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原文和陳烯堯道德經新解對比,顛覆性的道出道德經不一樣的秘密:
《道德經》第十五章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不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譯文: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不能認識他,所以只能勉強地形容他說:他小心謹慎啊,好像冬天踩著水過河;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著鄰國的進攻;他恭敬鄭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豁達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渾厚寬容,好像不清的濁水。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正因為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
陳烯堯《道德經新解》斷句和解析: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不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 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一句:古之,善為。
註解:古,這裡指「天」。之,古字形從止,止下面一橫表示出發的地方。善,其本義是像羊一樣說話,有吉祥美好之義,《說文》:「善,吉也。從誩,從羊。此與義美同意。」從利他性上引申為友好、擅長、讚許、容易等義。為,其本義實為役象以助勞,引申為做、幹,又引申指種植、建造、製作、充當、掌管、當作等。
這句話的意思是:天道,知行止,做什麼事情總以利他心為出發點。
第二句: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註解:道,物質最高形態。者,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義指燃燒。微,本義是隱蔽、隱匿。妙,本義:美,好。引申為神奇。玄,其本義是赤黑色,這裡是現而不見的意思。通,本意是通達,沒有障礙。深,從表面到底或從外面到裡面距離大。不,否定。可識,可以觀測到的一切。
這句話的意思是:它具有否定一切的力量,主宰宇宙萬物的生滅,只能看到它的表象而難知其全貌,它行於浩瀚宇宙而沒有障礙,它就在你的眼前你卻看不到它的樣子,它能化育一切,美妙神奇,它靜的用感官無法感知它的存在。它就是造化諸物的物質最高形態,老子稱之為道。
第三句:夫,不唯,不可識。
這句話的意思是:能把握這種力量,就能把握一切現象變化,就成道了。
第四句:故,強為之,容。
註解:故,原來的,原因,這裡指一個有修為者的返璞歸真的高境界。強,這裡指力量大。容,這裡是裝、盛、容納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容納一切,就會擁有強大的力量,在把握力量以後,而知行止,這才是真正的返璞歸真,道法自然。
第五句:豫兮,若冬,涉川。
註解:豫,安閒。兮,《說文解字》:「兮,語所稽也。從丂八,象氣越虧也。」若,《說文解字》:「若,擇菜也。」,這裡是勞作的意思。冬,意為終結、終端。涉,本義是徒步渡水。川,本義是河流、水道。
這句話的意思是:條件不具備的時候,就要耐住寂寞,該終結的時候,就不要再強行而動,不然就相當於徒步渡過激流的河水,是很危險的。
第六句:猶兮,若畏,四鄰。
註解:猶,這裡指猿類。夘鼻長尾,性多疑。
這句話的意思是:本來該多疑的天性,卻缺少了這種東西,該防備的時候卻悠然自得,就會將自己置於死地。
第七句:儼兮,其若客。
註解:儼,恭敬,莊重。其,這裡表示請求或命令。客,這裡代指邪祟。
這句話的意思是:被邪祟控制役使,就會缺乏恭敬,顯得不莊重。
第八句:渙兮,其若凌釋。
註解:渙,這裡指洗禮。凌,這裡指欺侮。釋,這裡指放下。
這句話的意思是:被命令的去勞作,在被欺辱中學會放下,人生因此被洗禮。
第九句:敦兮,其若樸。
註解:敦,青銅器名,古代用來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皿。樸,這裡通「撲」。擊,打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青銅原本是堅硬的物質,發現之初是為了用來爭奪擊打傷害之用,若能去掉它原來的這種煞氣,可以用它來製作成敦,用來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皿,更能體現它的善,造福天下。
第十句:曠兮,其若谷。
註解:曠,指廣大、虛空、明亮。谷,這裡是莊稼和糧食的總稱。
這句話的意思是:讓治下通過勞作,而皆能富足,就是當下偉大的人物。
第十一句:混兮,其若濁。
混,本義是攙雜在一起,這裡指不能調和轉化的矛盾。濁,本義水不清、不乾淨,這裡指混亂的局面。
這句話的意思是:混亂的局面,是因為多種東西摻雜混淆在一起,不能得到調和轉化。
第十二句: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靜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
故,能蔽而新,成。
註解:徐,這裡是緩慢、安行的意思。清,這裡指太平。盈,充滿。這裡指對十方的愛。
唯,這裡是獨一無二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誰能把混亂的局面結束,讓天下恢復平靜,讓百姓安行太平。
誰能讓六道各得其所,使天下沒有紛爭,讓蒼生休養生息。
誰才能做到這些呢?對蒼生充滿慈愛,擁有對各種力量的控制力,能夠站在物外的大成聖者。
這個大成聖人,不是天下獨一無二的,而是能集合很多像自己一樣的仁者共同理正。所以能破除流俗弊端而給世界新的希望,如此便能打破一個紛亂的舊世界,成就一個全新的新世界。
這一章,主要講述了道的德是以利他心為起點,知行知。得道應具備的天格,違背了道會出現的現象,以及收拾混亂的局面應具備的道格。如果大家對陳烯堯《道德經新解》感興趣,可以關注,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