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養育子女,是天經地義的事,孩子生下來就要養育,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家長更要教育子女一些生活知識和為人處世的道理,以便於將來在生活上有一些經驗。
每個人生活在世上,必定會面臨生活、工作、學習、社會活動等種種困難。小孩子們如果在學校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情,或者在外面被小朋友欺負了,可以回到家耍耍脾氣,把負面情緒轉移給家裡人,讓家裡人給他們想方法解決,然後委屈地等人來安慰。
作為父母則不然,在外面遇到了困難,和家庭產生的矛盾,以及在社會活動中產生的各種壓力,這些都要自己來承擔責任,都要想方設法地去解決困難。因為他們要考慮的問題很多,要應對很多的事情,有時候處理不過來,就會感到疲憊不堪、心力交瘁,有時想要放棄,卻害怕自己的所有努力付之東流。
作為一個成年人,不僅要承擔所有的責任,還要兼顧所有人的情緒,在職場上不僅要處理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和複雜的人際關係;在家庭裡要像夾心餅乾一樣,夾在父母和愛人的矛盾之間,小心翼翼地陪著笑臉,還要哄著不聽話的小孩,更讓自己有一種莫名的心理壓力。有時候覺得自己活得很累,只有嘆氣羨慕別人的家庭,別人怎會這麼幸福?殊不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隔壁老王不曾哭。
作為子女,在懂事後本應該多體諒父母,誰生下來就這麼順利?就有得穿,有得吃,有得住,還能上學、工作?這些不是父母操勞所得的嗎?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或者是哪位慈善的人士給你的?還是政府免費提供給你的?其實一分錢也是父母辛苦掙來的,而並非天上掉下來的。
很少有父母在孩子面前抱怨:我是多麼辛苦地在賺錢養家,在外面碰到了什麼困難無法解決,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如此困難,我現在是熬不過去了,你們要好好聽話,努力讀書,將來找個好工作。作為家長們,只能是默默承受一切,並且認真地思考,積極尋找方法應對困難,努力擺脫困境。
父母不是聖人,不可能不會犯錯誤,有時候在外面遇到了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感到非常的煩惱,回到家裡可能會產生負面情緒,可能會對家人發脾氣,這是可以理解的。每個人都不可能事事順心,在煩惱時只能回家發發牢騷,家人應該多點體諒;家裡要是遇到了一些事情,在意見產生分岐的時候,也可能會產生爭執,這時候應該相互理解,不要執著地去爭辯,畢竟家裡是講情而非講理的地方,謙讓也不失為人的一種美德。
父母就像是在炎炎烈日下,默默耕耘的農夫,為了家人能吃得飽、穿得暖辛勤地勞作;父母像是一堵堅實的圍牆,用身軀阻擋了外面的風風雨雨,讓一家人可以在溫馨的屋子裡幸福地生活;父母就像一座老得生鏽的燈塔,照亮了人生前進的道路,指引著自己走向正確的方向;父母更像是一棵百孔千瘡的大樹,寧願被無情的狂風暴雨折斷,也要守護著身旁的樹苗漸漸成長。
父母在,人生就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僅剩歸途。希望所有人都珍惜家人,多一些體諒父母的不容易。作為子女,當你自己成家立業了,你也就會感同身受了,就會知道當父母的不容易,到那個時候你就深深的後悔,更會懂得生活的不容易,父母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