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畏手畏腳,源於父母的4種性格,很多人卻不在意

2020-10-03 每日蒙臺梭利


HELLO MONTESSORI


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容易,但養出自卑、懦弱、畏手畏腳的孩子,卻很簡單。


有很多孩子,或多或少性格上的缺憾,就與父母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父母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和命運都有影響很大,尤其下面這4種性格,很容易養出畏手畏腳、外強中乾、懦弱自卑的孩子。


孩子長大畏手畏腳,源於父母的4種性格,很多人卻不在意。


1、暴脾氣愛發火


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因為一些大人眼裡不認可的小事,與孩子溝通無效,認為孩子不聽話,不講道理,家長發脾氣甚至打一頓解決!


之後又很心疼自責,覺得自己太衝動了,不該對孩子發火。


正如有句名言說得好:孩子的幸福,藏在父母的脾氣裡,父母的暴脾氣,會毀了孩子一生。


經常被暴脾氣的孩子,容易自卑、缺乏被愛感,長大後也很容易養成暴脾氣的壞毛病!


建議:壞脾氣是情緒的一部分,有時候很難控制,但可以換個方式宣洩,比如:當我們要向孩子發火時,心裡默默大吼10聲:不要發脾氣,好好講!


2、只貶低不鼓勵


有的人喜歡給孩子貼負面標籤,比如:「這麼簡單的事,你都不會做,太笨了吧!」、「你做事這麼墨跡!」。


家長整天口無遮攔的講著這樣的話,難道不是打自己臉生不出聰明娃嗎?而且孩子,整天聽著這些負面評價,心裡會很難受。


更悲哀的是:有些家長,根本不懂得讚揚孩子的優點,一味的貶低,就算做的出色也很吝嗇去讚揚!久而久之,孩子只會越來越自信,認為自己不行。


而如果是女孩子,長大了很容易被男生的幾句花言巧語騙走了。


建議:與其貶低,不如鼓勵孩子,引導他向好方向努力,換個思路來溝通。


比如:「這件事情你做不好。困難在哪?你要如何解決呢?」「我們得想個辦法,提高做事情的速度哦。」「我相信你這次能做的比之前好!」。


把問題交給孩子,鼓勵孩子去思考解決,在點滴的進步中,感受滿足快樂。


3、生活上小氣


俗話說得好:人窮志短、馬瘦毛長。雖然勤儉是美德,但太勤儉就是小氣,過分的小氣,會給孩子形成「窮」的觀念。


這類孩子經常:看到新衣服不敢要,看到新玩具不敢要,看到別人會羨慕,內心的自卑會越來越嚴重。孩子長大後,性格唯諾,眼界狹隘,處處覺得不如別人,心理壓力大。做事情也老是思前想後的,比較悲觀。


建議:首先,該花就花,別讓孩子從頭到尾都看起來「很廉價」,讓別人瞧不起;適量的買些好東西,讓孩子參與有自主選擇權,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其次,引導孩子,財富是可以創造的,一味地節源而不開流是不對的。


4、過度包辦保護


經常聽到這樣的情景:寶寶搶著勺子要自己吃飯,剛搞了幾勺子,就滿桌飯菜。媽媽看不下去了,奪過勺子,開始餵飯!


結果很多寶寶到上幼兒園了還不會自己吃飯。這就是典型的父母過度包辦,剝奪了孩子早期自己吃飯的機會!


不光是餵飯,還有做家務、打理自己生活,很多父母都是面面俱到。這些不僅剝奪了孩子的自主,還會讓孩子覺得「這些事與我無關」。


不要覺得愛孩子,要替他做一切!沒有鍛鍊機會,等於是沒有成長!孩子缺乏動手力、實踐力,長大後生存能力差,缺乏力主人翁意識,缺乏責任感,將來走向社會也容易被排擠的。


建議:父母在鍛鍊孩子自主能力上,放手才是真愛,試著儘量做到三點:放手,耐心,閉眼。


父母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父母耐心的教孩子,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告知方法;


最後,孩子試錯的過程中,父母要睜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低預期值,讓他多鍛鍊幾次總能成功。


孩子的性格形成,有超過一半的原因跟早期教育有深深的關係,在埋怨孩子性格不好時。


每日蒙臺梭利

相關焦點

  • 孩子長大畏手畏腳、懦弱自卑,多與父母的「作為」有關,否認不了
    文|好孕姐有不少父母在自己有孩子之前,都會下決心,有孩子後一定要好好培養,不僅是因為要對孩子負責,把孩子教育好,讓他能夠有個不錯的人生,也有的是因為自己小時候有很多不好的童年記憶,這些傷心事伴隨著自己好久,所以就想著當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一定不要在孩子身上上演。
  • 孩子做事畏手畏腳怎麼辦?使用「馬太效應」,讓娃放開手腳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有些孩子在生活中膽子很小,做起事情來的時候經常就是會畏手畏腳不敢去做,總是擔心出錯。比如孩子想要自己拿筷子吃飯,父母擔心筷子會弄傷孩子,不讓孩子用筷子,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去倒水喝,父母擔心孩子把杯子摔碎等等。總之在過度關心孩子的父母眼裡,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是危險的,他們巴不得自己一天24小時都緊緊的盯著孩子,不讓他遇到一點危險,可這樣照顧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畏手畏腳。
  • 孩子長大後自卑畏手畏腳,原因有可能因為父母,仍有家長不在意
    培養好孩子並不容易,但是培養自卑,膽怯和恐懼的孩子卻很簡單。儘管許多家庭在孩子的學習上花了很多錢,但他們很少在孩子的心理和人格上投入,這與父母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許多孩子或多或少有性格缺陷,這與父母有很大關係。
  • 致家長:老師的畏手畏腳,可能是因為以下原因……
    引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家校合作一直是現在家長圈內在討論的問題。都說老師是鐵飯碗,所以每個老師都很珍惜自己的這個崗位。現在很多校鬧事件的出現還有匿名舉報事件的頻道增多,都導致老師孤立無援,遇到問題學校和教育局都會選擇站在家長的方向安撫。
  • 男生微信上會各種撩,為什麼見面後畏手畏腳了?
    我身邊就有一位,可謂是人群中的段子手,人群後的單身狗。給別人講怎麼撩妹,頭頭是道,自己在微信上也可以和女生聊的熱火朝天,和心愛的女生各種情話,但是到了喜歡的女生面前,卻張不開嘴,腦子一片空白。男生微信上會撩,為什麼見面後畏手畏腳了?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伊能靜演技被肯定,劉端端畏手畏腳,技不如人還是另有原因
    不過,科班出身的話劇演員劉端端畏手畏腳,到底是技不如人還是另有原因。不過,伊能靜的反應卻嚇壞了「二皇子」,劉端端再也不敢輕易反駁靜姐了。 劉端端嚇壞了,感覺自己對不起靜姐,抱著這種心態演戲,自然就畏手畏腳了。
  • 不必對「識字敏感期」畏手畏腳!與其焦慮,不如花心思高效教學
    但這不是說,我們就呆坐著不採取任何行動。其實孩子從一出生,就能接觸到很多寫著字的物品,比如奶粉罐上的商標、牆上掛著的日曆、玩具包裝盒子上的說明、出去玩的時候看到的店鋪招牌等等。父母們可以把這些大大小小的字指給孩子看,但最好不要用「這個是什麼字,那個是什麼字」等諸如此類的表述,因為如果孩子太小,他們聽不懂也記不住,根本沒效果。
  • 長大後容易自卑的孩子,父母通常有這3種表現,家長不要不當回事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對人的成長和工作產生很多負面影響,身心備受折磨。而這種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於兒童時代,尤其是家庭的這種因素。自卑的孩子有多可怕?就像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一樣,自從自卑在她心中埋下種子,她就開始討好,不敢反抗。
  • 曾國藩平生「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曾國藩說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的一生始終常懷敬畏之心,堅守做人為官的基本準則,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原則不動、底線不松,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心境中度過,最終一路平步青雲,大業輝煌,成就了自我。 曾國藩,我國近代史上的軍事家、政治家和理學家,晚清第一名臣。心存敬畏意識,保持頭腦清醒,是曾國藩一生為官從政之道的核心。
  • 這些家庭長大的孩子,更會怨恨父母,你家有這情況嗎?
    很多家長現在都很看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很關心孩子的心理問題。孩子的很多行為是和家庭關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很多家庭的孩子,長大以後卻越來越怨恨父母。軒軒二年級的時候,他的父母早早的就給他報了奧數班,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
  • 父母哭窮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報復性買買買的性格就是這樣養成的
    父母總是哭窮,對孩子很摳是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人生的。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想要讓孩子養成節儉的性格,就經常會在孩子的耳邊說家裡的條件多不好,沒有錢給他買很多的東西。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失去自信,養成自卑的心理,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畏天命」,狹義上來說宗教信仰。中國人有敬畏鬼神的傳統,從無神論的角度上來看,就是一種精神依靠。在人生暮年的時候,找到一種信仰依賴,讓精神有附著之地其實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比如很多人害怕老去,害怕死亡。如果沒有信仰依賴,那麼後期人生處處都是畏懼。    孔子教我們畏懼,沒有畏懼不行。實際上中國歷史是沒有宗教信仰的,只有宗教哲學。
  • 孩子12歲之前有這些表現,說明已經在自卑邊緣,家長要及時拉一把
    試問,一個連自己都不信服的人如何讓別人信服。專家表示:在孩子12歲之前,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養成,如果孩子有這些表現,說明已經在自卑邊緣,家長要及時拉一把。到了12歲以後,孩子的性格已經成形,想要改變就晚了。
  • 這3種「不合格」的媽媽,容易教育出懦弱的孩子,家長別不在意
    長大後性格懦弱的孩子,多半是因為背後有這3種媽媽生活總是充滿很多無奈的,其實家長面臨的壓力也非常大,有些家長喜歡跟孩子抱怨,抱怨生活的艱辛,抱怨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對待等等。,孩子就應該聽從父母的話,不應該有逆反家長的心理。
  • 孩子被父母吼完後的表現,暗示其性格?有類娃長大往往最有出息
    2、默默哭泣有些孩子面對父母的責罵吼叫,只會在一旁默默哭泣,既不敢承認錯誤,也不為自己辯駁,而是任由父母隨意的打罵,並時刻觀察父母的情緒變化。3、沉默不語還有些孩子會對父母的責罵採取沉默的應對方式,除去確實是他們犯錯了,或者性格使然不願多說之外,更多的是內心缺乏安全感個歸屬感,對父母沒有信任感,所以不寄希望於自己的辯解在父母那裡有效,於是就只能躺平任罵,忍受父母的怒火。
  • 孩子的自卑多數是由於父母的這幾種行為造成的
    生活中有經常會有一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自卑的現象,卻不知道為什麼,今天就給大家總結一下,孩子的自卑大多數是由於父母的這幾種行為造成的。一、經常向孩子抱怨沒錢生活中很多家長經常會向孩子哭窮抱怨沒錢比如孩子問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能不能不上班陪我啊?」
  • 兒時常被吼的孩子,長大後易養成這三類性格
    很多媽媽和我說:看到這本繪本,忍不住想哭,非常後悔吼了孩子,可是當孩子不聽話,鬧騰時,還是忍不住去吼他,雖然事後再繼續後悔。這是無數個媽媽的現狀。對的,當孩子長期被吼叫後,他可能會變成:1.變得怯懦,沒有自我,認為自己「不配得」有些孩子被吼叫之後,慢慢開始懷疑自我,覺得自己好像做什麼都做不對,長大後做什麼事情
  • 心理學:「如果終其一生畏手畏腳,你會過的很無趣」20句醒腦的話,叫醒你
    2、一生中,你會遇到很多混蛋,如果他們傷害你,是因為他們愚蠢,不要對他們的惡行有所回應,因為再也沒有比怨恨和報復更糟的,永遠保持尊嚴和自我。3、咱不能老蒙著自己,不正視現實,不正視自己的病根而拖泥帶水。不晴不雨的糊下去,只會跟你精神上更大的害處,該拿出勇氣來,徹底清算一下。4、耐著性子,消沉的時間,無論誰都不時要遇到,但很快會過去的。
  • 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往往有這幾種性格弱點,來看看你有嗎?
    從小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根據作者的案例分析,從小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具有如下幾個特點:1.做任何事情都沒有自信由於經常受到父母的責罵,人會陷入一種自責狀態,認為自己很笨,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做起事來畏手畏腳,更難將一件事情做好,
  • 幼兒的性格養成來自父母的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應謹言慎行
    很多人在回憶小的時候也會提到教師對自己的影響很大,如果在小的時候就得到老師的偏愛,那麼孩子的童年是快樂和幸福的。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哪些行為有關言語上的壓制在中國很多父母都喜歡在言語上壓制孩子,父母最喜歡說的話就是「閉嘴」,「我說怎麼樣就是怎麼樣」。類似這樣的話語,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聽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