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開網店,把村裡的土特產賣到全國各地

2021-01-09 中國婦女報

李秀芳(左)和兩個妹妹。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姜軍旗

放下雙拐,臀部支撐在一個破舊的高腳木凳上,雙手將失去知覺有點萎縮的雙腿從木凳的側面移至正面,熟練地打開電腦,敲擊鍵盤,李秀芳開始給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展示她的網店。

核桃、小米、精美的十字繡和手工鞋墊,網店上架的貨品,全是鄉親們的土特產和她親手縫製的女工。雖然李秀芳的網店剛剛裝修完畢,但她已經有了自己的目標:「希望通過我的網店,把村裡的土特產賣到全國各地,幫鄉親們脫貧致富。」

今年24歲的李秀芳,出生在山西省靈丘縣獨峪鄉西漕溝村。這裡溝壑縱橫,土地貧瘠,是附近有名的貧困村。與小芳一起出生的,還有一個同胞妹妹,現在忻州上大學。小芳的大姐早已出嫁,小妹還在上中學。

小芳一家人僅靠幾畝薄田為生。低矮的瓦房,簡樸的擺設,盡顯這個家庭的窘境。

媽媽,我的腿怎麼了?

如果不是兒時的那次意外,小芳或許也會和雙胞胎妹妹一樣,正在準備大學畢業論文。李秀芳永遠不會忘記5歲時改變她命運的那一天,「媽媽帶我和妹妹到鄰村的外婆家,我倆坐的小推車在一次下坡時一頭栽進了村裡的灌溉水渠。」不幸的是,李秀芳的腰部撞上了大石頭的稜角,當時就陷入了昏迷。

心急如焚的父母抱著小芳趕到70公裡外的縣醫院,大夫初步檢查後,立即讓轉往省城醫院。但在省城,幾家大醫院也對昏迷中的小芳束手無策。最後一位好心的計程車師傅拉著他們到了山西省兒童醫院。緊張的搶救之後,小芳的命保住了。但醫生的診斷還是讓全家傻了眼:孩子腰椎裂縫壓迫神經導致腰部以下失去知覺,高位癱瘓。

母親劉二珍還清楚地記得,小芳醒來翻身時眨巴著小眼睛問:「媽媽,這是在哪兒呀?我的腿怎麼了?」媽媽安慰她說「過幾天好了就可以出院了」。那一段時間,劉二珍按照醫生的囑咐,每天給孩子按摩,「希望醫生是診斷錯了,希望能看到她的腿能動一下。」

但最終全家人沒能等到奇蹟的出現,出院回家的那天,劉二珍抱著女兒一路上一言未發。「像是天塌下來一樣,覺得沒了希望。她才5歲,以後的路還長著呢……」

「不願看到別人的眼神,哪怕是在我身上一掃而過。」出院回家後,小芳變得自卑、敏感,害怕見到陌生人,更不喜歡家裡來人,甚至不願意和同齡的妹妹玩兒。每天除了在院子裡做康復訓練外,她整天把自己關在屋裡,看著別人送的玩具小熊發呆。

為了防止發生意外並更多地照顧小芳,劉二珍顧不得地裡的農活,全天守在家裡精心陪護,父親則外出打工為小芳賺取醫療費。抱著一線希望,劉二珍帶著小芳到北京看病,但「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孩子還是沒能站起來。」

到了上學年齡,小芳也想和別的孩子一樣能坐在教室裡。但由於身體原因,村學校的老師勸劉二珍「讓孩子過兩年再來」。每次看著別的孩子背著書包活蹦亂跳上學,小芳就會悄悄地躲回屋裡。劉二珍明白女兒的心思,給她繡了一個小書包,雖然沒法上學,但在家裡小芳也會時不時地背著書包讓媽媽看,有時還會自己悄悄背著書包照鏡子。

生活越來越有希望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逐漸接受現實,也逐漸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在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小芳學會了拄著拐杖上廁所、洗衣做飯,也開始主動接觸外面的世界。14歲那年,她主動要求去村裡的小學讀書,和一群比她小六七歲的孩子成了同學。但遺憾的是,由於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按時作息,兩周後,校方考慮再三還是讓小芳回家了。但這短短的兩周,改變了小芳的一生。她熟練掌握了所有拼音,已經能夠在家自學認字讀書。姐姐妹妹也都成了她的老師。

19歲那年,最疼小芳的外婆看孩子可憐,拿出了自己的3800元積蓄託人從縣城給她買回了一臺電腦。從此小芳足不出戶就有了無數來自天南地北、可以敞開心扉交談的朋友。

小芳也變得越來越開朗,越來越自信。很快,小芳通過網絡掙到了第一筆錢。「遊戲測試,就是根據要求試玩遊戲,發現遊戲中的問題。」

通過自學,小芳還學會了十字繡,一進正屋,幾幅精美的十字繡懸掛在正中。閒暇時她還會向媽媽請教女紅,在媽媽的指導下,小芳的手工也越來越出色。「刺繡、納鞋墊,大家都知道她繡得好,就都送給親戚和村裡人了。」

小芳所在的西槽溝村是獨峪鄉優質核桃基地的核心地帶。去年年底,為了把村裡的土特產通過網絡銷售出去,作為村裡最懂電腦的人,小芳有了開網店的想法。「看到好多貧困村通過電商脫貧,我也想試一試,和大家一起脫貧致富。」

她的這一想法得到第一書記與村支書的大力支持,「兩委」班子還專門開會商議籌辦合作社,銷售農民自己種的土特產品。「但因為村裡沒有快遞收寄點,自己也沒有電商方面的經驗,到現在網店才剛剛裝修完,準備儘快上線。」

為了讓小芳的「電商夢」早日實現,與西槽溝村結對幫扶的中國人壽山西分公司扶貧隊為小芳籌資購買的新電腦和輪椅也即將運回村裡。「日子越來越好了,生活也越來越有希望了!」劉二珍告訴記者,作為村裡的扶貧措施,鄰村三樓村的移民集中安置點正在建設,不久的將來,他們全家也將作為易地搬遷貧困戶遷入新居。

「我只是想有尊嚴地活著,我會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努力地過好每一天,做好網店,實現自己的價值。」對於未來,李秀芳充滿信心,而對於愛情,她「更相信緣分」,「不敢想,但希望能遇到愛自己的人。」

相關焦點

  • 開網店賣土特產需要什麼手續?土特產網店的入駐手續有哪些?
    開網店成為很多人創業的選擇,網店和實體店之間是一定的具體,特別是在網店開始階段需要準備一些手續,通過國家規定的經銷規定,才能夠進行交易,那在淘寶網店賣土特產之類的商品需要哪些手續呢?那就一起了解一下吧!開網店賣土特產需要什麼手續?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是必備的。
  • 我要把桃源的土特產賣到全國
    7月25日下午,在桃源縣熱市鎮龍家嘴村,當地村民正將剛剛摘下的玉露脆梨挑選後裝箱,從基地直接發往全國各地。「幾天後,客戶們就能吃到甜脆多汁的玉露脆梨了。」桃源縣億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佘懿雯介紹道,搭上電商平臺的快車後,明天又有幾百件玉露脆梨從基地直接發到全國各地。
  • 彭水:農村電商助力土特產「出山」變身香餑餑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21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楊元忠 通訊員 李亞軍)「老鷹茶,3斤,寄往北京;蜂蜜,一罐,寄往浙江金華;麻糖,5斤,寄往重慶渝北區……」昨(20)日,楊中友的網店有點忙,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讓他忙得腳不沾地。
  • 開網店賣土特產怎麼樣?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現在在網上開店是很熱門的事,那麼開網店賣土特產怎麼樣?接下來電商知識網就來和大家一起來談談吧!網上開店經營土特產,關鍵看你通過什麼方式去經營了,還是有很多人做得比較成功,只要方法正確,商品品質好,服務跟上,想獲得高效益也不是不可能。1、做土特產的時候要根據類目進行,屬性、類目要選對,避免出錯。
  • 黃驊「袖珍女」網上賣起土特產靠「土氣」一年成交40餘萬元
    「旱鹼麥麵粉、蝦醬、麻醬和香油在我的網店裡賣得非常好,多給我來點兒。」趙重雪對正給她裝貨的店鋪老闆說。不自卑不放棄她將家鄉特產賣向全國「黃驊旱鹼麥麵粉今天有活動,需要的可以聯繫我。」「蝦醬賣得不錯,剛進的貨就要賣完了,等我再進貨一定給你多留點。」5月22日,黃驊市黃驊鎮後苗村村民趙重雪正在電腦前忙著回復買家們的問題。看著網店前一晚新增加的十幾個訂單,趙重雪感覺渾身是勁兒,又投入到「客服」工作中。趙重雪開了一家名為「黃驊農特產」的網店,專賣家鄉黃驊的土特產。
  • 這家淘寶店 銷售了260多萬元的阜陽土特產
    令人驚訝的是,這家毫不起眼的特產店,去年竟通過網際網路銷售了260多萬元的臨泉土特產。近日,記者來到位於臨泉縣韋寨鎮韋寨糧站附近的「老韋家土特產」店,包裝好的五穀雜糧、紅薯幹、紅薯粉、粉皮,成品的醬豆、醃菜,曬乾的豆角、芝麻葉等50多種商品整整齊齊地擺在展柜上,28歲的韋臨娜正忙著處理網上訂單。「當初我也沒想到,臨泉這些土特產這麼受歡迎。」
  • 土特產「觸電」成香餑餑
    「再過一段時間,我們這裡的紅小豆、黑豆以及一些水產品就要收穫了,所以這幾天,我一直在忙著籌劃這些土特產網銷事宜,產品包裝、營銷策劃等等都要提前謀劃,才能賣個好價錢。 」  「去年,我們在京東開了沱湖旗艦店,目前銷售額已經超過百萬元。今年又在天貓、蘇寧、郵樂農品以及聚農e購等電商平臺開了旗艦店,就是希望能把家鄉優質產品賣到全國市場。
  • 農民開網店賣臭屁蟲 年入千萬
    如今,他在網上將襄陽的農產品賣到了全國各地,還「飛」出國門,每年銷售額逾千萬元。今年5月,他註冊成立了湖北金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走上了規模化經營的現代企業之路。一車冬瓜「砸」出創業門道7月7日,劉茜的金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襄陽高新區科技孵化園開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土特產觸網 咱農家樂和
    黨支部引領電商 培訓激發動力 印表機「譁譁」地吐著單子,村民趙永清嫻熟地扯下不乾膠,貼到打包好的箱子上。「我不僅賣黨參、雜糧,還把自己做的笤帚放在網上,很受歡迎的哩!」身旁的辦公桌上,放著一疊疊寄往全國各地的快遞單。如今的趙永清,靠著電商脫貧致富,但擱在幾年前,這些都是沒影的事。
  • 賣一條牛仔褲送兩個柚子 他想把家鄉土特產銷往全國
    秦宗東創辦電商平臺賣家鄉土特產最近,豐都縣三元鎮獨具特色的紅心柚成熟上市了。當時,隆益奕在淘寶開店賣電子產品,正遇到資金不足難題。秦宗東看好電商行業前景,籌集資金幫助網店渡過難關。沒想到,該店轉行賣的牛仔褲,很快成為爆款,受到買家熱烈追捧。秦宗東並沒有滿足,決定回家鄉做農村電商。他說:「家鄉有許多獨特的農產品,只要宣傳包裝好,就不愁賣,還可以帶動鄉親脫貧致富。」
  • 保亭黎村辦「微商」叫賣村裡土特產
    本報保城11月25日電(記者易建陽 特約記者黃青文 通訊員黃亮 黃秋娜)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微商」已成為一種新的電子商務平臺,就連偏遠的黎村也悄然辦起「微商」叫賣土特產了。  「我們開通了『我為村裡賣特產』的微信公眾號了,並已組建了100餘人的微商宣傳團隊和貨源組織小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南林鄉羅葵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王則亮今天告訴記者。
  • 全國100位縣長直播帶貨 各地土特產買到手軟
    Call了,是我買到停不下來」「我本來不想買的,縣長太可愛被圈粉了,買它!」……香格裡拉松茸醬105克、昭平黃姚豆豉5瓶、北海合浦海蝦酥4瓶、貴州黎平臘腸500克、潛江楚蝦王蒜蓉蝦1650克、樺川星火稻花香大米5公斤……一位老人認真盯著屏幕,看了12小時直播,一口氣買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件土特產,還認真做起了筆記,直呼「買到停不下來」!
  • 80後大學生開網店賣特產 30天賣出6000多袋豆腐乾
    80後大學生開網店賣特產  遂寧豆腐乾30天賣出6000多袋  核心提示   2006年,成都大學影視動畫專業畢業的楊小勇做過廣告設計工作,去深圳打拼過事業,幹過電器銷售……可這些都不是他夢想的工作。
  • 【燕趙好網民】黃驊「袖珍女」趙重雪將家鄉特產賣向全國
    「旱鹼麥麵粉、蝦醬、麻醬和香油在我的網店裡賣得非常好,多給我來點兒。」趙重雪對正給她裝貨的店鋪老闆說。不自卑不放棄她將家鄉特產賣向全國「黃驊旱鹼麥麵粉今天有活動,需要的可以聯繫我。」「蝦醬賣得不錯,剛進的貨就要賣完了,等我再進貨一定給你多留點。」
  • 【燕趙好網民在行動】90後小夥兒做電商 把家鄉水果賣到全國各地
    【燕趙好網民在行動】90後小夥兒做電商 把家鄉水果賣到全國各地 2020-11-20 16: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我要幫老百姓把更多土特產賣到山外去|普安龍吟...
    外面一批批的貨被我送到村村寨寨,但我卻發現家鄉有許多好東西,比如柚子、橙子、李子等水果,核桃、板慄、天麻、八月瓜等山貨,紅米、粑粑、豆皮等美食,卻難以走出大山換成錢,有時候一個老年人場壩守一天,才賣得幾塊錢。
  • 從「打工人」到成功創業,賣柿子成就他的千萬級生意
    8個加工廠房,每天都有幾萬個柿餅的訂單從他的廠裡發出,送到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手上。2017年,陳鴻霖開了自己的第一家網店。嘗試售賣油茶、板慄、柿餅等家鄉土特產。但他沒想到,自己對貨品品質和物流的把控都沒有經驗,半個月時間就虧損了10多萬元。在外打工七八年的積蓄一下子全賠了。 「當時感覺整個天都塌下來了。」陳鴻霖說,當時自己年輕氣盛,沒有放棄,又嘗試在短視頻平臺做直播,賣的是海鴨蛋和短褲,結果再次失敗。
  • 從「打工人」到成功創業 賣柿子成就他的千萬級生意
    陳鴻霖站在整片整片的柿子樹山坡上,身後的一大片柿子林都會進入他的加工廠加工成柿餅後賣到全國各地。「白天做培訓,晚上實際操作,我還同時經營著七八家網店,最忙的時候大家沒日沒夜加班,困了就在辦公室打地鋪,真是太拼了。」在陳鴻霖的引導下,不少村民都掌握了電商運營知識,成了「新農人」。嘗到甜頭的鄉親們,很快接受了電商行業。為了帶動大家一起致富,大塘口村的村支書黎宗憲還專門來找陳鴻霖,請他專門講電商培訓課。
  • 農民煉成電商達人開網店 炒臭屁蟲一公斤賣千元
    從農產品中挖到第一桶金後,劉茜這20多年來就專心經營「土得掉渣」的事業。文化程度雖然不高,但他卻思維敏捷,敢想敢做,早在14年前,電子商務剛剛興起時,他就趕了「頭班車」,在網上賣起了農產品。如今,他在網上將襄陽的農產品賣到了全國各地,還「飛」出國門,每年銷售額逾千萬元。今年5月,他註冊成立了湖北金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走上了規模化經營的現代企業之路。
  • 深州:90後小夥兒做電商 把家鄉水果賣到全國各地
    「快嘗嘗吧,這是我們的主打產品,8月份賣了30多萬單!」幾天前,在河北衡水深州市東八弓村的一家果品公司,負責人趙珂瑛熱情地招呼記者。這位1994年出生的年輕人一直懷揣一個夢想:紮根農村,服務鄉親,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將家鄉的優質水果賣到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