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很老,它的年歲比我的年紀還要長久,而今老屋卻已斑斑駁駁!

2020-12-22 愉快的說生活

老屋很老,它的年歲比我的年紀還要長久,而今老屋卻已斑斑駁駁!

老屋很老,它的年歲比我的年紀還要長久。而今老屋卻已斑斑駁駁,雖然還不至於傾倒,但確實像一個人已經蒼老了,蒼老得只能在那靜靜的坐著,而不能發出任何聲響。淡淡的陽光照射在老屋的身上,恬靜而厚重,那道風景是我永遠為之記憶的最美畫面。

老屋與自然結合的那麼完美,用木頭支起的架子,用泥土夯實的土牆,用瓦片蓋起的屋頂,門檻也是木頭打造的。地板也是用石板鋪砌的,老屋外面一個小小的空地,晴天便能收集許多的陽光,整個老屋也就顯得亮堂堂的了,每間屋子都充滿了陽光的味道。屋子裡擺放的那些老家具,黑黝黝的,已經看不出本色,陽光反射在上面,頓時煥發了生機。屋子後面是一大片茂盛的樹木,樹木中夾雜著高高低低的竹子,這樣一片綠色自然吸引了大群的鳥兒棲居。當然也吸引了我們這群曾經的孩子在樹林中玩耍。逮竹子上的甲蟲,放在火中烤著吃,爬上樹去掏鳥窩,挖掘螞蟻的巢穴,有時還去追逐在林中亂竄的蛇。每一種快樂都是讓人回味的。而老屋在這片樹木的依託下,愈發肅穆而莊嚴。

不知道老屋是哪輩祖先用雙手建立起來的了,也不知道祖先為何要選擇這個地方來建一座房子。我能記事的時候,看到的老屋已很衰敗了。牆體上的土有些脫落,屋頂也開始漏雨,老鼠也開始在老屋中漸漸多了起來。祖父召集我們全家說,房子現在已經很舊了,我們修修吧。這個建議得到了全家的響應。祖父是個木匠,在我眼中他是一個很能幹、很務實的木匠。於是全家都被動員了起來。最小的我自然幹不了力氣活,只能幫著母親在家抱柴禾。看著大家熱鬧的勞動著,親戚們也來幫忙,我也總想做點什麼。可是實在沒有適合我做的,只能在旁邊看著。祖父在房梁上,指揮著那些修房的人,儼然將軍指揮著士兵。祖父的木工才藝是沒人懷疑的,他曾經帶過很多徒弟,如今這些徒弟也早已自立門戶,又帶了許多徒弟,老屋儼然成了他們師徒表演的舞臺。很快,老屋被修葺好了,堅固了許多,也美觀了許多,老屋重新煥發了光彩。

老屋靜默著,靜默著,帶著我走過了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光。在老屋中我呱呱落地,我蹣跚的學著走路,我淘氣的撒嬌,我被父母責罵,我高興,我哭泣,我憂傷,我快樂,我彷徨,它盛滿了我全部的情感。從我記事時,我們一家就在這老屋中生活了。然而有一天,祖父終於倒下了,我眼睜睜的看著他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他走的平靜而安詳。或許有一天,我也會倒下,我也想在老屋中倒下,也想落葉歸根。

老屋被人拋棄了,周圍的鄰居們,把老屋一間間推到,泥土用來鋪路,木頭用來生火,最後老屋徹底從眼前消失了。而鋼筋和水泥建起的樓房卻拔地而起,一間間都寬敞、明亮,著實漂亮大方,比起城裡人的房子更加大氣。然而房子中的人卻越來越少了。那麼大一幢幢的樓房裡,留下的只是一個個孤獨而無所依靠的老人。我確實不止一次聽見這樣的事實,老人死在山坡上,最後發現的時候,已經面目全非了,兒女沒有一個在身邊,這樣的悲劇著實讓人心痛。我們能把房子建得更好,為什麼不能把家的氛圍建得更好呢?那麼多人從老屋中走了出來,一路跋涉來到城裡,為什麼就不能回老屋看看呢?老屋中還有我們的童年,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根啊。

終於有一天,父親說,攢點錢把房子重新修了。我說,這樣就很好,等我退休了,我還要回去住,修再好的房子,也比不上有一個溫馨的家。父親無語。

相關焦點

  • (你們要的精美古風圖來了)枉我半生蹉跎,經年裡儘是斑斑駁駁
    豈非輕易立地成佛,又何來契闊一說一生煙雨過渡口,閒來無筆也無墨縱筆寫下這千般傳說,也無人問津的好活本以為垂柳渡舊蓑,也好過瀟瀟灑灑的落寞寂寞庭院清秋鎖,老叔梧桐將那歲月扣老牆斑斑駁駁將人世看破,言語切是可悟不可說門前老鎖鏽了朱紅,輕推踏步皆是草木蕭蕭困籠中故人曾說切不可棄萬般執念墮入魔,可這世間一舉一動皆是冷漠若能輕易立地成佛,又何來契闊一說也有人教我將這無情歲月囚於掌中,我笑著回答那豈是輕易好過兒時破碗叫囂乞討的聽聞,老少婦孺慌忙驚了魂豈料那只是命裡一劫不過也罷
  • 再也回不去的故鄉老屋
    故鄉的老屋,已經快40年了,從我出生,到外出求學,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光,都是在老屋中度過的,她帶給我無窮無盡的歡笑和樂趣。當年,我家是個名副其實的「人場」,尤其是晚上,寬大的院裡,成了村裡孩子們歡樂的海洋。
  • 【遠方傳媒】 內蒙總社《老屋》作者:馮俊龍|主播:綠色蔬菜
    主播:綠色蔬菜綠色蔬菜(劉晶):散文發表於《幸福老人報》、《老青年文化
  • 做不了愛情的主——斑斑駁駁的光影是淺淺淡淡的時光
    1、斑斑駁駁的光影是淺淺淡淡的時光哀哀婉婉的簫曲是曲曲折折的心事我懷疑我的人生被動了手腳遇見你算一件迷茫的愛情像老房子失火我救不了你也救不了自己這錯得離譜的人間我是毫無用處的遠水2、遇見你就一定要拯救過銀河系嗎?
  • 60歲大爺做木工30餘年,200多年老屋柱子腐爛,看他「補」成啥樣
    老房子裡的許多門檻已經腐爛,他首先將其鋸掉,然後用新木板替換上去,木板是新的,卻要做成古建築原來的模樣,而且還得牢固,他說,這對技術方面是一種考驗,不過,更考驗人的還在其它地方。古建築是一種記憶,也是歷史的見證者。近些年,不少地方加大對古建築的保護力度。
  • 老屋,真的老了
    回想起,坐在老屋裡呷暖茶、聞山風、嗅花香已是去年的事了。  那個雪天,漫天飛舞的白雪侵襲了我的老屋,屋簷上的瓦礫被雪浸潤,展露了羸弱的質地。它們再也呆不住那個高高的屋簷,像秋日落葉一般,訣別了最後的年華,褪盡了最後的色澤。我站在門外,再次踮腳看著灰色的磚瓦,稀疏的幾塊零亂地錯開,好像耄耋之人的老牙,落寞地在歲月的風沙裡綻放著殘損的青春。
  • 時光為年代久遠的磚牆布上斑斑駁駁的印記!
    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紅白相間的配色是格外讓人喜歡的,時光為年代久遠的磚牆布上斑斑駁駁的印記。綠葉的發青,繁茂,勃 勃生 機,總能讓我雀躍起來~和黑黑在雲大裡走走停停,拍拍照,像極了上大學時和豔兒在學校裡散步的悠閒午後,那樣的日子總是好的不真實,大概學校就是那麼一個讓人做夢的地方,此時此景,夢一場又何妨呢。
  • 斷斷續續的秋雨,就像斑斑駁駁的回憶,欲斷不斷
    划過心跡,那是如一杯烈酒,醉了時光,也醉了我的光陰,恍然如夢,卻深知不是夢,因為八月底的蘭州陰雨裡藏著一絲期許。 其實,這份期許大抵埋在童年的記憶裡吧。 看窗外的濛濛細雨,聽著它與大地親吻的聲音,心底裡一股莫名的寧靜,正是這份寧靜將記憶軸線拉進了小時候。
  • 老屋 - 老屋--浙江頻道--人民網
    在縣城上中學的時候每個周末我花了兩個多小時走回家,如今只是十分鐘的車程且直達老屋門前。小小的村道如生命成長的血脈,聯繫著每家每戶,在它的兩邊立起了一幢幢漂亮的小樓。村裡人愛爭個面子,造房子也是不斷地花樣翻新。 曾經的那一排百年老屋如今只有我家堅守陣地了,那一口水井因為自然水的普及多年前就落寞了,井裡的水依然是清澈的,而且冬暖夏涼。
  • 懷念故鄉的老屋……
    文:張利平圖:愚伯的自留地故鄉的老屋已經很老了。從我記事的時候起,老屋就有了。再過些時日,天氣漸熱,楊樹葉子已由嫩黃變作深綠。樹冠團團如華蓋,為老屋遮擋烈日,灑下一片陰涼。晚上家裡人都拖了蓆子鋪在老屋前望著樹葉隨風招展,閒聊家常。時間不緊不慢地過著,老屋和樹木都有了二十多歲的年齡。時令更替,榮枯有時。四棵樹木都過了壯年,落日垂暮。先是那棵梧桐慢慢老了。
  • 我的老屋我的娘
    記得有一次下大雨,雨水衝掉了牆皮,露出了梁頭下的磚棟,我興奮地邀請同學來家裡,想讓他們知道我家的房子也是有磚的。  我出生在老屋的土炕上,從那時起直到上小學三年級,我都睡在那裡。那個大土炕足足有3米多寬,除了已經成家的大哥、二哥,爹、娘、大姐、二姐、三哥、三姐還有我,一家七口人都擠在那個炕頭上,就像住大車店一樣睡通鋪,腳對腳地躺在炕的兩頭,身上蓋著被我踹爛了的大被子。
  • 故鄉的老屋(散文)
    參加工作後的幾年,每次回家,只因老屋有奶奶和父母的守護而讓我有一種遊子歸家的溫馨。成家之後,調到縣城工作,我們再去那裡,主要是探望老人,像短暫停留的過客。那老屋也不太老,大約有四十個年頭。早年,對我而言,老屋就是一處風景。因為那時奶奶還健在,我們這些做後人的經常要回去看看。
  • 老屋是心靈的寄託,親情的紐帶
    萬佛湖畔老屋李永生時常想起萬佛湖畔老屋三江那方天地每每夢中醒來悵然若失兒時記憶中的片斷總是撲面而來有小院裡的歡笑哭鬧有我們兄妹屋後田野裡的撒歡追逐有夏夜涼床上的星空還有喜歡擺弄的花花草草桃子吃到吐然而老屋確實沒有了屋後牆角埋下的「寶貝」亦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還有那兩棵親手種下高大的杏樹早已灰飛老屋也似乎未曾出現伴隨質疑還有兩個老屋都是外婆家門鎖緊扣鏽跡斑斑臺階溼滑青蘚滿滿老屋的外公外婆早已駕鶴西去
  • 別了,我親愛的老屋!
    ,看著母親呆滯的目光,蒼白的臉龐,我心如刀絞,淚已成行。「兒呀,娘的老窩沒啦」,看著母親抑制不住的淚下,我知道她對老屋的依戀和懷舊,我漸漸的走進了兒時的夢裡。一家七口和老屋的相依相伴,已近四十年。父親這麼對我說:「房子是公家分配給你的,你自己可以搬進去住,我們家這麼幾大口人,無論如何也容納不下,愈加爺爺奶奶年紀這麼大,到外面住著多麼不方便,說的雖是公租房,住進去就要交三萬塊錢,我們這家能承受得起嗎?」我靜靜地聽完了爸媽的說教,我的心一陣的失落。
  • 老屋
    父親晚年能住上寬敞、明亮的新屋,我打心裡感到高興慰藉。但它對我來說,像是初識的人,沒有什麼交往,沒有什麼感情。這十多年在外面,我思念的懷念的都是老屋,那門口種著槐樹桐樹的老屋,幾間破舊、陰暗土坯房的老屋。那窗上糊著白紙貼著窗花的老屋,那後院養過豬、羊、牛,散發著畜圈味兒的老屋……  走進老屋,似走進一生歷經小夥子桑風燭殘年的老人。老屋破了、舊了、殘了。
  • 「老屋裡」,建於明萬曆年
    記憶裡的故鄉、故居已日漸式微,那故鄉、故居現在只能擠駐在心裡,經不起手指輕輕一彈,稍加觸碰就會傷心掉淚。——題記長慶堂是長德衝最古老的房屋,人們不叫它長慶堂而習慣叫「老屋裡」。「裡」是古時候最低的行政機構。老屋裡曾經可能是「裡」所在地,或「裡長」曾在此居住過。
  • 臺北「老屋新生」記
    而今,小樓已成為整個大稻埕地區十多家博物館之一。  由藥鋪到博物館,小樓見證了街區行業興衰,也摸索著臺北老屋新生之路。  自18世紀初「陳賴章墾號」開拓此地,靠近淡水河的大稻埕地區逐漸成為重要市集。1877年沈葆楨到此設府,臺北逐漸成為大都會。此後臺灣風雲變幻都在這座城市留下印跡。「迪化街的建築多建於清朝,而延平北路的建築多建於日據時期。」寧培傑說。
  • 別了,我的老屋
    拐過最後一座山坡,先入眼帘的是村前路邊我家的那棵老柿子樹,也不知道它站在這究竟多少年了,只記得公婆在時,每年在柿子成熟的季節,公公都會叫來村裡的年輕人,拿著長長的頂端有個小釘子竹竿,爬到樹上,把竹杆伸到結滿碩果的枝條下一擰,枝條斷了,綠葉裹著黃澄澄柿子飄落下來,落在樹下的菜地裡,一個都不會摔破。
  • 中國臺灣高雄有一個地方號稱臺灣798,它就是駁二藝術區,真挺好
    在高雄,只有駁二可以讓我慢悠悠地逛上兩天,也只有駁二在我不知道去哪裡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地走去那裡,跟它慢慢地交談。駁二是誰?「駁二」顧名思義就是第二號接駁碼頭,原本是高雄港港口倉庫區,用於存放魚粉和糖,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高雄市對其進行改建,吸引來很多的藝術家在這裡駐紮,形成了如今極具規模的藝術區。目前駁二碼頭只有遊船進出,老倉庫都已經改建成藝術園區。
  • 故鄉:時光裡的老屋
    它像一位垂暮的老人,安詳從容,平和靜謐地守候在灣中央。上鎖的兩扇厚重木門,顯露著龜裂的油漆,我輕輕拍打,想敲響昏睡的老宅,讓它彰顯原有的生機。然而,它還是那般呆板,冷漠,一聲不吭。屋頂的瓦楞,散淡地射出幾絲光線,渾濁,深邃一一我嘆息地說,老了,老了,老屋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