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氣東輸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紀實

2020-12-18 同花順財經

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西氣東輸曾以「我國自行設計、建設的第一條世界級天然氣管道,首次推廣應用全自動焊接和相控陣自動超聲波檢測技術,首次大規模推廣應用X70、X80型鋼管」等多項第一,實現了我國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由追趕者到躋身國際先進行列的跨越。

進入運營期,西氣東輸再次協同政產學研,聯合開展油氣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應用研究,成功研發20兆瓦級電驅壓縮機組、30兆瓦級燃驅壓縮機組、48英寸高壓大口徑全焊接球閥等,走出了一條具有西氣東輸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44項重大科技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西氣東輸工程技術及應用」「我國油氣戰略通道建設與運行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創新成為西氣東輸工程動力的源泉、領跑的密鑰、成長的印記。

激發科技創新磅礴力量

西氣東輸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把提高創新效率作為突破口,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緊緊圍繞解決管道安全平穩高效運營和建設平安管道、綠色管道、發展管道的瓶頸問題,開展科技創新和科研攻關。

公司優化整合優勢資源,建設科技信息中心、計量測試中心、應急搶修中心等科創平臺,建立遠程監視、狀態監測、視情維修「三位一體」管理平臺。圍繞地質災害、第三方損壞、管道本體開展系列研究,建成了行業領先的管道完整性管理體系,為沒有圍牆的萬裡氣龍築起「堅固長城」。

面對沿線途經的複雜地形地貌,西氣東輸加強山區、水網、穿跨越等特殊地形搶修技術研究,加強特殊地區搶修進場技術攻關,自主研發山地搶險車、山地系列運輸裝備,攻克高鋼級B型套筒和搶修設備小型化等技術難題,堅持企地聯合實戰演練,豐富複雜地貌搶修經驗,具備72小時內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引領高壓大流量天然氣計量檢定技術進步,向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緬甸等國家提供技術支持,為「一帶一路」建設做出貢獻。同時,在多夾層、高不溶物鹽礦地質條件下建成亞洲第一鹽穴儲氣庫,形成選址、造腔、運行一體化技術,解決了「注得進、存得住、採得出」重大難題。

據悉,西氣東輸管道公司成立近20年來,累計開展科學研究178項,獲國家專利和計算機軟體著作權53項,主導制修訂國標、行標及集團公司企業標準42項,多項標準榮獲「天然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優秀標準獎」,連續兩屆獲集團公司油氣管道創新成果評比第一名,向「搶佔行業制高點、爭奪專業話語權」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打響科技攻關持久戰

單個攻關能生成成績,系列、持久攻關就能生成成就。

西氣東輸以國家、集團公司重大專項為龍頭,以公司重大科技項目為核心,創新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在生產運行方面,成功研製和工業試驗高壓大口徑天然氣調壓閥、防喘閥、執行機構及流量計國產化裝備,全面提升油氣管道關鍵設備保障能力;開展生產組織模式優化創新,創造性提出並推廣「兩個集中」管理,大幅提高生產管控能力;突破天然氣分輸自動控制等4項核心技術,有效提升管輸自控水平;創新應用天然氣放空及幹氣密封氣回收、壓縮機組間歇性放空優化和機芯節能改造、電能質量綜合治理等先進技術,助推公司綠色低碳發展;國內首次成功研發天然氣計量智能檢定系統,開展質量時間法原級標準升級建標,將原級標準裝置不確定度提升至0.05%。在管道管理方面,創新形成基於物聯網的地質災害風險監測預警技術,大幅提高管道風險主動防禦能力;開展高壓直流幹擾監測與防護技術攻關,建立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準則,成功解決廣東段管道受高壓直流接地極放電特強幹擾的技術難題。在工程建設方面,依託中俄東線管道工程,牽頭開展用於四級地區的1422毫米直徑、X80級管線鋼研製,形成32.1毫米壁厚直管、35.2毫米壁厚彎管2項新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依託閩粵支幹線和深圳LNG外輸管道工程,研發半自動焊接工況數據採集系統,在行業內首次實現半自動焊接質量實時監控。

描繪智能管道建設藍圖

智能製造時代已經到來,未來管道發展將是智能化、管網化的。西氣東輸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進行管道自動化軟、硬體升級,推動國產化設備試用,為智能化奠定基礎,推動西氣東輸管道管理工作向智慧管網時代邁進。

西氣東輸堅持「四全、三重、三不」原則,初步形成「全方位感知、綜合性預判、一體化管控、自適應優化」的智能管道雛形。從運行智能高效入手,上海生產調度中心對全線站場設備設施實施集中監視,日平均報警率持續低於萬分之一;開展壓氣站「一鍵啟停」控制功能提升,初步實現站場控制智能化;創新性研發並推廣實施電子化計量交接,確保計量交接精準、高效。從感知交互可視普及,開發「智能化巡檢及電子化票卡」系統,試點應用機器人巡檢,推廣露天工藝區洩漏檢測技術,站場安全管控水平全面提升;研究試驗光纖預警、無人機巡護、智能視頻監控等先進技術,通過智能篩選、自動推送和遠程確認,實現管道風險全方位及時有效監控。

在西三線閩粵支幹線建設工地,記者看到,現場已經初步實現了三維設計和施工過程數據全數位化移交。一個綜合運用人臉識別、視頻監控、智能穿戴設備及數據自動採集等技術的智能工地赫然在前。

來源: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相關焦點

  • 西氣東輸20年
    同日,西氣東輸項目天然氣購銷及管道運輸意向書籤字儀式在北京舉行。2000年3月2日,集團公司印發《關於成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西氣東輸工程領導小組的通知》。2000年3月8日,股份公司印發《關於成立西氣東輸工程項目經理部的通知》,成立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氣東輸工程項目經理部(西氣東輸項目部),完成西氣東輸工程前期工作、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工作。
  • 橫貫東西的能源動脈——西氣東輸工程
    西氣東輸工程的輸氣管道西起新疆塔裡木,東至上海,幹線全長近4000公裡,自西向東跨越9個省區市,管線三跨黃河、一渡長江,翻越呂梁山、太行山等山脈,是我國目前距離最長、管徑最大、投資最多、輸氣量最大、施工條件最複雜的已竣工天然氣管道,目前年供氣能力迄今已逾120億立方米,相當於可以置換約1600萬噸標準煤。西氣東輸工程是我國第一條橫亙西東的能源大動脈。
  • 西氣東輸:福起南疆 惠澤東海
    來自巴州經貿委的信息顯示,作為西氣東輸主要氣源地塔裡木油田所在地巴州,從1989年中國石油組織塔裡木油田會戰,特別是實施西氣東輸工程以來,大批巴州企業搭上油、氣開發快車。一些瀕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長期虧損的企業成了盈利大戶。
  • 西氣東輸工程通過環保驗收
    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記者 常志鵬)國家重點工程「西氣東輸」日前通過國家環保驗收。至此,西氣東輸工程產生的巨大社會和經濟效益日益明顯。    西氣東輸工程沿線途經戈壁、沙漠、乾旱半乾旱、黃土高原、草原林地、晉豫土石山區及黃淮、江淮平原耕地、水網等7個宏觀生態類型,143個微觀生態類型,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級生態功能區,4個環境敏感區及大量文物古蹟區。
  • 管網動態丨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公司召開2021年「三會」,部署了這幾件大事!
    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國家管網集團公司工作會部署,總結2020年工作,回顧「十三五」發展成績,分析面臨的形勢與任務,安排2021年重點工作,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動員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幹部員工,砥礪新徵程,勇做先行軍,奮力譜寫西氣東輸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供氣超2700億立方米
    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7日電(記者顧煜)記者7日從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獲悉,截至目前,作為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的塔裡木油田已累計向西氣東輸管網供應天然氣超2700億立方米,為下遊15個省份、120多個大中型城市的約4億居民、3000餘家企業用氣提供了保障。
  • 龍脈之西氣東輸:穿越百年夢想
    每年由西向東輸送120億立方米天然氣。  「輸氣管比輸油管更危險。」範莉說,輸氣管中推動氣體前進的壓力是10兆帕,如果鋼管破裂一個小洞,噴出的氣體足以將人體射穿,遇到明火甚至會引起爆炸,將鋼管撕裂。  作為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生產運行處的高級主管,範莉曾參與撰寫了西氣東輸的管道事故應急預案,熟悉西氣東輸管道工程中每一個角落。
  • 【萬裡氣源行·千家萬戶暖】西氣東輸管道又到了「忙上加忙」的時候
    投產以來輸送上海的供氣量增長7.6倍,360億立方米天然氣化作藍色火焰惠澤千家萬戶  【萬裡氣源行·千家萬戶暖】西氣東輸管道又到了「忙上加忙」的時候  12月28日,記者從中國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獲悉
  • 西氣東輸工程對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新華網西安10月3日電(記者魏良磊、丁海濤)西氣東輸工程10月1日全線投產,不僅是中國管道建設史上的重要裡程碑,同時將在改善中國生態環境方面產生積極作用。  中國自2003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能源消費國。
  • 我國「西氣東輸」工程,輸送到長三角地區的天然氣主要來自哪裡?
    西氣東輸工程管線鋪設為了緩解能源資源的供需矛盾,我國實行能源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包括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北煤南運等工程,從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縮小東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西氣東輸主要包括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西起東輸的起點都在我國西北地區的新疆,但是具體的起點有所不同。西氣東輸一期工程起自新疆塔裡木盆地的輪南,主要利用塔裡木盆地中輪南油氣田的天然氣資源,往東經過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和江蘇,最後到達上海,也就是長江三角洲地區。
  • "青藏鐵路""西氣東輸"環境影響評價大綱通過評審
    特大鐵路工程--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的首期工程格爾木至望昆段,以及西氣東輸管道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大綱日前在京通過評審,所遇環境問題目前正進入量化解決階段。  據了解,青藏鐵路首期工程全段長138.9公裡,整個工程將實行施工期環境監理制度。
  • 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述評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 人民日報1月30日文章: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述評本報記者 白天亮、劉志強、趙展慧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創新締造中國高度;蛟龍入水、海上鑽探,
  • ...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述評
    人民日報1月30日文章: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述評 2016年01月29日 22:52 來源:新華社 作者:白天亮 劉志強 趙展慧 字號 內容摘要:
  • 寧夏計質院行萬裡現場檢定 確保西氣東輸平穩安全
    本報訊 (吳蕊賢)近日,寧夏計量質量檢驗檢測研究院兩組檢定人員,順利完成中國石油西氣東輸工程14座獨立站場、66座閥室和8個分輸口運行儀表的檢定工作。檢定人員克服路途遠、早晚溫差及風沙大的艱苦條件,先後奔赴中衛壓氣站、鹽池作業區(包括紅寺堡分輸站、太陽山分輸站、長寧鹽池清管站)、彭陽作業區(包括固原站)、海原壓氣站、甘塘作業區(包括馬蓮湖站、左旗站)、銀川作業區(包括仁存站、寧東分輸站),加班加點,在氣溫驟降前完成了對各廠站內及下轄閥室中的壓力表、雙金屬溫度計、壓力變送器和溫度變送器的現場檢定校準工作。
  • 西氣東輸銀川管理處開展警企結對共建主題黨日活動
    10月15日,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公司銀川管理處和固原市公安局經濟開發區公安分局聯合開展「黨建引領聚合力 警企聯建保平安」主題黨日活動,共有7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據了解,國家管網集團從今年10月1日正式投入生產運營,目的是為了將管道輸送這一中間環節與上遊資源、下遊銷售分開運營,並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公平開放,更好地體現能源商品屬性,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釋放競爭性環節市場活力,從而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
  • 延安市「十三五」創新驅動發展 戰略規劃
    延安市「十三五」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規劃根據《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陝西省「十三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和《延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讓創新驅動成為經濟增長的
  • 力耕巧作日爭新——江蘇全方位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
    新華社南京10月20日電(記者王存理、蔡玉高、陳剛)從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太湖之光」,到下潛最深的「蛟龍號」;從豐碩的科技成果產出,到令人矚目的企業創新和產業蝶變……江蘇省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全方位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轉換發展動能,經濟發展快中趨穩,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 戰疫一線的「90後」丨 連續在崗48天 90後西氣東輸工程師被稱為...
    3月1日,大河網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西氣東輸鄭州管理處淮陽分輸壓氣站「90後」工程師趙妍自1月14日以來已連續在崗48天,同事都稱她為「右手執劍、左手玫瑰」的女漢子。淮陽站承擔著將天然氣輸到下遊,供給長三角地區的任務。
  • 寶雞市「十三五」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規劃
    寶雞市「十三五」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規劃「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持續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也是我市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速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是我們黨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決策。
  •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主要內容有哪些?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中央在新的發展階段確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關鍵、帶動整體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為加快實施這一戰略,特制定本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