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老師的畏手畏腳,可能是因為以下原因……

2020-12-12 嘮嗑教育

引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家校合作一直是現在家長圈內在討論的問題。

都說老師是鐵飯碗,所以每個老師都很珍惜自己的這個崗位。現在很多校鬧事件的出現還有匿名舉報事件的頻道增多,都導致老師孤立無援,遇到問題學校和教育局都會選擇站在家長的方向安撫。

很多老師迫於生機的壓力,只能和家長學生溝通,如果溝通不暢,或者持續性不改,老師沒有辦法,也就這樣順其自然了。

現在的網絡對老師的流言四起,老師做事情開始畏手畏腳

現在也有部分家長表面上配合老師,讓老師嚴厲管教,該打打該罵罵,但是老師一旦真的去管教自家孩子,又心疼不已,甚至有些家長去舉報老師,讓老師因為害怕丟了自己的工作,而不敢嚴肅批評學生,很多孩子也就仗著老師的這個心理,而更是肆意妄為。

自古以來嚴師出高徒,就在坊間流傳,但是現在很多新聞都是在講老師應不應該嚴肅批評。

不準體罰的制度一出,學生和家長一陣歡呼,都很願意這個制度的發出,可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

老師罰寫學生,家長會說算體罰了,比其他孩子多寫了;老師讓不聽話的孩子在後面站著,算體罰了,可是不讓孩子去後面站著,前一天睡得晚孩子會繼續瞌睡,調皮的孩子會影響同學,自己的注意力也不會集中,那麼會導致成績的下降,成績下降了老師繼續背鍋,孩子分數低了,都是平時管教不嚴,對我們孩子不重視,然而事情是這樣嗎?這個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新聞,家長送給老師一面錦旗,正常情況下大家都會覺得肯定是老師工作很優秀,家長為表示感謝,從而送了錦旗。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錦旗上扎眼的字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幹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這個事情一出現引起了廣大用戶的關注,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認為是老師的問題,老師總是叫家長,影響了家長的工作,管教的事情應該是老師做了,家長每天工作很辛苦,沒有時間。

有的認為是家長的問題,老師叫家長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不應該這麼極端,最後家長和老師都不愉快。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老師家長都有問題,應該互相商量,最後事情弄成這樣沒必要。

小編的觀點是,互相理解,因為現在教育都是實行家校合作。不能只交給老師或者只交給家長,學校遇到問題時,要放手交給老師,嚴師出高徒是有一定道理的。

現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一個孩子,有這麼一個新聞,小學的學生前一天被老師批評教育了,這個是屬於很正常的事情,孩子難免犯錯,老師教育也很正常,但是第二天上學的時候,這個孩子帶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全部到校,這個陣仗可是很厲害了,老師以為是怎麼了,結果一問是因為前一天批評了孩子。

現在的家庭普遍是家長多,孩子少。一個孩子對六個家長,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放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但是心疼是心疼,寵溺就不好了,畢竟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一味地寵著,孩子永遠不會長大。

那麼根據現在的這個事情,我給出家長以下建議:

1:多和自家孩子溝通學校的問題,如果聽到了孩子的抱怨或者支支吾吾,要多些耐心。多和孩子溝通,最好讓孩子把發生的事情都說出來

2:家長遇到任何問題都要站在大局觀去考慮和分析,但要注意的是,要讓孩子有被保護的感覺,不能一味地從第三方角度,要讓孩子自己知道錯了,或者這個事情是對的,家長是支持他的。

3:遇到校園問題,及時和老師溝通,溝通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

以上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你有什麼處理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方法嗎?留言給小編吧

相關焦點

  • 孩子做事畏手畏腳怎麼辦?使用「馬太效應」,讓娃放開手腳
    ,質問她都害怕什麼,讓她大膽一點,可越是批評小甜小甜越是會變得膽小,做事情畏手畏腳。 孩子做事為什麼會畏手畏腳? 1、父母沒有給到孩子一定的權力 孩子做事之所以會畏手畏腳,是因為父母沒有放權給孩子,過度的管控孩子的事情。
  • 伊能靜演技被肯定,劉端端畏手畏腳,技不如人還是另有原因
    不過,科班出身的話劇演員劉端端畏手畏腳,到底是技不如人還是另有原因。 劉端端嚇壞了,感覺自己對不起靜姐,抱著這種心態演戲,自然就畏手畏腳了。
  • 孩子長大畏手畏腳,源於父母的4種性格,很多人卻不在意
    HELLO MONTESSORI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容易,但養出自卑、懦弱、畏手畏腳的孩子父母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和命運都有影響很大,尤其下面這4種性格,很容易養出畏手畏腳、外強中乾、懦弱自卑的孩子。孩子長大畏手畏腳,源於父母的4種性格,很多人卻不在意。
  • 孩子長大畏手畏腳、懦弱自卑,多與父母的「作為」有關,否認不了
    卻不知,無形中正是因為自己的某些「作為」,正在一步步把孩子推向懦弱自卑、畏手畏腳的境地,否認不了的。父母有一方過於強勢,並且這一方在家裡更有話語權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性格比較強勢,並且這一方說話更具話語權,在對待孩子的時候,也是這個人說了算,不管是孩子的學習還是生活,任何與孩子有關的事情,這個人都要介入。
  • 男生微信上會各種撩,為什麼見面後畏手畏腳了?
    我身邊就有一位,可謂是人群中的段子手,人群後的單身狗。給別人講怎麼撩妹,頭頭是道,自己在微信上也可以和女生聊的熱火朝天,和心愛的女生各種情話,但是到了喜歡的女生面前,卻張不開嘴,腦子一片空白。男生微信上會撩,為什麼見面後畏手畏腳了?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畏天命」,狹義上來說宗教信仰。中國人有敬畏鬼神的傳統,從無神論的角度上來看,就是一種精神依靠。在人生暮年的時候,找到一種信仰依賴,讓精神有附著之地其實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比如很多人害怕老去,害怕死亡。如果沒有信仰依賴,那麼後期人生處處都是畏懼。    孔子教我們畏懼,沒有畏懼不行。實際上中國歷史是沒有宗教信仰的,只有宗教哲學。
  • 心理學:「如果終其一生畏手畏腳,你會過的很無趣」20句醒腦的話,叫醒你
    2、一生中,你會遇到很多混蛋,如果他們傷害你,是因為他們愚蠢,不要對他們的惡行有所回應,因為再也沒有比怨恨和報復更糟的,永遠保持尊嚴和自我。3、咱不能老蒙著自己,不正視現實,不正視自己的病根而拖泥帶水。不晴不雨的糊下去,只會跟你精神上更大的害處,該拿出勇氣來,徹底清算一下。4、耐著性子,消沉的時間,無論誰都不時要遇到,但很快會過去的。
  • 曾國藩平生「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曾國藩處世哲學的「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人一旦沒有敬畏之心,往往就會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喝什麼就喝什麼,甚至無法無天,最終吞下自釀的苦果。毛澤東曾這樣評價過曾國藩,我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 不必對「識字敏感期」畏手畏腳!與其焦慮,不如花心思高效教學
    成年人的閱讀習慣經常是看過就放一邊了,但對於小孩子來說,多次給孩子閱讀同一本他感興趣的書,一來孩子因為熟悉內容,能減輕閱讀壓力;二來識字的過程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我們教孩子某個字,孩子就能馬上記住的,總得反覆來回指教幾遍才能學會。
  • 孩子長大後自卑畏手畏腳,原因有可能因為父母,仍有家長不在意
    父母的性格對孩子的性格和命運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以下四種人格,容易養育恐懼,外向堅強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有一半以上與早期教育有關。在抱怨孩子性格不好時,作為父母,首先要考慮您是否有問題。如果您有這種經驗,歡迎在下方留言哦!
  • 《道德經》第五十三章:行於大道,為施是畏
    "介然"就是堅定不動搖,又心有所不安的樣子)行於大道,為施是畏。(表面意思是:人在寬路上行走,容易左右斜走,S形前進。真正意思是:人的思維與"有無"一起活動,就是施行起來是有難處,容易左或右,容易彎曲走偏。"畏":通"隈",彎曲。"大道"是寬闊,是上天建造,是現成,是道之"有無"。比如瞌睡蟲來了,犟著不睡。吃飽了,還吃。
  • 孩子反應遲鈍,畏手畏腳?那是因為你限制了他的身體自由
    出生四十天,孩子就試圖把手放到嘴裡,那一刻孩子感覺自己的身體,發現自己的身體,慢慢地,他可以開始抓旁邊嬰兒床的護欄,一次不行,就兩次,最後終於抓到了,他開心了,他發現自己的手是可以用來滿足大腦的一些願望的
  • 以平等心接受魔王供養離怖畏神咒
    他言到:我等今者愛樂大乘,守護大乘,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供養故,為怖畏故,為誑他故,為財利故,為隨他故,受是大乘或真或偽,我等爾時當為是人除滅怖畏,說如是咒「踔枳 吒吒 羅踔枳 盧訶隷 摩訶盧訶隷 阿羅遮羅 多羅 莎訶」。
  • 【文化思想】錢穆先生:中國人的「畏」與「無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生命終有一內外之分,內則此心,外則此身。身體健康亦不可忽。內則為己,外則為天,畏則為一戒慎心。
  • 做事何須畏冷眼!「水果姐」貴州高校裡飆英語:你不學,別人在學
    潘秀英最開始想到要把英語用到日常銷售中,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提升自己水果店的競爭力。在她看來,儘管自己的語法不好,英語口語也並不是很標準,但是,她還是要堅持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外面的競爭壓力是很大的,你不學,別人就在學。」看到這裡真的是為這麼老闆讚嘆,她做到了很多人都不敢做的事情。
  • 「你家孩子上課聽講不認真」,不是應該老師管嗎?找家長什麼意思
    多一個了解孩子的途徑作為家長,當聽到老師反饋孩子這些問題的時候,應該還是比較高興老師的負責。因為假如老師並不把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反饋給家長,那麼家長將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身心發展情況。而且從老師的角度而言,一個人要面對全班很多同學,即使對孩子的情況有所了解,也可能並不全面。通過和家長溝通,可以從家長角度了解孩子更多的情況,也能做出更好的判斷,從而針對孩子的情況對症下藥。
  • 地厚天高,不知所畏:一個木作研習所裡的格物致知和鐵骨柔情!
    冇畏主理人:基哥、京墨|  冇  畏  木 作 研 習 所  |M A O 借用《禮記‧大學》這段話開頭,略說他們的地厚天高,不知所畏,也略說他們的格物致知和鐵骨柔情。那就叫冇畏吧,地厚天高,不知所畏。情懷創業的人,大多都無畏,但消費者越來越理智,不會因為喜歡而輕易給出認同,如果不能創造價值,故事講得再好也沒有用。試問你們的無畏又要建立在什麼之上?
  • 幼兒園可能存在的幾種冷暴力,主要來自老師,你家娃或許正在承受
    ,而挑選一個合適的幼兒園可能就成為了父母第一道大關,畢竟如果沒有選擇好,可能會讓孩子遭受一些你所不知的「冷暴力」。這樣的話一出,就很可能導致這些被老師否定的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所孤立,讓娃被排擠,顯得很孤單,將不利於他們今後健全人格的建立。
  • 自家寶寶膽小,做事畏手畏腳,善用「馬太效應」破局讓娃放開手腳
    之前在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她想上廁所,但老師比較忙走不開讓她自己去,結果人家直接把褲子給尿了,最後問她為什麼的時候,人家只回答你三個字『我不敢』。」所有的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了期望,而孩子們所能夠到達的高度之所以會參差不齊,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最近發展區」處於在了盲區之中,所以當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孩子所能夠觸碰到的潛力時,導致孩子沒有信心甚至絲毫沒有希望去達到父母的要求,進而會對其他事物也不敢去嘗試。
  • 遊泳新手如何克服「畏水心理」?幾點小妙招教您輕鬆下水!
    他們可能會去小溪或別的什麼地方玩,玩,喝幾口水,還有幾個小孩子經常玩,當他們了解並自然適應水的浮力時,他們就會了遊泳!第二種是觀看視頻,學習標準動作,或者由教練指導(更為專業)。這兩者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區別何在呢?那就是,如果你能和一個孩子一起遊泳,他會有些口語化的告訴你,學會遊泳,只需多喝幾口水,多玩耍,自然就是會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