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十五章

2020-12-11 幽蘭話語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通玄,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文中的士是指專志道業,具有道德修養的人,在修道方面有造詣的人。微妙玄通,善為道者的功夫已經進入玄通的境界,思想意識已經和大道相通,他們具備了高深莫測的功能,以及一些不能為常人所理解和接受的觀念、行為。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古代有真修養的人,對所有世間法,出世間法都能理解透徹,所以要描述他們很難,勉強來說,就像冬天過河從冰面上走一樣,小心翼翼,四處觀察然後才有行動,遠觀他們感覺很嚴肅莊重,與他們近距離接觸,又感覺很溫和,很淳樸,心胸寬廣,但看起來非常普通,站在人群裡,根本看不出他的特別之處。

正因為深不可識,所以只能勉強地描述一些他的外在形象。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是講成為古之善為士的方法,第一步讓自己靜下來,然後修止修觀或者說修定,等功夫精深,達到超越時空的限制,才能叫得道高人。這裡要注意一個「徐」字,是說欲速不達的道理。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盈,充滿、滿足。蔽,舊的,和新相對。喻過時,錯誤的思想觀念。深諳此道的人,不會自我滿足,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才能推陳出新,才能長久保全自己。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白話直譯第十五章微妙玄通
    大篆道德經第十五章抄寫合一,曲己全道,則蔽無可蔽,蔽無可蔽,也就新無可新了。這樣也就可以稱得上得道為道了吧。此章完。
  • 《道德經》第22章、第52章試譯
    《道德經》第22章、第52章試譯第二十二章,《益謙》。原文: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蔽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 《道德經》第十章釋義
    《道德經》第十章知子先生釋義聲明:偶然在本平臺上發現所有在本人頭條號「知子先生「一」即始生天地之氣,為「有名」,第一章我們已經簡單提過。《道德經》裡多次用到「一」這個字,這是首次出現「抱一」,第二十二章將會再次出現,到時會作詳細解讀。「抱一」此處意指進入「天地未分之前那種鴻蒙虛寂之境」而不離。此境界為抱一不離,這是入道境的首要條件,也是眾妙之門。原文: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 《道德經》第十四章,永恆不變的道
    今天寫《道德經》第十四章,簡單了解了解道是什麼。它從古至今,一直未曾改變,它無形,無相,無聲,卻一直在我們身邊存在。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白話:看不見的東西,叫夷。理解:我們看不到道的存在,故道無相。
  • 道德經與樹形哲學之第十九章·絕聖棄智
    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慈孝?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位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君王要向百姓收取賦稅,表面上看百姓將財貨供奉給君王,百姓因此損利。道德經與樹形哲學之第十七章·太上(上)
  • 《道德經》第一章:什麼是道
    《道德經》免費學習群,加微信sheduoduo2020《道德經》第一章、什麼是「道」【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
  • 昨日‖數九讀經 ‖六九九日讀《道德經》第五十四章
    今日易視公眾號推送《道德經》兩個版本:河上公章句版本&任爺釋 王弼本。
  • 以古漢字重讀《道德經》20:第十五章 保道不盈,敝不新成
    《道德經》通行本的第二十章已經被筆者前提至第三章。以筆者看來,通行本接下來關於「弱者道之用」的相關篇章是通行本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qiǎng)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 致良知四合院:關於《道德經》第45章的對話
    ——《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四合院老師與達實智能董事長劉磅共同探討學習了《道德經》第45章的感悟。他們的生命體驗和人生實踐,或許會幫助我們更好體悟老子思想。為了體會老子在這章對後人的教誨,可以先回顧《道德經》第40章開篇——「反者道之動」。先來看「大直若屈」。這個比較容易理解:一個真正剛直而堅守原則的人,行事反而又有許多方便路徑,就像人們常說的「曲線救國」一樣。這個「若」字,意味著「相反」之意。反者道之動,聖賢和普通人的境界有著很大的不同,甚至完全不同。
  • 《道德經》第57章:以正治國
    道德經第57章【原文】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本章以「以正治國」開頭,「正」指的是清正無為,這也是老子的治國方略。老子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室之官」,這個官職雖然不大,但是有機會接近最高統治者。所以,老子通過對統治者認真觀察,對他們的德行作了深刻剖析,提出了以正道來治理國家的建議,這一建議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借鑑意義。「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獨特的意義。
  • 《道德經》全文(1-20章)
    《道德經》全文(1-20)章【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老子獨創的十五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我們從這些成語中,再次精挑細選出最具人生智慧的15個。這十五個成語,可以說字字都是真智慧,個個都是大境界,值得認真品讀領悟。
  • 英文《道德經》的獨特魅力|楊鵬老師領讀第十章
    編者按:2020年4月23日,世界閱讀日,應部分購書學友的要求,楊鵬老師領讀英譯《道德經》第十章。現把領讀音頻文字整理如下,供朋友們交流。以下為正文:大家好,我是楊鵬,今天我導讀英譯《道德經》第十章,我們體會一下英文《道德經》的特別魅力。
  • 十五篇系列:關於道德經第十五章在管理角度7個層面註解
    哪怕有殺戮尖塔這樣的模型,也是很難的)截圖二是早先提到的朋友圈迷失之夜基本上算是祖龍娛樂在擅長品類之外的一次產品拓展嘗試,失敗了這款Roguelike+卡牌的遊戲模型和祖龍的成功產品線(龍族幻想,萬王之王,九州天空城,夢幻誅仙,青丘狐傳說,御劍情緣)差異還是很明顯的迷失之夜,這款輕策略卡牌遊戲,基本上沒有表現力…第十篇
  • 陳烯堯《道德經新解》第十五章:道的奧妙,天下亂而得治聖人出
    道德經原文和陳烯堯道德經新解對比,顛覆性的道出道德經不一樣的秘密:《道德經》第十五章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不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 老子獨創十五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2、慎終如始【成語出處】《道德經》第64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成語含義】謹慎地做到最終,就像開始時一樣,就不會有失敗和差錯。指始終要謹慎從事。3、和光同塵【成語出處】《道德經》第56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成語含義】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世方法。
  • 《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
    道德經第十六章:(1)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2)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3)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 以古漢字重讀《道德經》3:第二十章 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道德經》通行本第三章為: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xiàn)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fú)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清華簡上對應篇章雖然略有差異,但主旨相似。
  • 道德經第42章:為什麼和氣能生財?為什麼強梁者不得好死?
    我們知道,道德經第40章是老子對全書前半部分內容做的一個總結,在第41章中,老子對道的運行規律、也就是「反者道之動」進行了展開論述,並在最後提出了只有道,才能輔助萬物並成就萬物的觀點,所以接下來的第42章,老子就對道生萬物展開論述,並提出了一個中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
  • 數九讀經 ‖七九二日讀《道德經》第五十六章
    易視公眾號推送《道德經》兩個版本:河上公章句版本&任爺釋 王弼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