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家校合作一直是現在家長圈內在討論的問題。
都說老師是鐵飯碗,所以每個老師都很珍惜自己的這個崗位。現在很多校鬧事件的出現還有匿名舉報事件的頻道增多,都導致老師孤立無援,遇到問題學校和教育局都會選擇站在家長的方向安撫。
很多老師迫於生機的壓力,只能和家長學生溝通,如果溝通不暢,或者持續性不改,老師沒有辦法,也就這樣順其自然了。
現在的網絡對老師的流言四起,老師做事情開始畏手畏腳。
現在也有部分家長表面上配合老師,讓老師嚴厲管教,該打打該罵罵,但是老師一旦真的去管教自家孩子,又心疼不已,甚至有些家長去舉報老師,讓老師因為害怕丟了自己的工作,而不敢嚴肅批評學生,很多孩子也就仗著老師的這個心理,而更是肆意妄為。
自古以來嚴師出高徒,就在坊間流傳,但是現在很多新聞都是在講老師應不應該嚴肅批評。
不準體罰的制度一出,學生和家長一陣歡呼,都很願意這個制度的發出,可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
老師罰寫學生,家長會說算體罰了,比其他孩子多寫了;老師讓不聽話的孩子在後面站著,算體罰了,可是不讓孩子去後面站著,前一天睡得晚孩子會繼續瞌睡,調皮的孩子會影響同學,自己的注意力也不會集中,那麼會導致成績的下降,成績下降了老師繼續背鍋,孩子分數低了,都是平時管教不嚴,對我們孩子不重視,然而事情是這樣嗎?這個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新聞,家長送給老師一面錦旗,正常情況下大家都會覺得肯定是老師工作很優秀,家長為表示感謝,從而送了錦旗。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錦旗上扎眼的字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幹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這個事情一出現引起了廣大用戶的關注,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認為是老師的問題,老師總是叫家長,影響了家長的工作,管教的事情應該是老師做了,家長每天工作很辛苦,沒有時間。
有的認為是家長的問題,老師叫家長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不應該這麼極端,最後家長和老師都不愉快。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老師家長都有問題,應該互相商量,最後事情弄成這樣沒必要。
小編的觀點是,互相理解,因為現在教育都是實行家校合作。不能只交給老師或者只交給家長,學校遇到問題時,要放手交給老師,嚴師出高徒是有一定道理的。
現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一個孩子,有這麼一個新聞,小學的學生前一天被老師批評教育了,這個是屬於很正常的事情,孩子難免犯錯,老師教育也很正常,但是第二天上學的時候,這個孩子帶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全部到校,這個陣仗可是很厲害了,老師以為是怎麼了,結果一問是因為前一天批評了孩子。
現在的家庭普遍是家長多,孩子少。一個孩子對六個家長,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放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但是心疼是心疼,寵溺就不好了,畢竟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一味地寵著,孩子永遠不會長大。
那麼根據現在的這個事情,我給出家長以下建議:
1:多和自家孩子溝通學校的問題,如果聽到了孩子的抱怨或者支支吾吾,要多些耐心。多和孩子溝通,最好讓孩子把發生的事情都說出來
2:家長遇到任何問題都要站在大局觀去考慮和分析,但要注意的是,要讓孩子有被保護的感覺,不能一味地從第三方角度,要讓孩子自己知道錯了,或者這個事情是對的,家長是支持他的。
3:遇到校園問題,及時和老師溝通,溝通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
以上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你有什麼處理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方法嗎?留言給小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