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活中,關係到教養的36個細節,至少做到半數以上

2020-10-19 玻璃茶具套裝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很多時候,觀察或了解一個人,不是聽他說了什麼,而是要看他做了什麼;不只要看他大是大非上怎麼做的,還要看他細微之處如何處理。因為細節體現的是素質,是教養,職場上更是如此。羅列了36條供大家參考對照,看看你做到了幾條。

1.吃飯時儘量不要發出聲音。

2.吃飯要端碗,看準了再夾,不在盤子裡挑挑揀揀。

3.別人倒水或端水給你時, 要用手扶一扶,以示禮貌;倒茶時,可行叩指禮。

4.早餐一定要吃,哪怕吃個蘋果喝杯水。

5.用完餐要提前離席時記得說一聲:我吃完了,你們慢用。

6.給人遞水時一定是雙手。

7.倒完茶水,壺嘴不要對著別人。

8.坐椅子時不要把椅子腿後面翹起來。

9.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女不靠牆,男不抖腿。

10.女性撿東西或者穿鞋時要蹲下,不要彎腰撅屁股。

11.洗完手不要隨意甩手,會甩在旁邊人身上,非常不禮貌。

12.遞刀具、剪刀之類的,一定要遞刀柄那一端。

13.感覺到有人盯著你看時不要直視對方,裝作沒注意到就好。

14.聽別人說話,眼神不要飄忽,顯得很沒有禮貌。

15.在朋友家做客,不要空手去,吃完飯主動幫忙收拾。

16.擦桌子的時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擦。

17.每天仔細刷牙,特別是晚上。

18.不隨地吐痰亂扔東西,沒找到垃圾箱就帶回家扔。

19.去別人家裡做客,不要坐在人家床上。女孩子尤甚。

20.送人要說:慢走。

21.最後一個進門記得隨手關門。

22.房間裡有人時,要輕聲關門。

23.停車必須入位,同時給別人開門留空間。

24.懂得聆聽,不搶話。

25.別輕易承諾,說到就要做到。

26.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

27.交流是互相的,不要別人說半天,要麼不回復,要麼只是嗯嗯嗯、啊啊啊。

28.即便受了委屈,別急著爭辯,等大家平靜下來再解釋。

29.接電話陌生電話第一句要說:喂,您好。掛電話時,如果對方是長輩或上司,就等對方掛掉你你在掛,如果自己就是長輩或上司,那就主動掛掉,別讓對方在線等。原則上是誰先打來誰先掛。

30.有禮貌應該是對所有人,無論是上司、還是長輩,餐館服務員或者是路邊撿垃圾的老者。

31.女人經濟要獨立,不能一直手心朝上向男人要錢花,無論這個男人多麼愛你。

32.做任何事都要適可而止,哪怕是吃東西或者發脾氣。

33.不可能和遇到的每個人都合拍,但要記得: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待你。

34.你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秘密。

35.社會遠比你想像的複雜,人需要不斷學習,不僅是書本知識,還有待人處事。

36.保持樂觀:這世界上最偉大的英雄主義,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它。

最好的教養不在人前,更在人後;不在事中,更在心間。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歡迎關注,一起學習成長,有關於本文你的觀點可以留言。

相關焦點

  • 生活中怎樣區分「任性」和「沒教養」?三個細節詮釋教養的重要性
    努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文/芨芨草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長輩批評年輕人沒教養。但很多年輕人則認為沒有錯,還不應上升到「沒教養」的地步,最多算是「任性」。那麼,怎樣才算「沒教養」呢?這從三個細節就可以看出來。首先,別人說話時不要插嘴,如果自己不同意,也要讓別人說完,然後再找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
  • 30個體現教養的細節!你做到了嗎?
    30個體現教養的細節!你做到了嗎?有人這樣說:教養,就是讓別人舒服,自己也不憋屈教養,是不佔別人便宜,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教養,是體諒他人的不易……他們說得對,但卻不如陳丹青說得精闢:「教養就是細節。」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令人舒服的細節,而最容易暴露出來的就是教養的問題。教養,就是會在細節裡出賣你的東西。
  • 生活細節中的教養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人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一個人的教養就是他的臉面,在工作、交友、戀愛、婚姻、家庭、育兒上都能體現出來,教養與貧富家境無關,而是與他從小所受到的家教有關。​那在生活中,從哪些細節上可以正確培養孩子呢?
  •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
    01 懂的感恩是一種教養近日,一名小男孩獨自過斑馬線,路過車輛紛紛減速讓行。小男孩一步一鞠躬,連鞠三躬向讓行的司機致謝。這名小男孩叫屠昱開今年8歲,是蘇州張家港實驗小學一年級學生。當天是他第一次獨立去上這,媽媽在窗口拍下了感人的一幕。
  • 教養,藏在生活的細節裡,好好生活,就是教育
    接著興奮地問媽媽,現在到哪裡了。站在邊上的我,意外於孩子的乖巧表現。心裡默默讚許的同時,我又有些好奇:父母如何教導,才能培養出懂事的孩子呢?《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中提到:「禮貌,能表現一個人的友善態度和語言美感。禮貌的品德是一種內隱的學習,惡補不來的。」
  • 男人的教養,體現在這5點細節上
    同樣是小屁孩,但另外兩個卻沒有做到,不是說要踩別人,他們兩個也很優秀,但在細節上,易烊千璽確實做得比較好。不單那次,我發現優秀的教養是不留痕跡的,總是在細節處體現,在《親愛的客棧》中,身為實習生的易烊千璽也出現,與人碰杯總會低一些。
  • 一個人是否有教養,都藏在不起眼的細節裡,貌似簡單卻最難做到
    人是否有教養,都藏在不起眼的細節裡,貌似簡單卻最難做到!1、守時守信:一次香港作家梁鳳儀應邀到北京大學演講,由於堵車的原因,遲到了一個小時。主持人一再強調:「梁老師遲到是因為塞車。」但是,走上講臺的梁鳳儀再三致歉,她說:「各位同學,我在此向大家誠懇道歉!北京堵車是常事,但我不應該為自己找藉口,我應該把塞車的時間計算在內,做好充分的準備。
  • 細節裡,藏著一個人的教養
    可是那種容易忽視的細節中,在那不經意間的言行中,卻會輕而易舉的戳破你的偽裝,展現你最真實的教養。 真正有教養的人,從來不會刻意只讓自己感覺重要的人舒服,而是他們最正常不過的舉手投足間,都會讓所有人如沐春風。
  • 細節,出賣了你的教養(夜讀)
    而真正決定一個人形象的則是另一張臉:教養。」教養不是在人前裝出來的,也不是現學了禮儀課就能夠「端」著演出來的,它是一個人內在素質的自然流露。展現教養,就等於展現一個人靈魂的模樣。要從表面上真正了解一個人是很難的,但我們可以從生活的細節中,看清一個人的人品和真心。
  • 15個細節做到了,孩子一看就有教養,男孩女孩的爸媽都應該收藏
    導讀:這15個細節做到了,孩子一看就有教養,男孩女孩的爸媽都應該收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15個細節做到了,孩子一看就有教養,男孩女孩的爸媽都應該收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二哥●盤點】有教養的100個細節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教養的細節數不勝數,應該無法統計。二哥在這裡盤點出了最為常見的100個教養細節,供你作為評判一個人是不是有教養的事實參考,也供你作為自己修煉教養累積教養的實踐參考。22.說話辦事要三思而後行,說到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諾。23.遇到不義之財,千萬不要貪,哪怕是小便宜也不要貪,因為錢再多也有花完的時候。24.屋裡有人的時候,出門要輕手關門。
  • 和孩子建立良好關係,請先做到這5個細節
    和孩子建立良好關係,請先做到這5個細節!親子關係是兒童最早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父母的人品,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以及態度等,都在這種關係中直接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產生影響,也將影響他們今後的人際交往關係。親子關係是個體和社會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幼兒期,它幾乎是個體全部情感的依賴所在。
  •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
    為了使孩子早早建立一種健康、堅強的工作性格,我從小就和她們談工作;我期待教養是培養的工作,而非日後導正的功課。我不是要找一個喜歡我的工作環境或是喜歡我的人來當工作夥伴;我想找一個與自己的工作有單純的愛悅關係的人,因為這樣的人不論到哪裡、做什麼,都會努力去喜歡自己的工作。
  • 你的教養,藏在舉手投足之間,體現生活細節
    記得董卿在《開學的第一課》採訪96歲的著名翻譯家許淵衝老先生的過程中是跪著進行採訪的,因為徐老先生是坐在輪椅上的,董卿穿著高跟鞋和緊身裙,半跪在舞臺,在對話時一直保持和老先生平視或者仰視的角度,既優雅又有禮貌。
  • 所謂的教養,不過就是一點一點的細節體現
    文/芨芨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其實都是從細節處去體現。人有沒有修養,和他的出身和背景有關係,但也不是絕對的關係。
  • 教養,全看細節,國慶假期請把這40個細節教給孩子
    早在十多年前,陳丹青先生就寫過一篇文章,專門談細節與教養,一起來讀。我特別注意後者:幾十年來,是什麼原因,使我們一些國民失去了教養,而且是起碼的教養?很多很多有地位的人,教授、官員、社會名流……你仔細去看,他們未必有教養。我本人的沒教養,剛才已經有個例子。現在說個別人的例子,是別人對我沒教養。
  • 你的教養,藏在每一個細節裡
    雖然飯店並沒有要求顧客自己收拾桌子,但從細節上看,兩位客人的教養高下立判。有人說,「教養,就像血管一樣,可以盤根錯節地生長在一個人的血肉之軀的最深處,與人不可分割。」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和年齡、貧富無關。教養根植於人的內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優雅與高貴。
  • 怎麼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好好生活就夠了
    怎麼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成為了很多父母迫切要解決的問題。答案很簡單:好好生活,就是教育。全書的核心觀點就是8個字,好好生活就是教育。兩位老師一問一答,從4個方面來闡述。1、我們要用對的方式。愛孩子,不是全世界都圍繞著他,更不是「照書養」。2、好好生活就是教育。父母言傳身教,謹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3、親師的溝通與合作。孩子從六歲上小學,到22歲大學畢業,至少有16年的時間是在學校。
  • 所謂教養,全看細節,國慶假期請把這40個細節教給孩子
    我特別注意後者:幾十年來,是什麼原因,使我們一些國民失去了教養,而且是起碼的教養?很多很多有地位的人,教授、官員、社會名流……你仔細去看,他們未必有教養。我本人的沒教養,剛才已經有個例子。現在說個別人的例子,是別人對我沒教養。
  •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裡:好好生活,就是教育
    洪蘭說:「教養孩子一點都不難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體會或學習過那種生活,在培養出一個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個有趣的母親。」「培養自己」比培養孩子重要,言傳身教勝於一切說教。給孩子足夠的寧靜和食物,給孩子整段安靜的時光,和孩子一起吃飯,保持平靜的心情,教孩子一起做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