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楊勳先生為惠院學子帶來《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

2020-12-16 澎湃新聞

全國政協委員楊勳先生為惠院學子帶來《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管理》講座分享

2020-12-14 1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8日下午兩點三十分,由惠州學院主辦的《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管理》講座在鵝城會議廳開講,現場近五百多人聆聽了這場關於中國傳統文化與企業管理融合的精彩講座。

此次講座由旭日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勳主講。黨委書記、校長彭永宏,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省監委駐惠州學院監察專員羅川山,馮寶兒總監、吳國鋒高級經理、單陳助理總監等幹部人員參加了講座。楊勳先生圍繞著人生經歷與企業發展的故事,從儒釋道的角度暢談了現代企業管理與中華傳統文化密不可分的聯繫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企業發展、人生規劃中的作用。 

文化是國家、單位、個人,最深沉、最長遠的需要。楊勳先生提出要增強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並學以致用,積極主動踐行,才能進一步身體力行的推廣傳統文化。

講座開始,楊勳董事長圍繞著人生的需要展開鋪墊,從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方面引出了政治文化和意識信仰的話題。緊接著,分析了當下社會發展的趨勢與當今世界兩大社會體系。除此之外,楊勳先生從現代企業管理的角度,介紹了旭日集團主要業務、組織架構與企業成功因素。

據了解,楊勳先生1972年移居香港,1975年成立旭日集團有限公司。公司現有80多家直屬公司,員工超過3萬人,業務遍及服裝製造、貿易、零售及房地產﹑金融投資等領域,在中國香港、中國大陸、印尼、菲律賓、孟加拉國、柬埔寨設有服裝廠。真維斯服裝品牌在中國及澳大利亞設有零售連鎖店1500多家。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旭日集團最核心的理念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四十多年前,企業面臨生存與發展的問題時,楊勳先生認識到人與社會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企業發展必須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結合起來。「如今,集團90%以上的業務涉及房地產與金融投資。服裝業務幾乎沒有盈利,開展服裝業務主要是為了社會效益。」楊旭先生表示:「許多成功的企業家只是悶頭做買賣,企業文化不明確,只追求經濟效益,這是不可取的。企業發展壯大後,需要去回饋社會。」

旭日集團始終秉承著「量力而為、平衡發展」的宗旨。從集團方面來說,平衡集團內人力與資金的發展,也是平衡工、貿、金融與地產行業的發展。從個人方面來說,就是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保持優點。平衡自己的能力,認清自己的不足,學會自我調整。

集團的標準是不搞形式主義、形式管理,根據效果作為評判標準,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旭日集團發展方向向空白點發展,提供及滿足社會需要。向高科技發展,模仿及完善別人優點。

楊勳先生介紹:「企業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三點,有效的領導班子、骨幹隊伍、以及尋求共同認可的目標。選擇領導幹部的標準是有歸屬感、忠於公司,主動、力求上進,具備責任心、隊制精神,尊重及照顧下屬,決策果斷。」同時,分享了「旭日三招」獨特的管理方法,第一個是分輕重,第二個是隨機應變的能力,第三個是事緩則圓。

除此之外,楊勳先生建議年輕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總結。 

互動交流環節中,現場師生積極地提出問題,楊勳先生以生動的故事為案例,作了詳細回答。會議廳現場掌聲不斷。 

講座最後,校黨委書記、校長彭永宏總結了講座內容,同時表達了對楊勳先生的感謝,楊勳先生以成功企業家的視角,給惠州學院師生們帶來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管理相融合的思考。 

楊勳先生個人簡歷:

楊勳,又名楊振勳,1952年生,廣東省惠州市人,旭日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1972年移居香港,投身工商業行列。1974年與兄長楊釗創辦旭日製衣廠,並於1975年成立旭日集團,集團業務範圍包括:服裝製造、貿易、零售及房地產、金融投資等。在中國及澳洲等地設有批發及零售業務,主要品牌名稱為 「JEANSWEST真維斯」;同時在香港、新加坡、美國及中國均有地產投資及金融業務。楊勳先生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並於2018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的第十屆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贈個人」榮譽。

編輯:鍾意蓉

圖片:惠州學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全國政協: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各級師範教育的通識必修課
    全國政協: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各級師範教育的通識必修課 央視新聞 圖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消息,全國政協27日在京召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
  • 政協委員古琴名家做客「青年之聲」 為青少年生動演繹傳統文化
    、孔子第78代嫡系裔孫孔維克(左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總編輯林陽(右二),著名古琴藝術家、音樂教育家、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副會長楊青(右一),圍繞「如何讓傳統文化生動地走近青少年」進行了深入交流,並當場為青少年們進行了示範性傳授。
  • 蹲點看履職⑥|全國政協委員孔維克:藝術戰「疫」,用文化浸潤人心
    過去的一年,住魯全國人大代表和住魯全國政協委員們心繫國事民生,交出一份份亮眼的履職成績單。即日起,齊魯網、閃電新聞特別策劃推出「蹲點看履職」融媒體專欄,帶大家走近即將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傾聽他們的履職故事。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7日訊 走進全國政協委員孔維克的辦公室,一幅人物肖像畫格外引人。
  • 黃至安委員: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增強民族認同感、自豪感
    全國政協委員黃至安人民網北京3月13日電 ( 林洛頫)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國民珍惜和維護自己的思想文化,達到凝聚民心,增強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和愛國心是當前我國社會的重要職責之一。」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道教協會會長黃至安提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建議。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 住津全國政協委員赴陝西省考察
    人民政協網天津9月21日電(記者 張原)9月20日,住津全國政協委員召集人、天津市政協主席盛茂林率領住津全國政協委員一行赴陝西省考察。委員們將圍繞「陝西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主題開展考察,重點考察陝西省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一帶一路」文化保護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並結合當前開展的「四史」學習教育活動,赴延安等地學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強化初心使命。同時,通過考察交流,推動津陝兩地加深了解、增進友誼、深化合作,為助推兩地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 惠州學院僑聯成立,為建設一流城市貢獻「僑力量」
    惠州學院副校長、致公黨惠州學院支部主委曹建忠,惠州學院僑聯榮譽主席楊勳、林長泉等參加了會議。惠州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羅川山主持會議。大會審議通過《惠州學院歸國華僑聯合會工作細則》,選舉產生了惠州學院僑聯第一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以及常委、委員。張小琨當選惠州學院僑聯主席,魏曉慧、張莉瓊當選副主席,莊婕淳當選秘書長。
  • 政協委員談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 反腐故事最震撼
    政協委員談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   反腐故事最震撼人心   正義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李紅笛)今天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舉行了主題為「政協委員談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的記者會。全國政協委員劉長樂、馮驥才、蘇士澍、海霞、成龍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在回答「世界更喜歡什麼樣的『中國故事』」時,全國政協常委、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說:「世界需要中國新的故事,我認為最有意思、最震撼人心的故事,是中國的反腐大戲。」
  • 政協遠程協商會為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建言 中宣部教育部等多部長...
    近日,全國政協召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11位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機關和天津、山東、湖南4個會場同步議政建言。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納入相關規劃、推薦非遺傳承人走進課堂參與教學、館校聯合研發課程教材等議題備受關切,得到與會政協委員們熱議。
  • 全國政協委員馬蕭林:利用現代傳媒技術讓甲骨文走出「高冷」
    作為現存發現的中國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承載的不僅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更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關於甲骨文文化,你了解多少?相信不少人的回答,都不容樂觀。任職河南博物院院長的全國政協委員馬蕭林,經與相關專家和文博界同仁分析討論後,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一份關於進一步加強對甲骨文宣傳推廣的提案。
  • 陳來委員:政協工作要跟最深最厚的中華文化結合起來
    此次兩會期間,光明網繼續開設《光小明的兩會文化茶座》專欄,通過連線訪談的形式邀請代表委員,談自身履職、工作,講述中國故事,闡釋時代精神。本期《光小明的兩會文化茶座》連線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央文史館館員陳來。如何在政協工作中貫徹文化自信、文化自覺?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印刷博物館館長孫寶林:
    一年前,新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的中國印刷博物館館長孫寶林如是說。    近日,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孫寶林表示:「一年來,作為新一屆政協委員的我一直在不斷學習、調研、思考,因為全國政協委員是要站在國家層面去思考問題的,這也讓我重新思考如何在當下傳承印刷文明,並以我們的行業服務大眾。」
  • 17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推動經典進校園: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近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教育部近年來大力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作為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來抓。第一,老師的培養很關鍵。如何讓校園成為學生們學習、交流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樂園?這是教育部一直探索的課題。我們正在做的一項工作,是把戲曲、傳統舞蹈、書法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要素引入校園,目前取得很大進展。未來,還要進一步做好這件事。
  • 建言三句不離文化!山裡來的政協委員改不了這個本能
    她剛剛結束了在中央民族幹部學院為期一周的「全國政協少數民族界、宗教界委員培訓班(第一期)」的學習。不過,當記者一說起有關民族文化的話題,茸芭莘那立刻充滿了活力,表情也興奮起來。「這次學習讓我對黨和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民族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少數民族的繁榮發展離不開這些政策的支持。
  • 多份提案呼籲: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民主黨派中央、政協委員帶來多份提案,呼籲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民革中央:開展學齡前愛國主義教育大中小學的愛國主義教育已有比較完善的體系,此次民革中央將目光投向了學齡前兒童。
  • 讓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化為現實 全國政協委員縱論中國職業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副院長許玲。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認為,完善職業教育高考對職教發展有重要意義。蘇華說:「職教高考落實好了,也就是說像中等職校的學生能報考應用型的本科大學,就像普通高中的學生報考本科院校一樣,錄取比例能夠達到40%甚至45%,那時候職業教育的春天,就是真的來了。」
  • 香港真維斯集團董事長楊勳一行上張家界天門山寺瞻仰佛祖真身舍利
    華聲在線4月21日張家界訊(記者 鄧桂明)今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真維斯集團董事長楊勳攜夫人楊慧儀及公司高管一行來到張家界天門山寺,瞻仰了古剎佛祖真身舍利。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湖南省政協常委、省政協民宗委副主任、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張家界天門山寺方丈懷梵法師熱情接待了楊勳董事長一行,並率天門山寺兩序大眾為真維斯集團楊勳董事長一行及集團公司員工燃香祈福。 在會見中,懷梵法師表示,楊勳大居士功德很大,佛學造詣很高,可謂中國居士護法的楷模。
  • 兩百兩岸學者聚渝探討中華傳統文化(圖)
    昨日,金源大飯店,第五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召開重慶日報 圖  據重慶日報消息昨天上午,第五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在我市世紀金源大飯店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20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此次研討會。
  • 全國政協委員史敏:大學通識教育應設京昆選修課
    全國政協委員、京劇演員 史敏  (圖片來源:網絡)  「在當今全球化、歷史性語境之下,傳承與弘揚作為中華偉大文化代表的京昆藝術,關鍵之一在於培養年輕一代戲曲愛好者正在北京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在滬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京劇演員史敏提交提案,建議在大學設置京昆藝術課程,以供各學科學生自由選修,由此提升大學生審美素質,塑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校園文化。  史敏回顧說,近代以來,國際國內經驗證明,對於大學而言,審美教育至關重要。世界知名綜合性大學,尤其是一流大學,多設有戲劇表演學科。
  • 政協委員為做大做強閩都文化建言獻策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日,福州市出臺《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動綱要》,明確提出要打造閩都文化國際品牌。政協委員們紛紛建言,要進一步挖掘閩都文化內涵,做大做強閩都文化,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凝聚精神力量。
  • 天津分會場:文化浸潤的力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
    他完全被中華文化所折服,對中華禮、義、孝、敬有了更多理解。我深深感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是非常必要的。」11月27日,在全國政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天津分會場,天津市河西區湘江道小學五年級學生家長劉曉琳說,孩子在學校每周學習古詩文、背誦詩詞、學唱京劇選段,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正能量,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