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們在此重溫入黨誓詞、傳承先烈遺志;市民們來此參觀革命史跡、感受紅色文化。七一期間,楊家祠、農講所、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等廣州紅色地標,掀起一陣重溫紅色歷史的熱潮。
市民參觀楊家祠。
楊家祠:
黨員結伴重溫誓詞,市民蓋章留作紀念
青灰的磚牆、懷舊的布景、鮮紅的黨旗,顯示岀楊家祠這所建築有些與眾不同。這裡是廣東早期黨、團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共產黨人在廣州的重要紅色活動點,也是當年《國際歌》在華南唱響的地方。
昨日上午,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的6位在職黨員走進了楊家祠,一起學習楊匏安同志的革命事跡及楊家祠在黨史上的重要地位,並在通往後院的屋簷下集體重溫入黨誓詞、在黨旗下輪流分享入黨故事。
電子工程師谷小姐告訴記者,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下屬各支部在七一期間各自組織黨建活動,廣州紅色場所眾多,各支部黨員可自行協商去處。他們選擇了楊家祠,一來因為這是去年重修後新開放的革命史跡,二是因為同事們對楊匏安的故事很感興趣,希望實地感受。
「在紀念館裡可以看到楊匏安留下的許多作品。使我觸動最深的是他被捕下獄後,依然毫無畏懼地寫下了振奮人心的文章。」楊匏安在極其艱難和危險的環境中,積極從事黨的編譯工作,宣傳馬克思主義以及泰然面對敵人的以死威脅等故事,讓谷小姐記憶尤深。
「七一未到,預約前來參觀、學習的團體和市民就開始絡繹不絕。」楊家祠講解員汪小姐表示,僅七一當天便錄得197位實名訪客,「是今年以來接待參觀者最多的一天。」記者根據現場籤到冊的不完全統計,除了普通市民遊客,參觀者還不乏中央在穗單位、國有企業、私營機構、行業協會等各類團體。
管理員李小姐向記者推介了一本在七一期間廣受市民歡迎的「打卡」手冊——廣東文旅護照,其上圖文並茂地列舉了包括楊匏安故居(楊家祠)、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等紅色場所在內的廣州十大旅遊地標,「持護照來參觀的市民,都能獲得一枚專屬蓋章和一枚精美徽章。遊客若走遍10個景點並完成護照蓋章任務,最終可集齊一套10枚『見多識廣』紀念徽章。」她翻開花名冊,記者看到,家住廣州白雲區的何女士昨日上午「打卡」重溫革命歷史,把楊家祠專屬徽章領回家。
「希望楊家祠繼續做好史料展覽和陳列,開發更多教育項目,大力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文化。」有市民在留言冊上寄語。
市民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參觀楊家祠。
農講所:
觀展群眾絡繹不絕,汲取信仰的力量
7月1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雲宣誓」活動在農講所舉行,由首個馳援武漢戰「疫」的廣東醫生桑嶺,廣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隊副支隊長李曉明,東山街寺右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呂豔虹等優秀黨員領誓,帶領前來參觀的黨員幹部重溫入黨誓詞;活動通過廣州市區融媒平臺「新花城」的直播,在廣州各地,讓黨員幹部跟著領誓者重溫入黨誓詞。
7月2日,「偉大的足跡,偉大的政黨——從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談開去」座談會接力舉行,座談會邀請了黨史、藝術、文博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從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探尋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此同時,由廣州農講所紀念館和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聯合舉辦的「偉大的足跡——我們的法蘭西歲月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料圖片展」也在農講所開展。
記者發現,前來參觀的觀眾,從抱在家長懷裡的幼兒到年過花甲的老人都有,其中,還有不少「95後」「00後」的身影。來自執信中學的小陸告訴記者,在農講所,見證了昔日革命聖地的點點滴滴,激勵著她努力讀書,立志成為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華南農業大學的小高坦言,作為一名中共黨員,要時刻懷揣著愛國情懷,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為祖國貢獻力量。
看過「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料圖片展」,年過五旬的湯女士則坦言,紀念館的流動展覽讓普通市民知道了革命時期的很多故事,她希望,能通過更豐富的新媒體手段,吸引更多孩子在假期來到這裡,了解紅色記憶。「我希望每年都能看到這樣的展覽。」湯女士說。
《厲害了,我的國》導演、暨南大學副教授衛鐵參觀農講所後坦言,因為拍電影的原因,他走訪過很多紅色史跡,每一個紅色史跡點都讓他看到了黨員的光芒。衛鐵回憶,小時候父親曾給過他一本筆記本,裡面有一幅插圖,畫的就是廣州農講所。「當時的我還在湖北,不知道廣州有多遠,農講所有多遠,今天站在這裡,我再一次感受到開天闢地的力量。」他說,今天是自己第二次到農講所,「我也將從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汲取更多力量。」
據統計,7月1日到農講所參觀的市民遊客有1147人次,其中黨員1055人次。
來農講所參觀的群眾絡繹不絕。
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
參觀時段預約滿員,老黨員「客串」講解
在中山圖書館西南方向的越秀區文明路194號-200號,有一座四棟相連的三層騎樓,這裡是中共廣東區委和中共廣東區委監察委員會的舊址。連日來,前來參觀學習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
講解員盧靜雯告訴記者,7月1日至7月2日,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共接待9個參觀團體,入館參觀人數為135人。7月1日當天,該館邀請市委黨校的專家前來新時代越秀講堂為黨員們講黨課,同時開啟「雲導賞」線上直播活動,所有參觀時段都預約滿員。參觀人員中,有學校教師,也有機關單位、醫院、企業的黨員幹部。目前,該館7月3日至10日的預約人數已有100多人。
「中共廣東區委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建立的地區區委之一。在這裡進行黨的教育是非常有意義的,對了解黨史很重要。」講解一開始,盧靜雯便向黨員幹部們介紹道。
盧靜雯還補充,這裡設立了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地方軍事機構——軍事運動委員會;這裡還專門建立監察委員會,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地方紀律檢查機構,開闢了中共紀檢工作的先河;這裡還是大革命時期全國轄區最廣、黨員人數最多的地方黨組織。
一些單位組織黨員到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參觀。
7月2日下午,廣州市越秀區婦幼保健院的11名黨員幹部來到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進行專題參觀學習,觀看主題視頻,並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該院臨床支部黨員發展對象、護士曾秀明坦言,自己剛成為黨員發展對象,很感動於革命先輩們的付出,通過這一次參觀更堅定了她向黨靠攏的信念。
伍崇飛是廣東珠海航運有限公司的一名中層幹部,也是一名有20年黨齡的老黨員。7月2日下午,他跟隨公司黨員幹部參觀隊伍一起來到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參觀,並重溫入黨誓詞。伍崇飛對中國共產黨歷史可謂熟稔於心,在參觀過程中不時與講解員互相補充,為身邊同事介紹相關人物和事件。「我從2000年4月正式成為一名黨員,到今年已有整整20年了,一直以來很喜歡研究黨史。」伍崇飛稱,作為一名黨員,應該在日常工作中更加積極主動,踐行黨員的使命。
單位黨支部組織黨員到中共廣東區監察委員會舊址紀念館參觀。
測溫、預約、備案
讓市民安心觀展
在防疫期間,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實行預約參觀制度,所有參觀的團體和個人均須提前預約。
楊家祠在入口處增設了無需人手操作的自動測溫儀,設信息登記臺,讓大家可安心便捷觀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道嵐、申卉、張姝泓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蘇俊傑、王燕、駱昌威、張姝泓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