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59%的奧數冠軍比例,為何卻鮮有菲爾茨獎和諾貝爾獎呢

2020-12-09 騰訊網

如果評選出上學時期的噩夢,想必數學肯定能夠榜上有名,而數學中的奧數那可是一度「折磨」無數學習的噩夢般的存在,奧數一度成為複雜、困難、聰明的代言詞,有誰能夠完美的解決一套奧數題,那就讓許多人佩服的。

作為一個教育大國,我們怎麼會缺席世界奧數比賽呢,在人們對奧數狂熱追捧的氣氛下,中國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的成績收穫頗豐。自1985年至2018年,中國總共獲得516枚奧數獎牌,其中金牌204枚,銀牌179枚,銅牌133枚。

在參加世界奧數的35年間,中國拿下59%的奧數冠軍,取得多麼輝煌的成就啊,這是不是可以說我國數學的厲害,在國際上都是那麼的出彩,但是為什麼卻鮮有菲爾茨獎和諾貝爾獎呢?這是為什麼呢?

截止2018年,世界上共有60位數學家獲得過菲爾茲獎,其中2位為華裔數學家,1982年獲獎的丘成桐為美籍,2006年獲獎的陶哲軒為澳大利亞籍,且他們都沒有在國內接受教育的經歷。人們突然意識到,拿了那麼多的奧賽金牌,中國卻始終沒有出現數學大師。被稱為「數學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迄今沒有中國國籍的獲獎者。

雖然說奧數是為青少年準備的,菲爾茨獎是相對於成年人而言的,那麼那些在青少年時期曾在奧數間大放異彩的人成長後都去哪個?又有多少泯然眾人矣呢?又有多少繼續為數學事業奮鬥終生呢?又有多少奧數金牌人員成為失意者呢?

環看世界,又有哪個國家曾把奧數看做為全民學習,強迫性教育呢?從最開始的興趣到最後的厭惡,從天分的學習到機器般的刷題,帶來的奧數金牌又有何種意義呢?

當家庭、學校、社會不斷因為「奧數」讓一些學生享受著種種特權,卻讓他們在成長教育的學習中喪失了極為重要的另一方面:人文教育。奧數明明就是個小眾事物,但在中國卻變成了大眾的狂歡,甚至是負擔。

獲得菲爾茨獎的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毫不客氣地炮轟:做奧數競賽絕對成就不了數學大國。數學其實是在做研究,而奧數卻只是在做題。

在這裡並不是說沒有得到菲爾茨獎和諾貝爾獎的學者不是好學者,我們要知道真正意義上的學者,真正意義上聞名中外的大家,對於拔尖性教育,我們要正確對待,否則泯然眾人矣。

相關焦點

  • 中國能拿59%的奧數冠軍,可卻無人能拿「數學諾貝爾」獎,差在哪了?
    ——張載  我國的奧數起步相對較早,在1985年就已經開始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了35年。在這35年期間,中國人所取得的世界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冠軍的次數佔比59%。理論上講,中國奧數冠軍,如此之多,也證明了中國數學是非常厲害的,可是有一個獎項,中國人卻始終拿不到,這就是被稱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  菲爾茲獎,象徵著什麼?  諾貝爾獎創立以來,其獎項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學科,具有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文學、和平事業以及經濟學等六個獎項,唯獨缺少諾貝爾數學獎。
  • 中國拿下59%的奧數冠軍,卻很少能拿「菲爾茲獎」,原因令人深思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說到奧數我們都非常熟悉了,很多學生都經歷過奧數的學習,在1985年我國就已經開始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在這35年的時間裡,中國人所獲取的世界奧數冠軍高達59%,足以證明我國數學的厲害。
  • 中國拿59%的奧數冠軍,日本卻能拿亞洲60%的諾貝爾,到底差在哪?
    我國的奧數起步較晚,從1985年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以來,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了35年,這35年來中國幾乎包攬了59%的奧數冠軍,像是數學天才柳智宇,就拿到過奧數冠軍,雖然最後出家了。說起數學,菲爾茲獎是數學界大師畢生都在追求的一個大突破,因為數學並沒有設置諾貝爾獎,這項學科在世界上失去了所需要奮鬥的一個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就設立了兩個國際性的數學大獎,一個是菲爾茲獎,一個是阿貝爾獎,這兩個獎都有「諾貝爾」之稱。
  • 從拿獎大戶到無緣冠軍,「奧數熱」被打入冷宮,還該不該學奧數?
    對於不了解的人來說,這個成績仿佛理所當然,因為中國本來就是奧數強國。但其實,中國隊在過去拿冠軍拿到手軟,現如今也已經有整整4年沒拿到冠軍了。不但沒有冠軍,而且有時還和第一名分差不小。中國數學為什麼輸從拿獎大戶到無緣冠軍,中國奧數怎麼了?有網友認為這和之前教育部取消奧賽和升學有關。也有人指出,中國參賽者的成績隨著政策變化而起伏,本質上是過於功利地對待興趣和特長的苦果。
  • 同是奧數冠軍,中國天才在多年後出家,德國天才卻獲數學最高獎項
    引言他們一個來自中國,一個來自德國。他們都是數學界的天才,都是旁人眼中羨慕的對象,他們都是年少成名,曾比肩在奧數比賽上爭奪冠軍,最後卻選擇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道路,獲得了完全不一樣的結局。中國的數學天才柳智宇柳智宇出生於湖北武漢,從小思考問題靈敏且聰明,總是能想到最深入最終極的地方——這讓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遠超同齡人。2005年,柳智宇代表我國參加了一場國際性的奧數比賽,得了一枚金牌。
  • 華裔數學家陶哲軒獲菲爾茨獎
    新華網馬德裡8月22日電(記者方長平)四年一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22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開幕,有著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茨獎評選結果水落石出,內萬林納獎、高斯獎等數學獎項也名花有主。    菲爾茨獎是著名的世界性數學獎,專門用於獎勵40歲以下年輕數學家的傑出成就,每4年頒發一次,每次獲獎者不超過4人。
  • 今日話題 | 能培養奧數冠軍,為何培養不出一流數學家?
    這次重回巔峰,再一次證明了中國學生的奧數實力。 然而,中國培養出了世界上最多的奧賽金牌得主,但至今尚無一人獲得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一些天賦異稟的數學頭腦,如遁入空門的柳智宇、從北大肄業的付雲皓,其後續命運更是令人唏噓。
  • 新一屆菲爾茲獎得主無中國人 「奧數大國」為何拿不了數學大獎?
    近日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公布了新一屆的菲爾茲獎得主名單,今年共有4名數學家摘得這一數學界最高榮譽,未有中國數學家問鼎。由此,「奧數」屢創佳績卻拿不了數學大獎引發了很多人的反思。「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數學科研水平。該獎授予40歲以下在數學上做出傑出貢獻的學者,四年頒發一次,每次2至4人;而奧數金牌得主通常在18歲以下,兩者的年齡差別大概在20歲左右。
  • 國際奧數冠軍的反差人生:一個拿了數學諾獎,一個在中國做了和尚
    奧數被當作是學生時代最受關注的比賽之一,拿到奧數金牌似乎就與學業成功劃上了等號,保送名牌大學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第四十七屆國際數學競賽上,中國天才柳智宇奪得金牌,被廣為關注。但是北大畢業之後,這位數學天才卻選擇出家成和尚,令人惋惜。同一年參加比賽獲得銀牌的德國天才皮特·舒爾茲卻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數學諾獎,網友感嘆,這人生反差實在太大。
  • 2022國考行測常識判斷:諾貝爾獎常識_北京中公教育
    為何要設立如此獎項?諾貝爾發明炸藥的初衷是想造福人類,用於工礦爆破等,但不想卻應用到戰爭,成為殺人利器。雖獲得巨額財富,心中不安,加之無子嗣,其在即將辭世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度為人類做出好的貢獻的人。」4. 諾貝爾有哪些獎項?諾貝爾獎最初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
  • 當年奧數賽,中國神童贏德國天才,現1個出家,1個獲「諾貝爾獎」
    2005年,在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循環賽中,中國少年柳智宇將德國天才舒爾茨打敗,最終奪冠。而今,15年過去了,舒爾茨已經斬獲了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茨獎,而柳智宇,卻選擇了青燈古佛。柳智宇的爸爸是學校的物理老師,媽媽是工程師,從小,柳智宇就被 家裡面寄予了厚望。
  • 中國奧數第一,為何沒有菲爾茲獎
    世界著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國際數學聯盟原主席法捷耶夫(Ludwig D. Faddeev)日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人不必為是否獲得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等獎項焦慮,重要的是人們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他說:「我認為現在中國數學家的質量和數量都在上升,所以大獎終將會到來。」
  • 他7歲自學微積分,14歲上大學,31歲獲數學界「諾貝爾獎」
    因諾貝爾獎未設置數學獎,菲爾茲獎常被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截止2018年,世界上共有60位數學家獲得過菲爾茲獎,其中2位為華裔數學家,分別是1982年獲獎的數學家丘成桐和2006年獲獎的數學家陶哲軒。陶哲軒,1975年7月17日出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他的父母都畢業於香港大學,是新一代的澳洲華裔。
  • 越南數學家吳寶珠:奪取兩任國際奧數冠軍,曾表示試題簡單拒參賽
    不過今天咱們要講的這位科研人員就是出自一個較為貧窮的國家,越南,他連續奪取兩任國際奧數冠軍,還獲得了數學領域含金量最高的菲爾茨獎,他就是吳寶珠。要知道以往的菲爾茨獎通常不會頒給亞洲人,大多數獲獎者都來自盎薩社會。偶有亞裔獲獎,要麼這個人已經加入英美國籍,要麼就是日本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強國。
  • 一個從沒得過諾貝爾獎的大學,能夠成為世界頂尖一流大學嗎?
    而諾貝爾和平獎、文學獎和經濟學獎,相對來說主觀性、政治性更強,說其存在政治導向,倒也不冤枉。 而就在諾貝爾獎頒布的差不多同時,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出爐了,中國的清華大學再次摘得中國大學頭名,在世界大學中排名第20名。
  • 當年奧數比賽,中德天才反差人生:一個成為和尚,一個獲數學諾獎
    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柳智宇,他在當年的國際奧數賽上可是獲得了冠軍,其實他是絕對擁有著光明的前途的,但是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他卻選擇了出家當和尚,而他在奧數賽中曾經的對手,卻有著和他不一樣的人生。兩個人的人生差異實在是有些過大了,那麼這其中究竟都發生了哪些事情呢?
  • 清華教授痛批奧數, 但清華和北大卻拼命爭搶奧數選手, 這怎麼解釋
    從理論上說,這兩所大學的教授相對而言,無論是學術水平和培養學生的能力都應該相當強悍,見解自然也應該高人一等。清華大學的王文湛教授公開痛批過奧數,他認為奧數隻不過是文盲的變戲法,注重的是技巧而不是運用知識。並用自己無法做出孫子的奧數競賽題來作為反例。
  • 「奧數大國」為什麼拿不了數學大獎?
    由此,「奧數」屢創佳績卻拿不了數學大獎引發了很多人的反思。「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數學科研水平。該獎授予40歲以下在數學上做出傑出貢獻的學者,四年頒發一次,每次2至4人;而奧數金牌得主通常在18歲以下,兩者的年齡差別大概在20歲左右。
  • 華附學子奪國際奧數金牌!華附校長和奧數教練這樣說
    饒睿 奧數冠軍如何煉成?奧賽選手後續去向如何?成才路上需克服哪些「攔路虎」?普通孩子該不該學奧數?帶著這些疑問,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華附校長及華附奧數教練。
  • 美國奧數四年三次獲得世界第一,最尷尬的卻是川普
    在近日羅馬尼亞克盧日納波舉辦的第59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美國隊再次榮獲冠軍,俄羅斯和中國分別位列第二、第三,而這已經是美國隊四年以來第三次奪得世界第一了。國際奧數比賽是面向世界高中生含金量最高的一項數學比賽,其中的題目拿給大學教授去做都只能答出一兩道,但美國隊的六名隊員中卻有五人獲得金牌。這本來對於美國人來說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但反而成了美國媒體攻擊美國總統川普移民政策的一記當頭棒喝。美國華盛頓郵報以《華裔生奪奧數金牌,當頭棒喝川普移民政策》為題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了川普移民政策中的種種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