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中國留學生的抗疫故事:想回家和不回家的孩子們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加拿大中國留學生的抗疫故事:想回家和不回家的孩子們

中新社多倫多4月22日電 題:加拿大中國留學生的抗疫故事:想回家和不回家的孩子們

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進入4月下旬,加拿大學校本學期的課程陸續結束,隨之迎來長約4個月的暑假。在當前新冠疫情嚴峻形勢下,大批中國留學生都面臨著「該怎麼辦」的問題,也迎來他們成長中特殊的一段經歷。

「我必須要回去」

「我是必須要回去的那一類留學生。」去年夏天就來到多倫多約克大學讀語言班的袁欣原計劃3月底回國,秋季開學時再回約克大學入讀金融專業。但3月下旬課程結束時,她發現買一張回中國的機票已是難上加難。

中國民航局3月26日發出通知,實行「一航司一國一線、一周一班」且客座率不高於75%的新規。以目前的航班運載量估算,每月僅約5000人能從加拿大返回中國。

袁欣原訂的機票被航空公司一再取消,機票價格不斷上漲。身邊有的同學放棄結業,3月中旬便提前返程。她坐過兩次網約車,「司機都不戴口罩。」當戴著口罩進入超市時,也感覺當地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自己。種種這些,加之父母也渴望她儘快回家,都令袁欣一度十分焦急。

她說,在網上看到一些海外留學生回到中國的記錄,了解到國家強有力而細緻的防疫舉措,自己頗為感動。「回國的留學生應該為國內同胞著想,遵守防疫規則,如實報告情況。」

比起大多數想回國的留學生,袁欣仍是幸運的。最終,她搶到了取道溫哥華回國的機票。雖然還得接受隔離,但飛機落地時,她在朋友圈中發了一個「耶」的表情。

「擔憂來自各種不確定性」

在多倫多大學這座世界知名學府,目前中國留學人員超過1.1萬名。

除了期末在線考試,作為多倫多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呂依蓉最近還忙於和同學分裝並派發包含口罩、消毒溼巾、連花清瘟膠囊等在內的防疫「健康包」。

中國駐多倫多總領館近日給多倫多大學主校區的中國留學生送來一批1000份「健康包」,要將這些來自祖國的防疫物資一一整理並派發到同學們手中,並非一項不輕鬆的工作。

想回家的同學憂心何時能買到稀缺的機票。呂依蓉說,像她這樣選擇留在當地的同學也有若干「主要來自各種不確定性的」擔心。

一是學業進展。譬如,改上網課後,學習效率易受影響。考試和評分標準也可能隨授課方式發生改變。還有的老師拒絕開設網課,則會影響到學生修學分甚至畢業進程。

二是職業規劃。大批企業停擺,可能讓一些留學生的暑期實習計劃泡湯;剛畢業的職場新人則面臨裁員風險。

三是日常生活,特別是外出時的風險。「國內疫情暴發時我很擔心家人出門,現在反過來了。」需兼顧學校社團工作的呂依蓉說,為免身在國內的媽媽擔心,有時自己出門辦事只能瞞著家人。

四是心理情緒。對留學生而言,在當地的禁足令之下,心態的調適會是很多人面臨的問題。

「你們的兒子已長大」

「既然選擇不回去,那就好好規劃一下。」瑞爾森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金凱迪說,在學期結束後,自己會選修一些在線暑課。如果還有時間,可在家做些自己喜歡卻在平時沒太多時間去做的事。

作為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生,他說,自己較擔心後續學習問題,因為「我們更多地需要線下學習,做很多模型,而宿舍中沒有足夠的器材和材料。」

金凱迪近期也和志願者們花了不少精力發放「健康包」。志願者收集了數百名同學的住址,在地圖軟體上詳細規劃,選取居住相對集中的地點進行定點定時派發或上門發放。

雖過程辛苦,但留學生同學們收到「健康包」後都十分感動、開心,令金凱迪覺得自己與其他志願者的付出很值得。有留學生領取「健康包」時留下精美的卡片;有人為志願者送來零食、飲料、「暖寶寶」;還有人向志願者鞠躬致謝。金凱迪說:「我們心裡很暖。」

他說,自己最想跟父母說的是:「你們的兒子已經長大了,對自己、家人和其他人都會有責任心,所以不要擔心我。國內的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希望爸媽能先照顧好自己。」

「使領館給大家吃了定心丸」

加拿大約有85萬中國公民,其中留學生約23萬人。目前尚在加拿大的中國留學人員約有20萬人。

4月初,中國駐加拿大大使叢培武與中國留學生代表、加拿大教育界人士舉行在線視頻交流會時說,保護好境外中國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加拿大使領館外交為民的根本職責所在。他用八個字概括駐加使領館近期的工作:「傾聽、推動、幫扶、提示」,意即:解答留學生及其親人的困惑,關心其困難;與加方聯繫,敦促對中國留學生給予多方面幫助;發放「健康包」,鼓勵僑團與學生組織「結對子」;持續更新發布疫情信息及提醒等。

金凱迪說,除了送來「健康包」之外,使領館在信息匯集傳遞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中間作用,為同學們及時答疑解惑。呂依蓉說,使領館「給大家吃了定心丸,不會讓我們覺得孤立無援。」

中國駐加拿大使館教育公參於長學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在加的中國留學生中,沒有家長陪護的中小學小留學生也較多。他們面臨的問題和不確定性會更多,家長的擔心與焦慮也會多一些。因此,在與相關教育局、學校等聯繫過程中,發放「健康包」以及進行公民登記等工作時,未成年的小留學生也成為使領館格外關注的對象。

於長學特別提到,加拿大廣大華僑華人發揚好傳統,同鄉會、校友會等社團通過「結對子」,對留學生進行幫扶。尤其在華人聚居的多倫多、溫哥華、蒙特婁、卡爾加裡以及渥太華等地,僑社都為當地中國留學生提供著實實在在的幫助。

「我們自己也是家長,感同身受。」於長學說,祖國永遠是最堅強的後盾,駐加使領館會始終陪伴在大家身邊,請家長們放心。同時,他希望家長們多鼓勵孩子,積極、正確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不順利或困難。每一份經歷都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讓我們大家都以積極的心態一起面對困難,共渡難關。」(完)

相關焦點

  • 留守加拿大的留學生講述:看到"歡迎回家"我眼睛就酸了
    我的當地朋友們都和家人一起居家隔離,超市等地方倡導social distancing(社交距離),官方建議大家取消不必要的出行。當然,也不可避免出現了「搶廁紙」這一場面,也算是「抗疫」過程中的一些樂趣。那段時間最難熬的就是心理這一關,不只是由於疫情消息帶來的心理壓力,更多的是「隔離」這一舉措帶來的孤獨感。
  • 成都留學生從留守加拿大到急切回國 看到"歡迎回家"我眼睛就酸了
    我的當地朋友們都和家人一起居家隔離,超市等地方倡導social distancing(社交距離),官方建議大家取消不必要的出行。當然,也不可避免出現了「搶廁紙」這一場面,也算是「抗疫」過程中的一些樂趣。那段時間最難熬的就是心理這一關,不只是由於疫情消息帶來的心理壓力,更多的是「隔離」這一舉措帶來的孤獨感。
  • 留學生漫漫回家路:回國如闖關、100天小別離讓我內心強大|鈦媒體特寫
    自三月起,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的高校陸續作出停學或全部轉向網課的通知,隨著疫情發展,國際航空一票難求、官方的包機運力有限;住所問題、機票問題,讓近160萬中國海外留學人員陷入糾結。回,還是不回?怎麼回?留學生們和他們的家庭被迫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選擇、尋找回國途徑。
  • 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當前,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講事實、講情感、講道理,努力在國際社會贏得人心、贏得認同。
  • 英國呼籲佩戴口罩,中國包機接小留學生回家!
    剛剛,中國駐英大使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消息:開始面向在英未成年小留學生的家長或監護人,統計是否自願搭乘臨時商業航班回國的責任承諾書。這份責任承諾書將由希望參與包機的小留學生家長填寫,具體內容如下。如需了解詳情,敬請登錄中國駐英大使館的官方網站:http://www.chinese-embassy.org.uk/chn/lsfw/lsxz/根據國務院發布會,我國在海外約有160萬出國留學人員,目前在國外的大約有142萬。自從爆發了新冠疫情,海外留學生的安全也牽動著祖國的心。
  • 剛果(金)來華留學生英雄:2020,我的中國抗疫日記
    原標題:剛果(金)來華留學生英雄:2020,我的中國抗疫日記2020,我的中國抗疫日記 文|英雄(剛果[金]) 中國醫科大學2019級碩士研究生我真的震驚了,我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把這條新聞轉發給家人和朋友,我想讓他們跟我一起見證這不可思議的中國速度。消息一發出,好多群都炸了,大家都開始感慨,作為外國人,我們都開始為中國驕傲!這就是我們喜歡的大中國。這幾天,我也想了很多,看到了政府和人民的努力,所有的醫護人員都披甲上陣,作為一名醫學生,我很想做點什麼,為這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疫情下,他們決定堅守加拿大,中國留學生一家:不焦慮,也不回國
    但是形勢急轉直下,大家都覺得暑假之前複課已經不可能了。很多大學如多倫多大學,都在策劃在線上搞畢業典禮了。回國還是留下?這對所有留學生來說,都成了一個問題。3月29日之後,往返於國外與中國之間的航班暴減,已經不可能買到近期回國的民航機票。英美的寄宿制私立中小學比較多,是中國小留學生留學的首選。
  • 日本留學生回家,和諧社會的建立不是夢
    比起那些知病不報、隱瞞病情的人們,山西太原這個業主的做法不僅是為他人的生命健康考慮,更彰顯了較高的文明素質。同樣,該小區的其他業主也因為該業主的「預警」,表示了對孩子回家的歡迎,真正形成了一個友好互助的社區氛圍。
  • 美國一大學驅逐中國公派留學生,孩子別怕!祖國隨時接你回家
    針對近日,美國一所大學突然宣布驅逐所有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公派訪問學者和留學生,並且他們在一個月內離境的事件,小谷聽到後,也是內心充滿了悲傷,小谷,就想問問,人文交流,什麼時候可以被一個大學就這樣一句話,說驅逐就驅逐,而且還沒有任何理由。
  • 回國如闖關、100天經歷讓我內心強大,留學生回國故事 | 鈦媒體特寫
    這 100 多天裡,一千個留學生家庭即有一千種故事,鈦媒體App採訪到三個關於「回家」的故事,希望關照危機下的個體命運、逆境中的中國孩子。留學生們和他們的家庭被迫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選擇、尋找回國途徑。焦慮,牽掛,權衡,還有無限期的等待,解決問題……留學生群體,在這場全球危機之下經歷了刻骨銘心的考驗。如今,部分留學生已安然回家,大多數人選擇留在海外。這 100 多天裡,一千個家庭即有一千種故事,鈦媒體App採訪到三個關於「回家」的故事,希望關照危機下的個體命運、逆境中的中國孩子。
  • 疫情下加拿大的中國留學生一家:我們為什麼沒有回國
    但是形勢急轉直下,大家都覺得暑假之前複課已經不可能了。很多大學如多倫多大學,都在策劃在線上搞畢業典禮了。  回國還是留下?這對所有留學生來說,都成了一個問題。  3月29日之後,往返於國外與中國之間的航班暴減,已經不可能買到近期回國的民航機票。  英美的寄宿制私立中小學比較多,是中國小留學生留學的首選。
  • 去年不讓走親戚過年,今年回家也快成了奢望 網友:我想回家了
    前者有著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對中國,對世界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對人類醫療系統發起最大的挑戰;後者彰顯了我國正確的決策,雷霆般的處理手段,更有無數醫患工作者的前僕後繼,讓中國儘快的走出疫情的陰影。不得不感嘆中國目前的偉大,強盛。
  • 越南留學生範氏理:想回家鄉做漢語教師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0月29日電 題:越南留學生範氏理:想回家鄉做漢語教師於翔 楊迪黃皮膚、黑頭髮,略帶口音的普通話,如果不是「自報家門」,你很難想像眼前這位名叫「範氏理」的女孩來自越南。10月29日,記者見到了正在寧夏大學就讀博士的越南留學生範氏理,「不像外國人」是她給人的第一印象。看中國電視劇是範氏理的業餘愛好。
  • 加拿大更難!中國留學生連買3個月的回國機票都被取消!
    加拿大更難!中國留學生連買3個月的回國機票都被取消! 就讀於渥太華大學心理學專業二年級的 中國留學生何藝歐(Yiou He)原本計劃 在結束春季學期後於4月返回中國。
  • 在加拿大吃不上竹子的滾滾回家,他們難過了
    外媒稱旅加大熊貓將返回中國,外國網友:難過,會想念它們「今天是大熊貓(「二順」和「大毛」)回家的日子。」當地時間27日,加拿大艾伯塔省最大城市卡爾加裡動物園的推特發布了這一消息。英國廣播公司(BBC)當天表示,在加拿大飽受竹子短缺之苦的大熊貓「二順」和「大毛」,在返回中國後將獲得優質的竹子。得知這一消息後,不少外國網友因此而難過,表示很幸運曾經見過它們,會想念「二順」和「大毛」,並祝福它們。
  • 我的抗疫故事|親愛的爸爸
    小編:1月30日起,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發起徵集,請杭州全市中小學生一起來寫「我的抗疫故事」。消息發出後,我們收到了很多投稿。孩子們文字讓人感動,更讓人振奮。大家講述自己寒假「抗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有家人或身邊的醫生護士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有和父母的宅家趣聞,看新聞感想等,還配了精美圖片、漫畫或視頻。投稿會在「小時新聞」和大家分享,優秀作文有機會在《錢江晚報》上刊登。快加入進來吧!投稿截止2月17日,投稿方式見文末「相關推薦」。
  • 留學生想家了怎麼辦
    每年大批的中國留學生遠赴海外求學深造,但由於留學距離過遠、路費成本過高,使得「回家」成為一種奢望。不能常回家看看的留學生如何化解想家的難題?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家鄉味道 念念不忘「我有時候特別想吃我家樓下的那家『周黑鴨』。」張雅(化名)說,「澳大利亞海關不能郵寄熟食,所以很多想吃的家鄉特產、家鄉美食都沒辦法吃到。」
  • 對話海外求學的中國留學生,聊聊抗疫時期的故事
    王登峰表示,目前,在我駐外使領館推動下,部分國家已陸續出臺措施,幫助解決中國留學人員遇到的學業受阻問題。截至2月13日,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波及包括中國在內的25個國家。世衛組織多次強調,不要採取限制人員往來和貿易等不符合《國際衛生條例》的限制措施。新京報記者和幾位中國留學生聊了聊,聽他們說在抗疫時期發生的故事。
  • 華裔留學生自願留守加拿大:擔心傳染家人,害怕回不來
    今年對於一些留學生來說,大概是史無前例的難!有華人留學生才來加拿大不到一年就碰上疫情,人生地不熟孤立無援,連續買了三個月的機票都被取消,想回家回不了...而也有一些留學生,因為擔心自己可能把病毒帶給家人,又害怕學校複課後回不來,自願選擇滯留加拿大。
  • 幼師編繪漫畫 給孩子們講「抗疫」故事
    近日,湖北省直機關第三幼兒園青年教師謝文思創作了一組「抗疫」幼兒漫畫,作品以白色為背景,蠟筆質感筆觸,圍繞三個主角「小水滴」,以幼兒自主繪畫的第一視角展開。謝文思介紹,故事人物形象源自於湖北省省直機關第三幼兒園的吉祥物:新新、希希、望望。繪本中小寶貝(新新)的媽媽(希希)是一位醫生,辛勤地工作在抗疫一線救治病人,在心中孩子們刻畫下「最美逆行者」白衣天使的光輝形象。同時通過爸爸(望望)講授相關的防疫知識,引導孩子們正確做好各種防禦措施,同時學會感恩身邊不同崗位上努力奉獻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