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主要空間形態:多核心組團狀城市重慶和星形放射狀城市合肥

2020-12-12 地理沙龍號

城市是聚落的一種,聚落是指人類活動而聚居的場所,包括房屋建築、道路、公共設施等,聚落在空間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形態。城市是人類非農產業高度集中的場所,人類活動密集,城市是人類對於自然環境最為深刻的影響區域。從土地利用方式來看,城市內多是建設用地,而且城市的建成區在空間上還具有一定的形態。

組團狀和放射狀城市形態

隨著城市不斷的發展,城市的空間結構形態也不斷完善,最終形成了幾類常見的城市空間結構形態。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兩種城市空間結構,分別是集中團聚狀城市和線性帶狀城市,今天我們再來介紹兩種城市空間結構形態,分別是多核心組團狀城市和星形放射狀城市。

城市空間形態

多核心組團狀城市通常是指一個城市有多個核心,每一個核心都輻射周邊一片區域形成一個小的團聚型空間形態,多個核心組合形成了整體的組團狀城市空間結構。此類城市的各個組團之間往往在空間上並不直接相連,也就是彼此通常分開一段距離,而是通過相對便捷的交通來實現組團之間的交流來往。城市空間布局最高效的結構就是團聚式,這種各個組團相互分離的方式並不經濟,所以通常是受到了地形條件的限制,只能以組團方式發展城市。

重慶市

因此,多核心組團狀城市多出現在地形相對崎嶇的山地地區,此類形態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山城重慶市。重慶位於我國西南地區,地處長江上遊,重慶北部為大巴山、東部為巫山、南部為大婁山,東南部為武陵山,山地面積佔了全市總面積的76%。從地形條件來看,重慶實在不是城市建設的首選,但是重慶位於嘉陵江和長江的交匯處,水運交通十分便利,河流交匯處的地理位置促成了重慶的發展,隨著重慶規模越來越大,多核心組團狀的城市布局更加明顯,形成了渝中組團、大渡口組團、沙坪垻組團等多個組團。

山城重慶

星形放射狀城市其實也是團聚狀城市的一種,只不過其形態不像標準的團聚狀空間結構,城市發展多向四周郊區同步擴展,而是沿一定的放射線向外發展,就像是五角星向外突出的一個個角。此類城市之所以不是同步向外擴展,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受自然條件的限制,比如地形、河流等;二是受交通條件的限制,往外拓展的方向往往是重要的交通線延伸的方向。

合肥市

安徽省的省會城市合肥市,是星形放射狀城市空間結構的典型代表,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地區,地勢相對低平,城市建設受地形限制較少,但是合肥並沒有發展成一個標準的團聚狀形態,而是形成了一個網東南、西南和北部地區突出的星形放射狀城市形態。其主要原因是合肥是一個鐵路和公路交通樞紐,包括京九高鐵、合福高鐵、合杭高鐵、合鄭高鐵、合蚌連高鐵等多條高鐵線路都在合肥交匯,形成了「米」字型高鐵網絡和放射狀城市空間格局。

交通樞紐:合肥

相關焦點

  • 城市的主要空間形態:集中團聚狀城市北京和線性帶狀城市蘭州
    集中團聚狀和線性帶狀城市城市是人口和產業高度集中的區域,通常會分布在很大的區域空間中,城市越大,空間分布面積越大,為了能夠最高效的利用城市公共設施,絕大多數城市都傾向於往集中團聚狀城市空間形態發展。一般來說,該類城市多分布在受地形條件限制較少的平原(平坦)地形。
  • 成都郫都區三大城市組團,轄區形態和城市形態,不同的兩種樣子
    成都郫都區有多個城市組團,其中最為典型的是郫筒、紅光、犀浦這三個。這三個區域,也是郫都區最成熟的城市地帶。這三個城市組團,其轄區形態和城市形態,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樣子。郫筒緊鄰郫筒的紅光,作為郫都區城市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紅光的城市核心則位於成灌路以北。不過,紅光給人的印象,其實主要是在紅光城區一帶十多平方公裡的範圍內。
  • 環形放射狀城市監控系統布局模型研究
    第1頁:平安城市布點布局存在問題  本文是基於影響平安城市視頻監控系統布點布局主要因素之一的城市規劃形態,通過研究分析環形放射狀城市的特徵,以監控關注目標有效覆蓋度理論為基礎,進行布點布局模型設計。
  • 城市用地與空間布局
    摘要: 1 城市用地適用性評價方法。2 城市用地的構成和空間布局。    關鍵詞: 城市用地 城市規劃    1 城市用地適用性評價方法    城市用地評價主要包括自然條件、建設條件及用地的經濟性評價三個方面。其中,每一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織在一起。
  • 合肥與全國28個省會城市有列車直達 未來13條鐵路線放射狀入合肥
    近年來,合肥進出城交通越來越便捷,和周邊城市之間通達性越來越高。加上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確立,合肥基本形成「米」字形高鐵網絡,正在形成以快速客運鐵路為主骨架的區域綜合交通網絡,作為長三角經濟副中心城市作用將更加突顯。合肥與全國28個省會(直轄市)有列車直達很多人關於旅行的記憶,是從綠皮車開始的。
  • 為什麼大多數城市的道路網都呈「環形放射狀」?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高度集中區域,是人類對自然環境影響最劇烈的場所。由於城市往往是本區域的經濟、文化、政治、交通、商業中心,所以城市內往往會集中大量的人口和產業,城市內的建築密度也是極高的。城市景觀為了能夠發揮城市內這些基礎設施的效率,同時把成本降到最低,一般來說,如果自然條件允許的話,城市的形態一般會呈現團聚型,以一個城市的中心為基礎,逐步向四周發展和拓展空間。
  • 基於GIS和圖像識別的城市空間形態識別研究
    本文以城市空間形態為主要研究對象,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統)與圖像識別技術,以地球圖像信息為載體,分別用無監督識別和半監督識別的方法,實現了對城市多種空間形態的識別與自動分類,並對無監督與半監督的分類結果進行了比較分析。
  • 直轄市重慶和城市意義上的重慶是兩回事。重慶主城區GDP不如合肥
    重慶,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面積8.2萬平方公裡,比浙江、福建小不了多少。人口3000多萬,比福建、江西少不了多少。2019年,重慶GDP為236077億元,相當於一個小省的規模。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考慮,重慶都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省。
  • 我國這個省會城市,將建設8條高鐵,打造放射狀高鐵樞紐
    我們知道,中西部地區的一些省會城市因為有居中優勢,所以很多規劃了米字形高鐵樞紐,像鄭州、武漢、西安和重慶等;而東部地區因為都是沿海省會,東部是汪洋大海,米字形高鐵樞紐肯定是不可能的,那麼它們的高鐵樞紐又是什麼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我國最漂亮的一個省會城市,看看它的高鐵樞紐是如何建設的?
  • 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樞紐 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
    根據權威部門定義,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居於國家戰略要津、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的現代化大都市。在資源環境承載條件和經濟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規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領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的重要舉措。到目前為止,國家有關規劃和文件中先後明確的中心城市有九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 「城市與城市化」知識點歸納總結
    一般分為鄉村和城市兩大類。2、鄉村形成條件:第一次勞動大分工,人類互助合作和共同生活。考點二:城市的區位和城市空間形態一、城市的分布1、世界最早出現城市的地區古代城市誕生在大河衝積平原,如長江一黃河中下遊平原、印度河谷地、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尼羅河谷地。
  • 寧波奉化區總體規劃出爐 凸顯民國文化、山水生態、組團城市建設
    規劃明確,奉化區的發展定位為中國佛教名山旅遊勝地、寧波南部中心城區、寧波健康美麗宜居的城市轉型示範區。  區域空間結構  一體兩翼、軸帶發展、山海聯動、組團形態  此次總規的重點範圍為奉化中心城區,即奉化區轄六個街道的行政管轄區域,面積327.2平方公裡。
  • 「山水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於重慶圓滿落幕,助力重慶山水城市建設...
    重慶獨特的山地地形與都市形態相疊合,這與紐約、上海那些平坦的大都市具有本質上的區別;地形塑造了重慶特色,也成為其城市空間發展的天然割裂障礙。兩千多年以來,重慶由一些獨立的點開始發展城市的最初形態並逐漸形成許多彼此割裂的組團,但最終藉助時代的力量,將分裂的版塊與組團整合在一起,形成更大更強的勢能。未來的重慶,是繼續讓城市向外蔓延,還是內求?回歸城市的本原,回歸濱江?
  • 以國家級溼地公園為「生態核心」建公園城市示範區
    而目前新津已啟動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項目,將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作為其「生態核心」,進一步規劃、深化了對公園城市理念和形態的研究,形成了新的規劃格局,將為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提供試點示範效應。  存在問題  綠色生態優勢轉化不足,有「水城」名號但水城景觀特色不鮮明,有生態稟賦但生態資源經濟價值利用不充分。
  • 城市開放空間的連續性研究
    現代城市開放空間系統是以城市空間體為基礎而建的一個完整的系統,連續性是系統研究的核心。開放空間系統只有保證各個層面上開放空間元素的相互延續和支撐,才能保證其各種功能的完整性。   分解討論城市開放空間系統有利於研究的深入及實踐工作的開展。開放空間系統連續性應該從三個不同規劃層次進行討論,各層次討論的對象、意義有所不同,涉及的學科範圍亦有一定的區別。
  • 長江經濟帶110座城市排名,合肥首次躋身前十!
    12月12日,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研製組發布「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該指數自2015年起每年對外發布,今年已是第6次。「指數報告」指出,協同發展能力前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杭州、武漢、成都、南京、重慶、蘇州、長沙、寧波、合肥。
  • 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合肥、佛山晉升新一線
    五年間,我們不斷打磨指標體系和算法,把榜單的維度設置和數據計算方法固定下來:按照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未來可塑性五個方面作為一級維度來評估中國城市。 2020年,15個進入「新一線」的城市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
  • ...關於加強城市空間管控和特色風貌塑造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昆...
    (三)總體目標以建設「美麗春城、特色昆明」為核心,強化城鄉空間管控,尊重山水環境特徵,保護昆明歷史文化,提升城市空間品質;以「見格局、轉方式、促升級」為導向,更好地塑造昆明城市空間形態與城市天際線特色,形成符合世界知名旅遊城市特徵的城市景觀風貌,全面提升城市品牌,提高昆明的吸引力、影響力和美譽度,加快建設立足西南、面向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
  • 學海泛舟丨宋末重慶城的城門與城市形態(上)
    【95】目前對重慶老鼓樓衙署遺址的研究多從考古學、建築學、遺產學的角度,在城市地理方面,南宋嘉熙至清乾隆間府署建築的布局與其他城市要素的空間關係,及其對近世重慶城市形態的整體影響,還有待進一步挖掘,這也是提煉遺產價值時需要完善的工作。
  • 鄭州航空港總體城市設計三大方案出爐,未來怎麼建你說了算
    方案一:一脊兩翼多組團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提交的方案一,秉承「軸線統領、方城合院、藍綠織網、靈動苑囿」理念打造「一環三軸,五廊滲透,九水繞城」的總體結構。其規劃理念為一個主題,三個願景,即:以「盛世中原新門戶,水綠畫苑空港城」為主題,打造「開放創新高地」「中原文明之窗」「宜居生態畫苑」,全面展示現代城市形象與人文精華。該方案基於空鐵兩大樞紐雙核圈層規律,著力培育「一脊兩翼多組團」的功能布局。「一脊」即中部空港核心區,重點發展臨空服務、高新製造、保稅物流等。