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爸媽「精養」孩子反遭嫌棄,精細餵養≠科學餵養,別再坑娃了

2020-12-20 母嬰參考

科學餵養養出的是健康、聰明的寶寶,而精細餵養只能養出無法適應成長的「病孩子」。

執筆:周瑤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寶寶成長過程中總是會遇上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新時代的90後爸媽,大家自動地摒棄傳統育兒觀念,向科學養娃看齊,諸多家庭在餵養寶寶方面不再那麼粗枝大葉,精細餵養理念應運而生,當大家盲目跟風時,殊不知有多傷娃。

什麼叫精細餵養?

是指父母在餵養孩子的過程中,嚴格按照醫生或育兒專家們提出的觀點,控制孩子進食的種類與分量,杜絕一切對他成長不利的食物,甚至完全禁止他吃零食、喝飲料。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

可樂?不準喝!要喝就喝果汁!

薯片?不準吃!要吃就吃水果!

不愛吃菜?直接喝各種微量元素補充劑!

...

這種餵養方式過度講究,甚至被部分網友稱為「矯情」,但在執行精細餵養的父母看來,這就是所謂的科學餵養。

為何精細餵養逐漸成為潮流?

如今越來越多高學歷的年輕媽媽加入育兒大軍,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媽媽都會關注母嬰類知識,繼而將自身打造成「科研型媽媽」、「學習型媽媽」。

特別是初為人母的新手媽媽,由於缺少育兒經驗,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焦慮不安的心理,為此,她們只好被動地去吸收大量育兒知識,一旦被說服,就會馬上付諸於行動,迫不及待地在孩子身上實施。

尤其是在寶寶剛出生到三歲這段時間裡,媽媽們會馬不停蹄地給自己灌輸新知識,並且嘗試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育兒消息,並適時做出育兒決策,在精細餵養的潮流驅使下,自然免不了被它「洗腦」。

網友親述精細餵養

網友A:隔壁鄰居要求自己孩子每天要吃8種蔬菜,零食堅決不準碰,看著別的小夥伴隨心所欲吃薯片,年僅6歲的他只能眼巴巴望著,看著怪可憐的。

網友B:我親戚家小孩也是這樣,大人告訴他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孩子一問就說不乾淨,都是「垃圾食品」。結果那孩子如林妹妹般「嬌弱」,隔三差五地生病,連醫生都說養的太金貴了。

網友C:朋友婆婆是月嫂,非常崇尚科學育兒,大夏天將近38度,非不給孩子開空調,總擔心吹病了,結果孩子卻中暑了!

網友D:由於晚婚晚育,家中長輩都把孩子看的很寶貝,一開始也養的很精細——奶瓶必須消毒、輔食必須磨碎,結果孩子1歲前總生病,後來開啟「放養模式」,只要不碰危險東西,爬樹玩泥巴都隨他,吃東西也不忌口,適量就行,現在基本沒怎麼生病,講真,太講究反而不好。

足以見得,不少家長盲目追求精細餵養,甚至進入到走火入魔的地步,實際上,過度的「矯情」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飲食過於精細≠科學餵養

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後,父母在更捨得為孩子花錢,也更加追求科學餵養。

而科學餵養是指從孩子出生開始,在食物種類、餵養方法、科學合理的方式上進行餵養,通常在飲食上注重均衡多樣,講究營養平衡,在適當的時間添加輔食和調料等,主要是符合孩子的身體發展需要。

很多父母誤以為精細餵養等於科學餵養,於是在學到一些育兒知識後直接照搬照抄,完全不懂變通,被人指出問題時還會十分固執,不停勸告。

其實,科學餵養應當根據自家孩子的身體發育特點和狀況進行,適合他們的才是最好的,生搬硬套顯得不夠理智。並且不要將自家孩子與別人家進行對比,因為每個孩子的身體素質和對營養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生搬硬套反而容易出問題。

精細餵養容易導致哪些問題?

1、孩子的食慾變差

父母精細餵養寶寶多見於嬰幼兒發育前期,在給娃準備輔食時喜歡精細加工,要麼做成糊狀,要麼就是一些綿軟的食物,在他們看來這些食物好消化,腸胃壓力不會太大。

然而事實是過於精細的食物無法有效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還會直接影響到其味覺神經系統發育,繼而導致食慾變差,出現挑食、厭食等不良習慣。

2、引發牙齦炎或齲齒

如果食物過於精細柔軟,食物殘渣很容易粘著在孩子的口腔內壁或牙齒表面以及縫隙中,倘若要是沒有養成勤刷牙的習慣,這些食物會在口腔裡發酵,長出牙斑菌,進而引起牙齦炎和齲齒。

3、引發牙齒畸形(雙排牙)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口腔科醫生曾介紹,每天約有20多個長出雙排牙的寶寶前來就診,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娃吃得過於精細所致。

這是因為在換牙前頻繁給孩子餵精細食物,他們的乳牙得不到鍛鍊,牙齦缺乏刺激而過厚,導致恆牙無法正常萌出。

據調查顯示,精細餵養可能會引發乳牙滯留,引起恆牙長出後排列不齊或變成畸形牙,常見就是雙排牙。

它不僅影響孩子的顏值,還會限制正常的咀嚼功能,為此,必須通過拔牙才能解決,這免不了會讓孩子遭受疼痛。

4、無法獲取足夠成長所需的營養

多數家長崇尚的精細餵養就是越細越好,為此,在製作輔食的過程中,將食材加工得過於精細,殊不知這樣做,營養成分會流失得越嚴重,如果長期食用糊狀食物,就無法吸收到成長所需的足夠營養,進而出現營養不良、身材瘦小、發育緩慢等等。

營養不良主要表現為遲緩,寶寶體質差容易生病、生病周期長或者頻繁複發,嚴重時還會直接影響智力發育。

總而言之,各位家長需要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的餵養方式應當與時俱進,在為孩子提供充足營養的同時,更加注重合理餵養、均衡營養,他們才能身體健康、充滿活力。

相關焦點

  • 關於寶寶餵養的困惑之科學餵養等於精細餵養嗎?
    現在育兒教育的理論知識也在不斷的專業化,作為新時代的父母,特別是九零後成為父母后,更加注重和強調科學餵養。孩子一看奶奶不給買,就開始耍脾氣,奶奶無奈之下只好給他買了,孩子媽知道後就與婆婆有了爭執。但她的寶寶由於養的過於講究和精細,也經常生病,過度的「矯情」式餵養也往往會適得其反。怎樣才是科學餵養?在餵養孩子方面,老一輩的父母與新父母總會有些不同的意見。
  • 養娃忠告:母乳餵養固然好處多多,但別讓母乳餵養「綁架」你
    處於哺乳期的小屏身體尚未恢復完全,再加上心理鬱積,情況屬實擔憂,了解後得知原來導致小屏抑鬱的罪魁禍首竟是「母乳餵養」。丈夫抱怨她:夜間起床驚擾自己休息;婆婆嫌棄她:太瘦奶水不足,不能滿足寶貝孫子……養娃忠告:母乳餵養固然好處多多,但別讓母乳餵養「綁架」你
  • 乾貨來襲:超全科學餵養篇,年輕爸媽不愁不懂養娃了
    兩人接受了考試之後,被認為不合格,他們的兩個孩子被福利人員帶走。原因是,這兩人被認為是低智商。幼兒說今天想跟大家說的這個「上崗證」並不是「智商證」,而是為人父母的一些基本正確的知識。這一篇,我們專門介紹科學的餵養知識。普遍來說,很多父母缺乏正確科學的餵養知識。
  • 嬰兒一歲前各月份餵養標準!助力新手爸媽,科學餵養寶貝
    文 ▎大C聊育兒 原創當我們的「小天使」降臨人間的時候,寶爸媽們通常會很激動,但是激動過後,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也常常困著新手爸媽們。孩子應該吃多少奶才算飽?孩子吃飽了什麼樣子?新生兒奶量是多少?孩子慢慢長大,奶量是不是應該隨著增加,又該增加多少?感覺有好多好多的問號,環繞在新手爸媽的腦袋周圍。在這裡針對一歲前嬰兒的餵養問題,我們做了一系列的總結,希望可能幫助到新手爸媽們,讓大家在餵養嬰兒的過程中不再「滿頭霧水」。
  • 11—12個月是孩子猛長期,別天天只餵奶粉,科學餵養更利於發育
    11—12個月是孩子猛長期,別天天只餵奶粉,科學餵養更利於發育同事小王的兒子剛滿1歲,第一次給兒子過生日宴請了很多親朋好友,大家拍照的時候讓孩子們坐在一起。後來,小王看照片的時候,無意間發現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瘦小,而且是七八個孩子裡最小的那個,其他的孩子有些還比自己的兒子月份小。
  • 你見過養得太精細的孩子嗎?6歲吃大米飯都會噎著,幼兒園都不收
    別不信,還真有被「精養」壞了的孩子。每家都是一個娃,個個都是寶,吃的喝的都和以前不一樣了,育兒思想要改改了。這也是奉行精細育兒法則的寶媽經常說的一句話:養娃要講科學,講方法,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不注重衛生,不注意飲食規律。
  • 純素食餵養,坑娃新套路?國外素食主義是怎麼做的?
    原創: 李曉蕾藥師 龍貓藥師近年來素食生活方式越來越流行,龍貓藥師身邊不少朋友逐漸開始吃素,其中甚至有對孩子進行素食餵養的。我剛開始還是很驚訝的,本著科學的心態去思考:對於孩子來說,素食餵養是否可行呢?對生長發育期的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 新手爸媽餵養必知!嬰幼兒餵養的乾貨
    新手爸媽餵養必知—嬰幼兒餵養的乾貨 一、嬰幼兒的定義 母乳餵養時,有的家長會說嬰兒吃奶時總是吸吸停停,吃下睡下的,不知道是不是母乳不夠,不知道怎樣判斷嬰兒是否吸吮好、吃夠奶?其實,新生的嬰兒在吸吮上需要練習,力氣和精力都有限,新手媽媽餵奶也需要和寶寶磨合,所以一開始新生的嬰兒吃奶時會出現吃一下歇息一下,累了沒吃夠睡一小覺,醒了再吃,慢慢到2-3個月就會吸吮能力成熟,每次吃奶較多,隔2-3小時再吃奶。
  • 醫生:早產兒「七活八不活」不科學,爸媽更要關心如何科學餵養
    7個月反而比8個月有「優勢」,這種說法科學嗎?除非8個月的胎兒本身就有基因缺陷、惡性腫瘤等,沒法繼續在媽媽肚子裡生長,早產後確實存活概率不大,但這也是少數情況。就目前的醫學水平來說,早產兒存活的概率是越來越高,一般來說爸媽都不用擔心順利出生這個問題。
  • 關於母乳餵養那些誤區你中過幾個?中一個很正常,全中就是在坑娃
    所以,母乳餵養的媽媽們只有提前了解清楚餵養母乳的知識後,才能更好的進行母乳餵養,那麼在母乳餵養的過程中,媽媽們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誤區四:胸小奶水不足之前我看到一篇文章,裡面說的一位媽媽剛生了孩子,她的婆婆嫌棄她胸部太小,還說胸部那麼小,哪裡有奶水夠孩子喝,後來不到兩個月就給孩子斷奶了,改喝奶粉了。
  • 90後新手媽媽 生了孩子直接選擇奶粉餵養
    母乳餵養對寶寶的好處確實很多,比如能夠提高寶寶的抵抗力、給寶寶腸道更多的保護,但是對於不少正處於適齡生育階段的90後職業女性來說,卻常常在母乳餵養和奶粉餵養之間陷入糾結。最近,90後「新手寶媽」小楊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看了很多講母乳餵養好處文章的她,想要給寶寶進行母乳餵養,可想到將會帶來的一系列麻煩事,她覺得難以下定決心。
  • 這8個夏季餵養誤區,真心坑娃!別中招了
    尤其是寶寶自身調節能力較弱,各方面的適應能力比較差,再加上高溫潮溼容易滋生細菌等等因素,寶寶更容易因餵養不當而生病。本篇文章為大家匯總了「家長們極易在夏季踩坑的8個餵養細節」,幫助家長們避開誤區,科學養娃!
  • 輔食餵養五大誤區,別再坑娃了
    今天咱們援引權威文件,我國衛計委的餵養指導,說說辣媽們添加輔食的幾個常見誤區。這張表中關於寶寶什麼月齡段該吃什麼樣的輔食,吃多少,怎麼吃,都給出了明確的指導。所以,不管何種方式餵養的寶寶滿6月後都應該開始添加輔食。
  • 母乳餵養有幾個常見的誤區,新手媽媽記得繞開走,自己也能少受罪
    十月懷胎,當孩子出生後遇到的第一個問題那便是母乳餵養了執筆:王豔微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升級當媽後,由於有些寶媽對於一些科學知識認識不全,再加上沒有自己的判斷力,以至於進入了種種誤區,好比母乳餵養的誤區想必很多人都中過。
  • 一歲寶寶如何科學餵養?兒科醫生:孩子這樣餵養,健康又強壯
    不知為什麼,最近米糊和雞蛋也不吃了,每天只想吃母乳,真不知道12個月寶寶應該如何餵養了。寶寶能吃什麼輔食?」身為老母親,我從屏幕裡都可以感受到這位新手媽媽的焦慮,曾經的我也是經歷過這樣的階段,經常為寶寶的吃飯問題操碎了心。現在看來,其實大可不必焦慮,只要媽媽肯用心學習,從現在開始科學餵養,慢慢就好了。
  • 1歲寶寶因一碗湯撐破胃,醫生斥責:胡亂餵養,孩子都會被你害慘
    說真的,當時我看到這個新聞,還是蠻氣憤的,這麼小的孩子就要受這麼大的罪,真的是太令人心疼了。而且,這種基本的輔食餵養問題,家長不是都應該都具備的嗎?!但我轉念一想,又覺得蠻心酸的!看著娃這麼折騰,孩子爸媽估計也不好受。
  • 兒科醫生發話:家長別「虐待」孩子脾胃了,這樣餵養害苦了孩子
    昨天我的育兒群裡有家長抱怨養娃難,說她家孩子平時不好好吃飯,睡覺不踏實,體質差經常生病,個頭一直上不去很讓人操心。想必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可孩子都天生體質差嗎?早產兒、剖腹產兒體質差點還可以理解,很多孩子剛生下來胖乎乎的一點毛病都沒有,養著養著體質就變差了,家長是不是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育兒方式呢?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病都是家長「餵」出來的。微博曾經有一位兒科醫生「發飆」,喊話家長:自以為是的餵養等同於「虐待」,請科學餵養孩子。
  • 母乳餵養真的不用喝水嗎?
    作者:寶寶知道 寧,寶媽純母乳餵養的寶寶真的不用喝水嗎?別再坑娃了。總會聽說吃奶的寶寶是不需要喝水的,因為母乳裡面有水份。夏天已經來臨,前些天我去朋友家玩她家已經開啟了空調,她家yoyo(朋友家孩子小名)一直哼哼唧唧,不太舒服的樣子,吃奶都都有點厭棄了,我就問我朋友孩子怎麼了,她說她也摸不著頭腦。我摸了摸溫度也都挺正常的,這個時候我看到寶寶的嘴唇顯得很乾燥,我就問她給孩子喝水了沒,她卻回答純母乳的寶寶不需要喝水,我從來沒給寶寶喝過水。
  • 嬰萌智能衝奶機助力金牌月嫂 輕鬆媽媽科學餵養
    ,更是很多爸爸媽媽學習科學的餵養育兒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學習照顧寶寶的過程中,科學餵奶尤為重要,但也是很多爸媽遇到的難題。「不懂泡奶溫度是多少」「不懂奶粉濃度怎麼把握」「記不清餵奶量和時間」怎麼衝奶餵奶才科學,怎樣才能給寶寶的食物把好關?現場市面上的奶粉,品牌和種類繁多,需要尋找適合自家寶寶的口糧,又要研究每一種不同奶粉的衝泡方法。
  • 人工餵養強於母乳餵養?科學研究有說法,母乳餵養知識大盤點
    很多媽媽覺得,如今科技發展迅速,奶粉經過科學配方,一定比母乳更營養;也有媽媽不以為然,她們覺得媽媽身體產出的母乳一定比科學添加的奶粉更好。究竟哪個的觀點更正確,科學研究給出了答案:母乳餵養對孩子的更好。世界衛生組織也提議儘量使用母乳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