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二八車,半部生活史——致敬我們八十年代的農村生活

2020-12-17 木子看社會

周日的清晨,看著孩子騎著心愛的小單車,快樂的在小區裡玩耍,思緒不由地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對於很多在農村長大的70後、80後來說,小時候的農村條件還不是很好,物質生活還很匱乏,一輛大人騎過的永久牌二八自行車,成為了我們當時主要的「坐騎」和玩具,在我們的心裡留下了無數的回憶。

一輛二八車,一世爺孫情。我們曾經都有坐在二八車大槓上的快樂時光,小時候的我們沒有坐過汽車,甚至汽車都很少見,最多的就是坐在祖輩騎的二八車大槓上,無論去哪,我們都會跟著,雖然坐著有點不舒服,但是很快樂,因為它是我們睜眼看世界的重要交通工具。

在我的印象裡,因為小學離得比較遠,爺爺總是騎著二八車送我去學校上學,這也成為了我坐車最多的時候。每天早上,爺爺都會準時叫我起床,然後推出那輛已經不是很新的二八車,把我抱到大槓上,兩手握著手把,把我環抱在中間,生怕我掉下去。特別是每當下雨的時候,爺爺都會拿雨披用自己的身軀和手把為我搭起一個遮風擋雨的小棚,我坐在裡邊能夠聽到外邊的風聲雨聲,能夠聞到爺爺騎車呼出的那種氣息,至今都是那樣的熟悉,那樣的有安全感。可以說,一輛自行車為我們爺孫倆搭起了親情的橋梁,這樣的場景一直持續到我上完了小學。

一輛二八車,滿載童年趣。人生有很多的第一次,從蹣跚學步到咿呀學語,從不諳世事到學知明理,從剛出人世到長大成人……我想,每個人的第一次學騎車,應該是印象比較深刻的吧,既有手忙腳亂被自行車壓在身上的無助與沮喪,也有初試騎車成功後的滿心喜悅。

我的第一次學車,就是用的家裡這輛二八自行車。剛開始,我是不敢騎的,但是在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下,顫顫巍巍、手忙腳亂的開始了學車,從學會「推車」到套大梁(由於個子小,只能把腳從橫梁下面伸過去騎),從開始半圈半圈的踩到能夠整圈整圈地蹬,從自行車不聽話到能夠熟練駕馭,中間經歷了鏈條掉了自己按,車子倒了自己扶,也不知道自己摔了多少次,學會以後每天都想著騎車,看見車就像騎兩圈,那時候就是這樣單純的快樂著,很容易滿足!正是這次學車,也讓自己第一次品悟到了只有付出才能成功的人生哲理。

一輛二八車,寫盡悲與歡。隨著時代的變遷,二八自行車已經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永久、鳳凰、飛鴿等屬於那個時代自行車的專有名詞,也已經逐漸的消逝,屬於那一帶人的記憶也已經永久的封存在了時光荏苒的歲月裡。

老屋裡的二八自行車,還是前些年,當時已經七十多歲高齡的爺爺最後騎了一次,正是那一次,爺爺從自行車上摔了下來,摔壞了胯骨,然後癱倒在床上,半年後就永久地離開了我們,這輛自行車至今再也沒有人碰觸過。我直到此刻,還時常再想,如果當時爺爺本以不在年輕的身體,不去騎這輛自行車,身體也許就不會摔壞,可能會更長久地多陪伴我們一些歲月,也能享受到四世同堂的樂趣。

人生沒有假設,正是這輛已經塵封在歲月裡的二八自行車,作為家庭和社會變遷的見證者,見證了30多年來的家庭往事,見證了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

現在的孩子在家有平衡車、動感單車、學步車、扭扭車等等,出門有小轎車、公交車、地鐵等等,各種車五花八門,交通方式越來越多樣,哪個孩子對二八自行車還有概念呢?當向他們訴說這段往事的時候,是沒有任何感觸的,有的只是他們那懵懂的表情。多年以後,也許他們懷念現在的生活就如同我們懷念當年的二八自行車一樣……

你騎過二八自行車嗎?你和它有過哪些陳年往事,有哪些遺憾與惆悵?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八十年代的一輛永久牌和飛鴿牌自行車,憑票購買,一輛永久牌自行車不超過時價120元。我家在那時買過一輛這個牌子的自行車。所以,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它的價格。如果單從自行車銷售價120元計算,那時1元錢,可以買憑票供應的0、65元的鮮豬肉約1斤5兩,可以買憑糧票購買的饅頭、包子20個,可以看一個感冒發燒之類的小病還有餘。
  • 八九十年代的一輛摩託車,現在值多少錢?講出來都難以相信!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汽車還沒有像現在如此普及,那個時候馬路上最拉風的車當屬摩託車。特別是香港電影《天若有情》裡劉德華騎著摩託車帶著吳倩蓮流鼻血的經典畫面,讓很多男生們看得如痴如醉,無不盼望著趕快長大,也能有這樣一輛摩託車,載著心動女生肆意馳騁。
  • 放肆青春第五季:八十年代的我們,三十年之後的再相會
    讓我們跟隨時光穿梭機,帶你回到八十年代。而八十年代活躍於廣州流行音樂界的主持人陳丹虹與八十年代出生的易娜一起帶來的《閃亮的日子》,將我們拉回到那個充滿希望燦爛的歲月,那段美好的八十年代。為重現八十年代暨大校園的文藝生活,主辦方專門將八十年代暨大歌王曾向華從紐西蘭請回來為大家帶來那首非暨大官方但是影響深遠的「校歌」《戀曲1980》,回憶那個用音樂呼朋喚友的校園生活。活動中,也將對暨大校友對社會進步所做出的貢獻作文藝性表達。
  • 超珍貴的一組照片,八十年代的富順竟是這樣的!有你的回憶嗎?
    時代在飛速的進步,城市、農村....每天都有不同的景象,那些過去的人或物,純靠記憶顯然力有不逮,能留存的是凝結著歲月風塵的攝影作品,真實地展現了時代的城市面貌、百姓生活和市井萬象,給人強烈的時代感和親切感,讓我們仿佛回到「那年·那時
  • 上世紀80年代,一輛自行車賣180塊,現在值多少錢呢?
    隨著經濟發展,現在有車已經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甚至基本上大家都有買車的能力。現在這些交通工具放在80、90年代,根本不敢想像會走進千家萬戶中。在當時有一輛自行車已經是非常榮耀的事情,而且也是一個家庭的「奢侈品」,在80年代,有縫紉機、自行車、手錶、收音機都是富裕家庭。
  • 七八十年代農村受歡迎的經典老歌,聽過這幾首的,個個都為之沉醉
    現在農村的社會生活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家看到的都是美麗鄉村的景象。大家口中都會經常說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怎麼怎麼樣。那個時候的農村雖然沒錢,但是人情味十足吶。小編記得那個時候嘴上總會哼上幾首老歌。今天小編帶大家品一品七八十年代的經典音樂。
  • 上世紀80年代,一輛鳳凰牌自行車售價180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記得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一輛鳳凰牌自行車賣180塊,那放到現在是多少錢? 如果是按照工資水平計算,80年代時一般工人的月工資大概是30元左右,國家單位普通職員的工資大約是每月45元,意味著普通家庭想要買上一輛鳳凰牌自行車,也得不吃不喝4~6月。
  • 年代+軍婚文,重生到八十年代農村,成前世救命兵哥的新婚媳婦!
    小編又來給大家推薦小說啦,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年代+軍婚文,重生到八十年代農村,成前世救命兵哥的新婚媳婦!(點擊下方閱讀更多免費章節)第二本:美食辣媳:重生八零甜蜜蜜魚程程文案:重生到八十年代農村,成前世救命兵哥的新婚媳婦。
  • 通知大家:八十年代一輛鳳凰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從50年代開始,一直到90年代末期,永久、鳳凰等品牌的自行車一直是國人最重要的通勤工具之一。在早期,一輛自行車在一個家庭中的地位,甚至堪比現在一輛不錯的小汽車。6、英國特別空勤團(SAS)英國特別空勤團(specialAir service。如果你要熬夜。所以。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利肝的茶葉。老有所依成「空想」。痛則不通」的原理基礎上。而食管是鹼性的。不妨試試饅頭片。
  • 豐縣老家八九十年代的「趕集」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那會兒,趕集的路全部是泥土路。雨後,路粘的人拔不動腳。拉的平車,騎的自行車的轂輪裡全搡滿了泥,費上九牛二虎之力,就算是汗水把衣服溼透。走上個一裡路都得要半天。一些大坑,小坑裡積滿了水,不知不覺間就會連人帶車一同栽倒。弄成了個泥頭猴。
  • 《駱駝祥子》:一輛車毀了一生,祥子揭開了一個被遮蔽的民間真實
    或許有著類似的壓迫感,看到祥子對車的執著,總想到我們對房子的嚮往。一輛人力車對於祥子的意義,絕不亞於一套房子在我們眼中的分量。 在體會祥子的人生之前,我們有必要對祥子生活的歷史背景做一個初步的認識,我們看一下那個年代真實農民的生存環境。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正處於舊軍閥的混戰時期。在這一期間,一共打了大大小小140多場仗。並受不平等條約的影響,中國經濟完全受制於外國資本。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農民破產了。
  • 八十年代的萬元戶,當時究竟有多神氣?很有歷史分量的一類人
    八十年代(來自網絡)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的巨變是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而這個巨變的起點是從農村開始的,所以改革之初的八十年代變化最大的也是農村
  • 老照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北京,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北京老照片,這一組照片記錄了當年北京人生活的狀況以及人們的娛樂活動,窮時很快樂,富裕煩惱多!如今北京的生活方式已經越來越好,但是你知道當年的北京是怎麼樣的呢?希望這一組老照片不僅能帶你看看過去的北京,更希望能通過這些照片能夠回憶起當年的美好生活。這一張照片我覺得很經典,一輛公交車和一輛前排有馬,驢以及一頭騾子的馬車同時走在馬路上,坐在公交車裡的人都在看著這輛馬車,似乎很感到好奇,如今隨著時代進步,城市發展,現在已經很少看到馬車了,而當年的104北京公交車你是又否坐過呢?
  • 致青春:八十年代的大學歲月
    八十年代,很多師生在正式場合都會佩戴校徽。走在大街上,胸前別著XX大學的徽章,會引來諸多羨慕的眼神。「知識改變命運」、「寒門出貴子」在這一代人上更多的得以實現。「博士」最早的啟蒙源自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新聞聯播上關於這老爺子的報導總是會冠以「博士」二字。我是在90年代讀的博士,而且是老家那個鎮裡的第一個博士。當時,在得知我所學專業為食品工程時,甚至有長輩問我:「食品工程的博士畢業以後,是不是相當於一級廚師?」八十年代,教授在大學裡屬於鳳毛麟角。若能在50歲以前評上正教授職稱,當屬「青年才俊」。
  • 1985年的山葉DX100,二衝爆發十足,妻子當年就是這車追到手的
    摩託車從上個實際八十年代就開始進入到中國,那個時候人們一個月的工資才一二百,而一輛摩託車都得上萬塊錢,所以在那個時候誰家要是有一輛摩託車,那也說明了家庭背景顯赫,財力非常富裕,八十年代中國最有名的嘉陵摩託車、木蘭等已經非常的不錯,而那個時候進口的鈴木、本田更是價格昂貴,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款
  • 高質量年代文:我和我的祖國一起成長,六七八十年代甜寵文!
    …………南方白富美安娜穿回到八十年代初北方一個偏遠保守的林場區鎮,努力生活下去的故事。短評:女主突然穿越到三十年前,一九八幾年,自己還沒出生的時候,然而並沒有金手指大開做什麼偉大的事情,她在路上順手幫助了一個自殺的姑娘,並頂替了她的身份去林場當老師,認真的生活。
  •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農村的孩子,是如此過冬的
    那時沒有電熱毯,沒有空調,也沒有取暖器,那麼,當時我們農村的孩子怎麼過冬的呢?相比而言,四季之中,我們農村的孩子喜歡冬天,更喜歡雪天,雪越大,我們越高興。因為,在天寒地凍的日子,堆雪人和打雪仗,是我們蘇北農村孩子冬天最好的一項活動。飄了一天一夜的雪花,房屋白了,樹上白了,地上白了,到處白茫茫,銀裝素裹,銀白色的世界。
  • 北京畫家「土味兒」手繪八十年代
    《漫步八十年代》日前在隆福寺更讀書社舉行線下分享會。北京畫家老葛用細膩的筆觸畫出了自己滿滿的童年回憶,伴隨著他生動的講述,那些在記憶中褪色的純真年代又變得觸手可及。 老葛1979年出生,從小跟著奶奶住在後海南沿兒18號的小院裡。
  • 上世紀80年代,一輛永久牌自行車賣180塊,放到現在是多少錢呢?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國還未改革開放,國內的政局剛剛趨於穩定,自行車、手錶等物件,可以說是人們對於新生活的嚮往。就類似於九十年代的BB機一樣,它們帶來的不僅是生活上的改變,更是科技和意識的轉變。在經濟狀況相對於城市落後的農村地區,對於自行車更是重視,誰家裡有一輛自行車,可比現在在街頭看見勞斯萊斯轟動多了。
  • 劉蘭福:八十年代鄉村趣事(之十九)
    八十年代鄉村趣事(之十九)劉蘭福在鄉裡,李副鄉長的「烤鴨」可謂是赫赫有名。八十年代鄉裡條件差,到冬天的時候工作人員都用煤球爐子燒水加取暖。那時候雖然大部分人都是工農幹部,工作和生活也都是粗線條的,平時也不怎麼講究衛生,但大部分人還是受不了他房間裡那獨特的味道。那天幾個工作人員「忍痛」在他氣味氤氳的房間裡談工作,結束時一人說,李鄉長,你的「烤丫」我聞著是清香型的味道;另一人說,什麼清香型,我聞著是濃香型的;第三人說,醬香型,是醬香型!李副鄉長也不以為意,哈哈一笑,兔崽子,我的「烤丫」像董酒一樣,兼香型的,行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