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供氣超2700億立方米

2021-01-08 新華社

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7日電(記者顧煜)記者7日從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獲悉,截至目前,作為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的塔裡木油田已累計向西氣東輸管網供應天然氣超2700億立方米,為下遊15個省份、120多個大中型城市的約4億居民、3000餘家企業用氣提供了保障。

塔裡木油田是我國陸上第三大油氣田,目前,塔裡木油田已經建成克拉2、迪那2、克深、英買力、牙哈等多個大型氣田,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生產總量的六分之一。2004年,西氣東輸工程建成投產。10多年來,塔裡木油田向西氣東輸管道輸氣量由起初的每年3.51億立方米增至每年超過250億立方米,日均輸送天然氣最高達9500萬立方米。

位於新疆南部塔裡木盆地的塔裡木油田,被認為是世界上油氣勘探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近年來,面對國內各地日益上漲的天然氣需求量,塔裡木油田不斷加快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步伐,助推天然氣產量穩步提升。2020年,塔裡木油田克服疫情影響,全年生產石油液體602萬噸、天然氣311億立方米,油氣產量當量3080萬噸,全面建成3000萬噸大油氣田和300億立方米大氣區,成為我國油氣增儲上產重要戰略接替區。

在西氣東輸管道向東延伸的同時,幹線管道總長超3000公裡的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管網也在塔裡木盆地鋪開。2013年,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全線投運,目前每年向新疆南部五地州供氣超42億立方米,推動了環塔裡木盆地各族群眾和企業進入「天然氣時代」。(完)

相關焦點

  • 西氣東輸:福起南疆 惠澤東海
    阿曼古麗的瓜棚正對著一條簡易公路,這條路通往塔裡木石油開發主戰場、西氣東輸首站———輪南輸氣站。  「一個月能賺兩三百塊吧,比過去好多了。」阿曼古麗對西氣東輸很有好感,不光因為「油田的人經常過來,會買很多瓜帶回去」:「輸氣站給我們帶來了電」。更重要的是,她的哥哥和弟弟因被徵去巡視管道安全,每個月會得到400塊錢的收入。
  • 川氣東送管道黃梅壓氣站投產 對鄂年輸氣量增4億立方米
    湖北日報訊 (記者彭一葦、通訊員馬利)12月15日,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公司川氣東送管道黃梅壓氣站正式投產,不僅提升對湖北的輸氣量,也將緩解今冬明春供氣壓力。黃梅壓氣站是川氣東送管道增壓工程(二期)項目的一部分。
  • 【萬裡氣源行·千家萬戶暖】西氣東輸管道又到了「忙上加忙」的時候
    投產以來輸送上海的供氣量增長7.6倍,360億立方米天然氣化作藍色火焰惠澤千家萬戶  【萬裡氣源行·千家萬戶暖】西氣東輸管道又到了「忙上加忙」的時候  12月28日,記者從中國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獲悉
  • 西氣東輸20年
    報告闡明三點意見:一是到2001年塔裡木盆地天然氣探明加控制儲量累計1萬億立方米是有把握的;二是塔裡木盆地的天然氣作為西氣東輸的氣源是經濟合算的;三是建議國務院專門聽取一次匯報,早日對西氣東輸工程做出決策。2000年2月14日,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聽取國家計委和股份公司關於西氣東輸工程資源、市場及技術、經濟可行性等論證匯報。
  • 西氣東輸工程對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新華網西安10月3日電(記者魏良磊、丁海濤)西氣東輸工程10月1日全線投產,不僅是中國管道建設史上的重要裡程碑,同時將在改善中國生態環境方面產生積極作用。  中國自2003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能源消費國。
  • 橫貫東西的能源動脈——西氣東輸工程
    西氣東輸工程的輸氣管道西起新疆塔裡木,東至上海,幹線全長近4000公裡,自西向東跨越9個省區市,管線三跨黃河、一渡長江,翻越呂梁山、太行山等山脈,是我國目前距離最長、管徑最大、投資最多、輸氣量最大、施工條件最複雜的已竣工天然氣管道,目前年供氣能力迄今已逾120億立方米,相當於可以置換約1600萬噸標準煤。西氣東輸工程是我國第一條橫亙西東的能源大動脈。
  • 龍脈之西氣東輸:穿越百年夢想
    每年由西向東輸送120億立方米天然氣。  「輸氣管比輸油管更危險。」範莉說,輸氣管中推動氣體前進的壓力是10兆帕,如果鋼管破裂一個小洞,噴出的氣體足以將人體射穿,遇到明火甚至會引起爆炸,將鋼管撕裂。  作為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生產運行處的高級主管,範莉曾參與撰寫了西氣東輸的管道事故應急預案,熟悉西氣東輸管道工程中每一個角落。
  • 日供氣量突破9500萬立方米大關 塔裡木油田供氣創歷史新高
    承擔西氣東輸和向南疆供氣任務的塔裡木油田,日前日供氣量突破9500萬立方米大關,創歷史高位。克拉—克深氣區是塔裡木盆地探明的首個萬億方大氣區,這個氣區日產天然氣4500萬立方米,相當於塔裡木油田供氣總量的一半。入冬以來,隨著下遊用氣量的增加,克拉克深氣區總共上調15口井的天然氣,相比入冬前日產增加450萬立方米。
  • 管網動態丨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公司召開2021年「三會」,部署了這幾件大事!
    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國家管網集團公司工作會部署,總結2020年工作,回顧「十三五」發展成績,分析面臨的形勢與任務,安排2021年重點工作,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動員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幹部員工,砥礪新徵程,勇做先行軍,奮力譜寫西氣東輸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精調細控保冬供 華北油田採油四廠累計外輸氣超1億立方米
    地處京津腹地的採油四廠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開源節流保氣源,精調細控穩輸配,確保居民在寒冬用好氣、用足氣。自2020年11月15日至今,該廠已累計外輸天然氣超1億立方米。增氣源,積蓄冬供能量。穩住老井產量是基礎,該廠細緻分析,摸排每一口氣井的生產潛力,確定合理生產制度,每日隨生產變化動態跟蹤調整,確保老井穩產,同時積極組織老井恢復,對生產能力下降氣井,實施氣舉、低壓採氣等復產措施,日增產天然氣4萬立方米。加快新井建產步伐,日增氣6萬立方米。
  • 西氣東輸工程通過環保驗收
    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記者 常志鵬)國家重點工程「西氣東輸」日前通過國家環保驗收。至此,西氣東輸工程產生的巨大社會和經濟效益日益明顯。    西氣東輸工程沿線途經戈壁、沙漠、乾旱半乾旱、黃土高原、草原林地、晉豫土石山區及黃淮、江淮平原耕地、水網等7個宏觀生態類型,143個微觀生態類型,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級生態功能區,4個環境敏感區及大量文物古蹟區。
  • 日輸氣量達2.419億立方米 陝京管道日輸氣量再創新高
    據了解,12月16日,陝京管道當日輸氣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2.419億立方米(其中向北京市供氣1.13億立方米),提高252萬立方米,可滿足4.8億個三口之家一天的生活用氣需求,同比日輸氣量提高1000多萬立方米。
  • 西氣東輸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紀實
    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西氣東輸曾以「我國自行設計、建設的第一條世界級天然氣管道,首次推廣應用全自動焊接和相控陣自動超聲波檢測技術,首次大規模推廣應用X70、X80型鋼管」等多項第一,實現了我國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由追趕者到躋身國際先進行列的跨越。
  • 山西煤層氣產量突破56億立方米 利用量約佔全國的90%
    記者從全省煤層氣企地對接暨技術交流會上獲悉,截至2018年12月29日,我省煤層氣產量達到56.3億立方米,利用量約佔全國的90%。  我省是全國煤層氣資源富集程度最高、開發潛力最大的省份之一。統計數字顯示,我省境內埋深2000米以淺的煤層氣地質資源量約8.31萬億立方米,產能佔全國的96%。
  • 長慶採氣三廠迎峰穩供
    作為全國主力氣區蘇裡格氣田主力軍的長慶油田採氣三廠,已全速進入了為全國40餘個城市足量供氣的冬供模式。目前,這個廠有5420口氣井在合理的配產下穩定生產,日均產天然氣量保持在2486萬立方米的高位運行,全年排水採氣措施增產超5億立方米,新投產氣井370口,貢獻了超4億立方米。
  •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
    經濟日報北京12月12日訊 記者喬金亮報導: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6年來,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南水」成為沿線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超過1.2億人直接受益。
  • 我國「西氣東輸」工程,輸送到長三角地區的天然氣主要來自哪裡?
    西氣東輸工程管線鋪設為了緩解能源資源的供需矛盾,我國實行能源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包括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北煤南運等工程,從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縮小東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西氣東輸主要包括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西起東輸的起點都在我國西北地區的新疆,但是具體的起點有所不同。西氣東輸一期工程起自新疆塔裡木盆地的輪南,主要利用塔裡木盆地中輪南油氣田的天然氣資源,往東經過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和江蘇,最後到達上海,也就是長江三角洲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