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背唐詩三百首,英語無障礙交流,小學入學條件難倒家長:做不到

2020-12-12 90後育兒幫

早期教育是育兒工作的重要內容,很多家長對此都非常重視。我們通常所說的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既包括豐富孩子所掌握的知識,為孩子以後上學打好基礎,也包括完善孩子的品格,使得孩子從小形成良好的習慣與道德認識,為以後的人生發展做好準備。

現在孩子們面臨的教育競爭非常激烈,家長們也都在積極應對,盡一切可能讓孩子「早學一點」、「多學一點」,生怕孩子的學習成績「輸在起跑線」上。不過對此我們也有一個疑惑:過分地讓孩子超前學習,甚至在學習方面給孩子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這樣做真的有意義嗎?我們來聽聽一位家長的心聲。

案例:小學入學難度苛刻,家長心裡有疑問

來自蘇州姑蘇區的一位網友爆料說,他們那裡的一所私立小學,入學要求太高,讓自己感到十分不解。他說,這所小學,要求入學的孩子會背唐詩三百首,要能用英語與外國人進行無障礙的對話,要會一百以內的加減法。他覺得,這些標準對一個剛要上小學的孩子來說,實在太高,他想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神童能有幸被這所學校錄取,也想知道為什麼學校會對孩子提出如此高不可攀的要求。

有些網友坦言,這些條件確實有點過分。會背唐詩三百首,要知道高中生高考範圍內的必背古詩詞,全算上也就一百多首。要說能用英語進行無障礙交流,恐怕一部分大學生都無法做到。至於「一百以內加減法」,通常是二到三年級學習的內容,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好,家長平時多用心,倒是可以達到。

有的網友說,以自己現在的水平,恐怕連個小學都上不了。自己的能力,已經被這個社會淘汰了,恐怕再過不久,自己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不如了。也有些網友對此表示很淡定,認為這不過是學校篩選優秀孩子的一種方式,更有可能實際標準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嚴格,對此不用大驚小怪。

學校的入學要求不斷提高,也給了家長們很大的壓力。家長平時不僅要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還要提前在家裡教會孩子各種知識,以便應對學校的要求和同齡孩子之間的競爭。有的家長說,現在當父母真是越來越累了,有時候感覺不是孩子在上學,而是自己在上學。

解構:對孩子的高要求從何而來?

我們可能真的要問這樣一個問題:這些對低年齡孩子的高要求,到底是怎麼來的,現在的孩子真的需要如此高的標準嗎?亦或是現在的孩子,能力已經達到了這種地步,他們真的可以學習遠超自己能力範圍的知識和技能嗎?我想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學校及教育機構的推動。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源,取得更好的成績,學校肯定會設立一系列的入學標準。學校之間,也存在著競爭關係。如果一所學校的實力很強,名聲很響,那麼它對家長和孩子的吸引力也更大。設立更高的標準,可以讓他們從容選擇孩子,而不用擔心標準過高的問題。

第二,是家長們內心的焦慮。「贏在起跑線」這句話,在家長們心中已然成為至理名言。如果自己的孩子能早學一點,多學一點,以後就能和其他的孩子形成比較優勢,那麼無論是升學還是高考,孩子都能佔據一個好位置。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十分焦慮,危機感很強,恨不得讓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就學完高中的課程,這樣他們才能對孩子的未來放心。這種焦慮是會擴散的,不僅會影響到其他的家長,也會影響到很多學校和教育機構。因此在家長和教育機構的雙重作用下,學校對孩子的要求就會不斷提高。

第三,是社會氛圍的變化。我們曾經經歷過一段提倡「素質教育」的時期,當時我們號召給孩子「減負」,讓孩子快樂的成長,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儘管我們仍然在做這些工作,但很明顯,當前部分家長已經對素質教育產生了自己的理解:素質教育不是放開了玩,而是培養綜合競爭力,而培養綜合競爭力的關鍵,還是勤奮刻苦。

所以我們看到了很多孩子白天上課、晚上補習、周末興趣班的情況。一部分孩子的綜合能力提高了,社會上對孩子們的平均要求也就被拉高了。所以我們看到有些學校的入學要求很高,是因為有些孩子確實能達到這樣的標準。

質疑:如此高標準,是好是壞?

能讓孩子表現得更加優秀,當然是每個家長都樂意看到的事情。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部分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導致孩子生活壓力過大,失去信心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影響到了孩子的正常成長,這必須得引起我們的注意。

我一直反對在育兒過程中為孩子灌輸不符合其認知能力的知識與技能。有些時候,超前的學習和培訓,對孩子來說反而會起反作用。如同家長十分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會「早熟」一樣,不合適的知識技能同樣會讓孩子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慣性出現「早熟」的現象。但有的家長不但對此毫不擔心,反而認為這是種好的現象,這實在是令人無法理解。

總結:理性看待育兒工作,切勿好高騖遠

家長們對孩子未來的焦慮和擔憂,我表示十分理解,但我們在平時的育兒工作中,一定要保持理性。曾有這樣一個案例,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從小就掌握雙語技能,在孩子小的時候創造了全方位的英語環境,但最後孩子英語說得還行,漢語卻一句都不會講。這種撿起芝麻丟掉西瓜、本末倒置的做法,實在不值得其他家長效仿,也需要家長們引以為鑑。

我們育兒工作的重點,是給孩子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保障,讓孩子掌握必須的技能,建立孩子正確的道德意識,養成良好的習慣,而不是教會孩子背多少首古詩,能說多少種語言。家長與老師最大的不同在於,家長是孩子情感的慰藉,而老師則是知識的源泉。認清自己的角色,做適合於孩子的育兒工作,不要好高騖遠,拼命加碼,那樣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要比給孩子帶來的好處更多。

相關焦點

  • 會背唐詩三百首,英語無障礙交流,小學入學條件難倒家長:做不到
    ,他們那裡的一所私立小學,入學要求太高,讓自己感到十分不解。他說,這所小學,要求入學的孩子會背唐詩三百首,要能用英語與外國人進行無障礙的對話,要會一百以內的加減法。他覺得,這些標準對一個剛要上小學的孩子來說,實在太高,他想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神童能有幸被這所學校錄取,也想知道為什麼學校會對孩子提出如此高不可攀的要求。有些網友坦言,這些條件確實有點過分。
  • 能背唐詩三百首,家長認為:無需拼音和識字學習,入學一樣很優秀
    離開學還有不到一個月,就是有這樣非常自信的家長說:沒去幼小銜接,也沒學拼音和識字,通過背唐詩三百首,我們孩子的古詩詞記憶力非常好。想問問小島老師,這樣的孩子,是有語文學習天賦嗎?家長對孩子學習天賦的非常自信。當然學齡前兒童不提倡過早學習一年級的新課,但是不識字光靠背誦唐詩三百首,是不能體現孩子的語文學習天賦的。
  • 能背唐詩三百首,家長認為:無需拼音和識字學習,入學一樣很優秀
    離開學還有不到一個月,就是有這樣非常自信的家長說:沒去幼小銜接,也沒學拼音和識字,通過背唐詩三百首,我們孩子的古詩詞記憶力非常好。想問問小島老師,這樣的孩子,是有語文學習天賦嗎?家長對孩子學習天賦的非常自信。當然學齡前兒童不提倡過早學習一年級的新課,但是不識字光靠背誦唐詩三百首,是不能體現孩子的語文學習天賦的。
  • 三歲萌娃記憶力驚人,百首唐詩脫口而出
    視界網消息,開學不久,一名在潼南區北城龍珠幼兒園就讀的3歲幼兒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來這名萌娃的記憶力驚人,不僅能背百首唐詩,還沒入學就已經識記了1000個漢字和1000多個英語單詞。記者在和他交流的時候,他能流暢的說出Uncle(叔叔)這個英語單詞,當問及他會不會背誦唐詩時,他一口氣背出了王維的《山中》、王之渙的《涼州詞》 等6、7首唐詩。曹瑜軒的媽媽張玲告訴記者,孩子在一歲零兩個月的時候就能清晰吐字了,一個月後她便發現他已經把常讀給他聽的三字經背了下來,在兩個月後依然能流利的背出來,當時她也很吃驚。
  • 那些背誦過唐詩三百首的孩子,作為語文啟蒙學習,後來都怎麼樣了
    隨著對語文學習要求的不斷提高,家長們對學生們的語文啟蒙學習更加重視。除了在入學前就讓孩子超前學習,把拼音、生字先都學完,甚至還要學習國學,背誦唐詩宋詞三百首。然而作為語文啟蒙,只用背古詩和學習國學就能激發孩子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嗎?顯然是不能的,相反,學齡前孩子背誦唐詩除了能夠體驗句子韻律,提高記憶力,並不能對語文學習有所幫助。
  • 唐詩三百首,是每一代中國孩子的噩夢
    為什麼中國家長這麼痴迷於讓孩子背誦唐詩?為什麼是唐詩三百首,而不是其他的背誦材料?背唐詩的教育方法,真的能讓孩子增強語感,加強記憶力嗎?為什麼是唐詩三百首在回答「背唐詩有沒有用」之前,我們首先要回答,為什麼家長要跟風讓孩子背唐詩呢?明明可背的東西這麼多,為啥唐詩會勝出呢?唐詩(尤其是唐詩三百首)之所以能打敗眾多誦讀經典,並不是因為它是中國文學的巔峰,而是因為另外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 《唐詩三百首》英文版來襲,每天背一首,英語輕鬆出神入化!
    如果你有提高英語口語的想法,不妨試著看看《唐詩三百首》英文版!
  • 能背百首唐詩,愛讀大河報
    耳聰目明的呂印蕊老人    94歲的新鄉老太太呂印蕊,眼明耳聰,思維敏捷,不但能背誦百首唐詩,每天打三個小時的麻將昨天,記者在新鄉市外國語小學家屬院,見到了這位令人稱奇的老太太。    □記者 任磊實習生李華輝 文圖    低調個性|不願接受採訪    昨天上午,記者找到了呂老太太的家。她的兒子,今年75歲的李慶彬正在做飯。聽說記者要採訪,老太太躲在屋裡不願意出來。「我不接受採訪,就會背幾首詩,有啥好採訪的?」
  •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 休閒益智 大小: 1.49M
  • 沒有背100首唐詩,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一樣高,因為他們做對了3件事
    每次看到家長們痴迷於給孩子背《唐詩三百首》等所謂國學啟蒙的教育時,作為語文老師,心裡也是很焦急的,希望家長能夠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背唐詩不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和學習能力,讓學齡前的孩子背誦唐詩,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韻律,對語言的語感,而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背唐詩只是其中的一個方法,適合背唐詩的孩子更多是三年級以上,開始系統學習唐詩結構、文言文的課文內容後
  • 沒有背100首唐詩,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一樣高,因為他們做對了3件事
    唐詩三百首》等所謂國學啟蒙的教育時,作為語文老師,心裡也是很焦急的,希望家長能夠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背唐詩不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和學習能力,讓學齡前的孩子背誦唐詩,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韻律,對語言的語感,而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背唐詩只是其中的一個方法,適合背唐詩的孩子更多是三年級以上
  • 亞森和他的維文版《唐詩三百首》
    唐詩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其中《唐詩三百首》作為中國優秀文化遺產之一,曾被翻譯成英、法、俄、德等多種語言,國內也曾翻譯成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語言。近日,由維吾爾族翻譯家亞森·阿瓦孜編譯的《唐詩三百首》維文版正式面世,填補了維文版唐詩集選的空白。
  • 《唐詩三百首》:最經典的童蒙讀物
    "一個懂中文的華人,只要認真讀一下《唐詩三百首》,他的心就不可能不中國化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這樣說到。如果讓我們說出一本關於唐詩的著作,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唐詩三百首》。這部唐詩選集成書於清代中後期,可謂家喻戶曉,極受推崇。
  • 《唐詩三百首》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說起《唐詩三百首》我真的是太熟悉,因為小時候就開始接觸,我相信肯定有大多數的小朋友都和我一樣吧。這是我從小就開始接觸的一本書,據我媽媽說在小時候我曾經把整本《唐詩三百首》裡的詩歌都給背過。其實我現在想一下都有些佩服當年幼小的我,《唐詩三百首》裡面可是選了77位詩人共311首的作品,我都舉得我小小的腦容量是怎麼記住的。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文 | 謝小樓01《唐詩三百首》書前有一個蘅塘退士的題辭,在精讀唐詩三百首之前,有必要先讀一下這個題辭。同時,也有必要對《唐詩三百首》的內容作一個概述,好讓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唐詩三百首》。先讀題辭: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 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因此,我將這個方法做了一下改良,用來研讀《唐詩三百首》。我並沒有找齊所有《唐詩三百首》的版本,只找了其中八個重要的版本,輔以工具書和延伸讀物,來研讀《唐詩三百首》。同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於是我決定每讀一首,便寫一篇精讀文章,發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與朋友們交流。
  • 《唐詩三百首詳註》:百年經典 不敗於歲月
    「做陶先生的及門弟子,第一是要做詩。」在杜華平的記憶中,剛入學不久,陶先生就寫了一首五律給學生們。那天,他興致很高地來到學生們在西區的平房宿舍,有滋有味地講解了詩意,然後,鼓勵學生從熟悉平仄開始,逐漸學會做詩,真正做一個內行的古典文學學者。杜華平在回憶時說: 「先生是個古典詩人,他仿佛不是生活在當代,分明還停留在唐宋時代。」
  • 五歲識字3000多,會背古詩580多首,被央視力捧的神童有多強?
    五歲識字3000多,會背古詩580多首,這位被「人民日報」點名表揚,被董卿、撒貝寧等多名央視主持人力捧的孩子有多強?爸爸媽媽你不願意孩子吃苦,還妄想贏在起跑線?一個5歲的孩子會幹什麼?能幹什麼?會從1數到100?會背兩首唐詩?會做家務?不,他今年5歲,名叫王恆屹。認識3000多個字,會背580多首詩。
  • 他是記憶大師,5個小時背下唐詩三百首,因能力被賭場拉入黑名單
    這個世界一直都不缺天才,每個國家都是如此,特別是我們人口眾多的中國,天才更是一抓一大把,不過都說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在以前那個信息還不過發達的時代,能夠發現天才的人才是最為難得的,如今信息傳遞速度這麼快,只要你有實力,就不會沒有人知道,大家還記得那個只用了5個小時背會正本《唐詩三百首
  • 唐詩天天背 《絕句二首》
    尊敬的讀者:我們將會用150天更新《唐詩三百首》所有必背古詩,每天兩首。傳承經典,我們責無旁貸。 唐詩三百首·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