稿)中得到修正。第二版《辭海》(1965年版)對第一版《辭海》作了比較徹底的改造,由於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事物層出不窮,在政治、經濟、文化、人民生活以及其他各個方面,都增補和修訂了大量條目。如果用一個成語概括這次修訂,那就是「脫胎換骨」。
  • 《辭海》是怎樣煉成的
    《辭海》是以字帶詞,集字典、語文詞典和百科詞典主要功能於一體,而以百科知識為主的國內唯一的大型綜合性詞典,是我國的原創性精品文化工程。1915年,著名出版家、辭書編纂家陸費逵動議編纂《辭海》;1936年,《辭海》第一版面世。2016年,是《辭海》出版80周年。這80年來,《辭海》經歷了五次修訂,見證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變遷,它的足跡幾乎與近現代中國的發展同步。
  • 百年《辭海》:一段辭書編纂史
    第四版榮獲首屆國家圖書獎最高獎——榮譽獎,第五版榮獲第四屆國家辭書獎特等獎,第六版榮獲第三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百餘年間,《辭海》經歷7次修訂,每一次修訂都反映那個時代的新事物、新成果,以及國內外形勢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新變化,是時代和歷史的腳印。
  • 無聲之師,百年《辭海》
    但舒新城為了民族尊嚴,冒著被查禁的危險,仍將這些詞條全都收入《辭海》之中。1957年9月,舒新城向毛主席提出修訂《辭海》的建議,並得到極力贊成。在毛主席及黨中央的支持下,在上海市委宣傳部直接領導下,成立了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舒新城被任命為主任,同時確立了「百位幹部,百萬經費,五年時間」的方針。
  • 巢峰不辭長做《辭海》人 83歲堅持去出版社上班
    老小孩兒當即提出,要跟記者比試查《辭海》的速度。查的是被《辭海》(第六版)收入其中的熱詞「蝸居」,他的手持閱讀器當仁不讓地勝了我,這個編了一輩子《辭海》的老頭兒仰頭哈哈地笑,十分得意,十分天真。去年年底,巢峰入選新中國60年百名優秀出版人物名單。
  • 《辭海》(第七版)新在哪?留下時代足跡
    1981年,《辭海》立下「十年一修訂」的規矩,緊貼社會發展變遷的需求。這意味著,每隔10年,這部綜合性大辭典都要進行增刪修訂,這在國內外辭書界都是少有的。    從1915年著名教育家、中華書局總經理陸費逵動議編纂,《辭海》已走過105年。從1936年初版在上海問世算起,《辭海》也已歷經84載,依然不斷煥發著新的生命力。「對不對,查《辭海》」,已深深植入幾代讀者的閱讀文化生活。
  • 《辭海》百年,不負讀者期待,海霞領銜配音的網絡版正式上線--上觀
    這是《辭海》出版至今獲得的讀者口碑;也有人把《辭海》稱作一位「無聲的老師」,一座「無牆的大學」。應新時代需求,《辭海》(第七版)首次推出網絡版,又為讀者帶來了「可隨身攜帶」的老師。在《辭海》彩圖本版權頁有個二維碼,刮開掃描後可享《辭海》網絡版5年使用權,電腦網頁、手機應用和微信公眾號皆可應用;讀者也可單獨購買《辭海》網絡版會員,或體驗每天6次免費查詢。
  • 新版《辭海》亮相 來看看和之前有何區別
    細心的讀者發現,在《辭海》的中國地理學科中,新增「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詞條;在天文學科中,增加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條目,也就是俗稱的「中國天眼」;在空間科學領域,對「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詞條進行補充,新增了2019年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的內容;在建築學科,增加了「港珠澳大橋」等詞條;科技哲學學科新增「地外文明」等詞條。
  • 解密新版《辭海》:首次收錄微博、5G等詞,可在移動端使用
    細心的讀者發現,在《辭海》的中國地理學科中,新增「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詞條;在天文學科中,增加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條目,也就是俗稱的「中國天眼」;在空間科學領域,對「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詞條進行補充,新增了2019年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的內容;在建築學科,增加了「港珠澳大橋」等詞條;科技哲學學科新增「地外文明」等詞條。
  • 辭海(第七版)彩圖本預售
    《辭海》是一部以字帶詞,集字典、語文詞典和百科詞典的主要功能於一體,以百科知識為主的大型綜合性詞典。1936—1937年出版第一版,1958年啟動第一次修訂,歷經六次修訂,此為第七版。《辭海》(第七版)彩圖本總字數約2400萬字,總條目近13萬條,圖片約18000幅。
  • 中共黨史研究︱社會主義文化視域下的《辭海》22年修訂史
    修訂《辭海》是毛澤東以「任務」的形式交給上海的。當時的上海,專家學者比較集中,還有不少學術權威,學術力量很強,學科覆蓋面也相當廣泛,具備修訂大型工具書的條件。由於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介入,修訂《辭海》兼具文化與政治的雙重意義。因而,從中央到上海各相關單位都極為重視,這項任務也隨即被納入各方工作日程當中。
  • 昂揚新時代,煥然新《辭海》
    《辭海》是一部以字帶詞,集字典、語文詞典和百科詞典的主要功能於一體,以百科知識為主的大型綜合性詞典。
  • 新版《辭海》:紙電一體開啟「融查閱」
    2020年8月,上海辭書出版社推出《辭海》(第七版),這是《辭海》誕生以來的第六次修訂,與上一版相比,75%以上的條目有程度不同的修訂或更新,並且同時推出了網絡版。2009年出版的《辭海》(第六版)增收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及其系列條目,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條目形成系列。此外,大大充實了關於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知識。
  • 歷版《辭海》「抗日戰爭」條目是如何變化的
    我國最大的綜合性辭典《辭海》常務副主編、著名辭書學家巢峰日前披露,事實上,2009年9月出版的《辭海》(第六版)已經對「抗日戰爭」這一條目作了重大修訂和充實。該版關於「抗日戰爭」的定義表述為:「中國人民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全國各族人民包括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共同進行的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
  • 《辭海》的書名為什麼不叫「詞海」?
    從1979年開始正式出版的新《辭海》(以後每十年一修訂),跟解放以前的舊《辭海》相比,雖然內容有了不少的修改和增補,但畢竟不是白手起家的初創,而是對於舊版的改編和修訂,同時,考慮到幾十年來《辭海》在社會上的巨大影響,它的名稱還是以不改為好。因為改動以後,人家就可能認為是另一部書了。
  • 深讀丨舒新城與《辭海》的半生緣
    因過度勞累,他不得不再次住院,病情嚴重到實在不能執筆時,他囑咐妻子代為記下《辭海》的修訂意見。 1960年11月28日,為《辭海》耗盡最後心力、67歲的舒新城,魂歸故鄉。 54年後的2014年,舒新城紀念館建設破土動工。 新年伊始,記者來到雪峰山麓,走進漵水岸邊的四合小院,與人們一道緬懷這位著名的出版家。
  • 八百萬字辭海如何超越辭源
    他「以改良吾國字典為己任」,努力踐行,在中國辭書編纂史上添寫了濃墨彩筆的一頁,1936年出版的《辭海》則傾注著他的理想和心血。縱觀《辭海》的出版,陸費逵撰寫《辭海編印緣起》(以下簡稱《緣起》),詳述編纂經過、編纂中的要點,為中國大型綜合性詞典的編纂工作作了很好的詮釋,富含辭書學要旨,影響、指導了《辭海》的編纂工作。
  • 第七版《辭海》亮相上海書展
    ……上海辭書出版社第七版《辭海》日前亮相上海書展。  國家重大文化工程《辭海》是我國唯一一部以字帶詞,集字典、語文詞典和百科詞典的主要功能於一體,以百科知識為主的大型綜合性辭書。多年以來,「對不對,查《辭海》」,已經成為讀者的口頭禪。2015年4月啟動的第七版《辭海》編纂修訂工作,凝聚了千餘位編纂出版人員5年多的心血。
  • 《辭海》第七版編纂出版工作啟動大會舉行 韓正陳至立講話
    原標題:城市需要文化軟實力來提升,市民需要更多知識精品來滋養精氣神 發揚辭海精神,打造傳世精品 《辭海》(第七版)編纂出版工作啟動大會舉行,韓正陳至立講話 《辭海》(第七版)編纂出版工作啟動大會昨天下午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