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倉法是一種主動控制工程結構裂縫的設計和施工的原創施工方法,是一種以「先放後抗、以放為主、抗放兼施」為基本思想的無縫分塊放抗法澆築綜合施工技術。
對角跳倉法
逆推跳倉
一、適用範圍
跳倉法應用需滿足以下條件:
1、年溫度變化幅度不大的地下空間結構;
2、混凝土強度等級C25~C40;
3、後澆帶位置為溫度後澆帶時滿足應用條件,當後澆帶為沉降後澆帶時情況較為複雜,需更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採用施工縫替代。
二、技術特點
1、消除多縫
以施工縫代替後澆帶的混凝土施工方法,解決了後澆帶施工存在結構多縫的問題。
2、加快工期
隔倉澆築完成後即完成整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取消了二次組織後澆帶施工的工序,加快了施工進度。
三、操作要點
1、前期施工部署
根據圖紙設計和原後澆帶位置,結合現場實際,依照「倉塊宜小不宜大」的原則,按照每40m左右劃分區塊,合理安排進度、流水、各區塊澆築順序,相鄰區塊混凝土澆築時間間隔不小於7d。
2、施工縫處理
施工縫可採用鋼筋網片收口網或快易收口網進行隔離,混凝土澆筑前,對相鄰已澆築混凝土施工縫進行處理,清除浮漿並鑿毛,灑水溼潤。
3、混凝土澆築
根據混凝土澆築整體性要求、結構大小、鋼筋疏密、混凝土供應情況,利用多臺混凝土泵同時施工,預先規定各個泵的運輸能力、流水段、澆築區域、澆築順序。明確分工,互相配合、統一指揮、保質保量完成混凝土澆築。混凝土拌合料在攪拌、澆築入模後必須振動密實,不過振、不漏振。
4、表面處理
混凝土初步標高用2m長鋁合金刮杆刮平,待收水後,再用木抹子搓平兩次,以閉合收水裂縫,然後覆蓋塑料薄膜保溼養護。
5.混凝土養護
根據季節和環境不同,施工過程中必須注意保溫保溼的養護措施,特別是早期的養護,應儘早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