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五十三章:行於大道,為施是畏

2020-12-10 道學書院

使我介然有知,(經過前兩章及其共52章的論述和研究分析,使我介然有這樣的認知與認識。"介然"就是堅定不動搖,又心有所不安的樣子)

行於大道,為施是畏。(表面意思是:人在寬路上行走,容易左右斜走,S形前進。真正意思是:人的思維與"有無"一起活動,就是施行起來是有難處,容易左或右,容易彎曲走偏。"畏":通"隈",彎曲。"大道"是寬闊,是上天建造,是現成,是道之"有無"。比如瞌睡蟲來了,犟著不睡。吃飽了,還吃。坐痛了,還坐。就是沒有做到"有無",不尊道,是"畏",是思維歪斜)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有無"很平坦,也好走,而人卻喜歡走小路,就是走"上德、下德、上仁、上義、上禮",是思維離開道的獨自之路,這條小路是壓抑、禁慾,也是貪婪、縱慾無度,是思維亂作為,亂用力,亂發功,是用心力勞苦勞累不快樂。為什麼人喜歡走"小路"?是因為人看重身體,這是可以理解的,身體也確實重要,這是人的初級認識,這個階段的人把"名利權"看得非常重要,就會走上小路"上德、下德、上仁、上義、上禮"。到了一定級段,人的認識升級,增長了智慧,有了更多的對人的了解,除了認識"名利權"以外,還認識了道,認識了"有無",知道了"有無"是人獲得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康光大道)

朝甚除,(朝庭大殿的臺階很高)

田甚蕪,(田地的莊稼很荒蕪)

倉甚虛。(倉庫很空虛)

服文彩,(但是人們的衣著卻妖豔光彩)

帶利劍,(腰間配戴鋒利的長劍)

厭飲食,(厭惡一般的平凡樸素的飲食)

財貨有餘,(像是財產和貨物有餘)

是為盜誇,(這是欺騙,是虛假的誇耀)

非道也哉!(這不是屬於道的行為)

意思是:

人們愛小徑,生活在空洞虛偽的生活氛圍裡,互相虛假,互相誇耀,一點不實際,若腳不著地,是一種人的思維離開道的精神狀態,沒有真實的根源於天的快樂,只是互相的空喜歡,建立在浮雲上。

所以秦始皇統一六國,輕輕一推,六國就轟然倒下。滿清20萬人,也可以統一大明朝。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第十章釋義
    尚不夠貼切就暫簡單理解為心神之意,因其皆依附於身形。「一」即始生天地之氣,為「有名」,第一章我們已經簡單提過。《道德經》裡多次用到「一」這個字,這是首次出現「抱一」,第二十二章將會再次出現,到時會作詳細解讀。「抱一」此處意指進入「天地未分之前那種鴻蒙虛寂之境」而不離。此境界為抱一不離,這是入道境的首要條件,也是眾妙之門。
  • 老子:《道德經》全文翻譯(全81章)
    《老子》,又稱《道德真經》《道德經》《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老子道德經全文翻譯(全81章)【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 數九讀經 ‖七九二日讀《道德經》第五十六章
    易視公眾號推送《道德經》兩個版本:河上公章句版本&任爺釋 王弼本。
  • 道德經白話直譯第十五章微妙玄通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譯文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 《道德經》第一章 解讀老子
    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筆者按:我們知道,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其《道德經》第一章就提出「道」。
  • 大道廢有仁義|《道德經》到底在說什麼(18)
    上一章講,得道聖王治理天下,效法大道,施不言之教,行無為之治,便可天下太平,百姓生生不息,怡然自得。 本章接上一章,從反面闡明,如果不以「道」治天下,又會怎麼樣呢? 君王不再效法大道來治理天下,則天下失道。
  • 知子先生釋義:《道德經》第一、二、三章
    《道德經》第一章釋義 ——知子先生《道德經》第二章釋義 ——知子先生
  • 道德經的版本知識,附道德經注音念誦版(王弼本)
    在竹書《老子》中,首次發現了《老子上經》和《老子下經》的篇題,這分別對應的是《德經》和《道經》,而且每章前均有分章符號,文字內容和篇章結構也與以往所見各種版本有所不同,可以說是目前探討《老子》分章問題最原始、最齊全的資料,對《老子》一書的整理校勘極有幫助。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老子寫道德經的本意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就鬥膽來聊一下,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理解。很多朋友都知道,道德經分為上下兩篇,分別為道經和德經。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是道經,主要講道論;第三十八章到第八十一章是德經,主要講德論。
  • 道德經:若能悟透這一道理,積累福報,邪惡自行退散
    《道德經》第五十三章寫道:「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採,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竽。非道也哉!」 意思是當我有了認知時,行走在大道上,唯一擔心的是害怕走了邪路。
  • 《道德經》各篇章排列順序的邏輯性
    比如《道德經》排序如下:《道德經》是老子「關於道(概論)」的哲學論著,是一部偉大的辯證法,充分體現了自然規律即「道之辯證性」,老子將這種偉大的辯證法首先運用於治國,故為「治國之道」,充分體現了自然規律的偉大意義,可概括為:「道之偉」、「道之仁」、「道之源」。
  • 老子道德經全文翻譯(1-49章)
    悠悠然大道之行,無鬚髮號施令,大功告成之後,百姓都視之為自然而然的事,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啊!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翻譯:大道廢棄了,才出現仁義。智慧出來了,才有大偽詐。六親不和,才大講孝慈。國家昏亂,才呼喚忠臣。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 《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國學經典】老子道德經全文翻譯(全81章)
  • 以古漢字重讀《道德經》3:第二十章 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道德經》通行本第三章為: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xiàn)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fú)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清華簡上對應篇章雖然略有差異,但主旨相似。
  • 《道德經》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通玄,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 老子《道德經》下篇44章,小編費了老大勁整理的,連注音都弄好了!
    2500年前的一部五千言《道德經》,給世界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涵蓋了哲學、邏輯、宗教、天體科學、生命科學、文學語言、醫學、生理、心理、化學、生物、醫藥、物理、氣象、環境,天文、地理、社會《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 華夏經典《道德經》全文釋義(第五章)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 讀懂《道德經》第8章,領悟「水之美」,做個有道之人
    《道德經》開篇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正的大道,不是能夠用語言精確形容的,就如莊子所說:言語是用來傳告思想的,領會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語。我們若能讀懂《道德經》第8章,領悟「水之美」,學習水的4種美德,也可以悟透何為道,然後努力做個有道之人,做人至柔、至剛,無往而不利。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老子道德經全文及翻譯
    老子道德經全文翻譯(全81章)  【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