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鄧倩,家住「中國苗族第一鎮」普安縣龍吟鎮,是一名「淘小二」。這些年,我一直穿行在家鄉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把寨鄰鄉親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農特產品,通過電商賣出大山。
我是名「90」後,從小在美麗的北盤江邊長大。2015年,在山東打工多年後,回到家鄉開始接觸電商,是普安縣最早「觸網」的一批年輕人。一開始是做代購,幫助鄉親們買東西,然後送到家。有時為了10塊錢,一個人騎起摩託車跑10多公裡山路去送貨。
外面一批批的貨被我送到村村寨寨,但我卻發現家鄉有許多好東西,比如柚子、橙子、李子等水果,核桃、板慄、天麻、八月瓜等山貨,紅米、粑粑、豆皮等美食,卻難以走出大山換成錢,有時候一個老年人場壩守一天,才賣得幾塊錢。 看見鄉親們唉聲嘆氣地把沒有買完的貨往家裡背,我一直思考如何把龍吟的山貨賣出大山。於是,我在做代購的同時,通過網店把龍吟的山貨儘量推出去,慢慢的,我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客戶,土特產銷量也逐漸增加,隨後我成立了普安鴻盛電子商務公司,致力於當地農特產品「上行」。 為了收貨,無論天晴下雨,我騎著摩託車,滿寨子到處跑。同時,一到趕場天,我就到場壩上去收農民的土特產,然後原價加上快遞費賣出去,我不是圖賺錢,只希望老百姓的東西不爛在土裡。
正是因為我的初衷不是為了賺好多錢,我的電商平臺賣的產品在保障質量的同時,價格也便宜,一傳十十傳百,短時間就積累起幾千個固定的「粉絲」,漸漸的,我在電商圈子有了一些「名氣」,店鋪也從剛開始的一個增加到現在的3個,場地從二三十個平方米增加到數百平方米。為來讓買家得到實惠,貨暢其流,我籤了3家快遞機構,一下子就把龍吟的快遞費降了下來。
為提升用戶體驗,我專門打造了一個龍吟農特產品體驗店,有50多個平方米,當地的老百姓一有好東西,就會第一時間送到店裡來,只要在季節上,龍吟的百香果、竹筍、臘肉、洋芋片、幹豆角、雞蛋、米酒、豆豉粑等等山貨應有盡有,我一有新產品推出,「粉絲」們就會主動幫忙組織團購,我也會推出網絡直播,和粉絲互動。當然,「粉絲」們突然需要什麼農特產品,也會第一時間聯繫我幫他們採購。2019年,我賣出去的農產品有300多萬元。
今年,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我依然銷售了龍吟李子10000多斤,雞樅菌好幾百斤,洋荷1000多斤、龍眼1000斤、柚子橙子等接近10000斤,一些種植規模不大、市場銷路不寬的農產品,經過我的努力,替老百姓換成了現錢,2020年賣出去的土特產預計比去年還略有增加。
我覺得,電商扶貧,農特產品出山,西瓜要抱,芝麻要撿,顆粒歸倉,才能最大限度助農增收,我是這樣想的,也是一直在這樣努力的去做。 口述 鄧倩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左國輝 整理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