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聚落的一種,聚落是指人類活動而聚居的場所,包括房屋建築、道路、公共設施等,聚落在空間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形態。城市是人類非農產業高度集中的場所,人類活動密集,城市是人類對於自然環境最為深刻的影響區域。從土地利用方式來看,城市內多是建設用地,而且城市的建成區在空間上還具有一定的形態。
組團狀和放射狀城市形態
隨著城市不斷的發展,城市的空間結構形態也不斷完善,最終形成了幾類常見的城市空間結構形態。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兩種城市空間結構,分別是集中團聚狀城市和線性帶狀城市,今天我們再來介紹兩種城市空間結構形態,分別是多核心組團狀城市和星形放射狀城市。
城市空間形態
多核心組團狀城市通常是指一個城市有多個核心,每一個核心都輻射周邊一片區域形成一個小的團聚型空間形態,多個核心組合形成了整體的組團狀城市空間結構。此類城市的各個組團之間往往在空間上並不直接相連,也就是彼此通常分開一段距離,而是通過相對便捷的交通來實現組團之間的交流來往。城市空間布局最高效的結構就是團聚式,這種各個組團相互分離的方式並不經濟,所以通常是受到了地形條件的限制,只能以組團方式發展城市。
重慶市
因此,多核心組團狀城市多出現在地形相對崎嶇的山地地區,此類形態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山城重慶市。重慶位於我國西南地區,地處長江上遊,重慶北部為大巴山、東部為巫山、南部為大婁山,東南部為武陵山,山地面積佔了全市總面積的76%。從地形條件來看,重慶實在不是城市建設的首選,但是重慶位於嘉陵江和長江的交匯處,水運交通十分便利,河流交匯處的地理位置促成了重慶的發展,隨著重慶規模越來越大,多核心組團狀的城市布局更加明顯,形成了渝中組團、大渡口組團、沙坪垻組團等多個組團。
山城重慶
星形放射狀城市其實也是團聚狀城市的一種,只不過其形態不像標準的團聚狀空間結構,城市發展多向四周郊區同步擴展,而是沿一定的放射線向外發展,就像是五角星向外突出的一個個角。此類城市之所以不是同步向外擴展,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受自然條件的限制,比如地形、河流等;二是受交通條件的限制,往外拓展的方向往往是重要的交通線延伸的方向。
合肥市
安徽省的省會城市合肥市,是星形放射狀城市空間結構的典型代表,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地區,地勢相對低平,城市建設受地形限制較少,但是合肥並沒有發展成一個標準的團聚狀形態,而是形成了一個網東南、西南和北部地區突出的星形放射狀城市形態。其主要原因是合肥是一個鐵路和公路交通樞紐,包括京九高鐵、合福高鐵、合杭高鐵、合鄭高鐵、合蚌連高鐵等多條高鐵線路都在合肥交匯,形成了「米」字型高鐵網絡和放射狀城市空間格局。
交通樞紐: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