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關乎國家發展,關乎千家萬戶,關乎孩子未來。隨著社會發展,教育意識增強,人們對於教育越來越重視,更有甚者從胎兒期就開始接受嚴格的科學教育,胎教,幼教,外教層出不窮,但是您真的對目前教育行業滿意嗎?答案可能是差強人意,但是相對於其它的領域呢?答案可能截然相反!
1. 中西方課堂模式差異
我國教育模式中應試教育由來已久,所以說課堂中一般來說主角是老師,學生是參與者,老師採用灌輸的方式,學生被動接受,從根本上扼殺了孩子的天性;而在西式教育中,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真正起到主導作用的其實是學生,更加注重發揮其自身特長,可以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2.教學過程不同,結果不同
我們不妨對比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先進教育理念的國家注重讚美欣賞來培養自信的人,中國注重恐嚇懲罰去培養受管束的人。西方人稱「中國的教育不是教育,是灌溉」,仿佛有幾分道理。給學生灌輸了知識就是教育嗎?教育真的如此簡單嗎?筆者認為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更重要!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素質教育不應該是單純的知識的灌輸,而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最終目標。傳統的學校教育,學的多用得少、理論多實踐少,部分高校都是如此。很多時候會發現知識用了就是自己的,不用還給了老師。
中國與國際先進的教育方法相比,其實不是知識教育水平的差別,而是素質培養的差別!通俗點來講是書呆子,教育並不是讀死書,而是通過興趣。培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進行身心健康的成長,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我們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孩子都是璞玉,日後能否流傳千古,關鍵還在於父母如何雕琢。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幫助孩子繪製更好的藍圖。作為家長,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精英式人才擁有良好的計算思維,編程是培養計算思維的一種捷徑,編程更是未來孩子必備的技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