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餵養過於精細,目前10個孩子中1個孩子長出「雙排牙」。人的一生有兩副牙齒,一副乳牙,一副恆牙。寶寶8個月後開始長乳牙,一般長夠20顆,6歲後乳牙開始被恆牙替換,12歲左右替換完。如果在這些關鍵節點上,能夠保護好孩子的牙齒,他(她)將終身受益。
新問題
換牙了乳牙卻不掉10%孩子長出「雙排牙」
芳芳(化名)今年6歲,剛進入換牙期。日前,家人突然發現,孩子左下門牙處的乳牙還沒掉,裡面就冒出了一個新的小牙齒,新牙在慢慢往上長。家人急忙帶去醫院,診斷為乳牙滯留,不得不拔掉乳牙,為新牙生長騰出空間。
「現在,兒童長雙排牙越來越多見,臨床上發生率高達10%,也就是10個小朋友有1個出現了雙排牙現象,不得不來醫院拔掉乳牙,為新牙騰出生長空間。」南京市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主任醫師葛久禹介紹,正常情況下,兒童從六七歲開始,乳牙就自然脫落,在半年到一年之間恆牙陸續萌出。如果吃得太精細,發揮不了牙齒的生理性刺激,就容易形成「雙層牙」——乳牙該掉的時候不掉,而新萌出的恆牙被迫長在內側。這就是乳牙滯留。如果乳牙滯留、遲落很嚴重,影響到恆牙萌出以及錯位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咬合以及面部正常發育。
餵養太精細,被認為主要原因
葛主任認為,究其原因,現代人飲食太過精細是造成兒童長雙排牙的重要原因。有些家長心疼孩子捨不得他們去啃蘋果,而是把水果切成一片片的,讓孩子用牙籤叉著吃;以前,孩子啃玉米,現在這些雜糧幾乎遠離了餐桌,使得孩子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牙齒得不到足夠的刺激,導致賴在牙床上不願脫落。而新牙到了時間就要長出來,這邊乳牙還沒掉,那邊新牙開始往外冒,新牙沒有地方,只能在乳牙的邊上萌出。
葛主任建議,家長們應讓孩子多吃些花生、甘蔗、蘋果、玉米等耐嚼食物,保持對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時脫落。另外,一旦發現孩子有雙排牙的現象,要及時去醫院將乳牙拔掉,給恆牙的生長騰出位置。
新研究
9成齲齒由窩溝齲引發
在雙排牙發生率一路走高的同時,齲齒的發病率依然居高不下。目前,5歲娃乳牙齲齒發生率高達70%,也就是10顆牙有7顆齲壞。南京市口腔醫院預防口腔科主任龔玲擔憂地說,乳牙齲壞了,還可以長出新牙,但是六齡齒沒有「替補隊員」,一輩子只長一次。這4顆牙齒由於在孩子乳牙替牙期萌出,容易被忽視,目前齲病率高達30%。
「臨床研究發現,93%的齲病是由窩溝齲引發的。」她解釋說,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磨牙的表面有很多縫隙,坑坑窪窪,這些凹陷的地方,就叫做窩溝。這是牙齒的牙尖在發育融合過程中發生障礙造成的,是牙齒硬組織的薄弱部位。對於新萌出的牙齒來說,窩溝部位深而窄,牙刷毛無法進入進行清潔,使食物殘渣和細菌有了藏身之處,致齲細菌利用食物發酵產酸,腐蝕牙齒形成齲洞,90%的兒童齲齒就發生在這裡,我們稱為窩溝齲。同時,窩溝底部接近釉牙本質界或者位於牙本質內,一旦患齲,破壞可向深部迅速發展,形成外觀小而實際深且大的齲洞,不易早期發現。
專家建議
搶三個時間節點,給牙齒穿上「防護服」
那麼,如何來預防這些齲齒呢?龔主任建議,兒童及早做窩溝封閉。所謂窩溝封閉是指在不磨除牙體組織的情況下,在牙齒的表面,特別是對容易發生齲病的窩、溝、點隙,用一些有機高分子材料進行封閉,保持牙齒不受細菌及其代謝產物的侵蝕,隔絕口腔致齲因素的作用,防止食物和牙菌斑的堆積,達到預防齲病發生而採用的一層防護性的屏障。封閉的最佳時機是牙冠完全萌出,齲齒尚未發生的時候,一般乳磨牙在3-5歲,第一恆磨牙在6-8歲,第二恆磨牙在11-13歲。窩溝較深的青年人也可以進行窩溝封閉防齲。
另外,兒童有部分的齲齒發生在牙齒的光滑面和鄰面,窩溝封閉對這種齲齒沒有預防效果。氟化物是一種化學防齲方法,通過增強牙齒的抗齲能力和促進再礦化,可有效預防牙齒光滑面及鄰面齲病的發生。因此窩溝封閉加氟化物聯合使用,可同時預防窩溝齲和光滑面齲,能最大限度預防齲病的發生。
擁有好的牙齒,請讓你的孩子多咀嚼
隨著社會的發展,食物越來越精細,用來咀嚼的頜骨逐漸退化,變得越來越小,而牙齒依然那麼多,這就帶來一個結果是牙齒排列越來越擁擠,甚至排列不下,造成了牙齒的畸形。
現在的孩子常常被照顧得「無微不至」,平日裡吃食物更是要搞得碎些、煮得爛些以易咬為標準,殊不知,這種減少兒童咀嚼運動的「愛撫」,順應了用進廢退理論,對兒童頜面部生長發育是極其不利的。咀嚼運動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1、兒童和青少年,通過適當咀嚼硬食,可促進頜面部骨骼和肌肉的發育,使之與萌出的恆牙相協調,有利於牙齒排列整齊。2、咀嚼運動能刺激唾液分泌,加強唇、頰、舌三者對牙齒的擦洗作用和唾液對牙面的清洗作用。3、咀嚼運動在將食物嚼碎時,使唾液均勻混入食物中,這樣既可以品嘗食物的美味,又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強兒童的食慾。
【來源:南京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