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難兄難弟」奚落人了,這句成語已被世人誤解了上千年

2020-12-11 風雨滄桑幾千年

大家都知道,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種極具特色的固定短語,一般由四個字組成,當然也有三個字、五個字甚至是七個字以上的成語,儘管字數不同,但是,通常情況下,它都是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因為成語言簡意賅,表達精練,又極具寓意,因此,很受大家的喜歡,經常被拿來用在交談或者寫作當之中,比如,某一個人非常出名,我們通常會用「鼎鼎大名」來形容他,又或者用「破釜沉舟」形容一個人不畏險阻,下定決心去做某件事的行動。

不過,由於大部分成語都來自於古代典故,隨著時間的流逝,難免出現被誤解的情況,比如「難兄難弟」這句成語就是如此,現在我們經常用「難兄難弟」來奚落一同落難的人,帶有很強烈的貶義。

然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難兄難弟」原本的意思根本就不是用來奚落人的,恰恰相反,它還是一個褒義詞,那麼「難兄難弟」到底說的是什麼呢?其實,它源自《世說新語德行篇》中記載的一個典故,作者是南朝的劉義慶。

其原文為: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文德;爭之不能決;諮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這段話的大意就是說,東漢有個陳氏家族,家主陳寔(陳太丘)生有兩個兒子,長子叫陳元方,次子叫陳季方,他們都是功業有成,尊長愛 幼,品行皆佳的人,有一次,陳元方的兒子陳長文與陳季方的兒子陳孝先談論起了關於品行的問題。

兩個少年不無自豪地誇耀著自己父親的功德,一時間爭論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他們就去找祖父找陳寔評理,陳寔看著兩個氣鼓鼓的孫子,不期然想到他們的父親都是好樣的,忍不住感慨道:「元方實在是好啊,好到做他的弟弟很難,季方也好得很啊,好到做他的哥哥同樣很難。」

由此不難看出來,人家陳寔本來的意思是在誇獎自己的兒子,說陳元方和陳季方這哥倆做得非常好,難分軒輊,都是品行出色的人,並沒有一丁點兒的貶義在裡面,此後,這個典故便精簡成了今天我們見到的「難兄難弟」,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詞的語義卻走了樣兒。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原本指好到「難於做兄,難於做 弟」的意思漸漸被人遺忘,卻把「難於」的「難(二聲)」理解成 「落難」的「難(四聲)」了,如此一來,明明是一句誇人的成語竟 然變成了奚落人的成語,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當然,儘管「難兄難弟」原本的意思到今天已經南轅北轍,面目全非,被我們誤解了上千年,但是,由於如今的意思早已被大家廣泛接受,想要改變過來恐怕很難了,唯有委屈陳元方和陳季方這兩個品行皆佳的「難兄難弟」了。

相關焦點

  • 蘇軾此詩被人誤解上千年,真正的含義,與世人的理解,大相逕庭
    對於一件事物,往往不做深入的求證,便繼續傳播向他人,更有甚者,會曲解其本來面目與含義,形成另外一種,完全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的誤解,在人世間廣為流傳。這是一種非常可悲的現象,尤其是對於古代的詩詞,自古以來,更是被世人扭曲了無數佳作。如這首古詩,便是其中之一,蘇軾此詩被人誤解上千年,真正的含義,與世人的理解,大相逕庭。春宵美景,月影花香,歌聲渺渺,夜落沉沉。
  • 那些年被誤解最深的成語,你絕對想不到
    中國人愛用成語,但是其實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都被用錯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被誤解最深的成語。那些年被誤解最深的成語第三名「無奸不商」這個成語最早的說法是「無尖不成商」,「尖」說的是米堆的尖,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將鬥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裡的米冒著尖兒。在那個時代,不能敦厚到這種程度的,就被公認為不夠格當商人。所以「無奸不商」最初的意思,其實並不是說商人都奸猾。「無奸不商」被誤解的程度是三星。
  • 一個被世人誤解了千年的成語典故"夜郎自大"
    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 十個容易誤解的成語,你用對了嗎?
    我們漢語詞彙特別豐富,成語也特別多,大多成語也都有他的典故,但我們上學的時候,很少有老師專門去給我們講成語,所以導致我們對很多成語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意思,卻並不了解它的來歷和典故,因此經常被誤用,甚至鬧出笑話,今天我們就先學習十個比較容易被誤解的常用成語。一,洛陽紙貴。
  • 這5個成語典故,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幾千年來,中國古人不僅創造了許多曠世工程,如秦始皇陵、長城及故宮等,還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其中就包括那些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但是,由於一些原因,不少成語典故的意思被曲解,甚至與原本的意思截然相反。比如下面介紹的這5個成語典故,都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 雍姬:救了父親,害了丈夫,留下一個成語,被後人誤解了上千年
    雍姬者,雍家人的老婆,史書上雖然沒有明說她長得如何,但據我猜想,應該是個很漂亮的女人。當然,她之所以名傳千古,跟相貌無關,而是關鍵時刻的一次重要選擇,雍姬的選擇是,救了父親,害了丈夫,順便還留下一個成語,被後人誤解了上千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古今意思差別最大的三個成語,第三個被全國人都用錯了
    陳寔一聽這問題就笑了,回答了一句話:「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兩個兒子都很優秀,伯仲之間,難以分清誰兄誰弟,誰高誰低。這就是成語「難兄難弟」的來歷。它原本的意思是指兩個人都非常厲害,分不出高下。
  • 二十個常被誤解的成語,看看自己能用對幾個
    那這麼多的成語,要想全部熟悉不可謂不難,因此,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在生活中,也是經常用錯成語。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那些經常被用錯的成語,看看自己用錯了幾個。1、三人成虎:是指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
  • 60個易誤用的成語,別再用錯了
    想要出口成章、妙筆生花,成語儲備不能少。以為很熟悉的成語,查了詞典才發現原來一直用錯?寫文章時想用成語,可提筆就寫錯字?是時候重溫成語知識,提高語文水平了。60個易誤用成語!轉給小夥伴,別再用錯啦!【誤用】易被誤解為多次嘗試都沒有成功。目無全牛【解釋】形容技藝已達到十分純熟的地步。
  • 俗語「三思而後行」,其實後半句才是重點,世人誤解千年
    這是因為我小時候性格比較莽撞,說話不過腦子,做起事情來很容易情緒化,不怎麼顧及後果,所以長輩就專門給我講了這句「三思而後行」,說你在做這件事情之前,得先進行仔細思考,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具體要如何去做這件事,自己能否應付做了這件事情以後所產生的後果。
  • 因為誤解,貴州被這兩個成語黑了幾千年,如今是該更正了!
    圖片:兩岸的景色劇照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這幅對聯被登上報紙,如果有誰能夠答出下聯,就能得到300元獎金,此事在當時引起了熱潮。最後由一個小學教師將其對了出來,這位教師用貴州省的風物作對,而這對聯被稱為是百來年,第一個可以對得上李宗昉上聯的對子。
  • 蘇軾很難超越的一首詞,只是開篇13個字,就已驚豔世人千年
    「豪放」已經成為了他的標籤,這是一道永遠不會磨滅的光環,也源自於他作品中攜帶的豪情與氣魄。而在他的眾多詩詞中,有一首詞只是開篇13個字,就已經驚豔世人千年。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一首懷古詞,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
  • 這三個成語經常被人誤解:七月流火 望洋興嘆 虛與委蛇
    一、七月流火這個成語,經常有人拿來描寫天氣炎熱,看上去似乎很合情合理。公曆7月份嘛,正是天氣最炎熱的時候,天上像下了火一樣,「流火」比喻很形象啊!可是這是完全錯誤的!成語中的「七月」是指農曆七月,差不多是公曆的8月,那時天氣已開始轉涼;「流火」也不是比喻天熱得像下了火一樣,而是指天上的一個顆星,名叫大火星(即心宿)。夏曆五月,火星在中天,七月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所以「流火」是指大火星位置的移動。因此「七月流火」說的不是天氣炎熱,相反,是借指農曆七月暑熱漸退而秋天將至。所以別再望文生義,貽笑大方。
  • 三十個常被誤解的成語,看看自己能用對幾個
    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他是中國先人的智慧結晶,是中國語言一種凝練的表現形式。有時,一個成語就是一個故事,它通過最簡單的幾個字像我們傳達出最真實的情感。據統計,成語一共有5萬多條,其中96%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語。那這麼多的成語,要想全部熟悉不可謂不難,因此,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在生活中,也是經常用錯成語。
  • 泰語成語:容易誤解意思的泰語成語
  • 史上最「特別」的成語,孔子都誤解了何況其他人?看看你錯了嗎?
    我們都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擁有著5千年的文化古國,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中,有著很多的文化傳承,比如,有俗語、諺語、成語等等,這些東西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我們現在,依舊還是在學習傳承,要知道這些可都是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古人智慧的結晶和勞動成果。
  • 漲知識,原來這些成語是這樣的意思,都來學學吧
    原標題:漲知識,原來這些成語是這樣的意思,都來學學吧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成語、詞語形容一些人或事,但古人的造詞和今人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有些成語不能亂用,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哪些理解錯誤的成語、詞語。
  • 4個被誤會千年的成語,本無關風花雪月,如今含義卻令人難以啟齒
    而今日,筆者便帶來了四個成語,原本無關風花雪月,可經過了世人的訛傳後,都變得讓人難以啟齒,甚至非常的猥瑣,下面,一起來看看是哪4個成語——一、一場春夢說到「春夢」二字,相信大家都會不自覺的笑出聲來,腦海中頓時閃爍出了一些不健康的畫面,特別是網絡上流傳的那個段子,什麼「萬物復甦
  • 經常被誤解、誤用的「8個成語」,語文老師:我也用錯一個?
    筆者在前面的文章裡,曾給大家分享過最容易念錯的幾個漢字,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易錯」成語的內容。經過筆者多年的總結,以下這8個成語,經常被誤解、誤用,甚至有些老師都曾誤用過。您仔細看看,自己有沒有「尷尬」過呢?
  • 這些成語意思已更新,別再用錯了!
    成語備考中要以最新版《現代漢語詞典》為準,關注最新成語意思的變化喲!這類成語很多,比如成語「呼之欲出」,原意為「形容畫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學作品的人物描寫十分生動「,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新增含義「指某事即將揭曉或出現」,在考試中容易出錯,一定要加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