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要幫老百姓把更多土特產賣到山外去|普安龍吟...

2020-12-16 天眼新聞

我叫鄧倩,家住「中國苗族第一鎮」普安縣龍吟鎮,是一名「淘小二」。這些年,我一直穿行在家鄉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把寨鄰鄉親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農特產品,通過電商賣出大山。

我是名「90」後,從小在美麗的北盤江邊長大。2015年,在山東打工多年後,回到家鄉開始接觸電商,是普安縣最早「觸網」的一批年輕人。一開始是做代購,幫助鄉親們買東西,然後送到家。有時為了10塊錢,一個人騎起摩託車跑10多公裡山路去送貨。

外面一批批的貨被我送到村村寨寨,但我卻發現家鄉有許多好東西,比如柚子、橙子、李子等水果,核桃、板慄、天麻、八月瓜等山貨,紅米、粑粑、豆皮等美食,卻難以走出大山換成錢,有時候一個老年人場壩守一天,才賣得幾塊錢。  看見鄉親們唉聲嘆氣地把沒有買完的貨往家裡背,我一直思考如何把龍吟的山貨賣出大山。於是,我在做代購的同時,通過網店把龍吟的山貨儘量推出去,慢慢的,我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客戶,土特產銷量也逐漸增加,隨後我成立了普安鴻盛電子商務公司,致力於當地農特產品「上行」。  為了收貨,無論天晴下雨,我騎著摩託車,滿寨子到處跑。同時,一到趕場天,我就到場壩上去收農民的土特產,然後原價加上快遞費賣出去,我不是圖賺錢,只希望老百姓的東西不爛在土裡。

正是因為我的初衷不是為了賺好多錢,我的電商平臺賣的產品在保障質量的同時,價格也便宜,一傳十十傳百,短時間就積累起幾千個固定的「粉絲」,漸漸的,我在電商圈子有了一些「名氣」,店鋪也從剛開始的一個增加到現在的3個,場地從二三十個平方米增加到數百平方米。為來讓買家得到實惠,貨暢其流,我籤了3家快遞機構,一下子就把龍吟的快遞費降了下來。

為提升用戶體驗,我專門打造了一個龍吟農特產品體驗店,有50多個平方米,當地的老百姓一有好東西,就會第一時間送到店裡來,只要在季節上,龍吟的百香果、竹筍、臘肉、洋芋片、幹豆角、雞蛋、米酒、豆豉粑等等山貨應有盡有,我一有新產品推出,「粉絲」們就會主動幫忙組織團購,我也會推出網絡直播,和粉絲互動。當然,「粉絲」們突然需要什麼農特產品,也會第一時間聯繫我幫他們採購。2019年,我賣出去的農產品有300多萬元。

今年,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我依然銷售了龍吟李子10000多斤,雞樅菌好幾百斤,洋荷1000多斤、龍眼1000斤、柚子橙子等接近10000斤,一些種植規模不大、市場銷路不寬的農產品,經過我的努力,替老百姓換成了現錢,2020年賣出去的土特產預計比去年還略有增加。

我覺得,電商扶貧,農特產品出山,西瓜要抱,芝麻要撿,顆粒歸倉,才能最大限度助農增收,我是這樣想的,也是一直在這樣努力的去做。   口述 鄧倩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左國輝 整理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楊儀

相關焦點

  • 我要把桃源的土特產賣到全國
    「幾天後,客戶們就能吃到甜脆多汁的玉露脆梨了。」桃源縣億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佘懿雯介紹道,搭上電商平臺的快車後,明天又有幾百件玉露脆梨從基地直接發到全國各地。做過快遞、搞過裝飾,201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佘懿雯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電商的大潮中,為老百姓代言。
  • 「我的扶貧故事」鄭能:為老百姓辦事就得隨叫隨到
    (受訪者供圖)我是銅仁市委老幹部局的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當我接到組織選派我到松桃縣妙隘鄉巖門村扶貧時,心情是既激動又糾結。糾結是因家中耄耋之年的父母無人照看,但二老卻鼓勵我說:「既然有這個難得的機會,就一定要服從組織安排,沉下身子,和群眾打成一片,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為老百姓實實在在地做事!」
  • 「文軍扶貧電商行動」山藥山藥!普安「紫玉淮山」正出山,好吃不止...
    11月10日,記者到普安縣白沙鄉調研扶貧產業過程中,發現這裡深山中種植的「紫玉淮山」正在出貨,這種花青素含量很高的山藥,果肉呈鮮豔的紫紅色,與眾不同。就在地裡頭,記者還遇到了普安的電商達人,一個成天在普安大山裡面轉著收羅普安寶貝的鄧倩,她是被人喊來幫忙推介這一批「紫玉淮山」的。  「品相不錯,我先直接拉200斤走!」在地裡頭,鄧倩說,普安這麼好的東西,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大家可以品嘗品嘗。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守初心|興義市衛生健康局駐則戎鎮硐山村...
    車在保存完好碧綠蒼翠的世界裡緩緩潛行,一條新修的柏油路蜿蜒著在崇山峻岭中向大山深處延伸,宛如一條白色的玉帶,把山裡山外的世界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大山裡勤勞質樸的民眾們肩負著深山中傳統敦厚的文化,通過這條路早已觸摸到了路那頭城市的繁華。
  • 「我的扶貧故事」黃鵾鵬:扶貧,累並快樂著
    「累並快樂著」,我經常這樣描述扶貧工作。我叫黃鵾鵬,是縣體育發展中心主任,2019年6月,我掛任龍街鎮黨委委員、副書記,下沉到村,開展扶貧工作。我多次上門,多次走訪,多次組織村民開院壩會,與村民交心談心,我們從陌生到熟悉,到成為好朋友,再到無話不談,我也逐漸被他們認可。他們有什麼事情都會找我,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答應他們的事,我全部都盡力去辦。我以真心換真心,換來老百姓殷切的一聲「黃書記」。
  • 我想開網店,把村裡的土特產賣到全國各地
    核桃、小米、精美的十字繡和手工鞋墊,網店上架的貨品,全是鄉親們的土特產和她親手縫製的女工。雖然李秀芳的網店剛剛裝修完畢,但她已經有了自己的目標:「希望通過我的網店,把村裡的土特產賣到全國各地,幫鄉親們脫貧致富。」今年24歲的李秀芳,出生在山西省靈丘縣獨峪鄉西漕溝村。這裡溝壑縱橫,土地貧瘠,是附近有名的貧困村。與小芳一起出生的,還有一個同胞妹妹,現在忻州上大學。
  • 「我的扶貧故事」「我將在脫貧攻堅偉大事業上繼續前行」丨黔西南...
    我叫王紫陽,是黔西南州工商聯會員服務中心主任、民營企業精準扶貧服務中心負責人,長期負責州工商聯辦公室日常事務、黨建扶貧同步小康駐村以及「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消費扶貧對接、助推星火試驗區建設等業務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喻思遠:山凹凹裡有「親戚」|柏連雲...
    山凹凹裡有「親戚」望謨縣邊饒鎮坎邊村指揮長 喻思遠從望謨縣邊饒鎮政府駐地到坎邊村,兩旁綠樹青山,途經一段段山凹凹,梯田、山谷,河水輕淌、鳥鳴蟲叫……天氣晴好時,朵朵白雲懸掛藍天——那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山路,也是我的扶貧路。
  • 「我的扶貧故事」從陌生人到群眾的知心人丨黃平縣平溪鎮大寨村第...
    之前,我是搞農業技術的,到了村裡,業務上有很多不同,我需要去溝通,去給老百姓講國家政策,有時候還要處理老百姓之間的矛盾,所以很多東西我都要從身邊的群眾、網格員、村支兩委身上學習。龍安煦入戶走訪群眾對我們下來扶貧的幹部,開始多少會有點排斥,主要是認為這些幹部下來只是走走過場,不會對廣大群眾有所幫助。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送來錦旗,是感念更是鞭策丨天柱縣白市鎮坪內...
    我和王瑞輝經常到他們家中,與他們閒聊,查看他們生活情況,幫他們解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楊通玉冒雨送錦旗背後的故事是這樣的。 2019年3月12日,我和同事王瑞輝植樹歸來,路過楊通寶家門口,發現平時經常在門口曬太陽的楊通寶一家,竟然一個人都不在。 「他們應該不會去哪裡,是不是出了什麼事?」
  • 雲上的「解憂」餐廳|百家故事
    他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氣,臨走前,還會問留在山上的每戶人家,「下山要不要給你帶點啥?」張飛不在,鄰居王叔帶我們沿著山頂的水泥路轉了一圈。我們看到了長在路邊的薄荷草,兩山開口處的夕陽蒙上淡淡的光暈,還有遠處生長松茸的山溝。到了六七月份,上百人會從山下到這裡採松茸。王叔說,原本山上冷清,張飛到來後辦起民宿,客接踵而來。
  • 「我的扶貧故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丨大方縣理化鄉果木村駐村幹部...
    我常開著一輛半新的摩託車,一大早就走進田間地頭,與老百姓交流、談心,了解其當下的主要困難,了解他們的需求,認真把他們的熱點、難點問題記錄下來,晚上回到村裡時,再與其他同志一起交流匯總,把共性的問題和個性的問題分別羅列出來,有的放矢地思考對策。以前,果木村菠蘿組的謝紹學戶是大家公認的硬骨頭,一旦話不投機就會發牢騷。我走訪他家時,耐心地與他交流。
  • 「我的扶貧故事」黨的幹部 要為老百姓幹實事做好事丨大方縣六龍鎮...
    我叫郭斌,是貴州省煤田地質局選派到大方縣六龍鎮五鳳社區駐村的第一書記。駐村以來,我走遍了五鳳社區的每一個角落,熟悉掌握了全村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期間,我有一個感觸,那就是作為黨的幹部,只有為老百姓幹實事、做好事,才能贏得百姓的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做「全能人」丨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駐村...
    每每走進村裡,群眾總會吆喝著,讓我去家裡坐坐。 我叫蔣榮鳳,是鎮遠縣都坪鎮地花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兩年來,我和群眾打成一片,走哪都聽到類似親切的話語。自開展駐村工作以來,每當老百姓之間產生矛盾時,我都和村幹部、鎮幹部一起去處理,積極疏導和化解群眾心中怨氣、解決了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得到了群眾的理解、支持和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 | 老百姓親切地叫我「弟娃」
    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我所在的營盤村,是清朝大小金川之役的軍隊駐紮地,故稱營盤。去調研木蘭村蘋果基地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老伯,老伯是貧困戶,承擔著村道衛生環境保護的公益性崗位工作。老伯大大讚賞了近年來農村基礎設施的改變和生活狀況的改善。臨了,老伯匆匆告別:「我要掃路去了,擼起袖子加油幹,也有我老漢一份。」在老伯堅定的步伐中,我看到「要我脫貧」在精神扶貧與物質扶貧共抓,扶智與扶志齊推的帶動下早已變成了「我要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做平凡小事走進老百姓的心丨劍河縣革東鎮白浪村...
    73歲的老村幹、老黨員還參加村合作社,精心管理著我們村的大棚,到退休年齡了還在種田、挖土種地、養牛等農活。2020年9月,我去他家看望他,送去一套秋季服裝。當時他正在刮痧,看出來他的病情是十分嚴重,我便跟他說:「今天下午我們村召開第一書記駐村工作半年述職評議會,你就不要來參加了。」
  • 「我的扶貧故事」搬遷戶的幸福故事丨普安縣新店鎮波汆村幫扶幹部...
    2017年調整結對幫扶貧困戶時,我與王會結緣,我們共同書寫了發生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的幸福故事。  王會是普安縣新店鎮波汆村小冬瓜林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7口人。家中的耕地用於套種一些傳統的農作物,但是,收成遠遠不能滿足一家人的口糧,王會的丈夫和兩個兒子平日裡不得不在外打零工,一家人勉強度日。  但困擾王會的遠不止生活開支困難,還有住房問題,他們一家人常年擠住在一個不足70平方米的磚木結構的瓦房內,除去休息、吃飯的地方,家裡基本騰不出其他的「空地」。
  • 「我的扶貧故事」從大學教師到扶貧幹部|赫章縣朱明鎮黨委副書記熊斌
    我叫熊斌,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現掛職任赫章縣朱明鎮黨委副書記。從未想過會到鄉鎮工作的我,在2019年6月17日,因脫貧攻堅工作需要,被學校派到赫章縣朱明鎮掛職幫扶。記得村民安茂之女由於7歲差十多天而無法報名進入鎮中心小學讀一年級,我了解這一情況後,認為娃娃等到下一年再讀,就差不多8歲了,將白白耽誤一年的學習時間,我就主動通過私人關係在鎮中心小學聯繫好班級,讓安茂帶女兒來報名,安茂不太相信的帶女兒順利報導入學後,害羞的說:「沒有想到你人生地不熟的,還真的能幫我家把娃娃讀書的事情搞定。」
  • 「我的扶貧故事」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丨岑鞏縣龍田鎮安坪村駐...
    我叫朱海,2018年6月,貴州思州潤峰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派我到黔東南州岑鞏縣龍田鎮安坪村開展扶貧工作,同年12月,我正式成為了安坪村火石土組的網格員。剛到火石土組時,我對寨子非常不熟悉,為了能摸清寨子上每一戶的實際家庭情況,每天我都走在田間地頭,與村民深入溝通,了解他們在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漸漸地,我跟寨子上的村民們熟悉了起來。
  • 公大研究生普安支教故事|趙琬婷:我想做深山裡的「小太陽」
    今年8月,趙琬婷第一次到貴州普安。 到學校的第一天,趙琬婷住進了學校安排的獨立宿舍,有單獨的衛生間也有熱水器,離學校很近。 在她看來,普安在經過大規模易地扶貧搬遷後,這裡的學生已經不用到離家幾公裡外的學校上學,家門口就有學校。這裡同沿海地區的學校一樣,教師教學已經全部用上了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