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瑞新材謎團:與供應商萬華化學亦敵亦友 大客戶真實性存疑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每日財報

作者:劉雨辰

美瑞新材即將過會,下遊大客戶存在的合理性遭受質疑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信息,3月19日,美瑞新材將會迎來上會。需要注意的是這並不是公司第一次IPO,早在2017年美瑞新材就提交了申請,但公司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的籤字會計師因個人原因離職,因此被迫中止了審查。

據《每日財報》了解,美瑞新材成立於2009年,主營業務為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主要產品為通用聚酯型、特殊聚酯型、聚醚型、發泡型等各類 TPU 產品。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為王仁鴻,共計持有公司63.39%的股份,現擔任美瑞新材董事長及總經理。

公司本次依舊計劃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開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1668萬股,保薦機構為海通證券,擬募集資金4.94億元,用於30000噸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項目、8000噸膨脹型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項目、技術中心項目、營銷網絡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有一半的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但是這家即將上會的公司仍然存在著眾多謎團待解。

業績雖增長,產能利用率卻下滑

TPU是一種有機高分子合成材料,可廣泛應用於管材、電子注塑(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保護套、智能穿戴設備電子護套)等領域。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TPU銷售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99%,是公司經營業績的主要來源,主營業務的持續增長保障了公司的盈利。

根據《每日財報》的統計,2016-2019上半年,美瑞新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35億元、5.26億元、5.92億元、2.77億元,2017-2018年分別同比增長57.36%、12.39%;同期,美瑞新材的淨利潤分別為2722.12萬元、4441.04萬元、5537.37萬元、3313.38萬元,2017-2018年分別同比增長63.15%、24.69%。雖然營收利潤持續向好,但銷售價格的下調以及成本的上升拖累了利潤率水平。

美瑞新材的原材料主要來自石油化工的衍生品,報告期內公司主要原材料採購價格持續上升。2016年-2018年,原材料MDI平均採購價格分別為13.97元/千克、21.11元/千克、23.18元/千克,2017年和2018年分別上漲了51.11%、9.81%;BDO平均採購價格分別為6.71元/千克、9.29元/千克、9.32元/千克,2017年和2018年分別上漲了38.45%、0.32%;多元醇平均採購價格分別為9.02元/千克、14.50元/千克、16.27元/千克,2017年和2018年分別上漲了60.75%、12.21%。

另一方面,2019年上半年,美瑞新材的主要產品銷售價格全線下滑。通用聚酯型產品價格由2018年的18.50元/千克降至15.55元/千克,特殊聚酯型產品價格由21.09元/千克降至19.59元/千克,聚醚型產品價格由24.73元/千克降至23.91元/千克,綜合價格由20.51元元/千克降至18.83元/千克。

銷售價格的下滑疊加生產成本的上升,使得美瑞新材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的壓縮。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9.68%、18.36%、18.80%和23.79%,而可比上市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別為23.46%、23.75%、21.45%、22.02%。除了去年上半年的反彈,其餘時間內美瑞新材的毛利率始終低於行業平均值。

最後一個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是雖然公司募集資金是為了擴大產能,但事實卻是公司的產能利用率一直處在下滑的狀態。2016年至2019年1-6月,美瑞新材TPU產品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8.78%、74.93%、72.17%、77.31%。

供應商和客戶的謎團

《每日財報》注意到,報告期內公司的供應商高度集中,2016-2019上半年美瑞新材對前五名供應商採購金額各年度採購金額的比例分別為74.77%、81.33%、85.2%和83.71%。

公司主要原材料MDI 的供應商主要為萬華化學(煙臺)、上海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和上海亨斯邁聚氨酯有限公司。招股書顯示,萬華化學穩坐第一大供應商的位置。報告期內,公司向萬華化學子公司萬華化學(煙臺)銷售有限公司、萬華化學(煙臺)石化有限公司採購MDI等原料,採購金額分別為6979.31萬元、11415.71萬元、14106.33萬元、6227萬元,採購佔比分別為24.73%、27.72%、30.9%、29.19%。

需要明確的是,萬華化學主要從事聚氨酯(MDI、TDI、多元醇)、丙烯及其下遊丙烯酸、環氧丙烷等系列石化產品,以及TPU等精細化學品和新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業務,也就是說萬華化學還是美瑞新材的直接競爭對手

除此之外,在創立美瑞新材之前,公司實控人王仁鴻曾在萬華化學及其子公司煙臺萬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職多年,目前公司的多名員工也先後在萬華化學任職過,兩家公司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在之前的問詢中,證監會就曾要求美瑞新材披露向萬華化學採購的產品品類、數量、金額、單價,結合具體情況說明公司向萬華化學採購的公允性。

除了供應商的合理性遭受質疑,美瑞新材的第一大客戶東莞市全潤塑膠有限公司的真實性也存在巨大疑問。公開資料顯示,全潤塑膠成立於2013年,註冊資本僅為3萬元,在成立的第二年便擠進美瑞新材的前五大客戶,隨後一發不可收拾,報告期內始終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戶,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為美瑞新材貢獻銷售金額分別為1.09億元、1.25億元和0.47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在20%上下。

用常理來推斷,一家營收規模過億的企業應該具備一定的規模,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全潤塑膠除了最開始的註冊資金只有3萬元外,實繳資本為0,公司繳納社保的人數竟然也為0,而且還和合作客戶因買賣合同發生了8次糾紛。

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件讓人們不得不懷疑其背後的真實性,很多人由此聯想到美瑞新材和這家公司存在利益輸送或者暗箱操作的可能。

相關焦點

  • 美瑞新材IPO:董秘履歷或存疑 與萬華化學牽扯多 離職員工搖身一變...
    伴隨著美瑞新材ipo即將上會,仔細研究發現,公司仍然存在諸多待解問題,比如離職員工是其大客戶;董秘履歷存疑;短期債務承壓,近一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與萬華化學牽扯多…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還是大客戶美瑞新材的IPO還牽扯出另一家上市公司――萬華化學。
  • 美瑞新材「二進宮」:團隊出身於萬華化學 多起交易公允性存疑
    然而,美瑞新材仍然存在諸多待解問題,如毛利率波動較大、募集資金用途成謎、實控人及核心人員出身於萬華化學恐存競業限制、關聯交易公允性存疑等等。對於上述問題,財經網曾向美瑞新材發送採訪函詢問,截至發稿前,對方尚未回復。「依賴」萬華化學,交易公允性存疑?
  • 美瑞新材IPO疑點:萬華化學既是公司競爭對手,也是第一大供應商
    已經成功過會的美瑞新材,仍需重視原材料採購價格上升、毛利率低於同行、邊募資邊分紅以及與供應商關係複雜等問題。3月19日,第十八屆發審委2020年第34次會議召開,審核結果顯示,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瑞新材」)過會成功。
  • ...與萬華化學關係糾纏不清,IPO過會的美瑞新材招股書多處矛盾仍待解
    萬華化學是美瑞新材第一大供應商,美瑞新材實際控制人及多名董監高人員曾經在煙臺萬華任職。萬華化學在業務上也與美瑞新材存在重疊,且公司體量遠大於後者。可以說,美瑞新材的生產經營,高度依賴於「競爭對手」。美瑞新材董事會秘書、行政經理郭少紅,也曾在萬華化學工作。另外,美瑞新材三名監事均曾在萬華化學工作多年。證監會發審委要求美瑞新材說明的問題,一是美瑞新材與萬華化學的產品差異;二是雙方合作與競爭並存的關係是否會對公司有不利影響;三是曾在萬華工作的公司董監高是否違反競業限制;四是與萬華化學是否可能產生專利糾紛等。
  • 美瑞新材「過會」 與萬華化學關係被深度問詢
    原標題:美瑞新材「過會」 與萬華化學關係被深度問詢      19日,發審委通過了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
  • 美瑞新材「二戰」IPO終過會 募資用途曾多次變更
    供應商與公司高管是「熟人」關係  前高管離職成公司經銷商記者注意到,證監會對美瑞新材的大量問詢基本圍繞著其第一大供應商萬華化學展開。據了解,美瑞新材實控人及部分高管曾在萬華化學工作,另資料顯示,公司實控人是王仁鴻。
  • 6公司全過會 美瑞新材與萬華化學關係被發審委深度問詢
    原標題:6公司全過會,美瑞新材與萬華化學關係被發審委深度問詢 摘要 【6公司全過會 美瑞新材與萬華化學關係被發審委深度問詢】3月19日,發審委通過了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美瑞新材IPO疑雲:低價向實控人原東家買材料被輸送利潤?
    而同期,美瑞新材向萬華化學旗下公司萬華化學(煙臺)銷售有限公司採購的MDI均價僅為18.26元/千克,相對於7.7折採購,存在被輸送利潤嫌疑。而美瑞新材實控人王仁鴻,及公司眾多高管,都有萬華化學及旗下公司工作經歷。美瑞新材高管曾與萬華化學關係密切。
  • 美瑞新材IPO途中4年換三任財務總監,不缺錢募資近半擬補充流動資金
    2019年8月26日,美瑞新材召開第二屆董事會第五次會議,任命都英濤為公司財務總監,同時張生不再兼任財務總監。頻繁的高管變動也引起了發審委的注意。在美瑞新材的過會會議上,證監會要求美瑞新材說明「2016年以來,發行人三任財務經理離職的原因及合理性」。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高管狀況百出,美瑞新材實控人都與第一大供應商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 美瑞新材費用分析缺同行對比,募投項目疑點重重
    此次在創業板上市並非美瑞新材的第一次IPO,早在2017年3月9日,新三板掛牌不久的美瑞新材曾衝擊過深交所創業板,但因"聘請的立信所籤字會計師離職"而中止審查,後撤回了上市申請文件。梳理公開資料後《壹財信》注意到,美瑞新材未對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等重要數據進行同行對比分析;另外其前後兩次IPO申報的募投項目差異較大,其中也存在一些疑點。
  • 阿里、騰訊、平安「三馬同槽」:亦敵、亦師、亦友
    在這個三角關係圈裡,與其單純的稱三者是現實版「中國合伙人」,不如用「亦敵、亦師、亦友」的註解更為合適。  阿里巴巴藉助各金融機構的力量,其網際網路金融生態閉環初具規模,騰訊也在逐步加深向金融領域的滲透,從理財通到與國金證券合作,再到籌建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也是風生水起。
  • 殘酷賽制「亦敵亦友」登場
    記者許逸群/臺北報導ETtoday大型廚藝選秀節目《料理之王》明(27日)晚間9點將播出第5集,上演「亦敵亦友」合作賽,隨機配對2位參賽選手組隊,並與其他選手組成的隊伍PK。▲《料理之王》本周將上演「亦敵亦友」賽制。(圖/ETtoday)本集邀請在兩岸三地走紅,近年也主持料理美食節目的朱孝天擔任飛行導師。
  • 【民族團結一家親】亦師亦友亦真情
    【民族團結一家親】亦師亦友亦真情 2020-10-10 21:2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光弘科技:應收帳款居高不下供應商真實性存疑
    另外,在查閱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後,公司的原料供應商深圳品網科技有限公司、應付帳款客戶美亞電子有限公司同樣查無此人。最後,公司旗下子公司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虧損。  品網科技真實性存疑  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2014年、2015年向原材料供應商深圳品網科技有限公司採購電子元件574.46萬元、708.31萬元,該公司是光弘科技第四大原料供應商,但是記者並未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到該公司的名稱,因此該公司是否存在還是個問號。
  • 亦師亦友更像「媽」
    亦師亦友更像「媽」賀紅說,她和學生的關係——亦師亦友更像「媽」。教書育人,亦師亦友更像「媽」「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賀紅說,這句話,用在教書育人上也不為過。「因為喜歡他們,愛他們,除了有特殊情況,我基本上都是在學校,孩子們有什麼事都找我。」「不吃行不行?」有一次,賀紅突擊查寢室,發現宵夜的味道很重。「晚飯吃得早,餓得快,不吃睡不著!」
  • 亦師亦友 結隊前行
    餘強副校長和張靜主任也分別對師傅和徒弟進行要求:勤學習、帶好頭、亦師亦友,人人為師。
  • 最好的夫妻關係:亦師亦友
    如果非要總結出一個狀態,那麼夫妻之間,最好的關係,莫過於亦師亦友。夫妻的不同之處,要瞭然於心;不足之處,互相補充;優勢之路,互為助長。面對同一個問題,能夠對照對方找出自身的不足,也能夠努力的改進,唯有這種亦師亦友的夫妻關係,才能走得更長遠。就算是素不相識的兩個人,也會因為三觀的不合而產生激烈的爭鬥,更何況朝夕相處的兩個人。男人和女人本來就有很多的不同之處,這些差異是後天無法消解的。
  • 亦師亦友——孟浩然與李白
    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對李白而言,他和孟浩然之間亦師亦友,既是老師,又是長兄,也是肝膽相照的知己。李白一生狂放,佩服的人不多,雖然孟浩然是一介布衣,沒有任何官職,但李白對孟浩然非常尊重,認為他是一個胸中具有大丘壑的人。
  • 授業以德,亦師亦友——曹穎
    這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狀態,如涓涓細流澤潤著學生的心靈,這種平等和諧亦師亦友的關係,建立起日久彌新的友誼,使得一屆又一屆畢業的學生還經常聯繫到曹老師。對於班級管理,曹老師採取抓大放小的策略,以信任支持推進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大的原則問題上,曹老師嚴格把握方向,樹立班風。
  • [公告]萬華化學:對外投資公告--成立萬華化學(成都)有限公司
    [公告]萬華化學:對外投資公告--成立萬華化學(成都)有限公司 時間:2013年10月17日 17:55:51&nbsp中財網 股票簡稱:萬華化學 股票代碼:600309 公告編號:臨2013-28號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外投資公告 ——成立萬華化學(成都)有限公司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報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