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的潮流變換比任何一個行業都難以捉摸,國內商業發展20餘年,經歷了多輪市場變化。如今,人人都追求體驗感,新項目又層出不窮,傳統模式的商場難免走下坡路。
當我們的注意力都被層出不窮的新項目所吸引時,傳統商場正在發生悄然巨變。
北京傳統商業市場,已經有一批先行者如SKP、漢光百貨提前轉型,搭上了駛向新商業世界的快船,也有天橋百貨、北辰購物中心這種知名商場黯然關門停業,還有百盛太陽宮店、十裡堡西單商場轉型寫字樓揮別商業市場。
這兩年,北京市傳統商場統一進入了調改轉型期,可以說這是傳統商場不甘於被淘汰做出的積極反應,但到底需要怎樣的變革,才能使運營10年20年甚至更久的商場重煥新生?
傳統商場轉型進行時
傳統商場進行調整已經是大勢所趨。
一方面,在消費時代的快速更迭中,傳統商場由於業態組合同質化、品牌老化,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由於建設時間較早,傳統商場硬體條件與當前消費需求不相適應,造成商業體驗性不強,舒適度不高。
此次疫情,對實體零售商業是一次不小的打擊,但對於早已步入寒冬期的傳統商場來講,這個「疫情停擺期」或許是閉店改造重構消費場景的關鍵時間。
去年10月,為推動消費載體升級,北京市推出「一店一策」助推傳統商業項目改造升級。
「一店一策」是指基於渠道的核心終端自身、消費者、競爭對手具體情況採用分類方法進行人員配置、產品投放、終端政策、客情公關、促銷活動等手段進行組合,即一個核心終端店一種針對性策略,並最終形成優於競爭對手、適合該店、針對消費者的一套綜合性競爭策略。
北京市確定了10家傳統商場轉型升級試點名單,分別為王府井百貨大樓、西單商場、長安商場、百盛購物中心、藍島大廈、賽特購物中心、翠微百貨、甘家口大廈、資和信百貨及順義國泰百貨,目前,已經部分商場完成改造升級。
長安商場
長安商場於1990年5月18日開業,是北京市第一家現代化大型百貨商場,也是第一部擁有自動扶梯和中央空調等現代化設施,並首家實行「敞開式櫃檯」經營的商場。
今年4月,長安商場進行了閉店調整,在停業8個月之後,長安商場於12月27日正式重裝開業,如今商業建築面積為3.2萬㎡,商場轉型升級為以「社區商業+奧萊商品」模式運營的「U生活中心」,即:優品、優價、優服務的「三優中心」,轉型後的長安商場將滿足顧客家庭、親子、社交、休閒的社區生活需求。
與此前相比,不管是裝修風格還是入駐品牌,北京長安商場都在向年輕化、時尚化轉型。
在品牌調整上,引進了全聚德等中華老字號品牌和承載一代消費者回憶的長安麥當勞餐廳等品牌,同時也在商場中開設了環境優質的「親子稻城書店」、製作與表演相結合的「莫斯科餐廳麵包坊」以及商品組合豐富的「俄優品」等網紅品牌。
長安商場通過打造高顏值消費環境,改善消費場景空間。全新打造了融合美發、旅行社、甜品、咖啡店等休閒業態的「時光造辦處」和以懷舊裝飾為主題的電影院,還增加了多部自動扶梯和直升電梯,重構消費者動線。
長安商場在一層設置了最短扶梯
據長安商場方面介紹,在業態上,長安商場對零售、功能、超市經營面積配比結構進行重新調整,由單一購物向休閒消費、體驗功能、親子功能轉型。商場中與社區生活相關的購物、餐飲、生活、健康和娛樂5大功能共14類社區生活服務設施佔比達到46%,其中餐飲為25%,生鮮超市為12%,親子為7%,其他生活服務為2%。
賽特購物中心
賽特購物中心,是90年代高端商場的代表,這座已在長安街矗立了27年的奢侈品百貨始祖,是當時多元商業發展的代名詞,更是北京乃至中國商業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一面鏡子,承載了社會變遷的時代印記。
1992年,賽特購物中心開業當天現場
賽特創造了諸多首家標籤,第一家開架率90%以上,第一家以進口產品為主營商品的超市,第一家使用電腦聯網收銀系統,第一家將西方節日引入中國的商場,第一家自動滾梯最多,第一家擁有室內最大屏幕,同時也是首家將奢侈品牌,帶入北京的高端精品百貨。
1993年情人節活動現場
據了解,經營了27年的賽特購物中心將在今年升級成為「賽特·碧樂城」,賽特集團與碧桂園文商旅合作將對其後續改造及運營進行全盤管理。
全新的賽特·碧樂城將打破原有的百貨模式,將現有的業態重新升級,基於市場及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重新整合現有業態,引入全新品牌,並融入一些體驗、藝術類業態,涵蓋國際時尚、美容護膚、潮玩數碼、特色美食、精品商超、品質配套等。
甘家口大廈
甘家口大廈的前身是甘家口副食商場,於上世紀50年代開業,最早只有3間平房。在憑票購物的年代,這裡一直是甘家口居民獲取糧油肉蛋等食品的「補給站」。
後來,這裡改建成兩層的甘家口商場,這便是甘家口百貨的雛形。1999年,甘家口百貨再度改建成高大的甘家口大廈,除了前面六層的商廈,身後還有十多層的寫字樓,因此成為增光路東口的著名地標。
改造前的甘家口百貨資料圖
甘家口大廈是北京市「一店一策」引導傳統百貨升級中率先重裝亮相的商場。通過精選品牌組合、完善綜合服務功能和提升店面環境等手段,整體升級了購物環境,已完成第一階段改造工作,重新開業後日均銷售額為350萬元,同比增長15%。
甘家口大廈閉店兩個月升級改造,12月18日重新開張
在前期調研中,甘家口大廈發現,周邊居民對電影院、產後修復等服務業態需求較高,但周邊的優質供給較少。因此,此次升級也重點完善了這方面的綜合服務功能,引入了主題影院、迷度春天產後修復中心。
在保留原有6層主題餐飲組合的基礎上,甘家口大廈還引入了不少品牌餐飲,同時此前的兒童娛樂中心轉型為成長樂園,打造了多種主題互動場景。
王府井百貨大樓
王府井百貨大樓是由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投資建設,自主經營的第一座大型國營百貨商店,不僅能從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進貨,甚至還能銷售國外的進口商品,在全國都算得上是商品品類最全的商場,被稱譽為「新中國第一店」。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燕莎、賽特等大型商場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新中國第一店」不再「一枝獨秀」,曾經蜂擁搶購的隊伍也漸漸消失了。
進入新世紀,京城百貨業危機感更強,王府井百貨大樓也在內外兼修,嘗試更多新花樣。
首家老北京沉浸式體驗空間和平菓局去年在王府井百貨大樓亮相後,使得記冬儲大白菜、胡同口的副食品店、京味兒點心鋪這些兒時記憶成為了現實場景,一時間和平菓局成為了商業地產圈的網紅。
引入和平菓局後,王府井百貨大樓客流同比上升26%,環比上升41%,銷售同比上升9%,本地市民佔七成,年輕人群佔75%;去年年底,王府井百貨大樓又成功引進一樂拉麵等人氣網紅店,開業當天大樓六層日均客流7000人次,環比提升75%。
王府井百貨大樓採取漸進式向商業綜合體轉型,通過不斷打造體驗式消費場景,近幾年保持了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雙增長,成為了傳統商業改造升級的經典案例。
-結 語-
目前,西單商場已與戴德梁行籤訂設計合同,翠微百貨已與食寶街籤訂合作協議,並啟動了內部改造設計公司的招標工作,順利國泰百貨正在進行閉店改造,藍島大廈等已與國內外優秀的商業設計公司合作,正在研究升級轉型方案。
據了解,北京市對傳統商業項目升級改造的支持,將不僅局限於快速審批,今年還會「一店一策」試點範圍,並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越來越多的傳統商場或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